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β-内酰胺类抗生具有抗菌活性高、抗菌谱广等特点,为了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的相关作用机制和基本药理作用,我院对β-内酰胺类抗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综述。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研究进展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在人类发展史上,抗生和疫苗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挽救了许多被致命细菌和病毒感染的人们,但与此同时抗生也是唯一一种在广泛使用以后药效降低到药物,在用药以后,细菌会通过不断的变异对抗抗生,目前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药剂师的角度就这一问题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在临床治疗中的应对方式。

  • 标签: 抗生素 耐药性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生在呼吸内科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抗生的合理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两年来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200例,对这200例患者的抗生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数据分析,200例患者中,全部不同程度的使用了抗生进行临床治疗,而且在使用中根据患者情况使用了单联、双联、三联、四联等不同的用药方式。结论在呼吸内科的临床治疗中,抗生运用十分普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要合理运用,防止滥用,才能更好的发挥抗生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抗生素 呼吸内科 临床治疗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头孢类抗生可导致不良反应,研究导致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48例因使用头孢类抗生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探究中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以及肾损伤、中枢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是83.33%(40/48)、58.33%(28/48)、58.33%(28/48);本组探究中引发不良反应的头孢类抗生药物种类是8种,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是头孢曲松,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也是头孢曲松。结论头孢类抗生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且较为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尤其是头孢曲松药物,因此,临床治疗期间使用头孢类抗生时需要确保合理使用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采用不同抗生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选择80例在我院接受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并且保证每组患者数量为4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阿奇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对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抗生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虽然采用不同抗生治疗方案进行呼吸道感染治疗,但是治疗有效率大致相同,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Ⅱ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抗生在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大致相同,但是阿奇霉素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所以可以作为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首选抗生

  • 标签: 不同抗生素 呼吸道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抗生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重症肺炎患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探究抗生降阶梯治疗两组患儿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抗生使用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2%,可明显看出研究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率为4.35%,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率为6.25%,研究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抗生素 降阶梯治疗 小儿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抗生相关性腹泻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新生儿抗生相关性腹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相同时间未发生新生儿抗生相关性腹泻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儿之间的各项临床资料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本文中证明胎龄、出生体重、日龄、抗生种类、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是新生儿并发抗生相关性腹泻的影响因素,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应该注意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加强母乳喂养,母亲应该采用适当的食谱,加强患儿的皮肤清洁。

  • 标签: 新生儿抗生素 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不同种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的作用特点不尽相同。应用时,应正确诊断疾病并根据检验结果和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选择敏感药物,联合用药合理,短期达到冲击血药浓度,观察并处理过敏反应、胃肠反应、菌群失调、凝血功能障碍和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疾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妇产科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仅术后使用头孢呋辛钠进行治疗,观察组术前后均使用头孢呋辛钠进行治疗。每组均包含子宫切除术、异位妊娠输卵管切除术以及剖宫产术3个亚组。术后测量观察患者体温,并统计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退热时间、最高体温以及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结果观察组各亚组在治疗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率、术后退热时间以及最高体温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后均预防性地应用抗生配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的不良反应以及术后感染,更有利于控制患者体温,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围手术期 抗生素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学干预对抗生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并加以分析。方法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我站于2016年1—12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进行药学干预模式,对照组进行不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生应用情况。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抗生的临床应用,可以看出观察组在院内感染率、抗生费用所占比例、抗生处方比例、抗生使用强度等方面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对抗生临床合理应用上具有极佳的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抗生的使用率,让抗生的使用更合理、安全,值得临床加以推广或借鉴。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生素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求抗生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从我院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中随机抽选,抽选时间范围为2012年3月—2015年12月,共抽选出96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为对照组48例患者进行阑尾切除术治疗,为实验组48例患者进行抗生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指标变化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5.83%,复发率为0.00%;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8.75%,存在14.58%的复发率。两组数据的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和住院时间明显短语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治疗中的价值良好,不仅治愈率高而且安全性强,但要注意,抗生治疗的方案仅适合病情较轻、耐受性较差的患者,因此在确定治疗方案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筛选适合抗生治疗的病患,避免错过最佳的手术时机。

  • 标签: 抗生素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价值分析 阑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收治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用血必净、抗生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15年-2016年期间ICU收治确诊重症肺部感染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方式分配,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重症肺炎感染对症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血必净、抗生联合)。疗程后记录不同干预方式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以患者疗效症状作为疗效判断依据,提示对照组与观察组判定无效例数分别为14例、4例,统计学对组间总有效率差异处理后表示有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出现严重治疗方案相关不良反应,顺利完成疗程。结论ICU收治重症肺炎患者用血必净、抗生联合方案治疗对其症状缓解改善,且不会发生相关严重并发症,高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必净 抗生素 重症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抗生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择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60例,患儿均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随机性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共30例;实验组同时予以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抗生,共30例。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症状消失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3.3%(28/30),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73.3%(22/3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症状消失时间方面,实验组的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组间数据差异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应用热毒宁注射液以及抗生对小儿支气管炎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抗生素 小儿支气管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组别,研究组与参照组各52例。对研究组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治疗,对参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单药治疗,比较不同疗法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消退时间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咳嗽、喘息、咯痰症状的消退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经统计P<0.05。结论应用盐酸氨溴索与抗生联合用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可促使患者症状快速消退,还可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抗生素 慢性支气管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不同给药途径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20例,按抗生不同给药途径分为静注组(静脉滴注头孢呋辛)和口服组(口服头孢呋辛酯片),两组均治疗7d后评价其疗效,比较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采用高频超声监测患儿治疗前后腹腔淋巴结大小、血流信号和肠间隙积液变化情况,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静注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口服组为91.67%(55/60)。静注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口服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5d后两组肠系膜淋巴结均明显缩小(P<0.05),血流信号和肠间隙积液均明显减少(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轻微药物反应,但停药后均自行恢复。结论口服与静脉滴注抗生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相当,其中口服抗生更方便,患儿依从性好,同时兼具安全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抗生素 给药途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配合抗生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5年12月-2017年1月来我院实施治疗76例小儿病患,将他们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A组与B组),给予B组的38例病患运用抗生进行治疗,对于A组的38例病患则在B组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比较所有病患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两组病患的双肺罗音消失时间、体温稳定时间、气急消失时间、X线炎症吸收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其中A组罗音消失时间(6.64±5.12)天,B组为(9.54±7.12)天,A组体温稳定时间(1.24±1.01)天,B组为(2.45±2.01)天,A组气急消失时间(2.04±1.45)天,B组为(3.45±2.45)天,A组X线炎症吸收时间(10.25±6.67)天,B组(15.31±6.25)天,数据有较大的差异,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病患在治疗的过程中除了给予抗生进行抗感染治疗外,同时还可配备中医麻杏石甘汤,这能有效控制病患疾病的发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麻杏石甘汤 抗生素 小儿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联合肺炎链球菌疫苗在小儿肺炎链球菌感染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5年1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小儿肺炎链球菌感染5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近期注射过肺炎链球菌疫苗后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生联合肺炎链球菌疫苗在小儿肺炎链球菌感染中的应用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比较好。

  • 标签: 抗生素 肺炎链球菌疫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生合并糖皮质激素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71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抗生以及抗生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少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应用抗生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整体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联用特利加压和肾上腺治疗心跳骤停临床观察。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95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患入院时间随机进行分组,即为1组;2组;3组,其中,1组进行常规治疗(肾上腺1mg),两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1mg,3组则采用特利加压1mg,并对三组患者治疗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心跳恢复率、生存率、心跳恢复时间三大数据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跳骤停者,早期联用特利加压、肾上腺相比单一用药更有利于心肺复苏的成功,增加患者生存率,提升病患病情治愈度。

  • 标签: 肾上腺素 特利加压素 心跳骤停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藤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成型率、外观质量、溶散时限、丸质量变异系数为筛选指标,以油浴温度、冷凝温度、药物与基质的最佳配比为主要考察因素,对黄藤滴丸的成型工艺进行优选,并考察了影响滴丸成型的其他因素。结果药物与基质的最佳配比为PEG4000PEG6000黄藤(311),药液油浴温度为95~100℃,冷却剂的冷凝温度17~20℃为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按照此优化条件制备黄藤滴丸成型率高。结论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得黄藤滴丸,其外观呈黄褐色,味微苦,表面光滑,大小一致,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

  • 标签: 黄藤素滴丸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法 成型率 综合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