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2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银杏达莫与神经内科常规护理配合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开展中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疗效、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ADD)评分及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相比于治疗前,均降低(P<0.05),ADL评分均升高(P<0.05);且组间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较之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HAMA、HAMD相比于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较之对照组(69.05%),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风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可改善其心理状态、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中风 中医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综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组,各有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早期康复组则给予早期康复综合训练。比较两组脑卒中治疗效果;从开始康复训练至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早期康复组脑卒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康复组从开始康复训练至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相近,P>0.05;干预后早期康复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综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提高作用,可改善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预后有利,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综合训练 脑卒中患者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作用于老年脑血管出血患者中,对于改善其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5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早期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上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加入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方法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脑出血 早期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在运能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70例,将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运动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运用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对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有显著帮助。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日常生活时间性预期记忆的提取线索及其特点。方法采用自编的时间性预期记忆的提取问题调查表,对254名17—40岁的学生、教师等进行测试。结果(1)日常生活时间性预期记忆的提取线索主要有三个方面;记忆策略、加工产物和意图类型。(2)日常生活时间性预期记忆的提取线索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26-40岁年龄组在记忆策略(t=2.98,P〈0.01)、加工产物(t=2.53,P〈0.05)和意图类型(t=2.64,P〈0.01)因子上的得分均真显著高于17-25岁年龄组。(3)日常生活时间性预期记忆的提取线索存在显著的师生差异,教师在记忆策略(t=3.75,P〈0.001)、加工产物(t=2.43,P〈0.05)和意图类型(t=2.10,P〈0.05)因子上的得分真显著高于学生。(4)记忆自评偏好组在加工产物(t=5.53,P〈0.001)和意图类型(t=2.27,P〈0.05)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记忆自评偏差组。结论个体倾向于使用记忆策略、加工产物和意图类型作为时间性预期记忆的提取线索,表现出明真真的加工性和经验性特点。

  • 标签: 认知心理学 时间性预期记忆 断面调查 提取线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治疗2周后、4周后分别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和4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康复治疗 脑梗死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脑卒中偏瘫采用双侧肢体功能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本院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4例,分别采取双侧肢体功能训练护理与患侧肢肢体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肢体康复效果与生活能力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100%,与对照组的70.59%相比优势明显;护理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低于研究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肢体功能训练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有可靠效果,可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双侧肢体功能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当中应用早期康复训练的实际效果。方法研究样本为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50名脑梗死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早期训练组(各25人)。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早期训练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早期康复训练,对比其治疗结果,分析具体的治疗对策。结果早期训练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组差异显著,其中早期训练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大范围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患者 早期康复训练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规范化康复护理干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康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化的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老年痴呆病患护理中的相关应用。方法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郑州市某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病患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平均每组有病患40例。对常规组病患采用常规的训练方式,而实验组病患则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方法来进行康复训练,对比两种病患经过治疗前后神经的功能情况、临床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的自理能力。结果在进行训练之前,两组病患神经的功能情况、临床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的自理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经过训练之后实验组病患在神经的功能情况、临床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的自理能力方面其评价结果都要明显优于常规组病患(P<0.05)。结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老年痴呆病患的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老年痴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并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以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结果两组干预前FMA评分、B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明显增高,但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时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患者生活质量更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 肢体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康复护理对脑梗死上肢瘫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脑梗死患者采用单纯康复护理,观察组脑梗死患者进行针灸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康复训练。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以及Fugl-Meyer评分。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与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康复护理对脑梗死上肢瘫痪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健康恢复。

  • 标签: 针灸康复护理 脑梗死 上肢瘫痪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身护理对妇产科住院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心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16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身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但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身护理能有效提高妇产科住院患者的生活能力,同时纠正患者的负性情绪,对疾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心身护理 妇产科住院患者 日常生活能力 心身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方法对55例漫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行为治疗。观察3月,于治疗3月未,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未,入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行为治疗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社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兴趣,情感活动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行为治疗 阴性症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措施的应用对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治疗总有效率、ADL评分作为观察指标,比较应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和应用康复护理措施的观察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ADL总分比对照组高,组间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康复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身心均得到康复,对于患者今后回归家庭、社会有益。

  • 标签: 脑外伤 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中心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管理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病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3.93,P<0.05);护理前,两组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3.84,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日常生活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不良情绪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7月—2018年3月本科接诊的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A、B两组(n=40)。对所有患者都施以常规护理,同时对A组辅以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两组不良情绪的缓解情况,比较ADL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干预后的SDS和SAS评分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干预后的ADL评分为,比B组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对脑梗死患者辅以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消除其不良心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梗死 应用价值 心理护理干预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开放式护理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经检查均存在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使用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进行开放式护理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使用日常生活量表(ADL)得分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好,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式护理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效果良好。

  • 标签: 开放式护理管理 精神分裂症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两组综合护理前和综合护理后,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ADL能力量表及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进行两组的对比。结果综合护理前两组阳性症状量表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值相似(P>0.05)。综合护理后两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值改善更显著(P<0.05)。综合护理前两组ADL能力量表总分对比相似(P>0.05)。综合护理后两组ADL能力量表总分对比改善显著(P<0.05)。综合护理前两组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评分值相似(P>0.05),综合护理后两组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评分值改善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提高患者ADL能力。

  • 标签: 综合护理 精神分裂症 ADL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开放性病房综合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抑郁症患者40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2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封闭式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症状护理和开放性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护士观察量表评分、精神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观察量表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精神状况评分更好。结论在抑郁症患者中开展开放性病房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生活质量和精神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病房综合护理干预 抑郁症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