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湖南农村留守初中网络成瘾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农村留守初中生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对象与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岳阳农村初中抽取两所学校的七、八、九年级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对资料采用统计描述及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t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8.8%。网络成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男性、社会支持总得分低、客观支持得分低、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低;不同年级、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留守、不同留守方式、不同留守时间网络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农村留守初中生网络成瘾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和措施预防农村留守初中生网络成瘾

  • 标签: 农村初中生 留守儿童 社会支持 网络成瘾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导致人们的社会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尤其是给予儿童的压力也随之加大。在农村,一些父母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关注不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常年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导,是导致儿童心理和行为异常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在城市地区的家庭,虽然父母大多可以为子女提供宽裕的生活环境,但是由于升学压力的增大,使得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尤为关注,各种补习班占有了原本属于儿童的快乐时光。加之城市子女多为独生,父母溺爱,反而导致了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有大约五分之一的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情绪和心理异常,这个比例数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普通医院还没有有关的儿童心理门诊,不能正确处理儿童心理行为障碍

  • 标签: 儿科 心理行为 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岛区大煤炸后受伤人员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情况,探讨支持干预措施。方法对青岛某医院50例黄岛大爆炸受伤人员进行观察了解,采用数据表格记录法对伤员创伤后应激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通过分析应激反应症状,探讨干预措施。结果50例伤员中共有13例发生不同症状的应激反应,占比率26.0%。其中9例为中轻度,占比率18.0%;4例为重度,占比率8.0%。结论经历重大灾害且受伤后伤员,在后期的治疗中,由于多方面原因心理因素极不稳定,导致应激反应发生。需给予专业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缓解情况,做好心理康复工作。

  • 标签: 灾后 伤员 创伤后应激障碍 黄岛大爆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心理障碍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来自院的具有心理障碍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对其心理变化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结果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整体康复护理的过程,药物和康复训练等治疗必须要在心理护理的支持和依托下才能显现出良好的效果。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促使患者的病情好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既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又密切了护患关系。

  • 标签: 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 心理护理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和吞咽训练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针灸治疗,治疗组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和吞咽训练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 标签: 针灸 吞咽训练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价及康复治疗对其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脑卒中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进行早期吞咽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较治疗前VFSS评分均有所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予以康复治疗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康复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中生考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和表现进行探讨,对其排解方法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某校高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高三学生249名,学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结论对于高三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应该及时引起重视,根据不同的诱因针对性地排解学生心理障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 标签: 高三学生 心理障碍 排解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10~2015.10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双盲进行分组,一组4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一组40例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约为90.0%(36/40)远远大于对照组的57.5%(23/40),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吞咽障碍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睡眠障碍的个性化干预策略。方法对50例睡眠障碍的老年人进行多维度干预,让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助眠方式,并对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价比较。结果50名被试接受个性化干预策略后1个月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干预策略可以明显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个性化干预方法老年人喜闻乐见,治疗依从性好,容易坚持。

  • 标签: 老年人 睡眠质量 个性化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的对象是躯体形式障碍,这是一种身心疾病,即由心理痛苦所导致的躯体不适。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法研究了躯体形式障碍是什么,并且从身心关系理论探讨了其理论根源,最后从情感压抑、丧失、不被认可的痛苦这三个心理因素上分析了躯体形式障碍形成的原因。

  • 标签: 躯体形式障碍 身心关系 成因
  • 简介:摘要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中国传统医学及西方医学方法对脑卒中造成的吞咽困难均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医中药和西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文献,从针灸、中药手段、现代康复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治疗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卒中 中医 西医 康复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服务,研究其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有30例,对照组有30例,实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辅助以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是一般的常规护理治疗,对两组进行观察研究并得出结论。结果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改善提高,患者进入睡眠的时间,合计入眠时间,都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期望值,白天也是心情愉悦,犯困的机率也在下降,身体状况等这一系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很明显都优于对照组。夜间睡眠质量,合计的入眠时间,总睡眠水平也都明显比对照组质量高。结论对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大大改善病患的睡眠障碍,有利于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白天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治疗,对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值得推崇。

  • 标签: 帕金森病 优质护理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女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干预护理效果,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间我院所接收的初产妇7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的健康知识及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组患者给予专业系统的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及产后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结果对70例患者产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肌力测定级别≥3级32例,占91.42%,明显优于对照组(6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和盆腔器官脱垂等各方面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妇女产后盆底功能,明显减少产妇的尿失禁现象,有效降低产妇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妇女产后 盆底功能 护理干预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抽动症儿童血微量元素和血铅的变化。方法选择抽动症儿童64例和健康儿童70例为研究对象,查血铅、钙、铁、锌、镁和铜的浓度,其中抽动症组患儿中19例接受了脑电图和头颅影像学检查,40例接受了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对比两组患儿在血铅、微量元素浓度的差别、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抽动组患儿血钙浓度1.58±0.14mmol/L,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血铁、镁、锌、铜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980、0.401、0.116、0.978。抽动组儿童血铅浓度27.79±14.48u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123。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方面抽动组儿童其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方面4分以下比例分别为52%和64%。结论抽动障碍患儿血铅及血清铁、镁、锌、铜的浓度无显著性变化,血钙浓度则有降低。学校和家庭均应高度关注抽动症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更强调心理支持和行为矫正。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对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患者(76.67%)相比,P<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效果较好。

  • 标签: 神经肌肉 电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结论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效果明显,但我们还应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抗抑郁药物 双相情感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治疗,研究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两组躯体化障碍患者均持续治疗3周为宜,记录其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抑郁状态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躯体化障碍患者经上述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6.36%,对照组仅获得68.18%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上述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SDS量表得分均较之前显著减少,但研究组心理抑郁状态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1.36%,对照组则存在高达29.55%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 标签: 躯体化障碍 特征 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在偏执型人格障碍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认知疗法步骤,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社会功能恢复。结论使用认知疗法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有效。

  • 标签: 偏执性人格障碍 认知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