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单纯固定固定结合椎体成形脊柱骨折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单纯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伤椎凸角(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脊柱功能情况及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Cobb角(10.23±2.05°)显著低于对照组(15.98±2.36°),伤椎前高压缩比(94.03±6.17%)、脊柱功能评分(16.02±4.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43±7.82%、12.13±2.24分),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17.65%),组间差异P<0.05。结论脊柱骨折后在内固定基础上增加椎体成形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预防矫正角度丢失,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脊柱功能,临床应用效果可靠。

  • 标签: 脊柱骨折 单纯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固定融合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所有患者实施后路固定融合治疗,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自主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固定融合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价值突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路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手术方法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30例,采用克氏针固定18例,微型钢板固定12例临床手术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克氏针固定治疗18例27处,治疗结果优7例,良12例,差8例,优良率70.37%。微型钢板治疗12例27处,治疗结果优10例,良14例,差6例,优良率为88.89%。结论对于多发性掌骨骨折行切开复位,用克氏针、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有利于解剖复位,微型钢板固定牢靠,不易移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掌骨骨折 克氏针内固定 微型钢板固定
  • 简介:(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43200)摘要目的观察固定治疗跟骨关节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跟骨关节骨折患者52例,均给予跟骨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患者住院时间、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住院时间为(22.18±5.43)d;中出血量为(122.38±20.14)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7%;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为96.15%。结论采用固定治疗跟骨关节骨折疗效确切、术后足部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钢板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骨折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08-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6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组行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前/后伤椎形态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obb角、伤椎体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7%)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效果可靠,并发症风险降低,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固定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4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手术固定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在24例患者中,其中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术后患者的VAS评分为(4.35±0.64)分,ODI评分(16.61±1.54)分,椎体前部高度(2.38±0.29)mm,椎体中部高度(2.17±0.12)mm,Cobb角(6.65±2.81)°,与术前比较恢复良好。结论后路手术固定疼痛轻微,且能有效恢复伤椎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后路手术内固定 脊柱骨折 VAS评分 Cobb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椎板切除脊柱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南通瑞慈医院骨科收治的4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全椎板切除脊柱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部分椎板切除脊柱固定治疗,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JOA评分的变化,判断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椎板切除脊柱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 VAS评分 JOA评分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退形性脊柱侧弯患者引用经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院内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选为研究标准,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椎管减压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评价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平均Cobb角。结果治疗前两组平均Cobb角比较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Cobb角小于对照组Cobb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治疗效果突出,可有效恢复患者生理结构,远期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标签: 退形性脊柱侧弯 经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到我院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患者84例进行研究,并采用抛掷硬币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中出血量、伤椎前后缘高度、后凸角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中出血量对比,实验组患者优势更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伤椎前后缘高度、后凸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显著较低,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2年2月期间经前路胸膜外,腹膜后途径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加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7例,均获得随访,无一例复发,植骨全部融合,平均6个月。无结核扩散,无复发和后突畸形加重。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结核,可比较彻底的清除病灶,有效椎管减压,部分矫正畸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固定牢靠,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是一种可行的、疗效良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脊柱结核 前路手术 病灶清除术 脊柱融合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48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另外以2012年6月~2014年3月期间另外48例采取闭合复位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且两项数据对比差异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骨折良好愈合,并且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治疗锁骨骨折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锁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寰枢椎脱位是脊柱外科的重大疾病,寰枢椎连接头颅和颈椎,与椎动脉、延髓及上位脊髓关系紧密。炎症、创伤、肿瘤及先天性畸形是主要的病因。患者常因疾病自热进展或者是创伤加重,出现严重的临床结局,包括高位截瘫甚至危及生命。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常需手术治疗。完备的术前检查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以达到解除脊髓压迫,改善患者生活治疗的治疗目的。

  • 标签: 寰枢椎脱位 手术治疗 后路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平均值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①两组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观察组ASIA分级改善率为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优于跨伤椎固定

  • 标签: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经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时围期正确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期护理,研究组实施常规+干预的综合性围期护理。记录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护理相关)。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P<0.05);研究组胸腰椎骨折患者对本次护理相关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固定手术治疗围期提供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服务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及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手术 围术期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固定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例年龄范围在50岁~80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固定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中、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组均有所缩短,且中出血量下降,疗效显著,各项指标的额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比例(2/15)低于常规护理组(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方式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减少中出血量,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手术时间及对其踝关节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4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23例与22例。A组给予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B组给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比手术时间和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为(59.64±10.53)min,B组为(90.58±11.20)min,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30%,B组为63.64%,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更佳,其手术时间较短,踝关节功能较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胫腓骨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2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患者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准备;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病情监测记录、体位护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人护理方案制定合理,无1例因护理不当而出现并发症。结论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准备;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病情监测记录、体位护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对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患者治疗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 标签: 颈椎前路手术 植骨内固定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