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扩大,国际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国内举行的国际会议、体育竞技等重大事件也日益增多,在这些重大事件的安全保卫工作中,武警官兵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然而,在担任这些重大事件的安保工作中,执勤官兵也面临着自身的一些困惑和问题,本文对安保官兵在执勤中产生的部分心理问题及如何调适作了有益的探讨。

  • 标签: 重大事件 安保官兵 心理问题 调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与生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感染科32名护理人员、普通病房护理人员30名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均接受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测评,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与生活事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SCL-90评分内强迫症状、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偏执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工作学习、家庭生活、负性事件值、社会及其他和LES总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焦虑、抑郁与负性事件值评分及LES总评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较其他科室更加严重,不良心理状况与负性生活事件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感染科 护理人员 心理状况 生活事件
  • 简介:目的以138名汉族和127名纳西族中学生为被试,探讨中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民族差异和性别差异及其两者的交互作用。结果①在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方面,汉族与纳西族中学生都是以学习压力为主,其它应激事件为辅,按应激强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在应封方式方面,都是以积极的应对方式为主;消极的应对方式为辅,个体应对方式的使用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②在学习压力.丧失、健康适应等三种生活事件方面,纳西族中学生的应激水平显著高于汉族中学生;而在其它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上均无显着的民族差异。③中学生的应激事件和应对方式总体上无显着的性别差异,但男生受惩罚的应激强度明显高于女生,而女生比男生更多地使用了求助的应对方式。④在所有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上,不存在显著的民族和性别的交互作用。

  • 标签: 应对方式 生活事件 汉族 应激事件 健康 中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激生活事件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百色市522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①大学生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43.06%,心理问题主要为强迫(39.34%)、人际关系敏感(27.54%)、抑郁(21.74%)、焦虑(21.53%)②被试大学生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7个因子分高于青年常模(P<0.01),5个因子分低于大学生样本(P<0.05)③女生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P<0.01)④生活事件各因子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⑤负性生活事件中主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是健康适应、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结论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劣于全国成人常模和青年常模,优于大学生样本,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 标签: 心理健康 生活事件 大学生 民族地区
  • 简介:本研究探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整体随机取样法,用《社会支持量表》《正负生活事件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7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①不同性别、城乡、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休闲活动、幸福感总分分别与正性事件总分呈正相关(P〈0.01);工作与社会适应和经济或身体变坏呈正相关(P〈0.05);家庭环境与正性事件总分呈正相关(P〈0.05);幸福感总分与负性事件总分呈负相关(P〈0.05);③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家庭环境、幸福感总分均与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社会领悟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恋爱与家庭外支持呈正相关(P〈0.05);工作与社会适应和家庭内支持、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5);休闲活动与家庭内支持呈正相关(P〈0.05),与家庭外支持、社会领悟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④家庭外支持、正性事件总分、独生子女3个因子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其联合解释值为37.3%。本研究表明,可以从刺激增加正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和提供更多的家庭外支持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积极干预。

  • 标签: 学生 社会支持 主观幸福感 生活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对高中生心理弹性的具体影响。方法通过对高中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这两方面的问卷调查来定义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这两个重要因素对个体在面对逆境时的重要作用。结果在生活事件上跟心理弹性呈负相关,在情绪调节的积极方面跟心理弹性呈正相关。结论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可以调节生活事件对高中生心理弹性的影响。

  • 标签: 生活事件 认知情绪调节 高中生 心理弹性
  • 简介:目的研究拉萨市汉族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现状。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拉萨市汉族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两个因子相应的生活事件发生的频度最高,给这些中学生带来的心理应激量也高于其它因子。学习压力因子给城区学生带来的影响显着地高于农牧区的学生。高二学生在学习压力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其它所有年级;高一学生在受惩罚因子上的应激量低于其它年级,他们在总应激量上的得分也低于其它四个年级;普通师范学生受健康适应因子及丧失因子带来的心理影响均高于其它年级,在总应激量上的得分也是这部分群体最高.结论学习压力因子和人际关系因子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因子;各因子所带来的应激量和年级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应激性生活事件 心理健康 汉族中学生
  • 简介:目的了解生活事件、归因方式及自尊如何影响中学生抑郁。方法对某普通中学初三和高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生活事件、归因方式和自尊都与抑郁显著相关,路径分析预示,自尊是归因方式影响抑郁的重要中介变量。结论加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进行归因训练和自信心训练可以有效的减少抑郁的产生。

  • 标签: 毕业班学生 中学生 自尊 自信心训练 普通中学 归因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事件以及相应预防措施。方法本院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000例ICU患者,对其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现风险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非计划拔管率11%,皮肤完整性受损率19%,差错事故率18.6%,护患纠纷2.2%。结论在ICU护理工作中应不断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及操作考核,增强护士责任心,进而有效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 标签: ICU护理 风险事件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种类、发生原因,统计不同职称和不同时段的发生率,探讨如何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针对对我院截止于2017年年底所上报的所有护理不良事件20起进行资料收集统计,进行最后的分析研究。结果20件护理不良事件中I级16件,Ⅱ级3件,Ⅲ级l件。20件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为管道滑脱(30.00%)、跌倒/坠床(30.00%)、用药错误(15.00%)、手术延期(10.0%)、输液相关事件(5.00%)、其他(5.00%)。此次研究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所初级职称护士发生率占比最高,占到全部的65%;而接下来的25%为护师职称。晨、午、夜间占65%,剩余35%发生在正常上班期间。结论我院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中,患者多数属于I级伤害,分析发现,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类别相对集中,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的预防措施也达到预期效果,切实可行。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研究重大疾病患者家属消极心理对患者疾病的影响,总结相应的对策方法。方法通过临床实践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家属消极心理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结果家属的消极心理会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患者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无望感等影响疾病的治疗情况。结论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力度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如谈心劝慰等,了解家属的消极心理由来的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与教育,帮助他调节心理状态使患者情绪稳定,使患者处于一种积极配合信心治疗的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家属 消极心理 治疗效果 信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今收治的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治疗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具有很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精神分裂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原因并给予相应对策改善护理质量。方法统计我院2013年3月-2016年2月ICU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及其类型,分析其各自发生的可能原因和潜在风险,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给予相应对策以改善护理质量。结果近一年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回顾性统计分析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潜在风险并给予相应对策确实能降低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这种总结、持续改进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率
  • 简介:摘要医院需要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管理,尤是在儿科这个科室中。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减少护理风险对儿童造成的危害,同时,还能够对医院的声誉以及对相关医务工作者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提升医务工作者的护理质量。本文通过对2013-2015年之间发生的27件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对护理风险进行鉴别、评估、控制与监督。旨在减少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次数以及避免对患病儿童及其家长以及对医院带来的巨大经济与精神上的伤害与损失。

  • 标签: 风险事件 护理风险管理 儿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发生类型,为防范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ICU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已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种类及原因。结果常见护理风险事件为非计划拔管、皮肤完整性受损、护理纪律、记录、纠纷、差错事故等。结论对常见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及类型进行系统总结,找出问题关键,对减少护理危险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是ICU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

  • 标签: ICU 护理风险事件 原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护理风险管理理念,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ICU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方法通过对护理风险事件种类统计,分析原因,制定可行、规范的工作制度、操作流程,加强风险意识防范能力培训,并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非计划拔管率、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率、院内感染率,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降低,患者及医生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ICU护理危险事件的发生,对提高ICU护理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ICU护理 风险管理 原因分析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心理受到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临床一线的16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取SCL-90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制自评量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测评,分析护士心理受到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对护士心理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下,164名护士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7.32±10.79分,抑制自评量表评分为53.65±12.75分;护理不良事件对护士心理的影响因素学历、职称、工龄、缺乏护理安全氛围、偏重的处罚模式、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识低(r=0.24、0.18、0.23、0.35、0.48、0.59,P<0.05)。结论护士心理受到护理不良事件影响下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水平,具有焦虑及(或)抑制心理,影响因素具有多样化,与学历、职称、工龄、缺乏护理安全氛围、偏重的处罚模式、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识低等密切相关。

  • 标签: 护士心理 护理不良事件 影响
  • 简介:北京和剑桥看起来当然很不一样:北京很大。剑桥很小;北京灰尘多、干燥。剑桥一年四季绿油油的。空气清新湿润;北京很热闹,生活日新月异、激动人心。剑桥很安静.生活永远以同样的节奏往前走,岁月流逝。了无痕迹。

  • 标签: 剑桥 英国 生活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