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外斜视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间歇外斜视患者42例临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2例间歇外斜视术后完全正位者24例,轻度欠矫者9例,明显欠矫4例,轻度过矫5例,总有效率88.09%。结论尽早间歇外斜视手术,改善双眼视功能,矫正眼位消除自觉症状和视疲劳,年龄愈小双眼视功能恢复愈好。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按讨细致化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后间歇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并发神经源膀胱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两组均给予间歇导尿与常规护理,观察组还实施细致化护理。比较两组导尿疗效、依从率、感染率等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导尿疗效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8周时依从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泌尿系统感染率明显低于同期对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间歇导尿患者实施细致化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导尿依从,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率,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性导尿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将间歇清洁导尿运用于肛肠疾病手术后引起的尿潴留。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6月24例因肛肠疾病手术引起尿潴留的患者运用间歇清洁导尿后的效果。结果23例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患者能自行解小便,1例予留置导尿,均无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间歇清洁导尿在肛肠疾病手术后尿潴留中的运用优势突出。

  • 标签: 间歇性清洁导尿 尿潴留 肛肠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低氧对脑缺血大鼠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活性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单纯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间歇低氧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H+I/R组),每组20只。IH+I/R组给予间歇低氧21天后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脑缺血模型,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区PI3K表达。结果与SO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元结构损伤,PI3K表达增强(P<0.05)。与I/R组比较,IH+I/R组大鼠神经元结构损伤加重,PI3K表达增强(P<0.05)。结论间歇低氧可增加PI3K表达,加重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元损伤。

  • 标签: 间歇性低氧 脑缺血 PI3K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清洁间歇自助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患者护理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4例患者,对参照组患者行留置导尿法,对实验组患者行清洁间歇自助导尿法。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改善情况,分析清洁间歇自助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患者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膀胱功能改善情况在统计学上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讨论价值(P<0.05)。结论清洁间歇自助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患者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清洁间歇性自助导尿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连续间歇肾替代疗法治疗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肾替代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VS75.00%,χ2=6.275,P=0.012);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Ccr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的幅度更大(P<0.05)。结论连续肾替代疗法治疗肾衰竭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更为优越,可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肾衰竭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 间歇性肾替代疗法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连续肾脏替代(CRRT)和间歇血液透析(IHD)两种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治疗的39例疗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IHD治疗,观察组给予CR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UN、HR、Scr下降程度大(P<0.05)。治疗后对照组存活率为68.42%(13/19),观察组存活率为85%(1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间歇血液透析相比,连续肾脏替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 间歇性血液透析 重症急性肾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敷三黄散联合间歇冷疗对膝关节镜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住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符合前交叉韧带术后肿痛标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外敷三黄散联合间歇冷疗,n=50)和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n=50),对比两组术后疼痛及消肿率。结果术前1h疼痛度和肿胀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48h,治疗组疼痛度和肿胀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敷三黄散联合间歇冷疗对膝关节镜术后肿痛的效果明显,同时形成了“止血不留淤”的中医外治护理理论,开创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关节镜术后肿痛的新思路,有广阔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肿胀 疼痛 关节镜术后 三黄散联合间歇冷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衰竭(ARF)在临床应用持续血液净化(CBP)和间歇血液透析治疗(IHD)的疗效对比。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SAP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38例,分为CBP组和IHD组,每组19例。CBP组进行持续血液净化;IHD组进行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观察记录并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APACHEⅡ评分都有显著改善。CBP组患者治疗持续的时间、24h尿量达到750ml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IHD组患者(P<0.05)。IHD组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次数明显高于CBP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AP合并ARF在临床采用CBP法与IHD法治疗均有显著疗效,但CBP组治疗效果更稳定,更适用于临床。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肾衰竭 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 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其间儿科收治的小儿腹痛患者50例,均为急性腹痛,对患儿腹痛产生的部位、症状体征,分析腹痛原因进行观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护理满意高,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细致有效的观察及护理,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有助于减轻急性腹痛,促进患儿的痛苦减少,使患儿尽快康复。

  • 标签: 小儿腹痛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50例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内科收治的急诊急性腹痛患者50例,总结其临床症状与发病原因,并对相关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急性腹痛患者中有32例为内科疾病(64%)、有13例为外科疾病(26%)、有4例为外科疾病(8%)、有1例为其他疾病(2%),所有患者均获得较好的诊治效果。结论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具有复杂的致病原因,医院必须给予全面充分的临床诊断,从病因入手展开治疗,方可保证患者治愈康复,临床上推广应用很有价值。

  • 标签: 内科急诊 急性腹痛 诊治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0月之间收治的31例急性腹痛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腹痛31例患者均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其中20例患者痊愈,4例患者病情好转,3例患者手术失败,4例患者术后复发,治疗有效率为77.42%。结论急性腹痛起病急且病情重,发现异常需立即就诊,及时进行合理有效治疗,避免迁延不治的情况出现,尽力降低急性腹痛的死亡率。

  • 标签: 急性腹痛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0例前来我院急诊内科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诊断结果、治疗效果,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后给予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90例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中,内科疾病所占比例最高63.33%,其他还包括外科疾病(31.11%)、妇科疾病(5.56%)(P<0.05);根据90例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诊断情况将其分为误诊组、确诊组,经对比可知,确诊组治疗总有效率(92.21%)显著高于误诊组(61.54%)(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各类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疾病相关特征,接诊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判断病情并给予积极治疗,有利于保障患者疗效、预后。

  • 标签: 急诊内科 急性腹痛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导尿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在神经源膀胱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神经源膀胱患者,为其制定饮水计划,根据残余尿量决定导尿次数;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当残余尿量少于100ml,停止导尿。结果患者残余尿量明显减少。结论应用间歇导尿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可促使神经源膀胱功能的恢复,解决患者因排尿障碍带来的生活困扰,大大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间歇导尿 生物反馈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功能腹痛综合征(简称FAPS)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7例FAPS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评分,给予FAPS患者知识宣教、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娱乐疗法、饮食护理、心理治疗等护理干预,并对护理干预前后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FAPS患者有很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在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FAPS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

  • 标签: 护理干预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病人 抑郁 焦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急性腹痛(AcuteAbdominalgia)患者的诊疗效果,为同行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96例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诊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等是引发急性腹痛的主要因素,通过及时有效的临床对症治疗和分诊,296例患者均治愈或好转,无死亡案例发生。结论消化内科急性腹痛的病因多且复杂,这就要求医生必须具备专业的诊断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精神,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明确诊断,及早查明原因,避免误诊、漏诊问题发生,为进一步的对症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消化内科 急性腹痛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外科急腹症患者腹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2例外科急腹症患者,使用实际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21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对急腹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外科急腹症 腹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断效用,分析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总结诊断经验、要点。方法对220例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在基础对症治疗基础上,尽可能获得患者体征类信息、病史信息、常规检查信息,完善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综合诊断。结果常见疾病为急性胃炎、胆囊炎、阑尾炎等,危重症患者占12.73%,均为组织穿孔、梗阻、破裂、重症炎症疾病;初诊明确诊断64.55%,辅助检查明确诊断26.82%,初诊明确诊断患者典型病例比重、患者及家属主诉详实比重高于辅助检查诊断,老年人比重、发病至送院>24h比重低于辅助检查诊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明确诊断91.36%。结论规范诊断路径,尽可能能获取体征类信息、病史信息、常规检查信息,可初步明确诊断,据此完善实验室检查信息、辅助检查,可诊断绝大多数急性腹痛,医师应提高信息获取、处理能力,基于危重程度评分系统开展诊治活动,以避免延误重症病情。

  • 标签: 急诊内科 急性腹痛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急性腹痛原因,以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院的120例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检查诊断进行对症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8.3%,2例死亡,死亡率为1.7%,包括急性白血病1例,尿毒症1例。结论对于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应该明确诊断,采取有效的处理,避免引起漏诊、误诊。

  • 标签: 急诊内科 急性腹痛 方法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