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晕厥的临床诊断过程和方法,以期提高晕厥病因的诊断率,为临床对症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对12例晕厥病人的病因进行诊断。结果12例晕厥病例经过病史检查、体格检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确诊晕厥病因。其中,单纯性晕厥8例,心源性晕厥3例,偏头痛引发的晕厥1例。结论晕厥是短暂性发作性疾病,一般持续几分钟的时间,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病史和体格检查可使85%的患者确立诊断。

  • 标签: 晕厥 病因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2例在本科住院的大咯血病人的抢救及护理,总结经验,从而提高抢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本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科住院的12例大咯血患者的抢救及护理。结果12例大咯血患者通过积极抢救及合理护理,11例均病情好转出院,1例死亡。结论积极抢救大咯血及合理的护理,对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十分重要。

  • 标签: 大咯血 抢救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血流变学基础理论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大家普遍认识到人体内血液粘度异常改变是一种生理病理的反映,也是了解人们健康状态重要指标之一,这在预防医学及老年医学方面尤为重要。所以现在对人体内血液粘度的测量越来越重视。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走访了大量的案例,得出了重要的数据,从而探讨血沉方程K值及血粘度与红细胞压积的关系。

  • 标签: 血沉方程 血浆粘度 红细胞压积
  • 简介:摘要通过12例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皮肤缺损并感染的患者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笔者认为通过正确使用材料,护理人员细致观察和全方位护理,保证了有效的引流,可加快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VSD 引流 观察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抢救时机与医护配合的体会。方法对12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采取扩张血管、吸氧、降眼压、溶栓、营养视神经等治疗,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观察患者治疗反应。结果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突然,最重要的是开始治疗的时间,越快使阻塞得到缓解,就越可能恢复部分视力,发病时间长则很难恢复。结论一旦确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争分夺秒的抢救及医护密切的配合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 标签: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带脱垂的病因及防治要点。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2010年5月发生的12例脐带脱垂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其诱发因素依次为胎头高浮、胎方位异常、胎位异常、人为操作不当、羊水过多等。结论本症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应争分夺秒施行正确的抢救措施,若处理得当,则大数胎儿预后良好。但少数严重病例仍无法挽救胎儿生命。

  • 标签: 脐带脱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12岁儿童碘营养状况,给儿童正确补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区域40所学校中年龄在9~12岁的8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触诊法检查甲状腺肿大情况,采集家庭食用盐样、饮用水,测定盐碘、尿碘与水碘含量。结果本次调查中状腺肿大8人,甲状腺肿大率1%;儿童尿碘中位数为361.7μg/L,城市为370.4μg/L,农村为342.9μg/L;城市与农村盐碘中位数均为28.0mg/kg,居民用户合格率为95.3%;城市引用水中碘中位数是7.3μg/L,农村为9.8μg/L。结论该地方为低碘地区,应该适宜控制食用碘浓度,维持人体适宜碘水平。

  • 标签: 儿童 碘营养 现状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特征,以便于早期诊断与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对12名儿童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合并症,治疗方案。结果儿童桥本氏甲状腺炎临床表现多样,甲状腺彩超提示弥漫性改变,峡部增厚,回声不均匀,部分呈网格样改变,部分患儿存在血脂、垂体、心脏、肌肉等异常。结论儿童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病情是不断发展的,患者有多种表现,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多种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儿童 桥本氏甲状腺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头孢类针剂后饮酒致双硫醒样反应的诊断治疗。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饮酒前后使用头孢类针剂出现双硫样反应的患者12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双硫醒样反应,2例症状较明显、精神紧张患者转上级医院诊治,追访诊断相同,其余10例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在2小时内症状得到好转,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结论鉴于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后饮酒有致双硫醒样反应的可能,故使用该类药物,应在用药前1天及2周内禁酒,医护人员应熟悉双硫醒样反应,及时预防、诊断、治疗。

  • 标签: 头孢菌素 饮酒 双硫醒样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砂糖综合治疗溃疡期褥疮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驻湛军休所和部队医院2012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例溃疡期褥疮患者经白砂糖综合干预治疗的预后情况和治疗体会。结果白砂糖综合干预治疗12例溃疡期褥疮患者全部治愈,效果明显。结论使用白砂糖综合干预治疗溃疡期褥疮,可以促进褥疮的愈合,干预有效可行。

  • 标签: 白砂糖 综合干预 溃疡期褥疮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绵阳地区12岁以下儿童血清维生素A(VitA)水平,为临床合理s补充VitA和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将1621名12岁以下儿童按年龄分为<1岁组、1~3岁组、4~6岁组和7~12岁组,抽取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VitA水平。结果1621名12岁以下儿童血清VitA水平为399.79±220.65ng/mL,不足率为19.06%,缺乏率为21.16%,不同年龄段血清Vit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55,P=0.000),其中<1岁组血清VitA水平最低为360.47±202.25ng/mL,不足率为20.13%,缺乏率为26.40%。结论绵阳地区12岁以下儿童VitA水平不容乐观,需要及时检测、合理补充,以预防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生。

  • 标签: 维生素A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机制、诊断要点、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经治疗后17~40d全部治愈,胃液引流量明显减少,腹部症状体征消失,胃排空功能恢复正常。对所有患者复查胃部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胃蠕动波正常,造影剂排空正常,造影剂可顺利通过吻合口。7例(58.33%)患者治疗2~3周后症状恢复;3例(25%)治疗3~4周症状恢复;1例(8.33%)治疗4~5周症状恢复;1例(8.33%)治疗后5~6周症状恢复。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部手术的术后近期并发症,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等辅助检查,经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但对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不能完全排除机械性梗阻者,应考虑手术探查。

  • 标签: 腹部手术 胃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苦参碱是否有诱导白血病细胞株k562凋亡的作用,了解不同浓度苦参碱对k562凋亡的影响以及诱导k562凋亡的最佳浓度。期望能在中药里寻找一种新药可单用或联合其它药物使用后,能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方法(1)用含5%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于25ml的培养瓶中,培养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置于37℃、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每2~3天传代一次,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2)将细胞浓度调整为5×102/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六孔板,每孔加细胞悬液2ml,第一孔加2ml培养基为阴性组,其余五孔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25mg/ml、0.5mg/ml、1.0mg/ml、1.5mg/ml、2.0mg/ml的苦参碱2ml为实验组,作用72h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抗凋亡蛋白(BCL-XL)表达情况。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抗凋亡蛋白(BCL-XL)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苦参碱(0.25mg/ml、0.5mg/ml、1.0mg/ml、1.5mg/ml、2.0mg/ml)对BCL-XL都有抑制作用,随着苦参碱浓度增加抗凋亡蛋白BCL-XL降低。结论苦参碱可通过降低抗凋亡蛋白而诱导k562细胞凋亡。苦参碱有希望成为临床治疗白血病的一种药物,联合其他化疗药物可能达到更好效果。

  • 标签: 苦参碱 k562细胞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中会阴裂伤的修补术治疗。方法对2012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发生会阴裂伤患者12例临床修术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0min,术中出血平均理为180ml。术后一周内,体温大于38.5度2例,3天后恢复正常。一周后拆线,甲级愈合。结论尽可能地减少术后功能障碍、尽可能地减小术后疼痛、尽可能地使外阴伤口美观以及尽可能地恢复分娩前的盆底解剖结构。

  • 标签: 会阴裂伤 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相应的干预手段,防控医务人员类似感染的暴发。方法对12名医务人员集中暴发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1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CT显示较入院时炎症有吸收,12例全部好转出院。在此过程中,未见呼吸科患者及医护人员感染本病的新发病例出现。结论根据本次疾病发展的临床特点分析,实施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医务人员 暴发 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0~12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了解绵阳地区儿童维生素D(VitD)营养状况。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来本院门诊行常规体检的0~12岁儿童2052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2052例儿童中,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31.02±13.01)ng/mL。VitD缺乏者529例,占25.8%,VitD相对缺乏者699例,占34.1%,VitD适宜者1228例,占40.1%。不同性别间Vit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7岁,VitD缺乏和相对缺乏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其中1~<2岁VitD缺乏率最低(5.6%)。结论绵阳地区0~12岁儿童VitD水平较低。应定期行营养状况检查,补充儿童VitD摄入量及加强户外活动。

  • 标签: 维生素D水平 25-羟维生素D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野蜂群蜂蜇伤12小时内的临床救治及护理。方法以近3年来我科接诊收治的35例野蜂群蜂蜇伤患者住院12小时内的治疗及护理的病历资料为依据,对野蜂群蜇伤后诊治时间、临床表现、救治方法护理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5例患者临床治愈34例,死亡1例。留院时间3~17d,平均8.7d。结论野蜂群蜂蜇伤常伴有过敏性休克。尽早救治,积极抗过敏抗休克,常规监测血、尿常规,肾功能,发现肾功能异常尽快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蜂群蜇伤 急救 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