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肝胆外科护理质量改进中护理责任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数字随机法抽取本院肝胆外科 2016年 3月 ---2018年 3月间收治的 1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 70例、研究组 70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使用责任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安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分别为( 97.21±5.63)分、( 98.65±4.26)分、( 95.51±5.36)分均高于常规组( 88.62±7.52)分、( 86.65±7.09)分、( 87.56±3.68)分, P< 0.05,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96.67%较常规组 82.85%,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责任护理应用于肝胆外科护理中,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可推广。

  • 标签: 肝胆外科 护理质量 护理责任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重 症肺炎患者加用责任整体护理护理质量及其肺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择 2018年 3月份至 2019年 3月份在我院行治疗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 80例,以收治时间随机将其分为 A组、 B组各 40例,分别给予普通护理与整体责任护理,以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B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佳( P< 0.05)。结论:将整体责任护理应用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

  • 标签: 责任制整体护理 老年重症肺炎 护理质量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责任护理措施促进病情康复、提升护理质量的实际作用。方法:于2021年02月--2022年02月本院纳入11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分析病例,通过数字随机表法给予对照观察,其中常规组57例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7例辅以责任护理。结果:研究组SAQ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冠心病 责任制护理 SAQ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责任护理措施促进病情康复、提升护理质量的实际作用。方法:于2021年02月--2022年02月本院纳入11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分析病例,通过数字随机表法给予对照观察,其中常规组57例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7例辅以责任护理。结果:研究组SAQ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冠心病 责任制护理 SAQ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予以责任整体护理干预,分析此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按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常规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重症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指标均有一定改善,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

  • 标签: 重症肺炎 责任制整体护理 肺功能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处理采用责任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为责任护理实施前,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常见问题,并根据问题进行对策分析,2020年3月-2021年2月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为责任护理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清洗、包装及无菌物品发放合格情况和实施前后器械感染及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满意情况。结果:实施后的清洗、包装及无菌物品发放合格率要显著高于实施前(P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腔镜器械处理 责任制护理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责任护理模式运用路径护理在肾穿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20年01月-06月收治84例肾穿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临床护理路径),各组42例患者,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9.0%,依从性76.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3%,依从性95.2%,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责任护理模式下应用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显著提升肾穿患者护理效果,加快患者恢复,值得借鉴。

  • 标签: 责任制护理模式 临床护理路径 肾穿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并归纳初产妇实施责任助产护理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 128例初产妇纳入此次研究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 64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责任助产护理,统计比较患者的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发生情况、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以及总产程时间。结果:实施责任助产护理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总产程时间均远优于实施一般护理的对照组, P<0.05,对比价值较高。结论:对初产妇实施责任助产护理可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总产程时间,降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使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初产妇 责任制助产护理 产程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责任分组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4月至 2018年 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1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 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责任分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将责任分组护理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责任制分组护理 精神分裂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责任护理应用在血液净化中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80例血液净化患者采用摸球法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中40给予责任护理,分析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技术、护理责任护理分工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责任制护理 血液净化患者 护理有效性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责任护理在急性缺血脑卒患者rt-PA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94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现代统计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疾病干预,观察组患者的采用责任护理方式进行疾病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巨大提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小于规定值);护理15 d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控制情况也明优于对照组,并具备统计学意义( P值小于规定值);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对照改善明显,( P小于规定值);护理后观察组复发率和复发间隔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小于规定值)。结论:责任护理在急性缺血性的最终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有效,并发症发作控制稳定,值得推广。

  • 标签: 责任制护理 急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价值。方法:以 2016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为实施前,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均选择 200例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实施前后产科护理治疗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实施后在护患沟通、安全防范、护理技巧及服务态度各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 98.50%,显著高于实施前 94.00%的总满意率 (P<0.05)。结论:产科护理中,强化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产科护理质量控制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重症护理质量中的应用[1]。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到医院收治的40例重症患者,采用数字分配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要好,两组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2],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症护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在控制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8例重症患者,其中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A组与A1组,各84例;重症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预防患者86例,随机分为B组与B1组,各43例;重症脑梗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C组与C1组,各57例。A组、B组、C组均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质量),A1组、B1组、C1组均纳入实验组(集束化护理质量)。比较各组营养支持中断发生情况及低血清白蛋白、预防SAP相关情况、压疮及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A组低血清白蛋白率、营养支持中断发生率均高于A1组(P<0.05)。B组SAP发生率高于B1组,住院时间短于B1组(P<0.05)。C组压疮发生率高于C1组,压疮出现时间短于C1组,压疮平均面积大于C1组(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法控制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质量的效果显著。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外科重症护理质量控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在控制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8例重症患者,其中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A组与A1组,各84例;重症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预防患者86例,随机分为B组与B1组,各43例;重症脑梗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C组与C1组,各57例。A组、B组、C组均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质量),A1组、B1组、C1组均纳入实验组(集束化护理质量)。比较各组营养支持中断发生情况及低血清白蛋白、预防SAP相关情况、压疮及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A组低血清白蛋白率、营养支持中断发生率均高于A1组(P<0.05)。B组SAP发生率高于B1组,住院时间短于B1组(P<0.05)。C组压疮发生率高于C1组,压疮出现时间短于C1组,压疮平均面积大于C1组(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法控制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质量的效果显著。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外科重症护理质量控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持续终末质量对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影响。方法 : 我院质控科于 2019 年开始实施持续终末质量管理,与 2018 年 3 月前实施的常规质量管理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差异。结果 : 两组管理前后对比的各项护理记录指标评分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 在质控科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管理过程中,实施持续终末质量管理的管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

  • 标签: 持续终末质量控制 护理记录 书写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效果。方法:随机选择 250例在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间于我院施行住院治疗患者的样本进行研究,将其划分为观察组( 125份、临床免疫检验专门质量)、对照组( 125份、常规质量)随机分为两组,对比 2组样本乙型肝炎五项指标检测结果和治疗控制后临床疗效。结果:与常规质量的对照组患者相比,施行临床免疫专门质量的观察组患者乙肝肺炎各项指标检测符合率明显更高 (P<0.05);且 125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高达 99.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94.4%,组间差异性显著 (P<0.05)。结论:医学临床获取显著治疗效果的前提在于确保免疫检验的精准性,而严格免疫检验质量又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度的前提,因而必须给予重视。

  • 标签: 临床免疫检测 质量控制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护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消毒供应室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的5名工作人员进行研究,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未实施护理质量,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1年6月实施护理质量,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3.33%)的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20.00%),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 院内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这一时间段本院收治的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观察对象,利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对半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分别为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在实施循证护理的内容,对比两组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在接受了循证护理后,整体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好,且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对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精细化管理 疗效 满意度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员参与分层质量管理对内科病区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自我评价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内科41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管理;将2019年7月-2019年12月我院内科同一批41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接受全员参与分层质量管理。统计两组护理人员的心理赋能、自我评价、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护理人员的自主性、工作意义、自我效能感、影响力等心理赋能评分及核心自我评价,均明显比观察组护理人员更低,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健康宣教、风险评估、病区管理、沟通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比观察组护理人员更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仅78.33%,而观察组患者高达92.67%(P<0.05)。结论:全员参与分层质量管理应用于内科病区,能在显著提高护理人员自我评价、护理工作质量与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获得患者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 标签: 全员参与 分层质量控制管理 内科 护理质量 自我评价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