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急诊监护室患者的心理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选取 2016年 5月 ~2018年 5月急诊监护室收治的 8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 43例和干预组 43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 结果 护理前,在 SAS和 SDS评分方面,干预组和常规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在 SAS和 SDS评分方面,干预组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 93.12±3.26)分,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 82.54±4.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根据急诊监护室患者心理评估状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不仅有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情况,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其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心理评估 急诊监护室 心理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康复护理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 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 37例,主要为常规护理,观察组 38例进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运动能力均较差( 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为脑梗塞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时可有效提升运动能力,生活质量,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康复护理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 2015年 2月 ~2016年 12月我院的 5500份病案作为对照组,再选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间我院 5500份病案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病案管理模式,研究组则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比两组的病案管理效果。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医疗纠纷、病案缺页缺项发生率更低,首页质量合格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使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医院病案管理,可提高管理质量,减少医疗事件发生,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病案管理 医院 精细化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甲亢围手术期的护理及评估。方法:临床纳入 2016年 5月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 38例甲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6%;患者护理满意率为 100%;结论:对进行手术治疗的甲亢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及评估,结合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消除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心理,改善心理状况,进一步提升护理满意度,促进良好护患关系,同时提升临床整体护理服务水平,具备临床意义与实施价值。

  • 标签: [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围手术期护理及评估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在治疗急性心衰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胺碘酮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 84 例在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治疗急性心衰并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胺碘酮组和对照组,每组内都有研究对象 42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心衰方式进行治疗,胺碘酮组在常规抗心衰的方式上给予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胺碘酮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胺碘酮组出现静脉炎、恶心、低血压以及腹胀等不良反应的概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急性心衰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胺碘酮药物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衰 快速心律失常 胺碘酮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自然分娩产妇的临床护理要点及产后排尿功能评估。方法:将我院 2016.1到 2018.12的 200例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全面组开展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满意水平;自然分娩产程的时间、产后恢复正常排尿的时间、产后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 SAS心理积分、 SDS心理积分、 VAS疼痛评分;尿潴留发生率。结果:全面组满意水平、 SAS心理积分、 SDS心理积分、 VAS疼痛评分、自然分娩产程的时间、产后恢复正常排尿的时间、产后住院的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 P< 0.05。结论:自然分娩产妇实施全面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自然分娩产妇 临床护理要点 产后排尿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住院患者进行病房环境危险因素评估所起到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 1000 例参加本文的研究,按照入院顺序,将其进行分组,每组各 500 例,在住院期间,对入院较早的患者进行常规的防跌倒管理,且命名为常规组,对入院较晚的患者进行病房环境危险因素评估的管理模式,且命名为评估组,观察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跌倒管理措施后所引发的跌倒事件的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中,出现跌倒的人数为 5 人,发生跌倒的次数为 6 次,其中因病房环境因素摔倒的占 4 次,占比为 66.67% ,评估组患者中,出现跌倒的人数为 2 人,发生跌倒的次数为 2 次,其中因病房环境因素摔倒的占 0 次,占比为 0.00% ,两组患者的跌倒情况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病房环境危险因素评估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因环境因素造成的跌倒情况,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 标签: 病房环境 危险因素评估 跌倒 住院患者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 42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研究起止时间为 2018年 7月 -2019年 8月,同时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 426例为研究对象,后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n=213例)和常规西医治疗组( n=213例)。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治疗后身体健康改善情况。结果:在治疗效果的比较方面,相比于常规西医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94.3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99.06%更显著更高。并且在后肝功能指标的改善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表明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运用,是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优质措施,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 42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研究起止时间为 2018年 7月 -2019年 8月,同时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 426例为研究对象,后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n=213例)和常规西医治疗组( n=213例)。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治疗后身体健康改善情况。结果:在治疗效果的比较方面,相比于常规西医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94.3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99.06%更显著更高。并且在后肝功能指标的改善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表明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运用,是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优质措施,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保护助产护理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 92例初产妇纳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所选初产妇分为研究组 46例和对照组 4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手段,给予研究组无保护助产护理,并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初产妇的会阴完整率为 82.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9.57%, P< 0.05。研究组初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0.8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34.78%, P< 0.05。结论: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应用无保护助产护理,不仅能保护会阴组织,而且能降低产后病发率,值得在产科临床中着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无保护助产护理 初产妇 自然分娩 应用价值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评估在预防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我科收治的 15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 75例)和综合评估组( 75例),常规组根据跌倒量表评估风险针对处理,并比较不同组患者跌倒风险检出率、跌倒发生率依从性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跌倒风险检出率高于常规组( 80%和 45.3%, χ²=19.26 P=0.000);综合评估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1.3%和 9.3%, χ²=4.75, P=0.029)。结论 综合评估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跌倒具有预警作用,依从性及满意度都高于常规组,针对性采取干预有助于减少跌倒发生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抑郁症,综合评估,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采用腹腔镜修补术,对其具体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在我院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月接收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 68例病人作为样本进行研究(排除不符合样本要求的病人),把样本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 34人。研究组采用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参照组采用开腹穿孔修补术,对两种不同手术方式下,病人手术中的具体指标与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手术所用时间、术中的出血量都比参照组少,研究组手术中病人切口、腹腔残余的感染人数都比参照组少,两组的具体对比情况存在很大差异( P< 0.05);研究组病人在下床活动、肠功能恢复、引流管拔出、住院等具体方面所用时间都比参照组病人所用时间少,两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 P< 0.05)。结论: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采用腹腔镜修补术,可以使手术时间缩短,手术效果也比较好,病人的术后恢复情况也比较好。因此,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该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腹腔镜修补术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效果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以 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对象,患者治疗时间在 2017年 1月到 2019年 1月期间,采用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将其中 50例采用医骨伤手法单独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 50例采用中医骨伤手法+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腰椎功能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采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现象,帮助腰椎功能得以康复,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骨伤手法 独活寄生汤 腰椎功能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标志物检测在评估慢性乙肝纤维化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 74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标志物检测,同时给予肝组织活检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联合检查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标志物检测在评估慢性乙肝纤维化方面的准确率达 91.89 %,与活检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 P > 0.05 )。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标志物检测应用于 慢性乙肝纤维化评估的准确率较高且安全无创,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慢性乙肝 肝纤维化 超声弹性成像 血清标志物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头部 CT三维血管成像( 3D-CTA)检查对颅底脑膜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 ~2018年 9月我院收治的脑膜瘤患者 43例,患者术前均行 3D-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分析术前 3D-CTA检查与 DSA检查情况、及与术中所见情况一致性。结果:术前 3D-CTA定位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相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 100%。术前 3D-CTA及 DSA对肿瘤血供诊断无明显差异( P>0.05)。在术前 3D-CTA诊断图像中, Willis动脉环可清晰显示,可见颈内动脉 3级结构,其中 31例患者可见颈内动脉 4级结构。结论:术前头部 CT三维血管成像可有效分辨肿瘤与附近血管的关系,提供肿瘤血供信息,有助于术中对血管的保护,为颅底脑膜瘤患者手术提供置管信息,指导临床推广。

  • 标签: CT三维血管成像 颅底脑膜瘤 术前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标志物检测在评估慢性乙肝纤维化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 74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标志物检测,同时给予肝组织活检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联合检查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标志物检测在评估慢性乙肝纤维化方面的准确率达 91.89 %,与活检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 P > 0.05 )。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标志物检测应用于 慢性乙肝纤维化评估的准确率较高且安全无创,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慢性乙肝 肝纤维化 超声弹性成像 血清标志物检测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及个性化护理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自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3 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接受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 60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风险评估及个性化护理,观察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结果 60 例患者经风险评估及个性化护理均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风险评估及个性化护理对胸腰椎骨折患者 术后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 风险评估 个性化护理 胸腰椎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