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一项是公共卫生体检,公共卫生体检形式也是有好几种,到村组去体检最为常用,因为这更加方便群众,一次有位群众对我发问题:你采的这个血要拿回医院才检查,准不准确?可不可靠啊?为了科学的回答老百姓的这个问题,笔者不得不来做本文的实验和论述。

  • 标签: [] 血细胞分析 有无差别
  • 简介:多生牙(supernumeraryteeth)也称额外牙,是指比正常牙列多的牙。国外报道发生率1.04%-2.00%,国内资料其发生率占恒牙列人群的1%-3%。发生原因尚未认定。一种推测可能是牙源性上皮活性亢进的结果;或是牙板断裂时,脱落的上皮细胞过度增殖;或是恒牙胚分裂而形成;另一种推测是与发育缺陷或遗传有关。现报道1例上下颌前磨牙区4颗多生牙病例。

  • 标签: 前磨牙区 多生牙 上下颌 牙源性上皮 细胞过度增殖 发育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上下颌联合扩弓技术矫治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6月至20166月期间,选取本院接收的牙列拥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上下颌联合扩弓技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上颌和下颌的宽度、前段长度与治疗前均存在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NB、ANB、U1-NA、L1-NB、U1-SN、U1-MP、Overjet与治疗前均存在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下颌联合扩弓技术矫治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解除拥挤状态,促使牙齿保持良好咬合。

  • 标签: 上下颌联合扩弓技术 牙列拥挤 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法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治疗作用。方法对51例直肠癌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病人,采用将2根引流管分别放在吻合口上、下方,以临床症状、体征、X线检查和骶前引流物为指标,对吻合口漏愈合时间进行观察,同时与33例吻合口漏患者采用单纯扩肛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双管引流病人吻合口漏的愈合时间为(10.3±2.3)天,比单纯扩肛病人的(14.6±5.1)天明显缩短(P<0.01)。结论吻合口上下引流法可明显缩短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愈合时间。

  • 标签: 直肠癌 吻合口漏 引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1月至2018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进行抗血小板及营养脑神经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加以进行康复训练。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结果治疗前,两组上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MBI量表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物联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促进了的预后恢复。

  • 标签: 药物 康复训练 脑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R0切除且无远处转移胃癌患者上下切缘距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81例,分析上下切缘距离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血管侵袭、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胃癌组织类型、肿瘤位置、手术方式的关系。比较不同上下切缘距离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上切缘距离增大与肿瘤大小〉5cm、TNM分期、肿瘤部位、胃癌组织类型显著相关(P〈0.05);下切缘距离与肿瘤大小〉5cm、有血管侵袭、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胃癌组织类型显著相关,(P〈0.05);上切缘≤3cm的患者5随访期中位生存时间48个月,显著的高于上切缘〉3cm的患者的46个月(P〈0.001);下切缘≤3cm的患者5随访期中位生存时间45个月,显著高于下切缘〉3cm的患者的44个月(P〈0.001)。结论:胃癌术后上下切缘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等因素显著相关,上下切缘〉3cm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上下切缘≤5cm者。

  • 标签: 胃肿瘤 切缘 预后 生存时间
  • 简介:直肠前突是指直肠壁经阴道后壁向阴道内突出,中、重度前突的患者多需手术治疗.目前手术多经肛门进行,并发症多,远期疗效欠佳.我们设计经阴道后壁上下、左右折叠缝合术,直肠前壁黏膜下作支撑性硬化剂注射的方法治疗4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直肠前突 折叠缝合术 治疗 出口梗阻型便秘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监测下泡沫硬化剂对中度以上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临床分级C4~C6的患者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镜下小腿交通静脉结扎+超声监视下大隐静脉主干及小腿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通过随访评估症状的改善程度并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静脉闭塞情况进行观察。结果32例患者共32条肢体(C4~C6)接受治疗。平均结扎小腿交通静脉3.2(1~5)条,每条肢体平均使用泡沫硬化剂27.5ml。1例术后出现轻度胸闷但CT排除肺栓塞,4例曲张静脉附近呈现明显的炎性反应,3例局部存留迂曲静脉团块但超声多普勒检查未见血流信号,无脑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4.8(1~10)个月,所有患肢术后静脉曲张消失,临床症状明显缓解。C5期9条患肢的溃疡均于术后3个月内愈合。结论泡沫硬化剂注射可有效治疗中度以上下肢静脉曲张,联合腔镜下交通静脉结扎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可以增加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泡沫硬化剂 超声监测 交通静脉结扎
  • 简介:目的:以卵清蛋白为致敏原,建立具有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为主要特征的大鼠模型,观察大鼠模型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及病理改变。方法: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10只,变应性鼻炎对照组10只,变应性哮喘组10只,变应性哮喘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变应性鼻炎模型和变应性哮喘模型鼻黏膜及肺组织中EOS、MC的表达。结果: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哮喘组大鼠卵清蛋白激发后出现了典型的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症状(评分〉5分),鼻黏膜和肺组织可见较多的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且两组鼻黏膜和肺组织中EOS、MC数明显多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卵清蛋白致敏SD大鼠能够成功建立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动物模型,有望为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的诊断、治疗及研究工作提供有效方法及组织形态学依据。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动物模型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提眉术联合下睑缘切口中面部提升术治疗上下睑松弛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 2018.01-2020.02 这一时间段,从我院进行上下睑松弛治疗的患者之中,共选取 48 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的时间展开随机分配,分别均为 24 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提眉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下睑缘切口中面部提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95.83%(23/34)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70.83% ( 17/27 ),( P < 0.05 )。 结论 :对于上下睑松弛的治疗,提眉术联合下睑缘切口中面部提升术的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面中部,帮助患者整体性恢复面部年轻化,值得推广。

  • 标签: 提眉术 下睑缘切口中面部提升术 上下睑松弛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重建钢板手术固定对严重骶髂关节脱位合并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骶髂关节脱位合并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患者行前侧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结果1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5~24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均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结论应用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合并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

  • 标签: 骨盆骨折 耻骨联合分离 骶髂关节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侵袭性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采用牙周 -正畸联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17 5月 -2018 3月收治的 60例(患牙 129颗)侵袭性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施治前后患者牙槽骨吸收程度、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情况进行对比,观察临床和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治疗后患者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临床附着水平与治疗之前相比明显较低, P<0.05 ; 该组患者治疗后的牙齿松动程度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 I度松动所占比例显著提高,而 III度松动与治疗前相比所占比例显著降低 , P<0.05;治疗后牙槽骨吸收达根尖 1/3者所占比例明显降低,而到根颈 1/3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结论 侵袭性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采用牙周 -正畸联合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行应用推广。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前牙扇形移位 牙周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上下配穴针刺法”在痰热型眩晕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提升眩晕辨治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黑龙江省富锦市中医院中医科诊治的126例痰热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年限为20193月至20223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2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黄连温胆汤为主方加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上下配穴针刺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眩晕障碍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

  • 标签: 痰热型眩晕 黄连温胆汤 上下配穴针刺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上下肢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的护理方式作为依据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上下肢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上下肢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之后,两组患者上下肢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上下肢功能评分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

  • 标签: 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 中医康复护理 上下肢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下肢康复训练器联合康复护理在康复期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60例康复期脑梗死患者均在20224月-20234间接受康复训练,盲选法分组(常规组、护理组/n=30例),分别给予康复护理、上下肢康复训练器联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结果:护理组上肢、下肢FMA评分以及总分均较常规组更高,P<0.05。护理组较常规组Barthel指数、BBS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康复期脑梗死患者在常规康复护理期间配合上下肢康复训练器可更好的改善肢体功能,并提升自理能力,可推广。

  • 标签: 康复训练器 康复护理 康复期 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