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30例)和对照组(单纯化疗栓塞,28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清AFP含量为(274.12±37.61)ng/ml,观察组血清AFP含量为(57.08±21.35)ng/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肝癌 近期效果中图分类号R3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2-0041-01
  • 简介: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广泛应用于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中。以往临床上最常用的栓塞剂是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最近新型栓塞剂,如载药微球和Y-90放疗栓塞微球引入临床,显示了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同时分子靶向药物出现,与化疗栓塞联合使用,这种协同治疗效果也正在研究中。TACE治疗后的疗效评价十分重要,各种影像检查手段,如超声、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tomography,CT)、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等,在治疗反应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功能成像手段,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和PET等检查手段,日益受到临床重视。

  • 标签: 肝肿瘤 化疗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30例)和对照组(单纯化疗栓塞,28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清AFP含量为(274.12±37.61)ng/ml,观察组血清AFP含量为(57.08±21.35)ng/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肝癌 近期效果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1-0035-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介入治疗(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外科手术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组给予介入治疗结合药物化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肿瘤消退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介入治疗具有安全、微创、有效、并发症较少、简便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妇科 恶性肿瘤 动脉内化疗栓塞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43-02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总结,并采取相应治疗办法,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AP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与各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在确诊后给予相应抗凝或是溶栓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APE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具备特异性,多为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昏厥与胸痛、咯血等症状,而影像学特特点也比较多样,治疗则主要以溶栓与抗凝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结论在临床上因APE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缺乏典型性,较复杂,故必须在检查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给予相应检查来减少误诊率,一旦确诊后就给予患者相应治疗,以提高早期的治疗率。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临床表现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查阅近些年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或是研究试验,对胃癌的新辅助化疗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胃癌 术前化疗 新辅助化疗
  • 简介: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以及治疗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大部分实体肿瘤而言,肿瘤的局部治疗,如手术切除或放疗是标准的治疗方式。但是对于部分局部晚期肿瘤患者而言,肿瘤局部浸润广、毗邻重要的器官或组织复杂时,使得局部治疗的难度提高,往往很难有效解决肿瘤负荷,并保证正常解剖及功能的完整性,

  • 标签: 诱导化疗 疗效评价 毒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方法24例确诊为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置管溶栓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术后第一天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氧分压(PO2)、休克指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影像学复查结果:14例(58.3%)血栓全部溶解,10例(41.7%)部分溶解。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死亡率为0。结论肺动脉置管溶栓起效迅速、局部溶栓效果强、并发症少。

  • 标签: 肺栓塞 置管溶栓 腔静脉滤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综合2010年5月-2011年10月所选出的2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血管造影实施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进行治疗,手术之后通过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安全有效的护理。结果20例患者中进行子宫动脉栓塞的有15例、髂内动脉栓塞的有5例;17例患者施行栓塞术后出血现象消失,3例由于止血不完全导致施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7例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3-10个月,患者全部有规律的月经来潮,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手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治疗效果好、止血速度快、不良反应少,术后通过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精心护理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恢复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 产后大出血 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71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2-0059-01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讲述在呼吸内科中凝血因子VLeiden(FLV)发生突变与出现易栓症症状的肺血栓之间的关系。在这些患者中,取得经过临床资料确诊的、均符合易栓症条件的、年龄在35—49岁之间的肺血栓男女患者组20例,另外选择性别、年龄对等的健康对照组20例。通过分析结果得出患者组和对照组在出现易栓症症状方面均不存在凝血因子VLeiden(FLV)突变。从而得出在我国,凝血因子VLeiden(FLV)突变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它可能不是我国公民患肺血栓的因素。

  • 标签: 肺血栓 凝血因子V Leiden(FLV) 突变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STAE)耳廓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方法回顾7年来我院治疗的耳廓血管畸形病例14例,比较采用单纯手术治疗、STAE结合手术治疗,以及单纯STAE治疗后的病变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结果单纯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大,失血量多,复发率较低;STAE后手术,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大幅减少,手术野清晰,并发症减少,安全性提高;单独STEA治疗,短期内易复发,但通过选择更好的栓塞剂或技术,其效果将会大幅提高。结论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在耳廓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耳廓 动静脉畸形 选择性介入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老年人肺动脉栓塞的症状、体征和筛查项目的效果。以提高肺栓塞的诊断率,减少其误诊率。方法将76例老年人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辅助检查,给予临床分类和分析。结果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特异性。血气分析、D-二聚体是其主要的筛查项目。结论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比较多,临床表现复杂,很难鉴别。能够给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预后比较好。

  • 标签: 老年人 肺动脉栓塞 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39-02
  • 简介:患者,男性,55岁。因"头晕2年,加重2周"于2013年7月15日入院。患者5年前因鼻咽癌行颈部放射治疗,约2年前开始逐渐出现头晕不适,体力劳动后加重,入院2周前晨起头晕症状加重,并出现口齿不清,至我院神经内科就诊。行头颈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

  • 标签: 磁共振血管造影 口齿不清 颈内动脉 放射治疗 软斑块 颈总动脉闭塞
  • 简介: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术用于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例因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大出血患者,对所有患者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介入栓塞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0例患者共接受介入栓塞治疗21次;4例患者出血责任血管为颈内动脉,采用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载瘤段,15例患者责任血管为上颌动脉分支,采用明胶海绵或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1例患者为右侧甲状腺下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采用PVA颗粒及弹簧圈栓塞。对所有患者治疗均有效,随访期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出血有效、安全。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出血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探讨腹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临床问题,包括成因、诊断要点、护理措施等等,主要是通过回顾性分析了40例腹部术后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通过分析发现,20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10例同时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并发症。通过对20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患者临床治疗可以看出,20例患者均为单侧肢体患病。通过对其超声检查发现,早期性的抗凝治疗可以保障期顺利出院。10例同时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并发症的患者具有典型的胸部症状,心电图以及血气出现改变。另外,10例患者D-二聚体表现出阳性,7例超声检查肺动脉压呈现异常结果。在行肺栓塞溶栓以及抗凝治疗以后,9例患者顺利出院。

  • 标签: 腹部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 简介:摘要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较为困难。据统计,我国住院胃癌患者中,进展期占70%~80%1,而且多伴有淋巴结转移,手术仍然为其首选的治疗方式。此类患者手术切除率低,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比例较少,5年生存率低,治疗效果差。积极提高手术切除率成为改善胃癌患者预后的一大目标。对于进展期胃癌术前行辅助化疗有助于手术以及提高术后存活率、降低复发及转移率。临床上对于进展期胃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仍为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该方案用于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多为轻度,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未影响后续治疗的进行和造成不可逆性损伤,能够增加肿瘤完全切除的机会,提高手术效果2。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新辅助化疗 氟尿嘧啶 亚叶酸钙 奥沙利铂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12-02
  • 简介: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接受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照组仅接受单纯根治性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CR8例,PR26例,有效率72.3%;对照组CR3例,PR15例,有效率38.3%,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均出现血液指标异常、发热、血压下降、心率上升及其他并发症,均经对症处理后在7d内恢复正常,其各项指标异常、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1年、2年及3年存活率分别为85.1%、57.4%及29.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较传统胃癌根治术具有更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及安全性均可靠.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术中腹腔热灌注 化疗
  • 简介:化疗是治疗肿瘤的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对细胞造成损伤,目前有很多药物可供抗肿瘤使用,治疗效果较为关键,能够更好的降低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也提高了疗效,绝大多数的抗肿瘤药物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1]。化疗药物造成骨髓抑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并影响进一步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2]。笔者对本科肝移植术后化疗引起骨髓抑制患儿给予综合性护理,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肝移植术后 化疗 骨髓抑制 护理
  • 简介:目的:探析反馈式健康教育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确诊为肿瘤并进行化疗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反馈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化疗生存质量、对化疗的依从性和焦虑心理。结果化疗结束,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改善率(57.4%)显著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QOL评分改善率(63.0%)显著高于对照组(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疗程末、化疗周期末观察组患者化疗依从性分别为(35.63±3.47)、(35.47±1.23)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化疗依从性(P<0.01);观察组患者护患满意度(92.6%)、化疗患者健康知识合格率(9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馈式健康教育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工作中,能帮助改善患者QOL、提高患者对癌症及化疗相关知识的掌握,帮助临床更有效地进行化疗患者的护理工作,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化疗 反馈式健康教育 生存质量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