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调控医用纯镁的降解速度和赋予材料表面生物活性,对其表面进行超声微弧氧化(UMAO)、植酸、载锌复合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成骨细胞生物相容性影响,为纯镁在临床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纯镁UMAO为对照组(A组),纯镁UMAO-植酸(B组)和纯镁UMAO-植酸-载锌(C组)为实验组。通过碱性磷酸酶(ALP)和CellCountingKit(CCK-8)试剂盒、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方式检测不同处理膜细胞相容性。结果ALP和CCK8测定的吸光率,B组大于A组,C组高于B组,膜表面细胞相容性随时间呈递增趋势,其中纯镁UMAO-植酸-载锌复合具有最优的成骨细胞相容性。据统计学分析,A、B、C三组结果均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UMAO-植酸-载锌复合处理后膜的细胞相容性最好,UMAO-植酸处理次之,UMAO组最低。

  • 标签: 微弧氧化 纯镁 植酸 锌离子 细胞相容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均相沉淀法制备一种掺钆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为组织工程中软骨损伤修复提供新型工程支架。 方法 采用均相沉淀法进行制备含钆化合物的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电镜下评估掺钆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空隙率、形态结构是否满足实验要求。 结果 制备的掺钆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电镜下电镜下可见孔隙为蜂窝状结构,相互连通性良好,三维立体结构。 结论 制备掺钆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具有很好的孔隙率及大孔径的三维立体微孔结构,基本满足支架形态要求。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稀土元素 软骨损伤 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观察使用棘突棘韧带复合结构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对5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棘突棘韧带复合结构成形术,即保留棘突棘韧带复合结构,使其一时离断,待椎板减压后再行复位缝合的术式。结果51例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前平均(8.1±4.6)分,术后平均(24.0±4.7)分,改善率平均83%;随访50例,随访时间8个月至7年,离断的棘突复位后骨愈合率为88%。结论棘突棘韧带复合结构成形术创伤小,术后脊柱结构基本稳定,功能影响少,费用低,对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 标签: 椎管狭窄 棘突棘韧带复合结构 减压术 椎板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椎管潜行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椎管潜行减压方法治疗的87名患者术后1年及3年的疗效,采用JOA评分,分析术前与术后1年和3年的对照。结果术后1年和术后3年的平均改善率分别为(84.0±9.0)%和(85.4±8.1)%,疗效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椎管潜行减压,既可对腰椎管狭窄进行减压,又可减少对腰椎稳定性的损害。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棘突韧带复合结构 椎管潜行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64螺旋CT观察肺静脉和左心房形态结构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选取其他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所有患者均行64螺旋CT检查,图像处理后运用3D成像及内镜技术对肺静脉、左心房等解剖结果进行构建。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疾病开口大小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耳与左上肺静脉之间存在界嵴,形态可分为A型界嵴和B型界嵴,此外,界嵴与左侧上下肺静脉之间连接部位的关系亦存在差异,可分为Ⅰ型和Ⅱ型,界嵴明显突起;左心房形态特征可分为突起型、凹陷性和平坦型,两组患者的左心房顶部形态特征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螺旋CT可以清晰的构建肺静脉以及左心房的形态结构,对于治疗房颤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肺静脉 左心房 形态结构 64层螺旋CT
  • 简介:目的对比64与320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及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64(64CT组,20例共38枚支架)和320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320CT组,42例共64枚支架)资料,对比两组图像质量、患者心率、有效辐射剂量(ED),并以CAG为"金标准"评价64及320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诊断能力。结果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心率、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4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100%(5/5)、92.31%(24/26)、71.43%(5/7)、100%(24/24)及93.55%(29/31);320螺旋CT分别为100%(11/11)、95.65%(44/46)、84.62%(11/13)、100%(44/44)及96.49%(55/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64及320螺旋CT均可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320螺旋CT对患者心率的要求更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更少。

  • 标签: 冠状血管 支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凡有2种或2种以上不同性质的致伤因素,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而造成的损伤称之为复合伤。烧伤复合冲击波损伤简称为烧冲复合伤,可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发生。

  • 标签: 烧冲复合伤 机制 特点 治疗
  • 简介:目的用简单、有效、可靠的方法修复手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方法根据掌背动脉的解剖特点,设计以第二、三掌背动脉为蒂的肌腱皮瓣、骨皮瓣、肌腱骨皮瓣逆行移位修复示、中、环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共16例.结果14例皮瓣顺利成活,2例出现静脉危象,皮缘部分坏死,经拆线、换药后伤口愈合.术后3周开始系统功能练习,9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6个月,皮瓣柔软有弹性,外形佳,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第二、三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血运可靠,并含有感觉神经,手术操作简单,用于修复示、中、环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软组织损伤 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 手指复合损伤 手术适应证
  • 简介:目的探讨64螺旋CT不同R.R间期间隔及不同重建厚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26名健康体检者,分别以2%、5%及10%R-R间期间隔重组获得全心动周期图像;不同重建厚(O.5、1、2、3mm)全时相重建,并测定各间期间隔及不同重建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分别采用不同重建厚进行心功能分析时,0.5、1、2mm厚所测得心功能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庄1.95,P〉0.05)。0.5、1、2、3mm厚所测得心功能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肚3.05,P〈0.05)。②采用不同R—R间期间隔重建行心功能分析,10%间隔重建用时最短,但不同间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可以评估左心室功能,2mm及以下层厚、不同R—R间期间隔重组均能准确评价左心功能,但以2mm厚、10%R-R间期间隔重组相对节省时间,而且对于左心功能影响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心室功能 层厚 R-R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128与640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不同价值,以期寻找最佳的方法,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18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每组均为90例,分别予128和640CTA检查,观察图像质量和支架内腔显示率,然后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为金标准,比较两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两者在0分、0.5分、1分、1.5分、2分、2.5分、3分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CTA和640CT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狭窄程度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CTA较640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更加显著,在诊断中意义更大.关键词128CTA;640CTA;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Clinicalcomparativestudyof128layersand640layersCTAdiagnosisofcoronaryarterystentrestenosislumen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128leveland640levelCTAdiagnosisofcoronaryarterystentrestenosislumendifferentvaluesinordertofindthebestmethodstoimprovediagnosticaccuracy.MethodsMay2010May2013180casesofcoronarystentimplantationinpatientsinthisstudyweredividedinto2groupswere90cases,respectively,and640to128layerslayerCTAexamination,observationimagequalityandbracketslumenshowrate,thenselectivecoronaryangiographyasthegoldstandard,thesensitivity,specificityandaccuracyofcomparisonbetweenthetwo.ResultsBothat0,0.5,1,1.5points,2points,2.5points,3pointsonthedifferencebetweentheincid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128layersand640layersCTACTAandselectivecoronaryangiographypaGtient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differenceinthedegreeofstenosiswas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128comparedwith6K40eylawyoerrdsslayerCTACTAdiagnosisofcoronarystentlumenrestenosisismoresignificant,moremeaningfulinthediagnosis.128layersCTA;640layersCTA;Coronarystent;Lumenrestenosis中图分类号R5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43-01

  • 标签:
  • 简介:患者29岁,住站号06168,因停经50d,伴恶心、呕吐、嗜睡、少量阴道流血I周,于2006年5月6日来我服务站门诊就诊,经化验尿妊娠试验为阳性,“B”超检查:提示官腔内有3.0cm×2.8cm妊娠囊,可见胎芽,即行人工流产术,手术顺利,术后查刮出物可见绒毛组织且与停经天数相符,给予促子宫复旧药物及预防感染治疗。10d后患者再次来诊,自述阴道不规则流血至今,量略少于月经量,色暗红,伴左下腹阵发性隐痛,即行“B”超检查,可见子宫稍大,内膜回声欠均匀,左侧附件内有4.3cm×5.0cm囊实不均包块妊娠囊及胎心搏动,结合上述病史,疑为异位妊娠,行相关术前准备,检查结果无异常。禁食水6h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稍大,左侧输卵管壶腹部有5cm×4cm×4cm大小的肿物,表面有一小破裂口,有活动性出血,术中决定行左侧输卵管切除术后,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给予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1周后痊愈出站。

  • 标签: 宫内外复合妊娠 输卵管壶腹部 阴道不规则流血 连续硬膜外麻醉 误诊 子宫复旧
  • 简介:放射损伤复合烧伤即为放烧复合伤。在一些情况下,还会复合冲击伤、弹片伤等其他伤害,成为放烧冲、放烧创等复合伤,广义而言,也可归入放烧复合伤。此类伤害主要见于核爆炸、核事故、贫铀弹伤害、核恐怖脏弹袭击,以及核设施遭袭击后发生的次生伤害。

  • 标签: 烧伤 治疗 放射损伤 复合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要求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瑞芬太尼组60例(Ⅰ组),芬太尼组60例(Ⅱ组),两组均先分别静脉注射瑞芬太尼、芬太尼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0mg/kg诱导,Ⅰ组静注瑞芬太尼0.05mg,Ⅱ组静注芬太尼0.05mg,术中静脉追加异丙酚0.5mg/kg,观察SPOI、HR、MAP变化、异丙酚总用量、镇痛效果。结果术中异丙酚追加量和总用量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苏醒时间Ⅱ组显著长于Ⅰ组(P<0.05)。呼吸循环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用于无痛胃镜瑞芬太尼较芬太尼具有镇痛作用强、苏醒快、镇痛效果满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无痛 复合异丙酚 胃镜 临床效果比较 镇痛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手指离体复合组织的再植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本组9例10指复合组织块离断均行再植术。结果成活8指,完全坏死1指,行皮瓣修复;1指1/5坏死,行换药愈合。随访4"16个月,外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随着小血管吻合技术的提高,手指离体复合组织在正确把握适应证情况下,应尽力再植。

  • 标签: 复合组织块 再植
  • 简介:笔者单位于2000年1月~2003年1月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以下称复合皮),治疗大面积烧伤功能部位深度创面及功能部位瘢痕增生整形患者共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复合皮移植 功能部位 临床应用 瘢痕增生 整形
  • 简介:1999年3月~2000年8月,共观察创面5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6例;成人41例,小儿12例;创面存在时间3周以上者18例,3周以下者35例;修复面积12~250cm2,平均(98±76)cm2.术前3d开始准备创面,清除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用双氧水、等渗盐水冲洗,内层覆盖抗生素纱布,再用高渗盐水湿敷包扎,每天更换1次.待感染控制创面清洁,肉芽水肿消失后进行手术.

  • 标签: 创面修复 烧伤 脱细胞真皮复合移植术 肉芽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手术室空气情况,分析应用不同层流消毒方式效果。方法:利用平皿暴露法在层流洁净手术间内监测自然菌沉降数,依据消毒手段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单纯层流消毒为对照组和采用复合层流消毒为观察组,每组各采样15次,评估其消毒灭菌数及卫生指标评分。结果:经两组消毒灭菌数比较:观察组菌落数高于对照组(P<0.05)。经两组卫生指标评分比较:观察组室内空气监测、人员手部卫生、手术器械使用、消毒物品使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层流消毒,应用复合层流消毒于手术室空气效果理想,提升消毒灭菌数,改善室内卫生指标评分,缔造无菌室内环境,利于患者恢复及诊治,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空气 复合层流消毒 消毒灭菌菌数 卫生指标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