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头颈部血管血管成像的阳性病例。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造影剂量1.5ml/kg,注射速率3ml/s,扫描延迟时间16s~18s,在工作站进行三维图像重建。重建方法为MIP、VR、MPR等。结果34例阳性病例中,一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一侧椎动脉狭窄3例,双侧椎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畸形2例,海绵窦瘘1例,颅内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5例。血管成像对于病变大小、形态、范围均能清晰显示。结论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 标签: CTA 脑血管病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26-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A对头颅血管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8例头颅血管变患者,进行MRI与MRA检查,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88例中动脉瘤(12例)MR检查(MRI+MRA)检出率为91.7%(11/12),动静脉畸形11例,MR检查(MRI+MRA)检出率为100%。而海绵状血管瘤8例MRI检出率为100%。血管硬化狭窄MRA的检出率为90.2%,血管闭塞的检出率两者均为100%。结论MRA能无创有效地诊断头颅血管变。

  • 标签: MRA 脑血管病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17-01
  • 简介:烯醇化酶同工酶均为胞浆二聚体酶,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糖酵解代谢中,催化2一磷酸甘油酸转化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由免疫性质不同的α、β、γ3种亚基组成。而特异地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γγ型,被命名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经研究证实,NSE的释放量与神经细胞死亡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本文阐述了NSE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出血 脑缺血缺氧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的间接血管重建手术疗效。方法将80例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行间接血管重建手术,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计分情况。对照组40例患者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计分情况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管重建手术可以促进血管再生、建立和完善侧支循环,能够改善局部缺血状态,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或消失,还能消除Ⅲ级侧支的产生,从而降低脑出血的几率,是ICVD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脑血管病 缺血性 侧支循环 血管重建术 间接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脑血管后遗症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原因,以利于治疗过程的干预。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干部病房神经内科的脑血管后遗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低钠血症分为2组,低钠组32例,正常组48例,对低钠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脑血管后遗症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包括高龄、卧床、鼻饲、意识不清、合并肿瘤、合并肺炎或呼吸衰竭、合并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营养状况差(均P<0.05)。临床表现按发生率高低排位依次是疲倦、厌食、意识障碍加重、恶心、呕吐、四肢发凉、头晕、烦躁、谵妄及抽搐,前3位分别为68.75%、65.63%、59.38%。32例均及时发现低钠血症,及时补充钠后得以纠正,2例因反复低钠血症,最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等死亡。结论老年脑血管后遗症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仍较高,发生的原因与后遗症严重程度、合并症、生存状态等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高危患者重点监测是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手段。

  • 标签: 脑血管病后遗症 低钠血症 老年人
  • 简介:急性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之一,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明显降低此类疾病的病死率。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快速发展,因其有无创、快速、检出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最有效取代方法。

  • 标签: 出血性脑血管病 CT血管造影 自发性 诊断价值 急性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DSA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DSA法对上述研究中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进行诊断并治疗。结果研究结果发现,120例患者中,106(80%)例可见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另外14例造影阴性,显示为正常,在上述脑供血狭窄或闭塞中,发现颈动脉狭窄59例,占55.67%,其中颈内动脉狭窄44例,占74.58%,颈总动脉狭窄15例,占25.42%,同时椎动脉狭窄36例,占33.96%,大脑中动脉狭窄7例,占6.60%,大脑前动脉狭4例,占3.77%,同时在研究中发现部分动脉有侧支血管开放。按上述狭窄程度的不同,将上述颈动脉狭窄分类后发现,轻度狭窄44例,占41.51%,中度狭窄,45例,占42.45%,重度狭窄17例,占16.04%上述患者再经过DSA诊断后,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随访结果发现,未有脑缺血的发生。结论DSA检查对脑血管的诊断意义重大,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DSA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其治疗特点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个治疗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一个月之后,观察对比两个治疗小组的治疗效果,主要对比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中医辨证治疗比西医治疗效果更好,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疗效 观察
  • 简介:目的分析有明确高血压病史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探讨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1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记录不同部位脑血管狭窄的数目,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H型高血压及各危险因素与脑动脉狭窄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1)131例高血压患者,H型高血压患者94例(71.76%),81例(81/94,86.17%)存在血管狭窄;单纯高血压病患者37例(28.24%),25例(25/37,67.57%)存在血管狭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发生率略高于颅外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将缺血性脑血管的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年龄、吸烟、高血压、H型高血压、三酰甘油P值均小于0.05,OR值分别为1.043,1.312,1.159,3.413,1.850。结论(1)缺血性脑血管患者H型高血压的比例明显大于单纯高血压。(2)H型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3)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无明显区别。(4)年龄、吸烟、高血压、H型高血压、三酰甘油均为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缺血 高血压 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atheroscleroticdisease,ASD)是以心脑血管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peripheralatheroscleroticdisease,PASD)是指心脑以外颈、臂、肾、腹,且以下肢ASD(lowerextremityatheroscleroticdisease,LEASD)发病率最高的疾病[1,2]。在我国PASD有3900万人,严重肢体缺血患者的死亡率为15%~30%。心脑ASD在10大死亡疾病中,分别占23.3%和21.6%[3,4]。美国心脏协会/美国

  • 标签: 粥样硬化 外周动脉 EXTREMITY 美国心脏协会 腹主动脉瘤 肢体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诱发因素,为今后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可靠性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来院就诊的20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详细记录其病史、病程以及诱发病因,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中起时有可见或可分析的诱因者有168例,突发性者有32例,但是对于突发性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与其日常生活情况以及发病前情绪变化有极大的相关性。此外,在此次研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诱因者74.1%,显著性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因过度疲劳、长期或突发的情绪波动、咳嗽或排便用力过度、过量饮酒等生活客观原因也是造成的急性脑血管发病的主要因素。其中,以情绪因素比例最高,达35.2%,其次是过度的行走活动或过度劳累,此外天气原因也与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所有比较原因中,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P<0.05)差异。结论多数脑血管发病患者均有一定的诱因,其中客观因素中,以情绪波动、过度劳累以及过量运动为主要原因,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应注意对患者的客观因素进行调节与教育,特别是具有原发脑血管因的患者,控制其相关诱因的发生,可以极大地减小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且可以提高患者愈后的恢复效果与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 脑血管病 发病诱因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比较奥扎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下肢血管变(LEDD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糖尿下肢血管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以常规剂量奥扎格雷钠和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腘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结果两组腘动脉PSV治疗前后差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善的幅度不一致,低分子肝素组效果更佳,与奥扎格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APTT、PT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扎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LEDDP均有一定疗效,安全性良好,其中低分子肝素改善PSV效果更佳。

  • 标签: 糖尿病血管病变 肝素 低分子量 抗凝药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的重要性,通过临床观察,将护理方法更加广泛地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结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特定的护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在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出现几率和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特定的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病痛,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使其快速恢复健康。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Ⅰ型神经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由NF1基因突变导致。临床表现包括皮肤色斑和良性神经纤维瘤,病变可累及神经、骨骼、血管等多种组织结构。血管变是NF1的常见并发症,患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本文针对NF1中血管性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血管病变 机制 病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老年男性心血管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36名老年男性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他们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阿司匹林敏感组以及阿司匹林完全抑制组。检测并对比这三组患者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肾功能等各项指标情况。结果阿司匹林抵抗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阿司匹林完全抑制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和cystatinC与阿司匹林抵抗相关(P<0.05);在糖尿病患者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与阿司匹林抵抗相关(P<0.05)。结论在老年男性心血管患者中有一小部分人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糖尿和cystatinC是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性影响因素;合并糖尿的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是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性影响因素。

  • 标签: 阿司匹林抵抗 心血管病 老年人 男性
  • 简介:目的:调查我军飞行人员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学的关系。方法选取全军飞行人员年度体检资料,分析比较各血压分组的血压、血脂、血尿酸、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病率等指标。结果①1171名中资料完整有效者1135名。分为正常血压组386名,年龄(33.4±7.6)岁;正常高值血压组704名,年龄(35.0±8.3)岁;高血压组45名,年龄(44.6±7.3)岁;②飞行人员吸烟率为45.9%,超重肥胖率为58.5%,腹型肥胖率为25.9%,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糖尿、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3.97%、22.38%、25.99%、1.23%和17.71%;③各组间年龄、腰围和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血压组腹型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和正常高值血压组(P<0.01,P<0.05),高血压组和正常高值血压组的BMI水平、超重肥胖率和吸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④具有1个或1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占80.65%,各血压分组间心血管危险因素聚焦情况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我军飞行人员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率高,应加强对可控危险因素的干预。

  • 标签: 航空医学 飞行人员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由国际血管外科协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VascularSurgery,ISVS)、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管学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浙江省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江西省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 标签: 血管外科 广东省医学会 福建省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 江西省医学会 浙江省医学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高血压合并糖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进行分析,采用降压和降低血糖的药物治疗,并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血糖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是研究组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2%,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1.1%,研究组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是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因此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尽早采取合理的治疗,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 中西医 临床治疗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