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监视复杂计划生育手术的应用价值,为B超监视复杂计划生育手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34例复杂计划生育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绝经取环手术患者,并根据B超的使用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未使用B超,共6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B超,共74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2±2.4)min、(8.3±2.7)m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3±3.4)min、(12.2±4.6)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相互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6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要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监视复杂计划生育手术的价值非常高,通过B超监视,为复杂计划生育手术指明例方向,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愈率。

  • 标签: B超监视 复杂计划生育手术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肠套叠技术应用措施进行分析并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肠套叠患儿156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分别接受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及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复位成功率与治疗满意度相较于参照组更高,且术后复发率相较于参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肠穿孔情况研究组发生更少,但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是目前治疗肠套叠最佳的方法,对于小儿肠套叠患儿具有一定适配性。该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懂、易学、易掌握的优点,医患双方同时避免了X线伤害,整复率高,安全系数高,是临床值得推广的项目,特别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使患儿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救治。

  • 标签: 超声检查 水压灌溉 肠套叠 技术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喉肿物摘除的传统方法是在间接喉镜下进行。我院自1997年7月~2000年3月对345例喉肿物在动态喉镜监视下行肿物摘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动态喉镜 喉肿瘤 外科摘除术
  • 简介:急性心包填塞的紧急处理方法之一就是心包穿刺抽液减压。2002年4月~2005年4月我们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引导并实时监视下应用PTC针对12例急性心包填塞病人进行了心包穿刺抽液,及时解除了填塞症状,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心包填塞 急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 心包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监视下温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入选的37例小儿肠套叠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超声监视下温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采用X线监控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3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复位时间、复位成功率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8.11%,低于对照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监视 灌肠复位治疗 小儿肠套叠
  • 简介:x射线源焦点尺寸对于图像质量有显著影响,在高放大比大焦点情形下,焦点模糊会降低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此外,焦点尺寸也是衡量x射线源X-作性能的标准。本文介绍了焦点尺寸测量的相关概念研究现状,对X射线源(包括X射线管直线加速器)焦点尺寸的测量方法标准进行了分析总结,也对焦点测量技术的最新进展相关应用进行了介绍。

  • 标签: X射线源 焦点尺寸 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髌骨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1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共计6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均包括32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关节镜监视下髌骨环治疗,对比两组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以对照组为参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骨折愈合时间更短,膝关节(HSS)评分更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对照组为参考,观察组患者的内固定退出、内固定松动、伤口感染等发生率更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髌骨粉碎性骨折 关节镜 监视 髌骨环 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宫腔镜联合超声监视在宫腔中、重度粘连电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 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治疗的宫腔中、重度粘连患者,共计 48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手术,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后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均在 8~ 20min之间;平均切开宫腔的粘连时间在 6min左右;平均出血量为 10mL ;术中膨宫液用量在 200~ 1000mL 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 4天;于治疗结束后超声宫腔均显示宽大,且粘连情况消失,且术后月经情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P<0.05)。结论 对宫腔中、重度粘连电切手术患者实施宫腔镜联合超声监视,能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数据。

  • 标签: [ ] 宫腔粘连 宫腔镜联合超声监视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手术后角膜厚度眼压的变化。方法 对临床病例进行比较研究,挑选了28名激光手术的患者(56只眼睛),其中包括13名男性15名女性,年龄在22至53岁之间。同一操作员使用Pentacam进行后角膜厚度眼压的变化。对测量的数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经测量后角膜术前厚度(547.74± 33.86)μm,后角膜术后厚度(438.71± 42.1)μm,后角膜实际厚度(468.60 ±39.90)μm,预测后角膜厚度值与实际后框值之差手术前眼压为8.0 ~ 26.5mm Hg,手术后眼压为7.9 ~ 25.9mm Hg。结论 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手术后角膜厚度眼压术后术前没有明显的变化,眼压相对稳定。

  • 标签: Pentacam测量 准分子激光手术 角膜厚度和眼压的变化
  • 简介:目的比较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48例胫骨平台骨折。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2例(A组),其中男13例,女9例,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26例(B组),其中男15例,女11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3个月),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评价手术效果,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分系统评定骨折复位满意程度,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的功能,x线评价骨折愈合效果。结果48例均获随访,切口长度A组(15.3±2.4)cm,B组(9.7±1.9)cm,住院时间A组(18.3±1.5)d,B组(11.8±2.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2,P,〈0.05;t2=3.34,P1〈0.05),术后6个月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分A组优良率83.5%,B组94.9%,术后1年Rasmussen评分A组优良率82.7%,B组9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骨折复位满意、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而且关节镜能早期发现处理半月板及交叉韧带的损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手段。

  • 标签: 胫骨骨折 关节镜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癌症是现代比较棘手的疾病之一,其中肺腺癌的死亡率最高,究其根本是肺腺癌在早期不易被发现,导致病人感到身体不适的时候,肺腺癌已是晚期最后病人死亡。迄今为止,除了化疗放疗对于癌症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而临床分期不能够否满足对肺腺癌的精准化治疗,靶向药的使用无明确的使用标准。手术后,癌症治疗的疗效评估没有,针对癌症复发的提前监测方案,也没有。本文旨在对实体瘤的基因突变种类的检测,更好的细化癌症的分类标准,进一步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评估复发时间。以实体瘤中检测出的突变为基础,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对外周血中循环肿瘤DNA(circulation tumor DNA, ctDNA)进行深度测序实时监测。能够达到评估术后治疗疗效复发风险,通过讲述经典的癌症抗原检测方法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来阐明ctDNA突变检出的原理。最后采用实体瘤的多个基因突变,分析出原发突变继发突变以及产生肿瘤细胞演化的过程,以期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针对治疗。可通过ctDNA检测突变的情况,来判断复发。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足的保健再造提供形态学基础,进一步丰富人类学资料。方法采用邵象清的人体测量学方法,测量在校学生足长、足宽、足背高等10项数据的平均值,相关系数,按足长宽指数进行足型的分型,并求得足弓指数。结果足的各项测量值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足宽与足长、足高有正相关性,总体足型为中间型最多,其次为短宽型。足弓指数范围为28.23~30.97.低于28者占3.72%。结论足型与足弓指数为足的保健与制鞋工业提供了可参考的人类学数据,前足再造后的塑形可参考足宽与足长、足高的回归方程。

  • 标签: 足弓 足宽 足长 足型 测量工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硬腭黏膜是牙周整形手术中结缔组织瓣的主要来源,其厚度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硬腭黏膜厚度,并比较CBCT图像分析法与探查法的测量一致性。方法:共招募30位汉族志愿者,总计300个牙位,使用CBCT图像分析法探查法分别测量硬腭黏膜厚度,并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与结论:(1)CBCT法测探查法测得尖牙、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及第2磨牙的硬腭黏膜厚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随着距离龈缘的距离增加硬腭黏膜逐渐增厚;(3)从尖牙到第2磨牙不断增厚,在尖牙处最薄,到第2磨牙处达到最厚;(4)研究首次测量中国汉族人群硬腭黏膜厚度,并证明探查法与CBCT图像分析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 标签: 牙周炎 结缔组织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牙周整形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肱骨近端骨密度(BMD)的测量方法,研究肱骨近端BMD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探讨肱骨近端BMD在预报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方法选择绝经后健康女性志愿者,使用HologicDELPHI—A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及本研究设计的肩部定位器前臂定位器测量肱骨近端BMD。研究第一部分包括30名志愿者,每人连续测量右侧肱骨近端BMD2次,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短期精密度RMSSDRMSCV;第二部分包括92名志愿者,记录其年龄、身高、体重,测量右侧肱骨近端BMD,分析肱骨近端BMD与年龄BMI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肱骨近端BMD测量方法的短期精密度:RMSSD=0.011g/cm2,RMSCV=2.4%。本研究92名志愿者平均(60.2±6.4)岁,平均身高(159.5±5.4)cm,平均体质量(59.4±7.5)kg,平均BMI23.3±2.7,平均肱骨近端BMD(0.543±0.083)g/cm2,肱骨近端BMD同年龄呈负相关,同BMI无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测量肱骨近端BMD的方法;年龄越大肱骨近端BMD越低;由于BMI对BMD的影响会掩盖骨质的丢失,而非负重区域即肱骨近端会最大程度地减少BMI对BMD的影响程度。

  • 标签: 肱骨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年龄相关 骨折
  • 简介:目的 探讨在肿瘤组织切片上确定二倍体参考细胞核的选择依据;方法 五只健康兔的七种正常组织,每种组织包埋在同一包埋块内切片,Feulgen染色,TIGER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分析计算其中五种组织细胞核的以完整细胞个体体积为单位的DNA含量;结果 脊神经节细胞核小脑浦肯野氏细胞核都未能染上颜色,其余五种正常组织着色呈紫红色,其细胞核的DNA含量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55~136%);结论 在进行肿瘤细胞核的DNA倍体DNA恶性度等指标的分析时,最好选择与肿瘤组织同一个体和和同源的正常组织细胞核作为二倍体参考细胞,采用同样的样品制备同步的染色方法,才可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 标签: 二倍体细胞核 DNA含量参考值 图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