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脂血症患者机体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IIAF)的变化受病情影响程度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随机取健康体检人员以及高脂血症病人各45例,分别纳入参照组与观察组,快速检测两组患者EIIAF;并采用全自动日立生化仪检测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EIIAF百分数水平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健康体检人员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总胆固醇(TC)指数水平升高患者相比,组间红细胞免疫功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健康体检人员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以及三酰甘油(TG)指数增高的患者相比,组间红细胞免疫功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健康体检人员,高脂血症患者EIIAF明显更低,说明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诸多影响因素中,高脂血症是其中重要一种。

  • 标签: 红细胞 高脂血症 免疫黏附功能
  • 简介:采用补体致敏酵母菌血凝法,研究了B型诊断超声对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B型超声一次辐射5、15及20分钟后,各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红细胞血凝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连续10天B型超声辐照,每天一次,每次辐照10分钟,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红细胞血凝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前者降低。实验提示,单次B超辐照对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无明显影响,多次B型超声则可使小鼠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

  • 标签: 红细胞免疫 B型超声 粘附功能 小鼠 超声辐照 阳性率
  • 简介:自从Siegal提出"红细胞免疫功能"概念以来,红细胞具有免疫功能(EIF)已为广大输血工作者关注并逐渐深入了解.冰冻RBC输用前的质量标准常侧重于红细胞溶血率、回收率、输注体内存活率、上清甘油残余量,而对其EIF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了解甚少.

  • 标签: RBC 红细胞免疫功能 冰冻红细胞 -80℃ 输注 体内
  • 简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发生率100%,且患者白细胞功能异常,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使CRF患者易并发感染,感染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红细胞免疫也是机体防御感染的因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治疗肾性贫血有效的方法,我们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宁红欣)治疗CRF患者的贫血,并以输血组作对照,观察了EPO对CRF血液透析患者IL-6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液透析 IL-6 红细胞免疫功能 C3B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安全输血中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参与健康检查的健康人员 90 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在采集血液当天、血液采集两周后、血液采集 3 周后对 RBC-C3b 、 RBC-IC 、 RBC-SOD 、 IL-84 血液免疫指标进行检验并比较。 结果:

  • 标签: 血液储存时间 红细胞免疫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采集之后的存储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对策。方法针对本次研究工作,将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采集的500例献血人员的血液作为研究样本,然后对这些采集的血液进行观察,包括血液中的RBC-C3d和RBC-SOD等参数方面的变化情况,同时对不同数据之间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本次研究中的样本样本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血液在存储1d、15d和30d时的各项参数变化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存储时间为15d和30d的血液在RBC-C3d和RBC-SOD等参数方面要明显低于存储1d的血液样本,参数数据最低的是存储时间在30d的血液样本,且不同存储时间的血液样本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存储来说,随着时间的增加,其血液的免疫功能逐渐下降,从而造成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输血只能满足人体的正常血液需求,但对于血液中包含的免疫物质,输血工作无法进行满足,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 标签: 献血 血液存储时间 红细胞免疫 临床安全输血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红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红细胞膜流动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6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被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3例.A组:采用透析和EPO治疗;B组:单纯采用EPO治疗;C组:为对照组,不采用透析,不进行EPO治疗.采用改良郭氏法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用荧光偏振法测定红细胞膜脂分子流动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用APAAP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观察3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感染发生率.结果主要免疫学检测指标在药物治疗前在A、B和C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A、B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C3b、RFER、IgG、IgA、CD3亚群、CD4亚群及CD4/CD8比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而RFIR%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rh-EPO可以提高CRF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感染率.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慢性肾衰竭 免疫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用pH值敏感荧光探针Snaflcalcein-AM标记体外培养48小时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570型粘附细胞仪观察巨噬细胞在对刀豆素A进行受体介导内吞过程中细胞内pH值的变化,结果显示,开始内吞后细胞内pH值即降低,内吞进行到第5分钟细胞内pH值降到最低,在此后的6分钟内均维持于这一较低水平。本法灵敏度高,简便快捷,适用范围广,可无损伤观察活细胞细胞器pH值的变化。

  • 标签: 粘附式细胞仪 测定 培养 巨噬细胞 PH值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能量成像(CFA)技术定量评估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100例。其中甲状腺功能正常者36例(甲弥甲功正常组),甲状腺功能异常者64例,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者30例(甲弥甲亢组),甲状腺功能减低者34例(甲弥甲减组)。另选择同期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名(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CFA技术测定甲状腺实质感兴趣区内的血流参数:血管指数(VI)与Vascularity。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受检者VI、Vascularity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临床诊断作为金标准,绘制VI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低、异常与正常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VI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VI、Vascularity均为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甲弥甲功正常组>健康对照组,且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I:健康对照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甲弥甲功正常组比较,q=13.67、7.00、3.93,P均<0.01;甲弥甲功正常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比较,q=10.35、P<0.01,q=3.27、P<0.05;甲弥甲减组与甲弥甲亢组比较,q=7.09,P<0.01;Vascularity:健康对照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甲弥正常组比较,q=15.23、10.16、6.58,P均<0.01;甲弥甲功正常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比较,q=9.33、3.83,P均<0.01;甲弥甲亢组与甲弥甲减组比较,q=5.55,P<0.01)。ROC曲线显示,VI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低的阈值为9.526%,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76.5%,曲线下面积为0.733。VI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与正常�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 红细胞能量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梅毒患者诊断中采取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的效果。方法:加入到本次的研究的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梅毒患者。将其设定为实验组,将同期60例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患者均采取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分析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体液免疫指标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高(P<0.05)。两组细胞免疫指标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低(P<0.05)。 结论:在梅毒患者诊断中施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可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能够有效明确患者的病情,此种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功能 梅毒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梅毒患者诊断中采取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的效果。方法:加入到本次的研究的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梅毒患者。将其设定为实验组,将同期60例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患者均采取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分析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体液免疫指标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高(P<0.05)。两组细胞免疫指标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低(P<0.05)。 结论:在梅毒患者诊断中施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可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能够有效明确患者的病情,此种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功能 梅毒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48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NSCLC患者放疗前以及放疗第2、4、6周及放疗后2周血液中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水平的变化情况,计算不同时期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低于正常范围的百分率。结果4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2.92%;接受放射治疗的大部分肺癌患者白细胞、中性粒、淋巴细胞数目与放疗前相比出现下降;放疗结束后2周白细胞、粒细胞可恢复正常水平,但部分患者淋巴细胞仍未能升至正常范围。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会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经过升白细胞治疗可提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但对淋巴细胞无明显作用。放疗后肺癌患者淋巴细胞水平低下的现象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放射治疗 肺癌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免疫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5-2022.5期间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免疫治疗(PD-1抑制剂)。对比两组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水平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治疗能有效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肿瘤细胞水平,抑制其转移的同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免疫治疗 非小细胞腺癌 免疫功能
  • 简介:红细胞保存损伤是指血液保存在液体基质中红细胞发生的生物化学与形态学上的改变,红细胞保存损伤是影响红细胞保存效期和临床输血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红细胞保存损伤的主要机制及对策进行综述。

  • 标签: 输血 红细胞 保存损伤
  • 简介:本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所致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相关性纯红细胞再障进行综述。

  • 标签: 纯红细胞再障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时红细胞类别的选择。方法:选择自2018年10月至次年10月,我州部分二、三级医院,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病历80份,其中输悬浮红细胞与洗涤红细胞各40份,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后临床疗效及相关实验室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悬浮红细胞(RCS) 洗涤性红细胞(WR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