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63岁,因“上腹部不适1周”于2013年11月25日入院。患者上腹部间歇性隐痛发作,稍感腹胀。自发病来无恶心及呕吐,无发热,无呕血及便血,大小便无异常,无消瘦。

  • 标签: 胃间质瘤 胃腺癌 上腹部不适 间歇性 大小便 患者
  • 简介:【摘要】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PKM2)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生以及预后效果等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胃腺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在胃腺的临床研究中,PKM2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在胃腺的诊断与治疗以及预后分析等过程中,PKM2均得到了十分广泛 的应用。本文对PKM2的特点以及与肿瘤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介绍,并从胃腺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分析PKM2在胃腺中的研究应用情况。

  • 标签: PKM2 肿瘤 胃腺癌 应用
  • 简介:【摘要】胃腺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病发于机体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目前关于胃腺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的治疗靶点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丙酮酸激酶(PK)已被认定是参与细胞糖酵解的重要因子,对促进葡萄糖向丙酮酸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M2型丙酮酸激酶(PKM2)是PK的一种亚型,也是肿瘤细胞中促进有氧糖酵解的关键酶。既往研究证实PKM2在多种恶性肿瘤疾病中发挥作用,可促进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活性,作为PK的一个亚型,是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途径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PKM2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对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针对PKM2在胃腺中的相关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后续临床靶向治疗胃腺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腺癌 M2型丙酮酸激酶 研究进展
  • 简介:同时或者在6个月内发生的2种或2种以上原发性恶性肿瘤称为同时性多原发癌,发病率较低。2011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了1例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同时合并胃腺患者。该例患者以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胃镜检查示食管、贲门至胃底多发包块,CT检查示食管中段隆起性包块,食管贲门至胃底管壁增厚,增强扫描见病灶轻度强化。左胸径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示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贲门中分化腺癌。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光镜下见粉刺样坏死和红染的基底膜样物,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细胞角蛋白5/6、P63阳性,细胞角蛋白弱阳性,突触素、嗜铬颗粒素A和CD117均为阴性。随访4个月,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和多发肝转移,于2012年5月死于肝转移。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合并胃腺的多原发癌临床上较为罕见,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可选择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化疗,但预后较差。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肿瘤 多原发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胃腺组织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的表达与细胞胀亡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胃腺组织中TSP-1的表达,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其中肿瘤细胞的胀亡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TSP-1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TSP-1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较多发生胀亡,胃腺组织中TSP-1的表达与胀亡细胞的发生呈正相关(r=0.679,P<0.01).胀亡指数(OI)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P<0.05).结论:TSP-1表达和细胞胀亡与胃腺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 标签: 胃肿瘤 腺癌 凝血酶敏感蛋白-1 细胞胀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ERK1和E-cadherin在原发性胃腺(gastricadenocarcinoma,GA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为原发性胃腺患者的预后分析提供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病理科存档的78例GAC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法测定其ERK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1)ERK1定位与细胞核与细胞浆中,E-cadherin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均以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指标;(2)ERK1与E-cadherin蛋白在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时期中的表达均呈统计学差异(P<0.05);(3)在ERK1蛋白阳性表达组中,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3.5%;在E-cadherin阴性组中,ERK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6.8%,即ERK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128,P<0.01)。结论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原发性胃腺中ERK1和E-cadherin的表达,明确其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为后期原发性胃腺的诊疗与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原发性胃腺癌 ERK1蛋白 E-cadherin蛋白 分化程度
  • 简介:摘要:由于胃癌早期病变难察觉,进展期难治疗,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甚至全球范围都很高。本文从描述性研究开始,就胃癌在中国的发病现况进行综述,继而简述胃癌中高发的肠型胃腺癌前病变、部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改变的发病机理,以及目前明确的HP在其中作用的分子机制。并基于机理中重要的K-ras基因突变,对外周血PCR扩增检测K-ras和p53基因突变的诊断、预后方法,以及阻断Kas下游通路的AZD6244靶向新药现况进行描述。

  • 标签: 胃癌,肠型胃腺癌,K-ras,突变,HP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A,TSA)对人胃腺SGC-7901细胞增生及其端粒酶hTERT-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TSA与人胃腺SGC-7901细胞株共培养,MTT检测细胞增生,RT—PCR法检测细胞端拉酶hTERTH-mRNA的表达,同时用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方式上的改变。结果TSA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生长,同时它也能显著减少hTERT-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能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hTERT-mRNA表达,进而抑制其生长,这可能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抗肿瘤的另一机制。

  • 标签: MRNA表达 端粒酶HTERT 人胃腺癌 曲古抑菌素A 影响的研究 细胞株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并发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60例于2018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并发甲状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予以A组术后常规护理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进行改良后乳腺癌手术、传统乳腺癌手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将10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个组。对照组(50例)行传统乳腺癌手术,观察组(50例)行改良后乳腺癌手术,对两组手术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值为77±11min,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值为193±12min,P<0.05。在其它手术指标方面,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病灶转移发生率为2%,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乳腺癌严重危害妇女生命安全,采用传统乳腺癌手术治疗乳腺癌,存在着术中出血量大、复发率高等缺点。行改良后乳腺癌手术,可以取得确切效果,且复发率较低。改良后乳腺癌手术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后乳腺癌手术 传统乳腺癌手术 作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乳腺癌治疗中予以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的样本病例为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5例,以2013.10~2016.10为样本病例选取时段,采用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其中8例予以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而7例予以传统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相比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清除率明显较高、下床时间明显较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2组以上比对数据均验证均P<0.05,统计学形成意义。结论在乳腺癌治疗中采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9例乳腺癌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的治疗效果。结果6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6例,切口皮缘坏死3例,上肢淋巴性水肿4例,切口感染3例,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受限1例。3年生存率为87.07%,5年生存率71.88%。结论采用保留胸大、小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术中避免损伤神经,可获得良好的胸廓外形及肢体功能,术后进行综合治疗,能有效地预防复发和转移,提高了远期疗效。

  • 标签: 乳腺癌 根治术 临床治疗 疗效
  • 简介:<正>Halsted(1894年)首创乳腺癌根治术,因手术合理,疗效明确,百余年来成为人们治疗乳癌所遵循的标准术式。近半世纪来,对乳癌术式进行了不少探索性的修改,总的趋势不外保守和扩大两方面,特别是近20多年来由于对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有进一步的研究和认识,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概念也随之有所更新。主要是:①乳腺癌从发病开始就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能隐藏有微小远处转移,故局部无止境地扩大切除范围,无助于改善予后;②Halsted认为乳癌转移方式是循解剖学模式,即由局部瘤灶转移到区域淋巴结,以后再发生血行转移。现代研究认为,肿瘤转移是无次序、跳跃式的,不一定由近及远,局部淋巴结并非肿瘤转移的屏障。总之,乳腺癌手术范围的大小,对患者的予后似难的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 标签: 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手术治疗 肿瘤转移 传统根治术 生物学特性 乳腺癌根治术
  • 简介:患者,男,42岁,发现颈前一肿物一月余,2004-11-15来我院就诊,近期有多饮、消瘦,无心慌、多汗、性躁等症状。查体:声音嘶哑、低调,颈软、气管居中,左颈前部可触及肿块约2.5cm×3.0cm,质中等、光滑、界清,无明显压痛,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B超示:甲状腺左侧叶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甲状腺左侧叶气管旁淋巴结肿大;

  • 标签: 甲状旁腺癌 误诊
  • 简介:尿路上皮主要为移行上皮,原发于尿路的腺上皮癌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容易导致误诊与漏诊,大多患者临床确诊时已进展为晚期病例,治疗棘手,导致总体预后较差,因此需提高警惕,早发现早治疗,以期治愈。目前国内外尚未对尿路腺癌做一个单独系统的诊疗指南,为了在

  • 标签: 尿路腺癌 腺癌诊疗 诊疗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于肾盂的黏液腺癌一种罕见的肿瘤,文献报道并不多。患者无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影像学也无特征性的表现,术前常误诊为肾结石、肾积水和肾脓肿,常是通过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本文通过报道1例肾盂黏液腺癌,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经验,增强对肾盂黏液腺癌的认识。

  • 标签: 肾肿瘤 黏液腺癌 肾积水 肾结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