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内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足、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选择内科系统住院患者398例,采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推荐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做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质量指数(BMI)〈18.5kg/m2并结合临床一般情况差判定为营养不足。同时调查患者住院期间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情况。结果398例内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4.1%和33.7%;营养不足发生率居前两位的是消化内科(19.6%)和肿瘤内科(16.9%);免疫科(8.6%)发生率低。营养风险发生率占前3位的是肿瘤内科(47.5%),消化内科(42.9%)和神经内科(41.7%),内分泌科(21.4%),免疫科(13.8%)发生率低。398例患者中,31例应用肠内营养(EN),92例应用肠外营养(PN),8例同时应用肠内肠外营养,PN∶EN=3∶1;有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为70.9%,无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为13.6%;有营养不足患者营养支持率为96.4%,无营养不足患者营养支持率为22.5%。结论消化内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营养不足或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建议重视肠内营养支持,提高肠内营养应用比例。

  • 标签: 营养调查 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 住院病人
  • 简介:<正>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膀胱原位癌(CIS)癌症演进的远期风险,和膀胱内灌注卡介苗(BCG)是否可以降低CIS的癌症演进。材料与方法:本文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了自1994~2008年间在DenmarkArhus大学附属医院Skejby收治的163例原位癌患者,这些患者入

  • 标签: 膀胱原位癌 卡介苗 前瞻性队列研究 风险 材料与方法 膀胱内灌注
  • 简介:目的通过自身对照比较无肝素透析前、后和封管后30min凝血指标与非透析日基线值的差异,了解高危出血患者无肝素透析后肝素盐水封管对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2011年6~9月间无肝素透析的患者共26例,透析后使用1∶1肝素盐水(3125U/ml)按照导管标记容积封管。事先记录非透析日的血凝指标作为基线值,并于透析开始5min、透析后(封管前),封管后30min分别采血检测血凝指标。结果该组患者在上述4个时间点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28.75(26.60~31.63)、32.65(28.30~54.03)、28.25(26.53~32.03)、47.90(35.80~199.65),其中透析后(封管前)数据较基线值无差异,但透析开始后5min、封管后30min的数据较基线值明显延长(P=0.0003,0.0001),其中位数比较基线值分别延长达13.6%和66.7%。其他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封管后较封管前也都有明显延长(P≤0.0001)。结论常规的无肝素透析对凝血各指标影响不明显,但1∶1肝素盐水封管将造成透析开始后短时间内和透析后一定时段内APTT的明显延长,因此,目前采用的肝素盐水封管方式很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标签: 肝素/治疗应用 肾透析 导管
  • 简介:营养支持是烧伤救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对烧伤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2011年4月本院同时抢救大火烧伤患者25例,人院时他们除烧伤外,均伴有不同程度吸人性呼吸道损伤,对患者采用了简单、有效的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准确判断营养状况,再采取个体化的营养支持等综合救治,25例均获成功救治。报道如下。

  • 标签: 营养支持效果 营养风险筛查 成批烧伤 烧伤患者 吸入性 烧伤救治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PubMed、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11年8月间关于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IS风险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5.1.2和Stata11.0软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2537例患者和2767例对照。各遗传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IS风险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共显性遗传模型:G/Cvs.G/G:OR=0.98,95%CI(0.78,1.24);C/Cvs.G/G:OR=0.75,95%CI(0.38,1.50);显性遗传模型:OR=0.93,95%CI(0.68,1.28);隐性遗传模型:OR=0.80,95%CI(0.45,1.42)]。基于人种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而基于对照来源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照人群为医院来源的亚组中IL-6基因174G/C多态性是IS的保护因素[共显性遗传模型:G/Cvs.G/G:OR=0.56,95%CI(0.40,0.79);C/Cvs.G/G:OR=0.17,95%CI(0.11,0.27);显性遗传模型:OR=0.40,95%CI(0.29,0.55);隐性遗传模型:OR=0.24,95%CI(0.16,0.37)]。结论基于目前研究结果显示,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IS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白细胞介素-6 174G/C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