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多排螺旋 CT现今广泛应用于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在使用期间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故障情况,因此临床工作人员不仅需熟练掌握多排螺旋 CT基本原理、设备机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需具备对于该设备的常见故障快速修复能力,保证临床工作的顺利完成。本文以 GE Utra 16螺旋 CT为例,针对其使用过程中故障情况,分析、处理体会予以总结分析,为业内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多排螺旋 CT 故障 维修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pilon骨折的临床资料,应用AO原则,根据伤情特点,把握手术时机行手术治疗,术后早期进行不负重功能锻炼。结果疗效优13例,良3例,取得显著疗效。结论复杂Pilon骨折治疗难度大,若合理应用手术原则,把握手术时机,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Pilon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Kummell’s病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罕见疾病。临床中常常不能及时发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逐渐得到大家的认知。本文就Kummell’s病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例症状性内脏动脉夹层(SAD)影像学诊断方法与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并确诊的16例S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影像学检查的图像特点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例SAD患者经CTA诊断明确者14例,诊断符合率为87.50%;而通过DSA诊断明确者16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学诊断中的CTA和DSA技术对症状性内脏动脉夹层(SA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症状性内脏动脉夹层 SAD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痛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减少痛风的反复发作。方法收集2013.1-2018.5在我科住院的痛风急性期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特点、诱发因素、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16例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但其中有4例患者因痛风反复发作多次入院。结论规范治疗,同时做好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健康教育是治疗疾病和减少其反复发作的关键。

  • 标签: 痛风急性期 临床特征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手术失败后进行髋关节镜翻修的原因。方法2012年7月~2016年7月我科对16例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行髋关节镜翻修手术,在C形臂X线机透视和下肢牵引下,行髋关节镜探查:首先进入中央间室依次检查盂唇、髋臼关节面、股骨头软骨、髋臼顶软骨及圆韧带。对撕裂退变的髋臼盂唇根据损伤情况行盂唇缝合术或盂唇修整术。Outerbridge系统对软骨损伤进行分级清理损伤软骨组织。处理中央间室后放松双下肢牵引,关节镜进入周围间室。根据术中股骨头颈和髋臼动态撞击情况、部位行股骨头颈成形术(Cam畸形)或髋臼成形术(Pincer畸形)。如果术前检查伴有大转子压痛及MRI显示臀中肌止点炎症,术中清理大转子滑囊和损伤的臀中肌止点。利用CT三维重建检查,比较髋臼股骨头成形术前后股骨髋臼形态、骨量磨除情况和确认撞击因素去除。结果16例随访16~60个月(中位数38个月)。16例VAS评分术前中位数4.5分(4~6分),末次随访时中位数1分(0~1分),明显降低(Z=-4.953,P=0.000);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69.88±9.3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8.69±4.33)分(t=-8.377,P=0.000)。总体患者满意度平均8.46分(4~10分)。无进行第2次翻修手术和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者。结论髋关节镜翻修手术最主要的原因是股骨头髋臼撞击因素未彻底去除,残余的骨性撞击导致疼痛和盂唇软骨再次损伤。翻修手术去除骨性撞击因素,修复损伤盂唇软骨,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短中期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髋关节置换发生。

  • 标签: 保髋手术 髋关节镜翻修 股骨髋臼撞击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16层螺旋CT与DR胸片在肋骨骨折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收治入院的50名肋骨骨折患者,伤后48h行MSCT胸部扫描重建以及DR正斜位切线位摄片,对比两者骨折诊断结果以及肋骨骨折显示率。结果CT三维重建发现肋骨骨折96处,诊断率100%,DR胸片发现骨折76处,诊断率79.5%。CT同时隐匿性骨折12处。结论16层螺旋CT相较于DR胸片,对于肋骨骨折诊断率更高,弥补了DR胸片对于隐匿骨折和肋软骨骨折无法明确诊断的缺点,大大降低了肋骨骨折的漏诊率,为临床开展治疗提供了详尽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16层螺旋CT DR胸片 肋骨骨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 16排螺旋 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进行本次研究,我院在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9 月之间一共选择了 64 例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所有患者都进行 16 排螺旋 CT 进行诊断, CT 扫描出来的图像需要进行 1.25mm 、 2.50mm 的层厚重建,分组的依据是不同患者的结节直径,其中将直径小于 5mm 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将直径大于 10mm 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人数均为 32 人,将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以及肺结节边界清晰度。 结果:本次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在诊断效果以及肺结节边界清晰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对比。 结论: 16排螺旋 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具有明显 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16排螺旋 CT 肺小结节 早期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完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完全经肛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45~71岁,平均(62.3±8.0)岁,体重指数19.0~28.7kg/m~2,平均(24.6±2.8)kg/m~2。结果: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腹腔镜辅助或开腹手术。手术时间95~300min,平均(154.7±65.0)min;术中出血量20~60ml,平均(32.5±13.4)ml;术后排气时间24~48h,平均(30.6±9.4)h;下床活动时间12~36h,平均(19.5±7.4)h;术后住院8~13d,平均(9.8±1.6)d。术后无腹腔感染、出血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合适的直肠癌患者,完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经肛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S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6年2月-2017年2月,未实施6S管理前,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34例,作为对照组,择选2017年3月-2018年2月实施6S管理后,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34例,作为观察组。对6S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6S管理实施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环节中,对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意义非凡,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6S 护理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饮食护理对2型糖尿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5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6例,给予强化饮食护理措施,观察其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出院时血糖6±0.47mmol/l,住院时间诺和灵的使用总量276±16.32U,对照组分别为8±0.54mmol/l、467±17.53U,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强化2型糖尿病的饮食护理,能够提高其降糖效果,减少胰岛素使用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2型糖尿病 饮食护理 远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诊断分级所产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对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诊断分级。结果对本文研究过程中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等级的划分,包括了14例重级急性胰腺炎患者,9例中级急性胰腺炎患者,以及25例轻级急性胰腺炎患者。结论把16排螺旋CT诊断分级方法运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充分反应出患者病变产生的阶段与过程,从而对患者预后评价及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16排螺旋CT 诊断分级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柄占位性病变的MRI表现及治疗方法,并面向大众进行推广。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16例原发性垂体柄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16例垂体柄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其中男7例,女9例。结果MRI的特征性表现为垂体柄球形增粗,10例生殖细胞瘤T1、T2等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强化均匀一致,其中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均行放射治疗,疗效明显;6例Rathke’s囊肿,T1等、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扫描仅示包膜环形强化,均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结论MRI可以清楚的显示原发性垂体柄占位病变形态,有别于继发性病灶;生殖细胞瘤放疗疗效肯定,值得面向大众进行推广。

  • 标签: 原发性垂体柄占位性病变 MRI诊断 治疗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诊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泌尿系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患者,均经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患者的诊断中发现33例泌尿系结石,22例肾输尿管肿瘤,12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14例肾位置异常和9例腔静脉后输尿管,与病理检验结果相同。结论在泌尿系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应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全面清晰的患者全尿路三维图像,为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 标签: 16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泌尿系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16和Ki-67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观察研究P16和Ki-67在宫颈不同病变中的表达,其中宫颈炎46例,上皮内瘤变(CIN)82例,鳞状细胞癌5例。结果P16和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CIN及宫颈癌,且随着CIN级别的增高,表达逐渐增强。结论联合运用P16和Ki-67蛋白能很好的鉴别宫颈良性病变、CIN及宫颈癌,有助于CIN的分级。

  • 标签: P16 Ki-67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1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胶质瘤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16层螺旋CT对脑胶质瘤的诊断及各分型鉴别诊断。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机,采用多时相薄层连续扫描技术收集原始数据,进行MRP、MIP等技术重建,对2015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进行CT检查,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CT表现发病部位,额叶9例,颞叶3例,枕叶1例,第四脑室1例,跨叶者2例;平均低密度者6例,混杂密度10例,伴钙化3例,出血1例。增强扫描,8例轻度环形强化,4例呈中度到明显强化,壁结节强化者1例,4例未见强化。结论CT检查可以对胶质瘤的定位、定性进行准确诊断。

  • 标签: 16层螺旋CT 胶质瘤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阳性检验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02月~2018年03月收治的4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于所有患者于临床进行静脉血的采集,就不同HBV血清标志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患者实施血清检验发现,对于18例HBeAg阳性血清,最终检验后显示PreS1-Ag阳性的患者14例(77.78%);显示HBV-DNA阳性的患者16例(88.89%);对于22例HBeAg阴性血清,最终检验后显示PreS1-Ag阳性的患者9例(40.91%);显示HBV-DNA阳性的患者11例(50.00%);在所有患者中,表现出PreS1-Ag阳性的患者23例(57.50%),表现出HBV-DNA阳性的患者27例(67.50%)。结论对于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而言,乙肝病毒前S1抗原表现出显著的诊断价值,对于HBV疾病的诊治可以提供游离依据,从而证明检验可行性。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前S1抗原 阳性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救仪器管理中应用6S管理法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6月—12月为研究时间截点,在此期间对本院急诊科急救仪器管理中应用6S管理方法,6个月后对管理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同时与2017年1月—6月未实施6S管理前的效果进行对比,以评估6s管理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强化管理后,急救仪器管理效果与效率由于管理前(P<0.05)。结论6S管理法在急诊急救仪器管理中有助于提升管理效果与效率,保证急诊救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效果显著。

  • 标签: 急诊 急救仪器 6S管理法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