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血脂各组分对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平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4月-10月于我科进行体检的患者90例,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TC、TG、HDL-C、LDL-C、血清肌酐和血尿酸等。均详细询问病史,记录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等情况,检查颈动脉超声,计算斑块积分,结果根据血浆中中性粒细胞的水平进行三分位法分为三组,低值组(<3.802*109)、中值组(3.802-6.724*109)、高值组(>6.724*109),三组间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血糖、血尿酸、脂蛋白α对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见表(2),可见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水平受血糖、甘油三酯的水平影响。结论中性粒细胞的计数受到血中甘油三酯水平影响,甘油三酯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同时高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组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积分明显增高。

  • 标签: 中性粒细胞计数 动脉粥样硬化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更年期妇女保健中应用中性激素替代疗法的效果。方法纳入研究的对象均是更年期妇女,总数量为100例,以自愿平分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研究例数一样,均是50例,对照组应用安慰剂予以治疗,实验组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雌二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上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实验组雌二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其它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更年期妇女保健中应用性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可使其血脂水平保持在正常水平状态,对于预防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保健 更年期妇女 性激素替代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测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NGAL(脂质运载蛋白)重症患者AKI(急性肾损伤)的早期的诊断。方法以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入本院ICU病房治疗的12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60例。A组伴有AKI疾病,B组未伴有AKI疾病,监测其不同时间的血清NGAL浓度、CysC(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浓度和SCr(血清肌酐)浓度,用以评估AKI早期诊断效果。结果A组术后各时间的血清NGAL浓度均高于术前,CysC浓度于术后12h与48h明显高于术前,SCr浓度于术后48h明显高于术前,对比有差异(P<0.05)。B组各时间的上述指标对比均无差异(P>0.05)。结论血清NGAL浓度在患者术后6h便会明显升高,其对AKI的预测价值较佳,且预测时间早于其他指标,可于AKI早期进行疾病诊断。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 NGAL 重症患者 AKI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随机抽取的426份阳性血液标本,以发热合并全身感染患者为主,借助无菌操作对发热初期与高峰期的血液标本予以采集。同时采用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检验,根据NCCLS药敏试验标准,评定细菌的抗菌药物情况,包括敏感度、耐药性以及中度敏感三个方面。结果直接药敏试验检总计鉴定396份,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阳性菌符合率对比92.95%;常规药敏试验与直接药敏试验的革兰阳性菌检出敏感度的对比(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均较好,检出率与敏感度都比较高,但直接药敏试验具有操作简便与时间较短等优势,在血液检验中比较适合。

  • 标签: 临床血液检验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内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复治疗纵折后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纵折后牙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平均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28,给予全部裂牙清除术后行体外再植粘结,术后14d实施全冠修复)和观察组(n=28,给予口内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第3个月和第6个月的治疗优良率比较,两组无差异(P>0.05);而在术后第12个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纵折后牙患者运用口内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远期疗效相对常规治疗方案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全冠修复 粘接 纵折后牙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直接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就诊的525例患者的血液样品,采用美国BacT905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标本培养,进行一段时间血标本培养后再进行药敏试验,并与直接药敏试验结果相比,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效果。结果525例血液标本中阳性标本有437例,其中直接药敏试验方法阳性检出353例,常规药敏试验检出427例,符合率82.67%。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371例,革兰阳性菌检出59例。两种细菌检验方法革兰阴性菌总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细菌检验方法革兰阳性菌总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均可以快速鉴定血液标本中细菌,药敏试验可有效指导抗生素选用,减少盲目用药,可明显提高细菌感染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临床并发症。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临床血液细菌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共有110例,时间段为2016.1.20-2018.1.20,其中穿孔性阑尾炎31例,化脓性阑尾炎35例,单纯性阑尾炎44例,对三种急性阑尾炎患者均给予CRP、WBC、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分析其检测水平与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中,101例白细胞计数递增,107例中性粒细胞比例递增,106例C反应蛋白递增,94例三者同时递增;对比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CRP、WBC、中性粒细胞水平均差异显著,且存在依次递减的趋势,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给予CRP、WBC、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的意义显著,便于判断病情的发展情况,指导疾病的治疗。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介入治疗门-囊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STEMI患者71例,依门-囊时间将患者分为未达标组(≥90min)和达标组(<90min),分析影响门-囊时间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病情进展快、节假日住院、入CCU时无症状、入CCU时间(6am-10pm)、患者及家属决定时间、导管室医护人员到位时间和等待手术台时间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STEMT患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因素均可对直接介入治疗的门-囊时间造成影响,需建立和完善院内相关的抢救机制,以最大程度减少门-囊时间的延迟。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介入治疗 门-囊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肝癌患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份至2014年3月份我院122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数据,并进行定期回访。根据ROC曲线以NLR=2.84、PLR=138.9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84),高PLR组(PLR≥138.9),低NLR组(NLR<2.84),低PLR(PLR<138.9)组,高NLR+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PLR组(NLR<2.84、PLR<138.9)和高NLR+低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高PLR组(NLR<2.84、PLR≥138.9)。Logrank单因素分析八组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与无瘤生存期的关系,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导入Cox回归模型行风险分析。结果122例患者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10.2%。高NLR+PLR组55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3.5%。低NLR+低PLR组20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22.9%。两组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NLR≥2.84、PLR≥138.9、肿瘤>5cm、血管侵犯、AFP≥200ng/ml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这六个因素为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细胞癌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预后
  • 简介:摘要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是医院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的质量水平,是医院经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篇文章分析了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中常见的两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 标签: 科研经费 医院 经费管理
  • 简介:摘要探讨临床药师对尘肺患者进行宣教的工作模式,以抗菌药物、中成药、抗结核药物、吸入剂合理使用四个方面为切入,辅以心理疏导,宣传健康合理的饮食与生活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对尘肺患者进行宣教,督促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对保障患者合理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延长住院间隔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临床药师 尘肺患者 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燥红质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分布特点。方法选用德国默克公司生产的阿罗格变应原点刺液27种进行试验,阳性对照用组胺,阴性对照用生理盐水,120例燥红质变应性鼻炎患者,分布按照变应原皮肤刺试验步骤操作,读取试验结果。结果120例患者中,其中1种变应原引起过敏者42例,占35%,2种及以上78例,占65%。其中以吸入性过敏原阳性以对粉尘螨和户尘螨阳性率最高,分别为79例(65.83%)和78例(65%)。结论燥红质患者多数有2种及以上变应原引起,其中螨类是本地燥红质变应性鼻炎的最常见的变应原。

  • 标签: 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变应性鼻炎 燥红质
  • 简介:在本校2005、2006、2007年级检验本科班学生临床生化检验教学中,以试剂研发为新的切入,教学中强调试剂研发的重要性、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学生进行研发意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建立了试剂研发的意识,初步具备试剂研发的能力。教学中以试剂研发为新切入,为培养学生科研素质打下坚实基础,提高了临床生化检验教学质量。

  • 标签: 试剂 研发 科研素质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切入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实施药学监护的病患作为本次观察的对象,对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切入展开探讨分析。结果药师可根据患者及临床的实际状态与需求来决定抗菌药指征使用的必要性、抗感染治疗策略制定的必要性、重点关注病原学检测与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监测、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等作为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切入。结论患者通过在临床药师介入参与抗感染治疗后,接受临床药师针对性的用药监护策略,可有效避免患者在用药方面上的错误,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

  • 标签: 临床药师 抗感染治疗 药学监护切入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脑卒中后出现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当中,患者接受电针与刺放血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均分为康复组与研究组,康复组患者接受临床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电针与刺放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吞咽障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实际疗效明显好于康复组,且患者治疗后吞咽障碍得到明显缓解,两组患者数据分析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患有脑卒中之后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其电针与刺放血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点刺放血 吞咽障碍 电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儿童遗传性耳聋基因GJB2、SLC26A4,GJB3、12srRNA基因直接测序异常结果。方法分析48例GJB2、SLC26A4,GJB3、12srRNA直接测序法的异常结果。结果GJB2基因发现4个突变位,包括79G>A、341A>G、109G>A和235delC,12sRNA发现三个突变位,即1382A>C、1438A>G、1555A>G,SLC26A4和GJB3基因均未见突变;突变频率最高的突变位是GJB279G>A和12sRNA1438A>G,其次是GJB2341A>G。结论GJB2和12sRNA基因可能是黑龙江省最常见的致聋基因,两个基因的热点突变与国内其它地方报道的有差异。

  • 标签: 遗传性耳聋 测序 GJB2 SLC26A4 GJB3 12srRNA
  • 简介:针对目前供生物技术专业所使用的免疫学教材的不足,结合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提出免疫学教材内容应有别于医学免疫学,教材编写应以免疫系统为主线、免疫应答为中心、以服务生物产业为导向,从五个方面对生物技术专业免疫学教材的编写,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为编写有生物技术专业特色的其他教材提供参考。

  • 标签: 生物技术专业 免疫学 教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拔牙位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的应用效果以及成功率。方法随机抽取60例本院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口腔种植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拔牙应用常规方法处理,观察组应用拔牙位保存技术,分析两组临床指标、种植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临床指标对比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种植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对比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患者中应用拔牙位保存技术,既可改善临床指标,又可提高种植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 口腔种植 成功率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索建立一种利用核酸酶免疫试验中探针的熔解温度差异检测已知突变位的方法.方法:目的靶基因经扩增后,5'末端标记洋地黄毒苷(digoxigenin,Dig)的等位基因探针与已结合在酶标板上的扩增产物杂交,其杂交的探针-DNA二聚体的碱基错配与未错配之间存在变性温度差异.选择适宜的熔解温度进行已知突变位的检测,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标记探针进行识别、放大和结果判断.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当熔解温度为37℃时,扩增产物的加样量为5μl/孔和检测探针加入量为10pmol/孔时所测得A450值为0.800~0.923.等位基因检测探针的熔解温度为53℃,P1、P2与靶DNA结合率分别为86%和16%.当P1、P2按不同比例杂合时,其与结合率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r=0.9985).从8例人类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的血清标本检测中证实1例酪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VDD)突变、3例野生型,其余4例可能是杂合型突变.结论:本法具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且其突出的特点是能检测出标本中杂合突变所占的比例,间接反映出患者体内突变的类型和比例.这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价等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核酸酶 免疫试验 探针 熔解温度 检测 突变位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部痛复方当归中药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肩周炎于我院就诊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肩关节康复训练,观察组30例联合复方当归中药注射液肩部痛注射,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活动障碍、关节痛等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对于肩周炎患者而言采用复方当归中药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肩周炎 肩部压痛点 康复训练 复方当归中药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