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我院外科临床用血合理输注的情况,分析外科合理用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更深层次地反映我院临床用血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我院实施临床用血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研究资料,以此来提高我院科学合理用血的水平。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在输血科的输血数据库系统中随机抽取外科系2014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的输血病历号,并根据病历号在病案室抽取相关病历。参照中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对输血合理性与否进行评价。结论临床外科系中,红细胞和血浆输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现象。红细胞输注合理率在不同科室和的差异,提示手术和(或)创伤导致的失血过程,特别是过程复杂、风险大的手术,可能使外科医师偏向于釆取宽松的输血策略。

  • 标签: 红细胞 血浆 合理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治疗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方法本次研究对我院2016年1月份到5月份实施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不同的性别占有比例,不同的年龄占有比例,症状所分布的比例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每天所使用的剂量,给药次数及是否联合用药进行观察。并根据相关情况给予合理用药的相应的措施。结果本次研究中不良反应中性别比较(X2=2.781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统计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例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X2=3.89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系统分布中消化系统占38.46%、心血管系统占28.21%、泌尿系统占21.79%、神经系统占11.54%,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系统,(X2=3.18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给药剂量,用药次数以及联合给药有着密切的联系。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患者的年龄,给药剂量,用药次数和联合给药均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息息相关,临床实际用药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两种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确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采用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前后常规血脂四项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用药后12个月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前、后常规血脂四项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用药后12个月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为阿托伐他汀的合理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52例,对其在医院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引起的不良反应共计39例。在所致不良反应结果统计中,原发疾病涉及最多的为合并心脑血管系统疾病24例,占46.15%;其次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内分泌疾病12例,占23.08%;最少是合并呼吸系统疾病3例,占5.77%。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临床应用阿托伐他汀引起不良反应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不良反应受损部位及其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联合用药情况、原发疾病与用药剂量等数据,最后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果34例患者中,男性22例,占比64.7%;女性12例,占比35.3%,男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中,<60岁7例,占比20.6%;60~70岁10例,占比29.4%;71~80岁8例,占比23.5%;>80岁9例,占比26.5%;各年龄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受损部位包括消化系统(35.3%)、骨骼肌肉系统(20.6%)、心脑血管系统(14.7%)、中枢神经系统(11.8%)、皮肤(11.8%)、泌尿系统(5.9%)。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中,用药当天占比17.6%,用药后3d内占比32.4%,用药后1周内占比20.6%,用药后1个月内占比17.6%,用药1个月后占比11.8%,提示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为用药后3d内。联合用药情况中,单一用药占比44.1%,二联用药占比8.8%,三联用药占比14.7%,四联用药占比5.9%,四联以上用药占比26.5%。原发疾病包括高胆固醇/高脂血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与内分泌系统疾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合并消化系统疾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最多,占比44.1%。阿托伐他汀的用药剂量中,10mg/d5例,20mg/d27例,40mg/d2例,以20mg/d为主,占比79.4%。结论阿托伐他汀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现象时有发生,应严格遵循用药规则,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临床 阿托伐他汀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纯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现象,分析比较恩替卡韦(ETV)和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其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CHB或其他合并NAFLD患者,共有66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CHB合并NAFLD患者,对照组为单纯CHB患者;且两组患者都已服用(0.5mg/d)恩替卡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4、28周过程中的疗效,并作比较。结果两组转阴率在2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p<0.05),4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P>0.05);24,48周两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2,4.72,P<0.05),HBeAg转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0.52,P>0.05),在HBeAg血清转换率无显著性差异(X2=0.53,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因素的组合,显著降低患者的生化和ETV初始病毒学应答率和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学应答率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单纯慢性乙肝肝炎 恩替卡韦 非酒精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校园文化的特点,把握校园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从校园文化的三个层面积极创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构建和谐校园

  • 标签: 校园文化 创建 发展 和谐
  • 简介:摘要档案高效管理是促进医院全面而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医院档案是医院文化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必须全方位、深层次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建设,高效发挥档案文化功能作用中提升医院文化建设发展整体水平。

  • 标签: 加强 医院 档案管理建设 发挥档案 文化功能
  • 简介:摘要"樟帮"中医药文化发展已经具备很长历史,学习其文化精神,能促进整体的进步和发展,为中医药的实践研究提供借鉴意义。因此,在文章中,通过对"樟帮"中医药文化精神特质的分析,探讨"樟帮"中医药文化精神的主要发展趋势。

  • 标签: " 樟帮" 中医药 文化精神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人安全文化及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住院时间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的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54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27名患者进行病人安全文化护理干预治疗,对于对照组的27名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情况进行密切的跟踪调查,详细记录相关实验数据,研究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评价等情况。实验结果经过病人安全文化+优质化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率及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人安全文化在护理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身体健康恢复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进行深入的推广。

  • 标签: 安全文化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医院离退休职工的文化建设一直是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部分,尤其是老年人群,在岗期间长期面临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已经适应长时间快节奏的生活,在退休之后突然松懈更是容易出现无所适从、焦虑烦躁的状态,且身心健康急需引起关注。近年来,医院离退休老年职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层次逐渐提升,文化型“心肌缺血”现象凸显。因此,本文着重探索医院离退休职工老年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以供参考。

  • 标签: 离退休职工 老年人 文化建设
  • 简介:该文通过对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不利因素和薄弱环节的认真分析,提出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移植是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创新是大学新校区文化建设的方向。

  • 标签: 高校新校区 校园文化 移植 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临床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收取本次研究肿瘤患者6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18日至2017年12月2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跨文化护理理论;对照组——常规护理,对2组心理状态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肿瘤患者SAS(25.36±1.32)分;SDS(27.85±1.3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观察组肿瘤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临床肿瘤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研究。

  • 标签: 跨文化护理理论 肿瘤 护理
  • 简介:该文介绍了质量文化和质量文化价值观的含义,分析了价值观对建设质量文化的作用,指出了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的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

  • 标签: 核心价值观 职业教育质量文化 建设
  • 简介:我院心外科担负着为全国各地先心病患儿实施手术治疗的扶贫救助的"心蕾工程",患儿同期大批入院,年龄小、时间短、手术量大、方言多、沟通不畅,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围手术期的安全管理,我们制定了专门的护理工作流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切入点,从中医药的历史发展、哲学思想与医德医风三个方面谈谈中医药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问题,并分别就三个方面的融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

  • 标签: 屠呦呦 中医药传统文化 思政教育
  • 简介: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革命年代更被视为是经济工作及其他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创新,进而促进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实现文化创新、文化引领。疾控中心同样需要创新型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疾控中心创新型文化建设的开展。本文主要针对创新型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疾控中心文化建设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疾控中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供大家参考和研究。

  • 标签: 创新型思想政治工作 疾控中心 文化建设 作用
  • 简介:摘要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素,从师生关系、实验室内涵建设等方面探讨导师团队建设和实验室文化建设对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推动作用,为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全新思路和实施途径。

  • 标签: 导师团队建设 实验室文化建设 研究生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