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不同牙位残根拔牙创凝血影响的差异及原因。方法:选取接受单颗残根牙拔除的阿司匹林服药者160例(剂量100mg/d,服药〉2周),包括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各10例。在其不停药情况下拔除患牙,根据拔牙创凝血分级表(Ⅰ、Ⅱ级凝血正常,Ⅲ~Ⅴ级出血量依次增加)进行评估,比较该药对不同牙位创面凝血影响的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1下颌前牙区1、2和上颌前牙区2残根牙拔除的患者,凝血均为Ⅰ、Ⅱ级,其余牙位残根拔除的患者均出现凝血Ⅲ、Ⅳ级,但Ⅴ级未见。2在前牙、前磨牙、磨牙残根拔除的患者中,上颌凝血正常者比例分别为90%、55%、43%,下颌该比例分别为97%、75%、43%。3凝血Ⅲ、Ⅳ级的患者患牙周围骨质较疏松,血供丰富,牙周膜面积较大,且易受手术损伤。结论:1除下颌前牙区1、2和上颌前牙区2,阿司匹林可造成其余牙位残根拔牙创出血增加。2阿司匹林对上颌拔牙创凝血的影响较下颌明显;对于上、下颌牙列,阿司匹林对前牙、前磨牙、磨牙创面的影响依次增加。3阿司匹林对拔牙创的抗凝作用受颌骨解剖结构及其血供、患牙牙周膜面积、拔牙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阿司匹林 拔牙 残根 凝血
  • 简介:目的:探讨抗凝剂、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等分析前因素对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健康人全血10份,分别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和肝素钠2种抗凝剂抗凝,4℃及室温(18℃-22℃)保存,在不同时间点(〈4h、24h及48h)分别使用荧光抗体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淋巴细胞、CD3+CD4+辅助性T细胞、CD3+CD8+杀伤性T细胞、CD19+B淋巴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采用荧光微球进行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结果:与2种抗凝剂各自的室温条件下4h内检测结果相比较,在肝素抗凝剂组中4℃保存至48h,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的绝对计数显著降低(P〈0.05);肝素抗凝血与EDTA-K2抗凝血间在4℃及室温保存至24h及48h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测总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绝对计数时,肝素钠抗凝的全血标本应保存在室温下,并在48h内完成检测;EDTA-K2抗凝全血标本则可在4℃及室温下保存,在48h内完成检测。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淋巴细胞亚群 分析前因素 抗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