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男34例,女16例,将其分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28例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组22例,对其自身杭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检出率为46.42%,自身杭体阳性例数有1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组,检出率为55.5%,自身杭体阳性例数的有12例。结论在自身免疫胜肝病诊断中自身杭体检测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在自身杭体检测中能及时发现病毒性肝炎,有效区分不同类型的肝病。

  • 标签: 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杭体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HC)治疗过程中出现甲状腺自身抗体(TA)特点及TA与甲状腺功能预后间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7月-2016年9月我院以干扰素α(INF-α)为基础抗病毒治疗的CHC患者11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中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成桥本甲状腺炎(HT)组(HT组)、弥漫性甲状腺肿(GD)组(GD组)以及未进展成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组,另选择本院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感染伴发AITD患者8例为HBV伴发AITD组,合作医院无肝炎病毒感染的单纯AITD患者47例为单纯AITD组。比较各组及甲状腺功能不同转归(缓解组、恶化组)CHC患者TA包括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滴度差异情况。结果①115例CHC患者随访过程中24例(20.9%)发生AITD,5例(4.3%)为GD,19例(16.5%)为HT,GD组、HT组、及未进展成AITD组患者TA水平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HBV伴发AITD组及单纯AITD组TA水平与GD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H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缓解组(15例)患者TPO-Ab、TRAb均值显著低于恶化组(9例)(P<0.05),缓解组TG-Ab均值略低于恶化组(P>0.05)。结论应用INF-α治疗的CHC患者易诱发AITD,并且TA在不同种类AITD患者中存在各自特点,TPO-Ab、TRAb较TG-Ab可能在患者临床调整治疗方案调整和甲状腺功能预后判断方面更加敏感。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自身抗体 桥本甲状腺炎 Graves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胰岛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60例,检测其胰岛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以便检出LADA患者,并对比T2DM与LADA患者各指标水平。结果本次60例T2DM中,检出LADA7例(11.67%);检出的7例LADA患者中,GADA、IAA、IC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71.43%、28.57%、57.14%。T2DM、LADA患者TC、TG水平对比(P>0.05),但LADA患者空腹血糖、HbAlc高于T2DM患者(P<0.05);LADA患者空腹C肽、餐后2hC肽水平低于T2DM患者(P<0.05)。结论胰岛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提升LADA的检出率,可推广。

  • 标签: 胰岛自身抗体 生化指标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NA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价值。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PBC组)和53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的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抗核抗体(AN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1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IH组)和53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的血清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核抗体(ANA)和肝抗原抗体(SLA)。结果PBC组的AMA(96.5%),ANA中的核膜型、着丝点型、核多点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BC组1例AMA阴性者ANA为核膜型;AIH组的ASMA(90.9%)、ANA中肌动蛋白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A、ASMA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有意义,ANA的某些核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有提示指导意义,故联合检测能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检出率。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抗核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 抗平滑肌抗体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复杂,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随着医学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其诊治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论述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旨在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愈率。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特点。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13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按照不同年龄分为老年组(65例,年龄大于或者等于60岁)和非老年组(65例,年龄小于60岁)。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免疫学指标、生化指标。结果老年组患者合并甲状腺炎者显著低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老年组患者合并干燥综合征者、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者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水平、红细胞水平、血小板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谷草转氨酶水平、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与非老年免疫性肝炎患者的免疫学指标未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老年 自身免疫性 肝炎患者 临床检验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治疗效果及鉴别诊断,提高治疗有效率及减少患者误诊率。方法选取本院46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参照组对患者应用激素治疗。观察组对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再选取本院4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病毒性脑炎组。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1.302%,参照组为73.91%,两组进行对比,差异大(P<0.05)。在亚急性发病率、血清和脑脊液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以及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正常率方面相比较,自身免疫性脑炎要比病毒性脑炎高,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用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进行治疗,效果较理想,而且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治疗 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 脑炎
  • 简介: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国医学教育革新先驱Barrows教授开创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直译为"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强调在临床前期课或临床课中,改变教师作为主讲人的方式,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激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以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与国内医学院校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间差异显著。

  • 标签: 问题导向学习 课程体系 作用
  • 简介:摘要成人缓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是糖尿病中的一种类型,该病出现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与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症状相似,在诊断与鉴别方面有着一定的难度。但是随着病程的不断发展,LADA患者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衰弱速度明显高于T2DM患者,从而表现出了区别于T2DM的临床症状。此外,LADA的临床特点与出现于青少年时期的1型糖尿病(T1DM)有许多相似之处。目前我国对于LADA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相关的报道较少。因此,文章主要针对LADA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成人缓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患者采取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各30例,分别最为实验Ⅰ、Ⅱ组,病例资料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另外再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健康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自身抗体检验,观察并分析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实验Ⅰ组的TRAb水平高于实验Ⅱ组,实验Ⅱ组的TGAb、TPOAb水平高于实验Ⅰ组,且实验两组的TRAb、TGAb、TPOAb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验可用来诊断甲状腺疾病,对于以后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自身抗体
  • 简介:检验医学是一门理论、实验、临床等三方面紧密结合的学科,因而使得检验技术不断向多样化和自动化发展。检验教师应定期到医院检验室工作,及时给学生补充新理论、新技术,使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需要强调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

  • 标签: 检验教学 教师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超声表现,以及总结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要点,以为后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AIP患者30例,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并与同期收治的30例胰腺癌的表现进行比较。结果30例AIP中,常规超声表现为局灶性病变者20例,占66.67%;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者10例,占33.33%。30例胰腺癌常规超声均表现为胰腺低回声局灶性病变,均无全胰弥漫性病变。AIP患者中,胆总管下端狭窄者20例、胆囊壁及胆管壁增厚者20例、脾大者15例,而胰腺癌少见上述表现,两者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胰腺癌患者中,胰腺体尾部萎缩者18例、血管侵犯者16例、胰管扩张者26例。超声造影局灶性AIP增强早期呈低增强者7例、等增强者11例、高增强者2例;增强晚期呈低增强者7例,等增强者13例。10例弥漫性AIP呈实质均匀低增强。胰腺癌增强早期呈低增强者24例、呈等增强者4例、呈高增强者2例;增强晚期呈低增强者28例、呈等增强者2例。结论AIP患者超声表现可分为弥漫性或局灶性病变两种,而胰腺癌大部分均仅表现为局灶性病变一种。超声造影能够用于两者的鉴别中,AIP的胰外表现更具有特征性。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超声 胰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相关抗体和生化检测指标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1583例肝病患者送检标本,对所有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查阅关于自身抗体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83份标本中共有231例阳性,抗体阳性率为14.59%,抗肝特异性脂蛋白抗体1例(0.06)、抗核抗体阳性175例(11.05)、抗干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2例(0.12),抗线粒体抗体62例(3.91)、抗肝细胞膜抗体阳性3例(0.18)、抗平滑肌抗体阳性46例(2.90)、抗肝肾微粒体抗体阳性8例(0.50);1583例送检标本中诊断为免疫性肝炎28例(1.76)、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9例(1.83)。结论自身抗体检测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重要检查方式,这些自身抗体会出现在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和其他疾病中。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抗体 生化检测指标
  • 简介: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以糖脂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各种不同原因均可造成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周围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生物效应出现抵抗或耐受,从而导致血糖升高。临床上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mellitus,T1DM)和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两大类,前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后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 标签: 1型糖尿病 新型自身抗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暗示性心理护理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9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暗示性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结果疗效明显,患者满意度高。结论采用暗示性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满意度,并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暗示性心理护理 自身免疫性肝病 护理效果
  • 简介:阐述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严峻挑战与发展的新机遇。提出如何看待和认识市场经济,以及目前存在的负面效应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新形势,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为新世纪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 标签: 自身素质 高校 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治疗方式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自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选取10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通过波尼松联合叶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相关指标检测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学相关指标检测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学相关指标检测情况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方式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 波尼松联合叶酸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简介: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自身反应性B细胞及与之功能相关的自身抗体和信号分子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22例RA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自身反应性B细胞比率及RA和骨关节炎(OA)患者(n=10)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2的表达。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RA患者及正常对照者PBMC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黏着斑激酶(FA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格局;用ELISA法检测和分析RA及OA患者血清及关节滑膜液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同时检测RA患者血清及关节滑膜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状况。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者,RA患者外周血中存在高表达CD19+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同时其PBMC中ERK基因相对表达量提高、NF-κB信号通路磷酸化活跃。相对于OA患者,RA患者关节滑膜液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显著升高。RA患者关节滑膜液中MMP-3及TIMP-1等水平较其自身血清中升高。结论:RA患者自身反应性B细胞及相关分子的异常表达可能是介导RA发病的又一重要因素。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反应性B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抗Ⅱ型胶原抗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自身SF-36生活质量评分、SAS焦虑评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甲亢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纳综合护理干预方式。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SAS焦虑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SAS焦虑评分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SAS分值明显降低,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加强患者焦虑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以及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空腹C肽和餐后2hC肽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BG、2hPG、HbAlc、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空腹C肽以及餐后2hC肽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BG、2hPG以及HbAlc等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空腹C肽以及餐后2hC肽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

  • 标签: 胰岛素强化 老年 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