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状突环扎术治疗小儿膜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膜积液患儿,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施行传统开放性横切口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施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状突环扎术治疗。结果对照组单侧手术时间、双侧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均长于研究组,而且术中出血量多,有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状突环扎术治疗小儿膜积液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切口长度,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

  • 标签: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鞘状突环扎术 小儿鞘膜积液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腹膜后神经瘤的CT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瘤12例,术前经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流速3.5ml/s,复习CT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2例神经瘤边缘光滑,肿瘤直径4.9~13.4cm,囊实性7例,完全实质性3例,完全囊性2例。所有肿瘤呈进行性延迟强化,6例强化显著,4例中等程度强化,2例轻度强化。结论腹膜后神经瘤体积大,血液动力学多样,容易误诊。

  • 标签: 腹膜后肿瘤/并发症 神经鞘瘤/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泵注吗啡联合加巴喷丁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年龄28~72岁,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吗啡组、加巴喷丁组及联合用药组各30例。吗啡组给予内泵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加巴喷丁组给予内泵加巴喷丁控释片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内泵注加巴喷丁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直至疼痛缓解,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缓解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联合用药组的疼痛缓解情况好于吗啡组(P<0.05)和加巴喷丁组(P<0.05);在单用吗啡治疗时,多数患者出现便秘,头晕、呕吐等不良现象,而在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并未出现加重的情况。结论内泵注吗啡联合加巴喷丁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并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吗啡 加巴喷丁 中重度癌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儿童白血病内注射治疗中运用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期间我院共收取25例儿童白血病患儿,所有病患均实施116次内注射,将所有内注射次数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常规组(12例,56例次)和干预组(13例,60例次);常规组在实施内注射时给予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实施内注射的整个过程中给予干预护理,将对比两组应用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常规组穿刺成功率低于干预组,两组比较(P<0.05);常规组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远远高于干预组,两组比较(P<0.05);常规组无痛远远低于干预组,两组比较(P<0.05);常规组内注射后头疼头晕、恶性呕吐、腰背痛、下肢麻木疼痛远远高于干预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儿童白血病内注射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不仅能提升患儿与护理人员的感情、亦能为顺利实施内注射治疗打下夯实的基础,是降低患儿疼痛感、增强依从性的重要措施,故该种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标签: 护理干预 儿童白血病 鞘内注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儿童白血病内注射治疗中运用护理观察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期间我院共收取25例儿童白血病患儿,所有病患均实施116次内注射,将所有内注射次数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对照组(12例,56例次)和观察组(13例,60例次);对照组在实施内注射时给予优质护理,而观察组在实施内注射的整个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将对比两组应用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P<0.05);对照组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远远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P<0.05);对照组无痛远远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P<0.05);对照组内注射后头疼头晕、恶性呕吐、腰背痛、下肢麻木疼痛远远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儿童白血病内注射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提升患儿与护理人员的感情、亦能为顺利实施内注射治疗打下夯实的基础,是降低患儿疼痛感、增强依从性的重要措施,故该种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标签: 护理观察 儿童白血病 鞘内注射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内注射小剂量吗啡对产妇的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及吗啡用于内注射的最佳剂量,并观察穴位贴敷三阴交穴对其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产妇180例行剖宫产手术,随机分成6组(各30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照组(A组)用0.5%的布比卡因2.0ml(10.0mg)+50%葡萄糖溶液0.2ml,B、C、D、E组为吗啡处理组,分别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吗啡0.1、0.3、0.6和0.9mg,F组在C组基础上使用穴位贴敷方法。评价新生儿情况、术后VAS评分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各组新生儿1min和5min时Apgar评分在正常范围(P〉0.05)。与对照组比较,内加人吗啡可使术后无痛时限明显延长(P〈0.05)。术后各吗啡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与剂量相关,D组和E组病例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组与C组相比镇痛效果显著(P〈0.05),能减少吗啡的使用量,并能显著减少使用吗啡后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吗啡内注射能有效延长剖宫产术后镇痛时间,对新生儿无影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白芥子膏三阴交敷贴能减少吗啡的使用量,同样能达到镇痛效果,并能显著减少使用吗啡后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注射 脊髓 吗啡/投药和剂量 穴位贴敷法 剖宫产术 疼痛 手术后/药物疗法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给药,同时联合无线镇痛泵系统硬膜外持续给药,观察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足月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2组,研究组蛛网膜下腔注射2.5μg舒芬太尼(1μg/ml),平卧位后接硬膜外镇痛泵,泵内为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体75ml,首次5ml,自控5ml/次,持续5ml/h,锁定20min,每小时最大剂量15ml。对照组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注射,余过程同研究组。镇痛泵参数、运动阻滞评分、疼痛评分、满意度、不良反应等使用无线镇痛系统记录。结果研究组的PCEA用药量、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运动阻滞、疼痛评分、满意度、恶心呕吐、眩晕、瘙痒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内给药联合无线镇痛系统应用于镇痛分娩,起效迅速,镇痛效果稳定,总体不良反应更低,无线监控获取镇痛数据快速准确,主动处理问题及时,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舒芬太尼 蛛网膜下腔给药 镇痛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颈部迷走神经瘤切除术中的神经保护和功能康复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行颈部迷走神经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手术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研究组采用神经保护和功能康复方法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研究组患者术后声嘶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研究组患者术后饮水呛咳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部迷走神经瘤切除术治疗期间对患者采用神经保护和功能康复辅助治疗,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整体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降低其术后声嘶、饮水呛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其对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颈部迷走神经鞘瘤切除术 神经保护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治疗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采取万古霉素静脉及内联合的疗效。方法本次的12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万古霉素静脉及内联合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疗效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统计学有意义(x2=4.265,P=0.001);另外,观察组有1例(16.7%)腹泻患者;对照组有2例(33.4%)腹泻患者,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x2=4.012,P=0.010)。结论对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取万古霉素静脉及内联合治疗方式,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成效明显,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采纳。

  • 标签: 开颅手术 颅内感染 万古霉素静脉 鞘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下睑全缺损Hughes手术的修复效果。方法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选取我院200例已被确诊为眼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实施下睑全缺损Hughes手术的基础上对随访6-36个月后与Ⅱ期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随访6-36月后与Ⅱ期手术后患者的各项术后恢复效果均良好;Ⅱ期手术后,患者各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相较于首期术后6-36月随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所改善。结论下睑全缺损Hughes手术修复效果显著,值得我院进行推广。

  • 标签: 眼睑恶性肿瘤 下睑 全层缺损 Hughes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输注与内注射美罗培南联合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8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单纯静脉输注美罗培南治疗)24例,实验组(给予静脉输注与内注射美罗培南联合治疗)24例,对比2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给予静脉输注与内注射美罗培南联合治疗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加上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美罗培南 神经外科术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是高端精密仪器,在疾病诊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维护保养是防止医学误诊的重要保证。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对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予以记录,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保障使用质量;对使用期限长的大型医疗器械,应当逐台建立使用档案,记录其使用、维护、转让、实际使用时间等事项。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终止后5年。因此,按照标准对在用的医学影像设备进行检验检测是医院必须要做的常规工作。本文以CT举例,介绍CT的常用检测与校准装置、主要参数及其检测校准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口保护器在阑尾炎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应用手术切口保护器进行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阑尾炎治疗过程当中,手术切口保护器在阑尾炎手术护理中的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切口层保护器 阑尾炎 伤口感染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超测量颈项透明(NT)值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在我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269位高危胎儿畸形孕产妇,为这些调查对象进行B超NT值的检测,并对染色体、引产、分娩或尸检结果等展开详细记录,后为孕早期B超测量NT值对胎儿畸形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269位高危胎儿畸形调查对象中共有20位孕妇被检测出胎儿畸形,且胎儿产生畸形的概率为7.40%;而没有检测出胎儿畸形的调查对象中,B超值测量NT>2.5mm的孕妇总计13位,NT≤2.5mm者有236位;被检测出畸形胎儿的孕妇中,B超测量值NT>2.5mm的孕妇有15位,NT值≤2.5mm的孕妇有5位,认为不同NT测量值在孕妇的胎儿畸形检测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较高。结论B超测量NT值在11至13周孕妇中的运用精确度较高,值得推广和医学界的重视。

  • 标签: 胎儿畸形筛查 B超 颈项透明层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两分离切除法在眼袋整形术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到我院进行眼袋整形的患者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肌皮瓣法进行眼袋整形,实验组则采用两分离切除法进行眼袋整形。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整形效果、术后复发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下眼脸平展程度良好率、无瘢痕、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6.67%),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两分离切除法进行眼袋整形,下眼脸平展程度良好,无瘢痕、患者满意度较高,复发率较低,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 标签: 眼袋整形 两层分离切除法 应用效果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3.0TMRI常规序列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肌浸润的准确率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50例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3.0TMRI检查,由2位放射科医师分别采用T2加权成像(T2WI)、DWI、动态对比增强(DCE)、T2WI与DWI(T2WI-DWI)融合图像(b=1000s/mm2)分析肿瘤肌浸润深度,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医师对T2WI-DWI融合图像的阅片一致性好(K=0.904),且在肌浸润深度方面与病理检查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r=0.923,P〈0.001)。T2WI-DWI融合图像对于肿瘤浸润子宫肌的判断明显优于T2WI、DCE、DWI图像(P均〈0.05)。T2WI-DWI融合图像和DCE图像对于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判断均优于T2WI和DWI图像(P均〈0.05)。T2WI-DWI、DCE诊断肿瘤浸润子宫深肌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1%、97%、96%和100%、95%、95%,而两者判断肿瘤浸润子宫深肌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0.92×10-3mm2/s,其与肿瘤侵犯肌的深度间无明显相关性(r=-0.18,P=0.32)。结论:T2WI与高b值DWI融合图像对于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肌浸润能提供准确信息。T2WI与高b值DWI融合图像和DCE图像均可作为优选序列来用于判断子宫内膜癌深肌的浸润情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4螺旋CT鉴别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测的方法,实验组采用64螺旋CT检测的方法,对比两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间数据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针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采用64螺旋CT的检查方法,其鉴别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64层螺旋CT 肝癌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64螺旋CT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抽选115例,分别采用64螺旋CT检查和X线钡餐检查,其中,64螺旋CT检查列为实验组,X线钡餐检查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溃疡出血诊断率、出血性胃炎诊断率、肿瘤诊断率均为100%,门脉高压诊断率为96.3%;对照组溃疡出血诊断率为80.39%,门脉高压出血诊断率为74.07%,出血性胃炎78.95%,肿瘤72.22%。实验组溃疡出血、门脉高压出血、出血性胃炎、肿瘤诊断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采用64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性比较高,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辅助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64层螺旋CT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6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为所有患者分别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16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对两种方法的诊断效率进行对比。结果16螺旋CT血管造影比数字减影的大脑前动脉瘤患者诊断例数多1例,两种方式对其他病情的诊断例数相同,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使用16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并且安全无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早孕期颈项透明厚度与早期诊断胎儿发育异常相关性,为早期产前筛查提供的重要指标。方法对1750例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于孕11-13周+6天均采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胎儿NT值,对胎儿NT值增厚的孕妇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对染色体核型正常者进一步胎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访观察至出生。结果1750例孕妇中胎儿NT值>3.0mm者22例,筛查阳性率为1.3%,22例NT值>3.0mm者均进行染色体检测,染色体正常者为17例,其中8例染色体正常者随诊中发现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伴有水囊瘤,2例伴有全身水肿,2例先天性心脏畸形,1例隐性脊柱裂,其余9例染色体正常者随诊至胎儿出生未见明显异常;染色体异常者为5例,1为Tuner综合征,2例为21-三体综合征,1例为18三体综合征,1例为染色体平衡易位。结论胎儿颈项透明的厚度测量是产前遗传学检查的重要指征之一,NT值增厚与对产前早期诊断胎儿发育异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诊断 胎儿早期异常 颈项透明层 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