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本院 2020 年 10 月 16 日收治 1 例罕见三宫腔子宫畸形病例诊断分析。 关键词】三宫腔;子宫畸形;诊断

  • 标签:
  • 简介:女,61岁,2013年11月1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症状,活动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X线正位片示右下肺大片状高密度影(图1),考虑肺内占位性病变。上腹部MRI平扫见右下肺占位性病变,T1WI、T2WI呈高信号(图2,3),压脂呈低信号(图4),考虑脂肪瘤。查体:生命体征未见明显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血常规无异常。胸腔镜手术示右侧胸腔无明显粘连,

  • 标签: 脂肪瘤 纵隔肿瘤 诊断
  • 简介:女,58岁,心慌8个月入院,一般状况可,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偶有胸闷、憋气、咳嗽。CT平扫示前纵隔结节,密度均匀,边界清晰(见图1),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见图2)术中见:肺与胸膜呈广泛膜状粘连,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脂肪组织,取出肿瘤后观察:表面被膜完整。

  • 标签: 纤维瘤
  • 简介:目的:分析纵隔局限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特征,探讨与纵隔其他病变的CT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其影像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诊断及病理证实的纵隔局限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观察病变生长部位、形态、边缘、密度及其强化特点。结果:本组7例,肿块均位于纵隔内或大部分位于纵隔内,其中4例均位于前上纵隔血管前间隙、中线旁偏一侧生长,1例位于右心缘旁,2例位于主肺动脉窗;7例病变均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其中5例病变边缘清晰光整,2例边缘略呈浅分叶状改变;5例病变部分与邻近肺野相邻、瘤肺界面光整;7例病变均呈软组织密度肿块影,4例病变中央可见裂隙状低密度影,1例可见点状钙化影;7例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平均增加(70±13)HU,4例中央裂隙状低密度影强化不明显,2例病变边缘可见粗大迂曲血管影,2例可见强化包膜影。影像学表现为类似胸腺肿瘤4例,类似淋巴瘤或淋巴结转移2例,其他1例。结论:纵隔局限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伴显著持续强化,病变内少见钙化及无强化的裂隙状低密度影,具有一定特征性,可提高其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

  • 标签: 巨淋巴结增生 纵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0 月一 2019 年 10 月我院妇产科收治 的 2000 例单胎孕妇临床资料,所有孕妇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以胎儿分娩后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产前超声检查对于胎 儿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 2000 例娩出胎儿中,经临床诊断确诊 16 例存在泌尿系统畸形,发生率为 0.8%;产前超声诊 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灵敏度为 93.75%,特异度为 99.90%,准确度为 99.85%,阳性预测值为 88.24%,阴性预测值为 99.95%;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 值=0.928)。结论产前超声检查用于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具有 较高的临床价值,准确率较高且简单快捷,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胎儿泌尿系统畸形 产前超声 诊断价值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胎儿四肢畸形的特征,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四肢畸形的技巧。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10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超声诊断并引产证实为胎儿四肢畸形的病例进行分析,与产前漏诊病例对比。结果:超声诊断并引产证实胎儿四肢畸形8例,其中伴随其他系统畸形4例。产前漏诊四肢畸形17例,均不伴随其他系统畸形。结论:超声检查在骨发育异常、手足缺失、伴其他部位畸形方面较易明确诊断,而对指趾缺陷及肢体姿势异常有较高的漏诊和误诊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四肢畸形
  • 简介: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生殖器良性肿瘤疾病,患上之后虽然会出现一些症状,但是症状大多不明显,最为常见的就是阴道出血等。同时,宫肌瘤的发病过程很复杂,发病原因至今也没有非常确切的说法,其防护工作也变得非常困难,此时早期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超声是一种很常用的检查方法,下面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超声如何诊断子宫肌瘤呢?

  • 标签: 超声;诊断;子宫肌瘤
  • 简介: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经手术之后病理活检确诊子宫肌瘤患者和子宫腺肌症共计120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子宫肌瘤组;对照组患者为子宫腺肌症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病理活检确诊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影像学特征。结果:子宫肌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显示呈现内部低回声,稍强回声情况较少,肌瘤体积较大患者呈现边界有声晕、边界清晰,整体呈现螺旋样。子宫腺肌症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显示子宫体积呈现弥漫性(轻微)增大,出现筛孔状小暗区,存在星点状血流信号。肌瘤组边界清晰率和低回声率高于腺肌组,不均匀回声率低于腺肌组(P<0.05);中回声率、强回声率两组比较(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观察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临床诊断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临床观察
  • 简介:能谱CT是一种具有能谱成像功能的MSCT,通过其特有的能谱扫描及技术特征,可得到病灶的能谱分析图及能谱曲线,开创了多参数、定量分析的新型成像模式,能够客观反映病变的组织特征,对确定病变的组织来源和范围、鉴别诊断等具有研究价值。目前肺癌病理类型及累及的纵隔淋巴结的诊断金标准是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但其为有创检查。能谱CT通过对能谱曲线及物质定量分析,显著提高对肺癌病理类型、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必将成为诊断与评估肺内肿块及其病理类型的重要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能谱CT 肺肿瘤 病理学 纵隔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尿路成像对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0例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行CT平扫、增强扫描、容积(VR)重建,并对泌尿系统先天异常病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泌尿系统肾脏畸形病种中,肾脏异位12例,孤立肾6例,肾异常旋转3例(盘状肾2例、马蹄肾1例),囊性不良发育肾6例,融合肾畸形3例。重肾重输尿管畸形17例(单侧重复肾重输尿管畸形13例、双侧重复肾畸4例)。结论CT平扫、增强扫描、容积(VR)重建在对30例泌尿系统先天发育畸形病种诊断过程中,全方位可靠的呈现了病变之间的关系和解剖结构,发挥了CT的优势,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缺点,大程度的降低了临床上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对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意义。

  • 标签: CT 增强扫描 泌尿系统先天畸形 回顾性分析法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胎儿泌尿系统畸形不同类型的超声图像特点,并研究分析产前超声检查诊断方法对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且检查结果为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患者 80例,将超声医师所得的诊断结果与随后的分娩结果或者引产后的病理解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超声检查准确率并统计不同类型的畸形在泌尿系统畸形的占比。结果在 80例患者中,所得的诊断结果与随后的分娩结果和引产结果相一致的为 77例,其中 3例出现了误诊,准确率为 96.25%。不同类型的胎儿泌尿系统畸形中以病理性肾积水的患者最多为 42例,其次是肾囊肿为 14例。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准确率较高,且可通过不同的声像图特征来了解胎儿泌尿系统畸形不同的类型。

  • 标签: 产前 B超 胎儿 泌尿系统畸形 误诊
  • 简介:脊髓纵裂畸形是一种少见的脊椎发育畸形,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先天性脊柱脊髓畸形的4%~9%。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脊髓纵隔畸形国内未见报道,现将我院产前超声诊断的2例脊髓纵隔畸形报道如下。

  • 标签: 超声检查 椎管闭合不全 胎儿
  • 简介:目的:探讨半椎体畸形胎儿产前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5月—2016年5月于东莞市茶山医院和东莞市石碣医院产前超声诊断并经产后或引产后X线检查证实为半椎体畸形的14例胎儿的产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4例半椎体畸形中,单发者6例(胸椎受累4例、腰椎受累2例)、多发者8例(胸椎受累5例、胸腰椎联合受累2例、腰椎受累1例;共19个半椎体,其中产前超声发现17个,产后X线确诊为19个)。单纯性半椎体畸形5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者9例。其中合并心脏畸形7例(包括2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并右室双出口、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右室双出口、1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2例法洛四联症);合并泌尿系统畸形4例(包括多囊性发育不良肾3例、左侧肾缺如1例);合并神经系统畸形2例(包括全前脑1例、小脑隐部缺失1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12例(10例合并肋骨缺失、2例多指畸形)。结论:胎儿半椎体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半椎体的产前超声筛查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半椎体 胎儿
  • 简介:目的:分析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声像图特征,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价值。方法:总结东莞市石碣医院及东莞市茶山医院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孕妇10例,分析超声声像图特征,追踪产后或引产后结果。结果:10例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中,胸椎半椎体6例,腰椎半椎体4例。10例均有脊柱弯曲度异常,显示为脊柱侧弯或后凸,病变椎体形态异常,椎体变小,部分缺失。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有较特征的声像图表现,产前超声对其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结论:产前二维及三维超声对胎儿半椎体畸形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三维超声能更直观地显示脊柱整体弯曲度及病变椎体形态。

  • 标签: 产前超声检查 单发半椎体畸形 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胎儿畸形筛查诊断中采取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本院进行产检的10944例孕妇,时间选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所有孕妇均给予常规产科检查与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对检查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引产或分娩证实,10944例孕妇中共80例畸形胎儿,畸形率为0.73%;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胎儿畸形检出率97.50%高于常规产科检查检出率76.25%,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采取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升胎儿畸形检出率,降低胎儿缺陷出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常规产科检查 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 胎儿畸形 二孩政策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69岁。绝经23年,下腹疼痛、腹胀2个月,便秘1月余。当地超声检查示:盆腔包块(大小13.6cm×9.8cm×9.4cm)。转诊至本院再次行超声检查,示膀胱后方巨大混合性肿块,实质为主,其内回声不均,可见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肿块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部分子宫及宫颈可显示。超声造影:12秒开始灌注,呈非均匀高增强,内灌注不均匀。妇科检查:阴道外口可见脱垂的小宫颈,可触及萎缩的子宫体,

  • 标签: 子宫 肉瘤 超声
  • 简介:女,出生12d,因哭闹不止、拒哺乳、呕吐2h入院,查体:腹部膨隆。血象正常。超声检查:右下腹腔内见范围约27mm×21mm无回声包块,形态规则,壁厚呈双层肠壁样强-弱-强回声,包块近端肠管扩张,内径约17mm,彩色多普勒显示包块壁有动静脉血流信号(见图1),与文献报道[1]相似,提示:右下腹无回声包块(考虑肠重复畸形伴肠梗阻)。

  • 标签: 消化系统畸形 婴儿 新生儿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二维声像图特征,以提高产前二维超声对单发半椎体畸形的认识。方法:从2010年5月—2015年5月在广东省东莞市茶山医院进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中,选取产前超声提示单发半椎体畸形7例,回顾性分析单发半椎体畸形声像图特征及产前超声检查方法。结果:7例单发半椎体畸形中,胸椎半椎体5例,腰椎半椎体2例;产前超声检查过程中,旁正中切面显示脊柱后凸和前凸畸形5例,冠状切面显示脊柱左侧弯曲和右侧弯曲6例,在没有侧弯、成角情况下,横切面很难发现椎体形态异常。结论:旁正中切面可显示半椎体畸形引起的脊柱后凸和前凸,冠状切面可显示半椎体畸形引起的脊柱左侧弯曲和右侧弯曲,横切面可显示椎体形态异常。胎儿半椎体畸形具有典型声像图特征,二维超声可作为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常规筛查手段。

  • 标签: 半椎体 产前超声 单发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52岁,绝经3年,因间断性阴道出血一年多来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检查。超声检查所见:子宫内膜厚约20mm,明显增厚,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周边及内部见短条状血流信号;盆腔内未见游离无回声区。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血供丰富(图1),建议进一步检查。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进行宫腔镜检查,探查所见:宫颈管未见异常,宫腔前壁见菜花样赘生物,长径2cm,其余未见异常。刮出组织糟脆。病理诊断:子宫内膜腺癌Ⅱ级。

  • 标签: 超声表现 不均匀 子宫内膜癌
  • 简介:目的:探讨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中,侧脑室及小脑平面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3921例畸形胎儿中选出97例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胎儿,对其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97例,其中脑膜脑膨出9例、无脑儿7例、脑膜膨出4例、透明隔腔增宽11例、完全型胼胝体缺失(ACC)16例、部分型ACC15例、全前脑15例、蛛网膜下腔囊肿4例、Dandy-Walker畸形10例、Arnold-Chiari畸形Ⅱ型4例、Galen静脉瘤2例。结论:胎儿侧脑室平面及小脑平面的超声检查安全有效、方便快捷,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筛查最常用的切面,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检出率高。

  • 标签: 胎儿中线结构畸形 中枢神经系统 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