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发生在颌骨、肌肉、筋膜、皮肤之间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1]。纵隔脓肿多为外伤手术或纵隔感染引起的急性结缔组织化脓性炎症,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达40%~50%^[2]。纵隔中上段脓肿形成主要是颈部感染下行及中上纵隔感染本身引起,如牙源性感染、咽旁隙及咽后隙感染下行或是上段食管损伤引起纵隔脓肿。下纵隔脓肿形成主要源于下段食管损伤,常并发单侧或是双侧胸腔感染。而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纵隔脓肿非常罕见,且临床上容易忽视。现将成功救治的一例报道如下。

  • 标签: 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纵隔脓肿 急性化脓性炎症 疏松结缔组织 纵隔感染 脓肿形成
  • 简介:目的:总结牙源性感染累及前纵隔的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护理经验。方法:14例下行性坏死性纵隔感染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5岁).均为牙源性感染。其中,前上纵隔感染9例,整个前纵隔感染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及控制基础疾病;术后根据引流管位置,做好双套管冲洗及胸腔冲洗.确保引流通畅。结果:除1例患者早期因感染性休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痊愈,死亡率为8.3%,发生肺部感染6例.ARDS2例,肾功能不全1例。结论: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需根据感染的部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通畅的引流及科学的呼吸道护理.是控制病情发展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标签: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清创 引流 护理
  • 简介:本材料选自四医大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602例错病案。经过对记存模型的测量,发现大于15°牙齿扭转的患者369例,占总调查人数的61.3%;大于15°的扭转牙783枚,90°以上严重扭转的牙齿26枚,切牙外翻(对称扭转)共有40例,占调查人数6.6%。调查统计表明:在上颌扭转牙的好发部位首先是中切牙,其次是前磨牙。而在下颌左侧第二前磨牙扭转错位发病率最高,其次是下颌切牙。产生牙齿扭转错位的主要原因包括拥挤、先天缺牙、替牙期的局部障碍,先天发育异常,牙胚异位、医源性(不良正畸治疗)、遗传、咬干扰和先天畸形(唇、腭裂等)等。尤其是拥挤与牙位扭转畸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 标签: 牙齿扭转 流行病学调查 拥挤
  • 简介:小儿从出生到建立完好的恒牙列,是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常见的龋、牙齿发育异常、口腔不良习惯等,均会对牙、颌、面的生长产生影响,导致面型异常及各种错牙合畸形。如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儿童采取早期治疗,治疗效果最好,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常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用比较简单的矫治方法和矫治器改正,及早地阻断错牙合畸形的发展,引导牙、颌、面正常发育。开展早期治疗,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依据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发育的顺序进行诊断和治疗。早期治疗可能只是整个治疗计划的一部分,大多数的患儿常常需要到替牙期后再进行后期常规正畸治疗,所以要把乳牙、混合牙列期的早期治疗作为从乳牙、混合牙列期到恒牙列期的整体正畸治疗过程的一个环节来正确认识。

  • 标签: 牙颌畸形 早期防治
  • 简介:无水乙醇治疗血管畸形的探索充满挑战,但最终是有益的。过去10年,我们获得了大量关于血管畸形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分类的知识。现在,我们相信,许多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畸形可通过乙醇治愈,某些难以治愈的病灶.也常常可通过乙醇栓塞控制病情或改善症状。乙醇治疗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我们强烈建议.这类疾病的治疗应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实施。我们认为,乙醇栓塞是目前血管畸形这类极其复杂难治的疾病的首选治疗技术。

  • 标签: 无水乙醇 血管畸形 介入治疗
  • 简介:本文通过对正常,ClassⅠ双颌前突、ClassⅡ1、ClassⅡ2、ClassⅢ(门诊非手术)及ClassⅢ(外科正畸)错每组男女各30名,共360人的Bolton三个比率分析的比较,发现前牙比、后牙比、全牙比均呈ClassⅢ〉ClassⅠ〉ClassⅡ的趋势,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上下牙量关系不调是错发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应成为诊断记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标签: Bolton分析 上下牙量关系
  • 简介:Goldenha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由于第一、二鳃弓发育异常造成的一种先天性遗传缺陷.本文系统地阐述了Goldenhar综合征脊柱症状的发育性病因、多样性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措施,对于Goldenhar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GOLDENHAR综合征 脊柱发育 脊柱畸形 畸形治疗
  • 简介:颜面部不对称是口腔临床常见的一种畸形,它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随着人们对美观需求的增加,对颜面部不对称畸形的研究变得更加迫切,本文针对颜面部不对称畸形的发生率、病因、发生部位、分类及治疗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颜面部 不对称 畸形
  • 简介:目的: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NM)是头颈部感染的严重并发症,由于缺乏对DNM的理解,死亡率过高。我们评估了牙源性DNM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结果,并评估了影响DNM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最新的概览。材料与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了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因牙源性感染导致的DNM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 标签: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牙源性感染 危险因素 预后 严重并发症 DNM
  • 简介:畸形舌侧尖或爪形尖是相对少见的牙齿发育畸形,其特点是从釉牙骨质界或舌隆突处长出的额外的牙尖样的凸起,可发生在乳、恒牙列的上颌或下颌前牙。本文报道了5例爪形尖的病例,其中2例涉及到双侧;累及上颌的恒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受累的患牙出现了龋坏或咬合干扰等临床问题。

  • 标签: 舌侧尖 爪形尖 X线检查 牙齿畸形 根管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唇腭裂畸形与蝶鞍大小、形态以及鞍桥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非随机法)2007年至2016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98例唇腭裂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前来就诊的无唇腭裂患者324例为对照组。Winceph8.0软件定位蝶鞍相关标记点,测量蝶鞍的长度、深度和直径,记录蝶鞍形态(椭圆形、圆形、扁平状)以及鞍桥类型(无鞍桥、部分鞍桥、完全鞍桥)。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蝶鞍长度、深度和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254;P=0.954;P=0.250);实验组男性与女性蝶鞍长度、深度、直径及对照组男性与女性蝶鞍长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69;P=0.60;P=0.54;P=0.11);对照组男性与女性蝶鞍深度和直径有统计学差异(分别P=0.02;P=0.003)。实验组蝶鞍各形状所占比例从大至小依次为椭圆形、扁平状和圆形,对照组依次为圆形、扁平状和椭圆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男性与女性蝶鞍形态无统计学差异(P=0.942);对照组男性与女性蝶鞍形态有统计学差异(P=0.017)。实验组鞍桥发生率为46.94%,对照组为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男性与女性鞍桥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54;P=0.634)。结论唇腭裂畸形与蝶鞍大小无明显关联,但与蝶鞍形态和鞍桥发生率有关,唇腭裂患者的鞍桥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 标签: 唇腭裂 蝶鞍 鞍桥
  • 简介: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VM)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内含不成熟的动脉和静脉,动、静脉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直接交通,没有正常毛细血管,动脉血经异常血管团迅速流入增粗扭曲的静脉。该病以往又称为“蔓状血管瘤”,在早期可引起颜面外观改变,随着病变发展和“盗血”加剧,则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喷射状出血、颈静脉怒张和充血性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外伤、青春期和妊娠期间激素水平的改变以及不恰当的治疗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病变迅速增大,仍是目前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顽疾之一。颅面部尽管约占全身体表面积的14%,但全身50%以上的动静脉畸形发生在该区。

  • 标签: 颌面部动静脉畸形 治疗 先天性发育异常 口腔 蔓状血管瘤 严重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价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12例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病变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83例,邻近皮瓣转移修复19例,中厚皮片移植修复10例。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病理进一步证实,静脉畸形67例、微静脉畸形8例、淋巴管畸形4例、淋巴-静脉畸形24例、动静脉畸形9例。术后1例患者发生皮片感染,化脓部分坏死,患区给予湿敷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5年,治愈105例,其余7例于术后3~10个月复发,其中1例淋巴-静脉畸形、4例动静脉畸形、2例静脉畸形。复发的静脉畸形患者,病变内注射平阳霉素后均治愈;其他复发患者均再次手术切除后治愈。结论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在外形和功能上均可获得满意疗效,而且安全。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脉管畸形 手术治疗
  • 简介:患者,男,19岁。因下颌前突,要求手术治疗。一、临床检查颜面部左右基本对称,面中线居中,侧貌为凹面型。双侧颞下颌关节未闻及弹响音,无压痛,开闭口运动无异常,运动对称。恒牙(牙合),双侧磨牙为近中尖对尖关系,前牙反(牙合),下颌牙列轻度拥挤,下切牙舌倾,17、27颊倾,46、36、37、26(牙合)面均可见银汞充填体(图1)。无口腔不良习惯,否认家族史,有两年正畸治疗史。

  • 标签: 错(牙合)畸形 心理障碍患者 手术治疗 前牙反(牙合) 骨性 口腔不良习惯
  • 简介: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是指预防、诱导和阻断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达到儿童颅面[牙合]功能与美观的协调与平衡。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概念提倡的是早期和及时,并且贯穿于乳牙列期、混合牙列早期和晚期、恒牙列期等各个颅面[牙合]的发育时期。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遵循早期和阶段性的原则,通过预防错[牙合]]的发生、辅助治疗与错[牙合]畸形形成有关的口腔疾病及牙外伤、纠正口腔不良习惯、诱导牙萌出建[牙合]、治疗牙发育不良造成的咬合紊乱、阻断能造成功能和健康损害的咬合障碍、矫正面颌发育不调的骨性畸形,以达到颅面[牙合]的美观及功能完美协调发展和儿童心理的健康发育。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应用活动矫治、功能矫治及固定矫治等技术,选择最佳的治疗时机矫正错[牙合],以达到临床阻断和预防的最大治疗效果,并简化错[牙合]的矫治,最终减轻患儿的治疗负担。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是儿童口腔医学和口腔正畸学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儿童口腔医学和口腔正畸学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 标签: 儿童错牙合畸形 早期矫治 颅面发育 牙萌出建牙合 儿童口腔医学 口腔正畸学
  • 简介:目的评价4种垂直向头影测量指标对AngleI类错畸形颌骨垂直向关系的可靠性。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2004—2007年收治的52例AngleI类错成人患者的头颅侧位片,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其前颅底平面SN与下颌平面MP所呈前下角(SN-GoGn角)、后面高S-Go与前面高N-Gn的比值(FacialHeightRatio)、鞍角N-S-Ar与关节角S-Ar-Go及下颌角Ar-Go-Me三个角之和(Thethreeangle)、垂直向异常指数(ODI,即AB平面与下颌平面夹角±腭平面与眶耳平面夹角,当腭平面斜向下前方时为"+",当腭平面斜向上前方时为"-")4种指标,计算4种指标的变异系数,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N-GoGn、FacialHeightRatio、Thethreeangle与ODI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173、0.092、0.016和0.085,且4种指标间均有相关关系。结论SN-GoGn、FacialHeightRatio、Thethreeangle与ODI均可作为评价AngleI类错颌骨垂直向关系的指标,但Thethreeangle更具有可靠性。

  • 标签: ANGLE Ⅰ类错 X线头影测量 垂直向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手术先行”矫治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7月至2017年6月接受“手术先行”正颌外科治疗的37例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患者的治疗过程,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手术先行”正颌外科的治疗程序,除1例有轻微复发,其余患者均获得较为满意的面部外形及咬合。整个治疗周期为6~19月,平均13.8月。结论:“手术先行”矫治策略可以用于矫治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并可缩短治疗周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手术先行 正颌外科 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
  • 简介: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已初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从而为彻底治愈动静脉畸形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但是,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如应用不当,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并可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对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的机制、技术要点、栓塞治疗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栓塞并发症及其防治作一综述。

  • 标签: 颅面部 动静脉畸形 栓塞治疗 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