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山西医科大学护理院成立于2001年4月,同年开始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2002年开始招收护理本科生,为护理博士、硕士授权点,主办国家级期刊《护理研究》,建设有省级品牌专业——护理,是山西省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最高学府。学院成立以来,以王斌全院长提出的“爱心·仁术”为核心文化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创新能力为核心、专业学习为重点、社会实践为纽带,培养本科、硕士多层次护理人才。

  • 标签: 山西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 学位授权点 博士 护理硕士研究生 高级护理人才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性考核法在《护理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级178名护生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综合性考核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考核法,比较两种考核方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护生实验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9.41%的护生赞同综合性考核评价法。[结论]综合性考核法激发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考核成绩;促使护理实验成绩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和科学。

  • 标签: 护理学基础 实验教学 考核方法 综合性考核法
  • 简介:2014年7月.本刊编辑部先后接到数名作者的电话,反映接到声称《护理报》杂志社的纸质版论文录取通知或收到邮件通知缴纳版面费,其汇款账号为:6228480018238944377.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丰台支行营业部。一些作者汇款到此账号后,致电本刊编辑部查询才发现上当受骗。经询问,这些作者投稿都是通过百度搜索到《护理报》的虚假网址,百度上面提供的本刊虚假网址多达数十种,其中,令作者受骗上当投稿最多的网址为http://www.hulixuebao.net。

  • 标签: 编辑部 作者 受骗 学报 护理 读者
  • 简介:目的分析我国护理领域科研合作情况,挖掘科研合作团队,为促进科研合作、加快学科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03-2013年间国内10本护理核心期刊学术论文为数据来源,构建护理论文合著网络.结果研究提炼出护理高产作者,形成包含1428人、228个独立子网(科研团队)的科研合作网络,网络密度为0.0023,整体呈现松散状态.其中4.4%的科研团队为15人以上规模,由6~14人构成的科研团队占网络总数的21.5%,5人以下的科研团队占网络总数的74.1%.护理科研究团队地域分布严重不均.结论我国护理科研合作以散在、机构内部、小规模科研团队合作为主,较大规模、跨机构、跨地域的合作极少.护理领域需加强科研合作,特别是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以促进护理科研和学科的不断发展.

  • 标签: 科研合作 合作著作 研究团队 社会网络分析 护理学
  • 简介:随着上海市护理会的发展和凝聚力的提高,上海市护理会的团体会员单位和个人会员数逐年增加,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会员,2015年上海市护理会团体与个人会费集中办理已于2015年为3月12日结束。逾期未办理者,请于2015年4月1日—4月30日内每周二至上海市护理会(北京西路1623号203室)办理。咨询电话:021-62580348。

  • 标签: 上海市护理学会 会费 会员单位 咨询电话 凝聚力
  • 简介:[本刊讯]2015年10月30日,华东六省一市手术室三届六次护理术会议在上海图书馆学术会议厅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为“细节化服务,标准化管理”。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近650人参与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权威专家,解读和分享手术室护理领域最新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演讲和交流。

  • 标签: 手术室护理人员 护理学术 会议 华东 标准化管理 护理领域
  • 简介:[目的]探讨Servqual模型在外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护理服务质量测评量表对我院外科260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对我院外科护理总的服务质量测评值SQ=-0.20,表明病人对我院外科护理服务的感知小于期望,总体感知服务质量水平较低,服务质量不容乐观。[结论]病人对我院外科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存在差距,护理管理者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SERVQUAL 模型 外科护理 服务质量 评价
  • 简介:[目的]评价基于团队的学习法(TBL)融合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BL)在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名外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TBL融合PBL组(观察组)和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组(对照组)。观察两组考试成绩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观察组考试总成绩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TBL融合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考试成绩。

  • 标签: TBL教学法 PBL教学法 临床护理 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人性化整体护理服务干预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护理;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干预组,接受人性化整体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干预组患者术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P〈0.05)。干预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整体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促进顺利完成手术,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护理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整体护理 手术室 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绩效考核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设立绩效指标与权重,包括基础绩效、工作量绩效和工作质量与奖惩绩效3部分,占比分别为20.00%、40.00%、40.00%;建立绩效奖金计算公式;设计绩效软件;成立绩效考评小组,制订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结果实施绩效考核法后,护士流失率下降,护士对护理职业认同感、工作待遇优劳优酬、个人成长发展机会方面的满意度提高(P〈0.01或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显著提升(P〈0.01);医院考核的护理质量指标检查得分提高(P〈0.01或P〈0.05);护士听课参训率提高、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明显提升(P〈0.01)。结论实施科学的绩效考核,优绩优酬,能够提高护士满意度,减低护士流失率,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并促进护士个人成长。

  • 标签: 绩效考核 流失率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查阅上一年同病种、实施传统围手术护理的患者病历,抽取30例为对照组,评价2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较少。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可明显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加速康复。

  • 标签: 结直肠癌 围手术期 康复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人文教育对护生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60名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护生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型带教方法,观察组在传统带教方法基础上引入人文教育。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综合能力考核情况、病人或家属对护生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或家属对护生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综合能力考核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生实习带教过程中引入人文教育的效果优于传统型带教方法。

  • 标签: 人文教育 护理临床实习 护生 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外科手术病人心理应激反应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选取本院普外科收治的84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病人负性情绪进行评价,测量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HAMA、HAMD、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睡眠质量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能有效改善外科手术病人心理应激反应及负性情绪,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 标签: 全程护理 外科手术 心理应激反应 负性情绪
  • 简介:目的调查胸外科术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不适状态及其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方法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入住ICU时间t〉24h的220例ICU住院患者,采用自制不适状态问卷展开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ICU患者不适发生比例最为频繁的症状依次是疼痛、疲乏、恶心呕吐、口干和咳嗽等,发生率在52.27%以上。不适强度最为显著的症状依次是疼痛、焦虑、活动受限、咳嗽、疲乏和希望陪护等,强度在中度及以上水平,其中以疼痛最为显著。结论患者入住ICU期间不适体验发生频率较高、程度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护士应及时准确地对患者的不适进行评估,积极对不适进行管理与控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不适状态 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多模式镇痛在肠道手术病人中的疼痛控制效果。[方法]将108例肠道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多模式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镇痛方法。使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两组病人术前1d和术后前3d的疼痛程度,同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通气、通便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病人术后通气、通便时间及早期下床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快速康复多模式镇痛可明显提高肠道手术后病人的疼痛控制效果,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加快其术后的康复进程。

  • 标签: 肠道手术 快速康复 多模式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俯卧位安置法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行脊柱手术患者80例,按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在平车上麻醉,罩上自制的头面部枕后由医护人员共同将其轴线滚动至放有体位垫的手术床上,完成俯卧位安置(轴线翻身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在手术床上麻醉后由医护人员协助其翻转成俯卧位,再垫上体位垫,完成俯卧位安置(传统翻身法)。比较两组患者体位安置所需的时间、各种导管脱落情况及术后皮肤受压状况(包括皮肤压痕、红斑、水疱、破损等)。结果观察组体位安置时间平均(8.43±1.21)min,对照组平均(13.78±1.38)min;观察组发生导管连线脱落2例,对照组8例;观察组患者发生皮肤受压状况12例,对照组发生3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手术中采用轴线滚动俯卧位安置法可有效缩短患者体位安置时间、减少体位并发症的发生,并有效防止导管等的脱落,从而达到保护患者安全的目的。

  • 标签: 脊柱手术 俯卧位 体位安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