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对肝癌晚期大量腹水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方法。方法:对80例肝癌晚期大量腹水患者给予一系列舒适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睡眠情况改善68例,有效率85%;进食改善48例,有效率60%;双下肢水肿、渗液症状改善42例,有效率52.5%;腹胀缓解改善53例,有效率66.3%。结论:对肝癌晚期大量腹水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促进症状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腹水 肝癌
  • 简介:目的分析大肠癌晚期患者面临死亡时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真实心理感受。方法用立意取样法,对15例大肠癌晚期患者运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用Colaizzi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终前情感痛苦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感受:对治疗护理丧失信心;缺乏舒适的感受;对人造肛门带来的麻烦感到无助。②对死亡的感受:对死亡恐惧的感受;对死亡迫近的感受;心里落差的感受;心里负担的感受;被迫接受的感受。③情感支持的需求:情感支持的感受;寻找一种解脱方式。结论应重视大肠癌晚期患者的主观感受,用爱心去倾听,以共情去感受,为其提供有效的情感支持,帮助其提高舒适度。

  • 标签: 肠癌 临终医护 社会支持
  • 简介:目的了解晚期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elf-perceivedburden,SPB)的应对体验及现状,分析其应对方式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进行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中的访谈法,对16名住院晚期癌症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并录音,并采用Giorgi的质性资料分析法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分析发现,晚期癌症患者SPB的应对分为以问题为中心的积极应对和以情感为中心的消极应对。结论SPB强烈的晚期癌症患者由于存在较大的压力,倾向于隐瞒症状和需求以减轻他人负担,应对现状不容乐观。医护人员应注意鼓励引导患者,采用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尽量减轻SPB对患者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晚期癌症 自我感受负担 应对 质性研究
  • 简介:对36例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常规腹腔置人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顺铂灌注化疗。腹腔灌注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宣教,完善腹腔灌注前各项准备;灌注中密切配合;灌注后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做好导管护理,36例患者均能主动配合,顺利完成化疗。对晚期复发性卵巢癌实施腹腔灌注化疗的患者,进行全程精心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确保治疗顺利完成。

  • 标签: 卵巢肿瘤 腹腔灌注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简称输液港)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应用输液港300例肿瘤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00例患者在使用输液港过程中发生问题有22例次,发生率为7.3%,其主要的问题是堵管有13例次(59.1%),感染有6例次(27.3%)。结论及时观察和处理输液港发生的问题和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对保证输液港有效通畅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肿瘤患者 中心静脉输液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探讨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出院后携带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58例治疗间歇期出院后携带PICC患者在出院时建立长期手册,通过电话随访及回院复查了解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结果穿刺点渗血2例,静脉炎1例,皮炎5例,导管堵塞1例,脂肪溢化1例,血栓2例。结论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出院后携带PICC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除了应根据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健康宣教,教会患者和家属导管的日常护理方法外,还应向患者提供就近PICC专业维护,定期电话随访。

  • 标签: 肿瘤患者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治疗间歇期 并发症
  • 简介: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大多数病人在明确诊断时已到中晚期,使之成为难治之症。癌性疼痛影响着病人机体局部或整体功能,从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多方面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按三阶梯止痛原则进行治疗,大多有恶心、呕吐、便秘及呼吸抑制等副反应。而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的

  • 标签: 中药外敷治疗 癌性疼痛 晚期实体瘤 三阶梯止痛原则 中医外治法 人类健康
  • 简介:晚期癌症病人大多全身极度衰竭,每天需从静脉补充必需的营养物质及进行各种必需的治疗,而长期的化疗及营养不良给外周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难度。癌症病人进入晚期治愈的可能性很小,护理的重点应放在满足病人的需要,尤其是提高舒适

  • 标签: 晚期癌症病人 静脉穿刺输液 护理 锁骨下 外周静脉穿刺 营养物质
  • 简介: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由点到面逐步展开。面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格局,针对社区恶性肿瘤病人这一特殊群体在社区展开了一系列临床护理。恶性肿瘤细胞不仅异常快速增殖,而且可发生扩散、转移,严重威胁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护理应用于社区恶性肿瘤病人能够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现将社区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恶性肿瘤 社区 护理
  • 简介:总结20例双胎妊娠晚期一胎胎死宫内的围产期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产前监测母体凝血功能及存活儿宫内情况,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心理护理,产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产后预防大出血和感染,指导母乳喂养。20例中无孕产妇及存活儿死亡。

  • 标签: 双胎妊娠 胎死宫内 围产期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提升肿瘤科临床护士的疼痛管理理念,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肿瘤患者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法开展肿瘤日间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加强临床护士疼痛管理理念、疼痛评估及干预的培训,进行临床护士疼痛评估、疼痛知识、镇痛药物知识、疼痛认知的综合应用指标的培训前后考核,及患者满意度与平均住院时间调查,比较开展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后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无痛病房开展后,护士在疼痛评估、疼痛知识、镇痛药物知识、疼痛认知的综合应用4个指标的得分为(12.63±1.06)分,高于未开展无痛病房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患者满意度为96.6%,高于实施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95±1.42)d,较无痛病房开展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肿瘤日间病房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在提高了肿瘤科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 标签: 肿瘤日间病房 癌性疼痛 无痛病房
  • 简介:目的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肿瘤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对在肿瘤科工作6个月以上的45位护士进行6次心理干预,干预前后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护士心理状况。结果肿瘤科护士的心理状况与常模比较,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常模;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逐步降低,但躯体化、焦虑仍高于常模;45位护士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能缓解肿瘤科护士的心理压力。

  • 标签: 护士 心理健康 聚焦解决模式
  • 简介:总结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体会等,认为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安全可靠,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乙状结肠肿瘤 手术配合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降低妇科肿瘤手术腹部切口并发症的方法。方法选择40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手术患者均按常规缝合腹膜和腹直肌前鞘。实验组不缝合脂肪层,放置引流管,缝合皮肤;对照组逐层缝合切口,不放置引流管。结果实验组手术后引流量逐渐减少,切口干燥无渗液,无须换药,切口均达甲级愈合。对照组手术后需每天换药,切口有红肿硬结,1例切口裂开后行二次缝合。两组在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皮下留置硅胶负压引流管应用于妇科肿瘤手术患者,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 标签: 妇科手术 妇科肿瘤 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集柬干预措施在预防肿瘤病人机械通气痰痂堵塞管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两所医院行术后气管插管的肿瘤病人7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98例)和实验组(4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束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痰痂堵塞管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痰痂堵塞管道发生率为12.4%,实验组为3.7o/oo,实验组堵塞管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集束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肿瘤病人气管插管痰痂堵塞管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

  • 标签: 肿瘤 机械通气 集束干预 痰痂堵管
  • 简介:总结了《危重症患者转运护理单》在急诊危重症转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主要包括《危重症患者转运护理单》的设计和实施方法,认为应用《危重症患者转运护理单》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加强医护合作、减少医疗纠纷、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急诊科 危重症患者 转运护理单 护理质量
  • 简介:跌倒预防是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住院患者受病情和治疗因素对机体功能以及身心状态的影响,以及被动适应陌生的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其跌倒的发生率约为社群人群的3倍。

  • 标签: 跌倒 危险因素 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理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49例肝癌患者,加强介入过程中各环节护理措施,并积极地给予心理健康和出院指导。结果:症状稳定47例,恶化2例,3个月生存率91.3%,6个月生存率83.2%,12个月生存率64.6%。结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精心护理,可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电话随访调查住院患者满意度,以提升医院医疗、护理服务水平。方法对出院44067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对医师治疗、治疗结果、病房管理、责任护士的责任心及服务态度、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医疗收费和医德医风7个方面的满意度。结果59岁及以下的患者在医师治疗和病房管理方面满意度高于≥60岁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0岁患者在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和医疗收费方面,满意度较其他两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费医疗患者在医师治疗、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方面满意度最高,在病房管理方面满意度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地区医疗保险患者在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方面满意度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能了解临床实际状况、不同年龄和不同费用类别住院患者满意度,协调医患关系,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电话随访 住院患者 满意度
  • 简介:目的:分析患者跌倒的原因。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发生跌倒的25例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住院跌倒患者60岁以上占76%,男性患者占64%,高于女性患者(28%),跌倒在床周围占52%、洗手间占36%,跌倒前常伴有头晕不适或乏力,发生时护理人力相对薄弱。结论:为更好地预防患者跌倒,应增加高发科室的护理人员,提高入院评估质量,实施弹性排班,增加薄弱环节人力支持,提高护理安全意识,重点关注跌倒高发因素的老年患者

  • 标签: 住院患者 跌倒原因 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