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动机访谈干预在肝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中的效果关系。方法:入选40例肝癌患者术后患者主要于2022年1月-2022年11月完成手术治疗且接受本次试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动机访谈干预。观察指标:术后康复时间、应对方式。结果: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1个月后研究组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癌患者应用动机访谈干预利于改善其术后早期活动应对方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 标签: 肝癌 动机访谈 术后早期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选86例列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3例,接受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3例,接受常规模式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评分、焦虑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自护责任感评分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自护责任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精神分裂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样本范围内,所有样本均为我院于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内收治。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上述样本,其中56例纳入常规护理组,其余样本纳入保护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FBG水平、2hPBG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保护护理组患者的FBG、2hPBG水平均下降且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结果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建立的护理模式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保护动机理论 老年糖尿病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病人机械通气护理管理中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模式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68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用时更短(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病人机械通气护理管理中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ICU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护理管理 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波治疗仪与动机访谈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后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CPID后慢性盆腔痛患者80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观察组采用微波治疗仪与动机访谈治疗,对照组采用微波联合抗生素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0%(χ2=8.549,P=0.003);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中医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50%vs.10.0%,χ2=0.305,P=0.581)。结论CPID患者给予治疗微波治疗仪与动机访谈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微波治疗仪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振动排痰在婴幼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气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从我院儿科选取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为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接收的重症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机械振动排痰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排痰效果;对比两组患儿排痰后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以及PH值;调查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在采用排痰护理后效果比对照组效果要好,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儿在拍探后各项指标要由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满意度实验组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婴幼儿患有重症肺炎后采用机械振动排痰可以有效改善婴幼儿通气情况,有利于提升血氧量,加快患儿康复,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帮助更多患儿。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婴幼儿 机械通气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及有效率进行分析。方法:我院收治老年帕金森病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给予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帕金森 保护动机理论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综合护理的剩余患者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PaCO2、PaO2、SaO2、PH值等动脉血气指标较对照组更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 ICU 机械通气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阶梯式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阶梯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心脏功能康复情况、6 min步行试验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VEF、SF-36评分、6 min步行试验结果、LVEDD、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LVEF、SF-36评分、6 min步行试验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DD、LVE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阶梯式护理,能改善其心功能和心率波动,提升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保护动机理论 阶梯式护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提出采取镇静镇痛护理方法,就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比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变化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生命体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ICU一个年度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法进行分组,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将常规护理和多样化护理管理应用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和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ICU患者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措施。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了撤离呼吸机前后的细致护理。经过专业护理团队的全方位照护,100例患者成功撤离呼吸机,其中95%的患者在撤离后48小时内无需再次机械通气,显示出良好的撤离效果。讨论中,强调了撤离呼吸机前的充分评估与准备,撤离过程中的团队配合与沟通,以及撤离后的密切监测与及时处理的重要性。本研究证明了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中的有效性,提高了患者的撤离成功率和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重症 机械通气 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被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样本范围内,所有样本均为我院收治,且收治时间范围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内。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即常规护理组(50例)与观察护理组(50例)。统计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及SF-36评分。结果:干预前,组间的各项评分不存在差异性,P<0.05;干预后,观察护理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及SF-36评分显著升高且高于常规护理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即P<0.05。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该模式与常规模式比存在显著优势。

  • 标签: 保护动机理论 老年帕金森 自我管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收治且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应用早期活动的效果。方法:以医院ICU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98例机械通气患者纳入研究,患者于2021年11月到2022年11月入院,基于随机抽签法分组,有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一致,均为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活动。结果:观察组谵妄总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期间实施早期活动,可降低谵妄发生率,缩短实际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ICU机械通气患者 谵妄 早期活动 临床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共计患者人数80例,观察分析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并检测病原菌种类。另选取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结果:在病原菌分布中以肺炎克伯雷菌较多,除此之外还包含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人数为5例,观察组无肺部感染现象,二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其中根据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可知有高龄、糖尿病史、气道慢性疾病、机械通气时长超5h等,其OR值分别为3.87、4.28、4.564、2.905等。

  • 标签: 机械通气 病原菌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进行早期肺康复训练具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9月-2023年09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的病人进行实验,随机将其分为均匀两组后,采取不同的早期康复方法,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的病人中采取早期肺康复训练能够缩短病人的插管时间,并且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在临床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早期肺康复训练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