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最新发表的一片文章中提出,每天服用推荐量维生D的男性出现心脏发作或中风的可能性较仅服少量的男性低。该研究涉及接近119,000名成人,随访时间长达20多年.

  • 标签: 心脏病发作 维生素D 男性 风险 临床营养学 随访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与胰岛抵抗的关系。方法:对36例高血压患者与3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胰岛(FINS)、血脂.计算胰岛敏感指数(ISI),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的FPG、FINS、ISI、血脂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高胰岛血症、胰岛抵抗和血脂代谢障碍。

  • 标签: 高血压 高胰岛素血症 高脂血症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胰岛泵与传统胰岛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维吾尔族2型糖尿的疗效。方法:80例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胰岛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组(40例),常规多次胰岛皮下注射(MSII)组(40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到强化治疗目标[空腹血糖(FBG)〈7.0mmol/L,餐后2h血糖(2hBG)〈10.0mmol/L]的时间、每日胰岛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CSII组治疗后各时段血糖(FBG,2hBG)均明显低于MSII组(P〈0.01,〈0.05)。和MSII组比较,CSII组血糖达到强化治疗目标时间显著减少[(12.9±3.3)d:(8.3±2.1)d],胰岛用量显著减少[(46.9±5.1)U/d:(30.5±6.7)U/d]。P均〈0.001。结论:胰岛泵强化治疗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优于常规胰岛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 治疗
  • 简介:随着肥胖人群的与日俱增,由肥胖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诸如糖尿(DM)、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而人类对肥胖的认识自1994年Zhang等成功克隆了一种脂肪组织来源的激素--瘦(Leptin)以来,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标签: 瘦素 抵抗素 胰岛素抵抗 肥胖 糖尿病 瘦素受体
  • 简介: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在大多数西方国家,高血压病患者中约65%~75%为肥胖者[1].1994年瘦(leptin)的发现使人们对肥胖的研究真正进入分子时代[2].研究表明:瘦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能量代谢及血压,由于选择性瘦抵抗,导致肥胖及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生.

  • 标签: 瘦素 肥胖 高血压病 能量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维生D结合蛋白(VDBP)在糖尿肾病(DN)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研究组将7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白蛋白含量分为正常尿白蛋白尿组(NA组,2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I组,25例)及大量尿白蛋白尿组(MA组,25例)。另外选取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NC组)。测定研究组和对照组尿VDBP和临床指标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A组、MI组及MA组尿VDBP含量均显著高于NC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DBP与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肌酐(Cr)、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尿白蛋白与肌酐比率(UACR)、尿素氮(BUN)呈正相关;而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SBP、FBG、UACR和BUN其为DN患者尿VDBP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VDBP/Cr检测阈值为476.9ng/mg时,VDBP/Cr曲线下面积为0.967,DN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0%和82.0%。结论尿VDBP随尿蛋白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可作为DN早期诊断和病情判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VDBP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瘦(leptin)与2型糖尿(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双下肢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按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分为病变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再按有无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分为病变组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A1组)和病变组无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A2组);对照组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B1组),对照组无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B2组).比较病变组与对照组leptin及其他指标差异。结果A1组与B1组比较(二组男女构成、体重指数、腰臀比值、有无微血管病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po-B(1.306±0.217;1.193±0.169)mmol/L,P<0.05(校正年龄后),leptin(16.453±2.061;11.845±3.173)ng/ml,P<0.05;A2组与B2组比较,LDL-C(3.878±1,151;3.258±0.721)mmnol/L,P<0.05(校正年龄后);以有无下肢血管病变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论下肢血管病变与瘦无相关性,而与年龄、LDL—C有相关性。瘦与性别及BMI有一定的关系。女性瘦水平高于男性,BMI值越大瘦水平越高,瘦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与apoB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瘦素 血脂 动脉病变 下肢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采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54例进行分析,采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6周、12周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其中咳嗽4例,低血压反应2例,肾脏损害1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7%。结论采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预后
  • 简介:目的江西地区先心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危害百姓健康。江西省政府已从2010年始,将先心病儿童免费救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为民工程。虽然先心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近年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与先心病发生密切相关。本课题组对局部地区(江西地区)的先心病患者进行已知致病基因(EVC,TLL1,TBX5和PTPN11)筛查,以发现与疾病密切相关和显性率高的致病基因,为将来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必将有助于局部地区乃至中国先心病出生缺陷的控制。方法从先心病DNA样本库,按照编号随机按序抽取患者DNA标本46份和100个遗传背景匹配的健康对照。根据PubMed文献报道,选择已知的4个致病基因EVC,TLL1,TBX5和PTPN11,并设计相关引物,利用DNA直接测序法四个基因的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进行双向测序。若核苷酸变异未在100个正常人群中发现,则定为基因突变。结果散发先心病室,房,动脉导管未闭、复杂先心分别为24例,12例,5例和5例。基因筛查发现EVC基因突变4个,分别是位于3号染色体的L115V突变,6号染色体的Y258H突变,10号染色体的K445Q突变,15号染色体的R760CQ突变,其中Y258H突变出现在房患者,其它3个突变见于室患者。发现TLL1基因多态性2个,分别是位于7号染色体的E719E,19号染色体的1991A,在房、室和PDA中均有存在。在房和室患者中发现PTPN11多态性1个,位于3号染色体的F19L。46个筛查对象中未发现TBX5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表型与非基因突变者比,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发病年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EVC基因是江西地区间隔缺损患者的常见致病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非突变者相比无差异。由于是基因筛查工作中的前期结果,还需要后期工作中进一步增大样本量,以便对先心病患者基因型和表型的关联研究加以客观分析。

  • 标签: 先心病 基因突变 致病基因 染色体 患者 江西
  • 简介:研究表明,肾-血管紧张系统(RAS)激活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s)和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ARBs)阻断RAS可逆转心房重构,从而预防房颤的发生。一些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的后续分析提示,ACEIs和ARBs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忠者房颤的发生率。

  • 标签: 心房颤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抵抗、脂联等水平与血压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原发性高血压和肥胖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门诊高血压病人40例,按照体重指数分为肥胖和非肥胖的两个亚组,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并测定其血抵抗、脂联和空腹胰岛等水平,并选取健康查体者45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非肥胖和肥胖两个亚组,抵抗水平升高[分别为(23.55±2.05)μg/L比(25.95±1.77)μg/L,P〈0.001;比(27.67±1.72)μg/L,P〈0.001];脂联水平降低[分别为(16.45±3.59)μg/ml比(13.45±3.26)μg/ml,P=0.001;比(11.48±2.50)μg/ml,P〈0.001];两个亚组比较,抵抗(P=0.0140)和瘦(P=0.041)均有统计学差别;两亚组抵抗均与收缩压(r=0.445,P=0.049;r=0.516,P=0.020)、胰岛(r=0.506;P=0.023;r=0.871,P〈0.001)、瘦(r=0.494,P=0.027;r=0.449,P=0.047)呈正相关,与脂联(r=-0.711,P〈0.001;r=-0.868,P〈0.001)呈负相关;对照组抵抗与收缩压(r=0.352,P=0.026)、平均动脉压(r=0.486,P=0.001)、胰岛(r=0.392,P=0.012)、瘦(r=0.640,P〈0.001)呈正相关,与脂联(r=-0.337,P=0.034)呈负相关。逐步线性回归显示两个亚组中脂联是影响抵抗的独立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清抵抗、瘦、胰岛水平升高而脂联水平下降,与血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脂肪分泌的相关激素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代偿。

  • 标签: 高血压 瘦素 脂联素 抵抗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胰岛对妊娠期糖尿孕妇的疗效以及新手儿甲状腺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运动联合胰岛治疗,对照组患者只应用胰岛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对新手儿甲状腺功能影响的影响,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引产术率、子痫前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剖腹产、蛋白尿症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重增加现象发生明显小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控制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T3、FT3、T4、FT4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TSH值均高于正常值,对照组新生儿升高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运动联合胰岛能够显著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运动疗法 胰岛素 新生儿结局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ET)和血管紧张Ⅱ(AngⅡ)含量与CHF程度的关系.方法:46例CHF患者作为观察组,46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入选者均于清晨空腹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和AngⅡ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CHF患者血浆ET、Ang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随着心功能级数的升高,二者的含量也逐步增加(P<0.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和血管紧张Ⅱ含量明显增加,且与心力衰竭的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内皮素 血管紧张素Ⅱ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血浆内皮素(ET) 充血性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CHD)肺动脉高压(PH)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非平衡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2例肺高压(同伴Qp增加)和30例肺循环血流量(Qp)增加的先心病患儿上腔静脉(SVC)、右心房(RA)、右心室(RV)、肺动脉(PA)、肺静脉(PV)部位血浆ET-1浓度和SVC部位CGRP浓度,1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血浆ET-1浓度随着PH程度的加重和Qp的增加而升高,ET-1与肺动脉收缩压(SPAP)、全肺阻力(PVP)和Qp呈正相关(r=0.93,0.79,0.65;P<0.01),CGRP则相反(r=-0.90,-0.82,-0.55;P<0.01)。SVC、RA、RV部位间ET-1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RV、PA、PV间ET-1浓度都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ET-1与CGRP呈负相关(r=-0.93,P<0.01)。结论先心病PH和Qp增加皆可导致血浆ET-1浓度升高,PH时更著,升高之来源为肺循环。ET-1促进了先心病PH的形成和发展。Qp增加是PH形成的启动因子。CGRP的浓度下降和CGRP/ET-1的失衡可能是PH发病的另一因素。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内皮素-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肺动脉高压 肺循环血流量
  • 简介:高血压是多重机制的疾病,Laragh将降压药物按照其基本药理作用分为:抗“R”药(anti—Rdrugs),阻滞肾血管紧张系统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肾抑制剂、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ARB),用于治疗血浆肾水平中、高度升高的高血压患者。抗“V”药物(anti-Vdrugs)促尿钠排泄减少体钠含量,减轻体内容量负荷的药物包括利尿剂、钙拮抗剂等,用于治疗血浆肾索偏低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 标签: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
  • 简介:经过约十来年对维生D的热情的报告,一个专家小组似乎已对这个耀眼的维生转而陷入困惑,新的饮食标准比很多预期的更为谨慎。在1997年修订的膳食指南中,一个由医学会(IOM)召集的小组得出的结论是,没有足够的可信证据支持服用维生D可避免例如从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到心脏、关节炎、自身免疫病等一大堆疾病。该小组于2010年11月30日发布报告,该报告对大部分北美人都缺乏维生D的臆断泼了一盆冷水。新指南推荐的维生D摄人量较高,

  • 标签: 维生素D 自身免疫病 专家小组 饮食标准 膳食指南 证据支持
  • 简介:如果说哪种植物是个营养宝库,那一定非坚果莫属,而开心果是坚果中的佼佼者。1粒小小的开心果,至少包含以下8种有益物质。油酸。油酸含量占开心果所含脂肪的一半以上,它是最主要的一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被认为是最有益于心脑血管健康的脂肪酸。维生E。在开心果中,具有较强抗氧化作用的维生E可以保护不饱和脂肪酸,使其免于被氧化,在人体内,维生E有助于延缓衰老、保养皮肤、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原花青。开心果紫红色的果衣中含有丰富的原花青。研究发现,

  • 标签: 开心果 营养素 单不饱和脂肪酸 抗动脉粥样硬化 抗氧化作用 维生素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