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针灸与穿弹力袜联合口服米多君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针灸穴位,主穴:百会、内关(双)、足三里(双),配穴:脾俞(双)、肾俞(双)、心俞(双)等。对照组予穿统一品牌的医用弹力袜,每日至少6h,每日清晨口服盐酸米多君片2.5mg,疗程为30天。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卧立位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61%(38/4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3.41%(26/4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卧立位血压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对体位性低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 标签: 针灸 体位性低血压 弹力袜 米多君
  • 简介:运动本来是维持健康的日常部分。但是,如果你并没有获得让心跳加速的动力,麻烦就来了,体重增加、慢性疾病以及更早死亡的风险增加。幸运的是,你可以进行许多有效运动,通过参与娱乐或家务活动来锻炼你的心脏的肌肉。“投入自己喜欢的活动真的会有回报,例如游泳或与孙子女玩耍。

  • 标签: 自由活动 心脏 肌肉 锻炼 体重增加 慢性疾病
  • 简介:目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2例患者,其中102例为男性,160例为女性。年龄为219~83岁,平均年龄为(46.9±8.2)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为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56例为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具有其特殊的、差异化的临床特征,应当对其临床特征加以认识及把握,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合适的治法,以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位
  • 简介:目的评价体位摆放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体位摆放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摆放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体位摆放护理 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开展分娩镇痛前后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方法对我院开展分娩镇痛前后2000—2006年4866例及2009年127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2000—2006年46.05%,2009年3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指征中2009年与2000—2006年比较;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减少、羊水过多、臀位、产程异常增多。结论施行适当分娩镇痛,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分娩镇痛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112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产妇。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结果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各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高龄产妇自然分娩率,减少阴道助产、剖宫产率,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且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高龄产妇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经产妇分娩活跃期晚期镇痛的可行性。方法单胎头位足月经产妇自然分娩,选择进入第1产程活跃期晚期后自愿要求分娩镇痛产妇120例为观察组行瑞芬太尼静脉镇痛(PCIA),同时选择同期常规产科处理经产妇自然分娩12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呼吸循环指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程、催产素应用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经产妇分娩活跃期晚期镇痛安全有效,不影响产程进展,对新生儿也无不良反应。

  • 标签: 瑞芬太尼 经产妇分娩活跃晚期 静脉自控镇痛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细致化护理在提升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产前分娩自我效能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就诊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100例临床资料,其中进行常规护理和细致化护理的患者各50例,分别作为本次探究的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结果预期、效能预期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两项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结论通过进行细致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产前分娩自我效能,有利于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细致护理 妊娠高血压 分娩自我效能
  • 简介:目的研究射频消融对氧自由基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方法73例室上速患者分成二组,均在射频消融术后即刻及术后3天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在房室结双径路及右侧旁路组射频消融术后SOD显著长高,但在3天后恢复正常,NO及MDA以及TNF-α在手术前后则明显变化。结论射频消融可引起轻微组织损伤,并不引起全身TNF-α水平变化及脏器组织的功能障碍。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氧自由基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2008年9月27—28日,由中国脑血管病杂志、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与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介入神经放射自由论坛”,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珠海成功召开。参会代表以国内积极从事介入神经放射专业的中青年学者为主,共100多位,来自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大家在轻松的环境中,本着“自由、自愿、自费”的原则,深入交流,相互启迪,学术气氛活跃。就一些脑血管疾病的疑难病例、专业热点问题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 标签: 介入神经放射 自由 论坛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及康复锻炼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产后40天盆底功能障碍产妇400例,其中200例为阴道分娩组,200例为剖宫产组,两组产妇均采取相同的康复锻炼,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分级、盆底肌电图变化、及盆底肌功能障碍情况。结果治疗前阴道分娩组盆底肌力为0至Ⅰ级几率为74.00%高于剖宫产组64.50%,盆底肌力为Ⅱ至Ⅲ级几率15.00%低于剖产产组23.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盆底肌力为0至Ⅰ级几率为5.00%低于剖宫产组14.00%,盆底肌力为Ⅱ至Ⅲ级23.00%、Ⅳ级几率52.50%分别高于剖宫产组15.00%、42.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阴道分娩组肌电图活力值低于剖宫产组13.15±1.27vs14.28±1.30ms,速度值低于剖宫产组16.61±1.54vs17.93±1.51ms,峰值低于剖宫产组18.32±1.14vs19.47±1.10ms,功值低于剖宫产组78.53±5.62vs84.97±5.61ms,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肌电图活力值高于剖宫产组17.53±1.25vs16.42±1.28ms,速度值高于剖宫产组20.28±1.30vs19.03±1.26ms,峰值高于剖宫产组21.57±1.20vs20.51±1.16ms,功值高于剖宫产组94.23±4.41vs91.36±4.56ms,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阴道分娩组子宫脱垂、尿失禁、阴道前壁膨出及阴道后壁膨出几率同剖宫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子宫脱垂几率2.50%低于剖宫产组7.00%,尿失禁几率1.50%低于剖宫产组5.00%,阴道前壁膨出几率0.50%低于剖宫产组3.50%,阴道后壁膨出率1.00%低于剖宫产组4.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均能降低盆底肌力,引发盆底肌功能障碍,但剖宫产对盆底肌功能的近期影响相对较小,产后合理有效的盆底肌康复锻炼能够有效的改善盆底功能障碍,且阴道分娩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阴道分娩 剖宫产 盆底肌功能 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在无痛分娩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待分娩疼痛的产妇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不采用阿片类镇痛药情况下,进行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进行分娩。分别观察两组产妇镇痛后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失血量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减轻;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缩短,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失血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效果显著,有效缩短了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有利于母婴安全,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罗哌替啶 芬太尼 硬膜外镇痛 无痛分娩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粉针剂对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氧自由基、纤溶活性、一氧化氮的干预作用。方法:测定80例EH患者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物(t-PA),t-PA抑制剂(PAI)及一氧化氮(NO),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予左旋氨氯地平75mg/d降压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粉针剂400mg加入25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后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DA、SOD、t-PA、PAI及N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MDA、SOD、t-PA、PAI及NO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DA[(5.66±1.30)μmol/L∶(3.86±0.88)μmol/L]、PAI[(5.67±2.15)AU/ml∶(2.65±1.10)AU/ml]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均〈0.01),而SOD[(87.4±21.6)U/L∶(138.2±18.9)U/L],t-PA[(0.67±0.3)IU/ml∶(1.23±0.46)IU/ml],NO[(7.58±2.66)μmol/L∶(12.86±3.61)μmol/L]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且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均〈0.01)。结论:丹参粉针剂能提高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丙二醛含量,促进纤溶活性及增加一氧化氮合成、释放。

  • 标签: 高血压 丹参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一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