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肿瘤风险预测模型(ROMA)卵巢肿瘤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卵巢肿瘤住院接受手术良性肿瘤患者41,恶性肿瘤患者42及正常受试者40,用ELISA法检测血清HE4CA125水平,计算ROMA值以评估患卵巢肿瘤风险性。结果:卵巢肿瘤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及ROMA值高于对照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肿瘤组CA125水平值高于对照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E4水平及ROMA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HE4≥150pmol/L,CA125≥35U/ml作为阳性界限,则HE4、CA125及ROMA值敏感度分别为83.33%,69.04%85.71%;特异度分别为95.12%,78.0%,95.12%。CA125ROC曲线下面积(AUC)0.676;HE4ROC曲线下面积(AUC)0.749;ROMAROC曲线下面积(AUC)0.814,CA125、HE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肿瘤诊断,单项检测HE4临床价值优于CA125。对于单项HE4、CA125检测而言,HE4、CA125联合应用计算ROMA值具有更好诊断卵巢恶性肿瘤临床价值。

  • 标签: 人附睾分泌蛋白4 糖类抗原125 卵巢肿瘤风险预测模型 卵巢肿瘤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脱落细胞学、DNA异倍体、肿瘤标志物检查联合诊断恶性胸腹水应用价值。方法:贝克曼公司RS-6500流式细胞分析仪,观察DNA异倍体,以DNA异倍体≥10%作为阳性标准;涂片染色,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肿瘤标志物检查使用Combas6000电化学发光仪测定。结果:39恶性肿瘤,DNA异倍体分析有21阳性,阳性率53.9%,70良性肿瘤1阳性,阳性率1.4%;细胞学检查,39恶性胸腹水以找到癌细胞阳性,阳性16,阳性率41.0%,70良性胸腹水中,未找到癌细胞;肿瘤标志物(SF、CEA、NSE、CA-125)检查,恶性阳性率74.4%,61.5%,64.4%,72.0%,良性阳性率15.8%,21.4%,12.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项联合检测,以任意项阳性指标作为阳性判断,可将敏感度提高到92.3%。细胞学、DNA异倍体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其联合灵敏度87.0%,联合特异度77.7%,灵敏度明显提高。结论:脱落细胞学、DNA异倍体、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恶性胸腹水诊断阳性率。

  • 标签: DNA异倍体 肿瘤标志物 细胞学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化学发光法(TP—CMIA)梅毒实验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查血清样本8000,分别用TRUST、TP-ELISATP-CMIA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然后进行对比结果:TRUST检出阳性397,阳性率4.96%;TP—E1.ISA检出阳性290,阳性率3.63%;TP—CMIA检出340,阳性率4.25%。TP—cMIATP—ELI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TP—cMIA优于TRusTTP—ELIsA,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观察直观、快速、省时。TP—CMIA能够助于梅毒准确诊断,适合于常规临床筛查应用,对保障临床输血手术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诊断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化学发光法
  • 简介: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CCP)抗体、抗角蛋白(AKA)抗体、抗核周因子(APF)RA33抗体老年起病类风湿关节炎(EORA)诊断鉴别诊断临床意义。方法:对95EORA(EORA组)、69风湿性肌痛(PMR)患者(PMR组)47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抗CCP抗体、AKA、APFRA33抗体检测,其中抗CCP抗体RA33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AKAAPF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法检测。结果:①抗CCP抗体、AKA、APFRA33抗体EORA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8.9%、95.8%)、(33.7%、91.4%)、(31.6%、89.4%)(36.8%、86.7%),显著高于PMR组对照组(P〈0.01)。②EORA组抗CCP抗体敏感性显著高于AKA、APFRA33抗体(P〈0.05)。联合检测4种抗体,敏感性有所降低,但使阳性率提高至98.9%,且有更高阳性预测值。③69PMR患者中有6患者CCP抗体阳性,3AKA阳性,且CCP抗体相重叠,2APF阳性,2RA33阳性,1年后3重叠阳性PMR患者确诊EORA。结论:PMREORA有相似的临床症状特征,临床上有时难以鉴别,极少数病例,早期不典型时易误诊,但抗CCP抗体、AKA、APFRA33抗体仍主要出现在EORA患者,尤其抗CCP抗体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4种抗体联合检测有更高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等,4种抗体联合检测对EORA诊断鉴别诊断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联合检测 自身抗体 老年起病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血清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水平,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探讨这几种肿瘤标志物(TM)单独联用时对胃癌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测定65胃部良性疾病患者38胃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M水平,计算各指标的平均水平并比较不同TM单独及联合使用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胃癌组CA125、CA19-9、CA72-4、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胃病组(P〈0.05);采用单项TM诊断胃癌时,灵敏度最高CA19-9,特异度最高CEA,ROC曲线下面积最大CA19-9;采用不同TM组合诊断胃癌时,灵敏度特异度较好CA19-9CEA组成组合。结论:血清TM检测对胃癌诊断具有较高辅助价值,选择适当TM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灵敏度。

  • 标签: 胃癌 肿瘤标志物 性能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年龄相关性;评价根据年龄分层设定诊断界值必要性重要性。方法:选择96心力衰竭患者102年龄性别相匹配体检健康人员(正常对照组)。按年龄分为3组:50~60I组,61~70Ⅱ组,≥71Ⅲ组。所有对象测定血清BNP水平,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分析BNP年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确定各年龄BNP诊断心衰时最佳临界值,计算各年龄组曲线下面积、比较不分组年龄分组后应用BNP诊断心衰时准确性。结果:Pearson相关系数0.347,P-0.01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组最佳临界值124.8ng/ml,AUC面积为0.868;Ⅱ组最佳临界值166.4ng/ml,AUC面积为0.808;Ⅲ组最佳临界值204.2ng/ml,AUC面积为0.742。不分组时R0c曲线比较(AUC面积为0.689),分组后各组AUC面积明显增大(P〈O.05)。结论:中老年人血清BNP水平年龄密切相关;应根据年龄分层界定BNP中老年心力衰竭诊断临界值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脑钠肽 心力衰竭 年龄 诊断界值
  • 简介:目的:研究输血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采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2-06-2016-12首次诊断84MM患者根据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42非输血组(42)。观察各组总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率(PFS)。结果:输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比非输血组患者低。输血组患者硼替佐米使用率更高。单因素分析采取输血患者PFS更低;年龄、ISS分期、血小板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肌酐水平、血清β2-MG、血清钙沙利度胺药物使用是OSPFS共同影响因素。采用多变量分析,高龄(≥60),高血清钙(≥2.75mmol/L)影响MM患者OS危险因素,高血小板水平(≥100×10^9/L)沙利度胺药物使用是OS保护因素。Ig分型沙利度胺应用是MM患者PFS独立预后因素。输血不是MM患者OSPFS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沙利度胺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患者OSPFS。输血不影响MM患者PFS以及OS,不是MM患者预后危险因素。

  • 标签: 输血 多发性骨髓瘤 生存分析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广东地区小儿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地贫)检出率、基因型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采用反向点杂交法(RDB)诊断β地贫286,再进步采用GAP-PCR法进行α地贫1α地贫2基因检测。结果:286地贫检测出25αβ复合型地贫。检出率8.74%,其中β地贫复合α1地贫基因为4.89%,β地贫复合α2基因为3.85%。轻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18,检出率8.74%,重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7,检出率8.75%,25αβ复合型地贫,β重型者占28%。轻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患儿均无明显临床症状,而重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患儿有贫血,肝脾肿大临床表现,但较单纯重型地贫轻,血液学检查显示中间型表现。结论:广东地区αβ复合型地贫检出率较高。αβ复合型地贫血基因型临床表现型有密切关系。研究αβ复合型地贫基因型对指导地贫患儿养育、保健、治疗婚姻生育有着很大意义。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基因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输血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肿瘤患者输血前后评估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按输血效果以及输血量输血次数进行分组,比较输血前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3经输血治疗肿瘤患者输血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加,输注红细胞2U以上或多次输血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加(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监测可作为肿瘤患者科学、合理输血循证依据,并以此制定个性化输血策略。

  • 标签: 输血 D-二聚体 肿瘤 循证 输血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多次反复输血对交叉配血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对309肿瘤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试验。结果:①输血2~3次肿瘤患者交叉配血试验相合率显著高于输血4~8次患者,抗体产生率显著低于输血4~8次患者(P〈0.05)。②输血2~3次176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4不相合;凝聚胺法有1不相合,2法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输血4~8次133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23不相合;凝聚胺法有9不相合,2法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配血相合率输血次数呈负相关,抗体产生率呈正相关;采用微柱凝胶法做交叉配血试验,可提高交叉配血结果准确性,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肿瘤 抗体 交叉配血 输血
  • 简介:目的:探讨前S1蛋白(Pre—S1血清学诊断乙肝病毒复制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0。分别测定每份患者血清HBV标志物、前S1蛋白HBVDNA。结果:HBeAg(+)组前S1蛋白阳性率97.2%(70/72),HBVDNA阳性率100%(72/72)。HBeAg(-)组前S1蛋白阳性率60.1%(107/178),HBVDNA阳性率63.5%(113/178)。前S1蛋白HBVDNA总符合率89.6%(224/250),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HBVDNA总符合率54.8%(137/250),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检出前S1蛋白阳性2。结论:前S1蛋白比HBeAg更敏感地反映HBV复制情况,且可弥补由于HBsAg基因编码区突变造成漏诊。

  • 标签: 前S1蛋白 乙肝病毒DNA 乙肝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缺铁性贫血(IDA)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意义。方法:ABXMICROS60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23MDS患者31IDA患者MCV、RDW值。结果:MDSIDA患者MCV分别为(103.1±10.8)fl(73.7±9.6)f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DSIDA患者RDW分别为(18.7±4.4)(17.6±2.8)高于正常参考值,2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患者MCV、RDW增高,IDA患者MCV减低、RDW增高。结论:MCV、RDW变化MDSIDA鉴别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平均红细胞体积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缺铁性贫血
  • 简介:目的:探讨GAS6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脓毒症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240疾病组55正常对照组血清GAS6、PCTCRP水平。比较各疾病组正常对照之间GAS6、PCT、CRP差异。同时,绘制各诊断指标的ROC曲线。结果:脓毒症组、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患儿血清GAS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支原体肺炎组患儿GAS6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患儿血清GAS6显著高于另外3组(P〈0.01),此外,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清GAS6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P〈0.05),但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患儿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诊断脓毒症还是细菌性肺炎,GAS6ROC曲线下面积小于PCTCRP(P〈0.05),但诊断病毒性肺炎时,GAS6PCT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患儿血清GAS6、PCTCRP会显著升高。但GAS6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及脓毒症诊断价值不及PCTCRP。

  • 标签: 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产物6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脓毒症 细菌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
  • 简介: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肠杆菌科细菌好发部位及耐药性,提供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8发生肠杆菌科细菌医院感染肿瘤患者病历资料;采用WHONET5.6版本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2013-2014年肠杆菌科细菌医院感染肿瘤患者共168,其感染高发部位依次:呼吸道48.2%、泌尿道24.4%、皮肤、黏膜12.5%;分离到200株肠杆菌科细菌,32株复数菌感染,其中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较常见,分别占30.0%、20.5%、15.0%;药敏数据显示:本组200株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检出率30.5%,检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共101株,其中产ESBLs细菌检出61株,检出率60.40%;耐药率最高抗菌药物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每种病原菌超过75%;阿米卡星、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耐药率〈20.0%。结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布上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有所上升,所分离细菌耐药性严重,只有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避免药耐药菌株产生,减轻个人和社会医疗费用负担。

  • 标签: 肿瘤患者 肠杆菌科细菌 医院感染 好发部位 耐药性
  • 简介: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1,肺癌总5年生存率仍在15%以下。肺癌治疗,尤其放化疗之后经常出现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我科自2005—2012年出现肺癌并发骨髓抑制同时伴有血红蛋白减少20应用成分输血治疗疗效显著,现将临床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肺癌 类白血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输血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方法分析8老年患者输血后精神障碍临床资料结果:有多种因素可能与其发生有关,包括年龄、贫血、血细胞比容低、低蛋白血症、药物、大量输血、低氧血症、血源、酗酒等。结论:针对相关因素综合预防及处理老年患者输血后精神障碍重要治疗策略。

  • 标签: 老年人 输血 精神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内科患者输血阈值水平,评价不同输血策略对老年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临床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03-2014-03老年内科患者临床输血资料及病历资料,统计分析老年患者输血阈值水平;根据患者输血前血红蛋白(Hb)水平将患者分为开放性输血组(〉60g/L)限制性输血组(〈60g/L),比较分析2组输注效果、病死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院内感染等指标。结果:老年内科患者输血Hb阈值达(63.8±15.1)g/L,限制性输血组输注显效率明显高于开放性输血组(P〈0.01),无效及效果不佳比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1);2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率,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限制性输血策略对于提高老年患者输注效率,减少院内感染率住院时间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老年患者 限制性输血 开放性输血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2010—2011年我院临床用血情况动态变化,探讨医院用血特点存在问题。方法:收集我院2年血库统计资料,统计分析结果:2年来共输血3826人次,输血14594.5U,用血最多ICU、烧伤、脑外、普外等科室,主要成分血浆红细胞。结论:用血总量显著增加。全部实施成分用血,自体输血严重不足。要加强自体输血工作引导管理。约束医生严格按要求使用血浆。

  • 标签: 临床用血 分析
  • 简介:患者,58,因胸闷伴胸痛、心慌不适来我院就诊,以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收入院。患者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血型B型,Rh(D)阳性,Hb:106g/L。骨髓穿刺示:增生性贫血。行全弓置换术,

  • 标签: 交叉配血 不规则抗体鉴定 不规则抗体筛查
  • 简介: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阴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临床表现、血清学免疫学指标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98PBC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MAAMA-M2,两者均为阳性者即为AMA阳性组,阴性者AMA阴性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表现、血清学免疫学指标、病理特征。结果:98PBC患者,AMA阳性组有81(82.7%),AMA阴性组有17(17.3%)。2组患者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病理特征分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A阳性组患者IgM水平均明显高于AMA阴性组,AMA阳性组患者ANA、SMA阳性率明显低于AM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A阳性阴性PBC患者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病理特征分期相似,但AMA阳性PBC患者血清IgM水平升高,ANA、SMA阳性率降低。

  • 标签: 抗线粒体抗体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临床表现 血清学 免疫学 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