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超声成像原理: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物理特性如反射、散射、折射、衍射多普勒效应等与人体组织器官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像或其他数据等,借此进行疾病诊断成像方法。目前,临床应用超声波,其频率通常会设置2.0-50.0MHz之间。频率越高,分辨率越好,穿透性越低,反之亦然。频率不断提升,声波分辨率会逐渐提升,那么就具有更高图像清晰度,穿透性也就越来越低,也就是说声波穿透性分辨率之间呈反比。因为超声传播过程,能量随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少,产生超声衰减,介质,频率越高,衰减越多。因此,通过超声检查患者外周神经时,需要以患者神经解剖结构特点基础,合理选择超声频率,通过针对性设置,提升超声传递效果。比如:对于浅表神经位置,就需要使用具有更高频率超声波,对于深处神经,则需要选择更低频率超声波。

  • 标签: 超声技术;临床麻醉
  • 简介:实例介绍。患者男性,55,因间歇性胸痛两小时就诊。第次胸痛发作住早上准备上班时,表现为胸闷、无放射,休息1-2分钟后病痛缓解。第二次胸痛发生在稍后上班时,1-2分钟后自动消失。患者很担心,自己开车到医院。由于工作压力孩子学费等原因,他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最近被诊断患有早期糖尿病,要求控制饮食并需口服种降血糖药。吸烟32年,5年前已经戒烟。每周饮酒2—3次。没有过敏史,未服用任何其他药物。略超重,且不经常锻炼。双亲已故,母亲66时因乳腺癌去世,父亲72时因中风去世。

  • 标签: EASI 12导联技术 跨科室患者 数据传输 心肌缺血 诊断
  • 简介:续上期4.神经破坏药神经阻滞疗法使用神经破坏药治疗二三又神经痛己逐年减少,原因之神经血管减压术作为根治手术开始普及,而且高频热凝固法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特别是最近神经破坏药无水乙醇引起并发症受到重视,有人主张不应使用无水乙醇阻滞。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治疗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破坏药 神经血管减压术 病因
  • 简介:低钠血症神经科重症患者最常出现电解质紊乱。脑性耗盐综合征(CSW)由颅内疾病引起肾性失钠导致低钠血症细胞外液丢失。其发病机制仍末完全清楚。除些利钠因子作用外,交感神经反射在CSW发挥了作用。CSW(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鉴别存在困难,关键予容量状态。排除些其他原因非常必要。治疗有赖于液体支持平衡。盐皮质激素些复杂病例可能有用。

  • 标签: 脑性耗盐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低钠血症 CSW SIADH
  • 简介:据以色列学者报道,某些麻醉药可以增强对肿瘤细胞转移敏感性,其原因在于抑制了NK细胞活性。其中,氯胺酮抑制作用最强,但是可以用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免疫增强剂预防。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MelamedR博士指出,术后免疫抑制部分麻醉有关,这种免疫抑制会减弱病人对感染肿瘤转移抵抗力。为此,研究人员比较研究了不同麻醉药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影响及对实验性肿瘤转移抵抗力,并且研究了其可能机制预防措施。

  • 标签: 麻醉药 术后 转移 NK细胞 肿瘤细胞 免疫抑制
  • 简介:麻醉过程中脑血流变化及其调节非常复杂而TCD可对脑血流进行无创实时监测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种日益成熟完善脑血流监测方法临床工作和科研实验具有广阔应用空间,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TCD 脑血流监测 麻醉
  • 简介:1资料方法选择30ASAⅡ-Ⅲ级下肢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年龄65—98(80以上者17),体重50—85kg。手术种类包括单侧下肢手术10,泌尿外科手术10,下肢普外手术8,子宫手术2。术前约70%患者伴有并存疾病,经充分准备后器官代谢功能保持相对良好。术前常规施行腰椎正侧位X光片检查,判明穿刺难易问题。

  • 标签: 老年患者 临床体会 微创腰麻 单侧下肢手术 高龄 择期手术患者
  • 简介:目的:评价纤维光导可塑芯硬喉镜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包括216ASAⅠ—Ⅱ级,年龄52—63,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困难气管插管原因头后仰活动受限(105);头后仰活动受限复合张口活动受限82,面部瘢痕所致小口畸形19;颞颌关节强直4下颌畸形6全部患者直接喉镜显露分级均为Ⅲ级或Ⅲ级以上其中67采用神经安定镇痛-口咽部表面麻醉;42采用静脉麻醉药-小剂量肌肉松弛药麻醉;107采用全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结果:本组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100%,气管插管操作时间1.65min.平均为47min其中气管插管时间<3min者有76(35.2%):3~10min者有81(37.5%);>10分钟者有59(27.3%),麻醉方法气管插管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熟练操作技术满意麻醉效果保证应用纤维光导可塑芯硬喉镜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操作关键。

  • 标签: 光导纤维可塑芯硬喉镜 困难气管插管患者 临床应用 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对高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下肢髋关节手术60,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及对照组。分别观察患者入院时、手术前晚、麻醉前、切皮即刻、切皮后10min、30min、回病房30min术后第天、第二天HR、SBP;应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日、术日、术后1、2、3日皮质醇(Cor)、胰岛素(Ins)、血管紧张素Ⅰ(AⅠ)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变化。结果:两组术前、术HR、SBP无显著差异,术后对照变化超前镇痛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Cor、Ins、AⅠ、AⅡ术后降低幅度低于超前镇痛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SAS、SDS、术后恐惧程度较超前镇痛组者显著性增高(P〈0.05)。麻醉效果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对照组术辅助药用量例数明显多于超前镇痛组。结论:超前镇痛可降低高龄患者焦虑程度,改善心情,提高心理忍受力。维持较为正常应激能力,避免过度应激反应。由此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增强手术安全性,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高龄 超前镇痛 手术应激 心理 心理应激反应 高龄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稀释式自体输血法用于恶性肿瘤手术病人血液变化。方法:12ASAI~Ⅱ级乳腺癌手术病人,全麻后采用血液稀释法采集病人自体血507ml(396~639ml),同期在手术开始前输入等量6%羟乙基面淀粉注射液。分别于术前(T1)、回输自体血前(T2)、术后24h(T3)三个时点采静脉血,检查Hgb、RBC、Hct、Plt、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淋巴细胞绝对值(LY#)、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Hgb、RBC、HctT2时点显著下降(P<0.05),T3时点显著回升(P<0.05),Pit亦呈相似的变化。PT、APTT、TT稳定。结论:稀释式自体输血法适用于恶性肿瘤手术病人,简便易行,能有效减少血细胞丢失,凝血功能不受影响。

  • 标签: 乳腺癌 稀释式自体输血 血液稀释法 全身麻醉 羟乙基面淀粉注射液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肾上腺肿瘤手术术前准备麻醉处理。方法选取1997年9月至2003年12月小儿肾上腺肿瘤切除术9年龄11月-14平均8.02上4.44;嗜铬细胞瘤1,肾上腺皮质肿瘤8(腺瘤4,皮质癌2,囊肿1,神经母细胞瘤1);气管内插管吸入复合静脉麻醉7,气管内全麻联合硬膜外腔麻醉麻醉2。术前2小时起至术中用激素替代治疗4结果:9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儿成活,无出现严重麻醉并发症。结论:完善术前准备、严密监测正确麻醉处理才能保证肾上腺肿瘤手术患儿安全。

  • 标签: 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麻醉处理 小儿 肾上腺皮质肿瘤 术前准备 神经母细胞瘤
  • 简介:目的:探讨全身性感染患者血乳酸浓度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预后相互关系。通过测定乳酸浓度以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方法:调查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患者30,记录入住时及入住后12h.24h、48h血乳酸浓度,婀对记录PaO2,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入住时及入住后12h、24h。48h乳酸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活组死亡组入住时及入住后12h.24h.48h乳酸浓度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存活组患者入住时及入住后12h、24h.48h血乳酸浓度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入住时乳酸浓度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7.P〈0.05),且存活组、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入住时乳酸浓度亦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5;r=085,P〈0.05)。经治疗乳酸浓度下降幅度越大.预后越好。结论:血乳酸测定是评估严重藏染或感染性休克良好指标,动态监测可了解疾病发展过程,同时结合APACHEⅡ评分,有助于指导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病情发展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严重感染 感染性休克 乳酸 APACHE Ⅱ评分
  • 简介:纵隔肿瘤病理呈现多样性复杂性胸部肿瘤,由于其解剖部位特殊性,易于侵犯邻近器官结构,根治切除极为困难。麻醉处理上有难度。我院近期对3巨大纵隔肿瘤施行手术治疗,现将麻醉处理及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巨大纵隔肿瘤 麻醉处理 肿瘤切除 胸部肿瘤 解剖部位 邻近器官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对肿瘤病人术回收血液癌细胞红细胞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SGC-170胃癌、LOVO大肠癌细胞分别加入浓缩红细胞,采用水浴加温法,随机分为7组:37℃(对照组)、42℃、43℃、45℃、47℃组,40min,以及42℃20min组42℃60min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肿瘤细胞红细胞,台盼蓝染色计数活性细胞,观察并记录肿瘤钿胞活细胞计数、克隆形成情况,计算克隆形成率;Brdu标记、免疫组化检测癌细胞DNA代谢物;检测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果:热处理后各组14天后均有肿瘤克隆形成。对照组相比除42℃、20mln组外各组肿瘤细胞计数、Brdu标记率、集落形成率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42℃20min42℃40rain组对照组相比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热处理对肿瘤细胞细胞作用随作用时间延长温度升高加重,42℃、40min热处理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对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热处理 离体血液 肿瘤细胞 红细胞 酶活性 输血
  • 简介: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系统已在临床麻醉中广泛应用。80年代初由Schuttler首先报道。1990年由Kennywhite改进。TCI系统现已发展成为种通过靶控输注来输送镇静催眠药、阿片类药及其他类麻醉药标准输注系统。现今,TCI技术已经变成麻醉从业人员常规麻醉技术。现将靶控输注临床麻醉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 标签: 靶控输注 静脉麻醉
  • 简介:目的:将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单靶点三靶点注射法传统解剖定位法进行比较从而探讨单靶点三靶点注射法阻滞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90上肢择期手术患者,ASAI~Ⅱ级,随机分为.21ml单靶点注射组(单靶组).7ml三靶点注射组(三靶组),21mi传统解剖定位组(传统组),局麻药0.375%罗哌卡因10%利多卡因混合液记录各组操作时间、麻醉镇痛持续时间、以及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分布区痛觉消失时间,评价各神经支配区域痛觉阻滞程度(完全、部分、缺乏阻滞)切皮时麻醉效果(优秀、良好、无效),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单靶组传统组操作时间较三靶组短(P〈0.05),单靶组传统组尺神经痛觉消失时间较三靶组长(P〈0.05)传统组相比单靶组传统组麻醉效果优秀率较高(P〈0.05)麻醉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O05)尺神经、正中神经阻滞完全率较高(P〈0.05)而桡神经阻滞完全幸比较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单靶组三靶组均无并发症传统组剌破血管4,轻度局麻药中毒1。结论:传统解剖定位法相比,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单靶点三靶点注射法麻醉效果较好、镇痛持续时间较长及并发症较少。三靶点注射法操作时间较单靶点注射法长,但对尺神经阻滞较快且较完全。

  • 标签: 超声检查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 简介:我国老龄患者施行手术病例大幅度上升,手术种类不断扩大。老龄手术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气肿、肺心病等,且有的属于隐匿性、器官功能损害迁延难愈性疾病。因此,提高老龄手术病人麻醉质量、降低围术期不良反应,保持循环呼吸功能稳定,以及良好术后镇痛显得特别重要。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2280以上老龄高危患者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施术,无麻醉意外死亡,今总结如下

  • 标签: 高危患者 麻醉质量 处理体会 多器官功能损害 老龄患者 高龄
  • 简介:谷氨酰胺(Gtn)体内最为丰富条件必须氨基酸,危重症患者体内Gin严重缺乏,研究证实适当补充Gin可使危重症患者受益,本文就Gin危重患者应用方面做综述。

  • 标签: 谷氨酰胺 免疫营养 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