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收集2015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肿瘤合并DM63例。结果:伴恶性肿瘤的DM发病率高于我国人均DM发病率;其中消化系统最高,为39.68%,其余依次为呼吸系统25.39%、女性生殖系统14.29%、血液系统11.11%、男性泌尿及生殖系统(DM)7.94%、神经系统1.59%。结论:恶性肿瘤疾病可能促发DM的发生,且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最高。

  • 标签: 糖尿病 恶性肿瘤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综合护理,使患者顺利度过化疗周期。方法回顾性分析对该院于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需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共印例进行综合护理,护理包括化疗前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血糖监测、运动指导等一些常规护理。结果通过对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后,在化疗期间内均可顺利度过化疗周期,无一因为糖尿病或并发症而终止治疗。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对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化疗期间血糖维持平稳,确保化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恶性肿瘤 糖尿病 化疗 综合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纳入的糖尿病恶性肿瘤化疗患者78例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2组,一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传统护理组,39例),一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39例),比较2种护理方法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及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2组护理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组的血糖控制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且综合护理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恶性肿瘤化疗后应用综合护理,对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大力推荐。

  • 标签: 综合护理 糖尿病 恶性肿瘤化疗 血糖控制
  • 简介:目的分析以饮食为主的综合干预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2例该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干预组(n=41),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患者以饮食为主的综合干预,分析两组血糖水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生存质量。结果血糖水平对比显示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生存质量对比显示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以饮食为主的综合干预,既可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又可提高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生存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饮食为主 综合干预 恶性肿瘤 糖尿病 血糖水平
  • 简介: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乳腺良性肿瘤并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延续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管理。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良性肿瘤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乳腺良性肿瘤 糖尿病 应用价值
  • 简介:糖尿病乳腺病(Diabetesmastopathy,DMP)是一种良性瘤样增生性乳腺病,1984年由Soler和Khardori对内分泌门诊的88例,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1型糖尿病(T1DM)妇女进行了乳腺检查,发现其中12例(13%)有无痛性乳腺肿块,经病理检查确定为纤维性乳腺瘤(Fibrousbreastlumps)。这12位患者多合并微血管并发症,11例有视网膜病变,7例有手关节病,5例有周围神经病变,

  • 标签: 增生性乳腺病 1型糖尿病 无痛性乳腺肿块 微血管并发症 周围神经病变 视网膜病变
  • 简介: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手术治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感染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术后恢复效果,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

  • 标签: 乳腺纤维瘤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在2015年5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骨关节积液性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按照穿刺方式不同,分为介入治疗组采用介入性超声治疗,传统对照组采用临床盲穿。治疗后随访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介入治疗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后1个月,介入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高于传统对照组的80.0%(32/40)(P〈0.05)。结论:在骨关节疾病的临床治疗,采用介入性超声进行治疗,能获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 标签: 骨关节疾病 介入性超声 临床治疗
  • 简介:于我院体检人员内选取50例糖尿病患者,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人员,分为A组、B组、C组。三组150例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分析其肾脏体积、阻力指数(RI)、血流分级、血流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max)和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Vdmin)等情况。结果:B组肾脏体积、肾脏实质等级、血流分级大于A组、C组,RI、Vsmax、Vdmin指数低于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n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肾脏疾病有诊断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验组)以及100例同期来该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12月,两组观察对象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观察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肾脏大小的各参数及肾脏各级动脉的血流参数。结果两组观察对象肾脏大小的各参数以及肾脏各级动脉的舒张期最低流速(Vd)以及阻力指数(RI)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观察对象的肾脏各级动脉的收缩期流速(Vs)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价值可靠,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期 糖尿病肾病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与拆线时间短于A组(P<0.05);B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较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低于A组28.57%(P<0.05)。结论围手术期与之护理干预,有助于优化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者手术疗效,促进出院,值得推广。

  • 标签: 妇科肿瘤 糖尿病 围手术期护理 优质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借助方便抽样法从该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09例,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对照组54例。109例患者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5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均能够保持在合理平稳的状态下,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切口感染、低血糖、皮下积液、高糖非酮性昏迷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2±2.4)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0.4±2.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合理控制血糖,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健康教育 乳腺癌 糖尿病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饮食指导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10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饮食指导,分析两组FPG、2hPBG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FPG、2hPB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8.1%,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4.9%(P〈0.05).结论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饮食指导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妇科肿瘤 糖尿病 饮食指导
  • 简介: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乳腺癌并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43例围手术期则实施细节管理。结果:干预后护理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围手术期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细节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细节管理 乳腺癌 糖尿病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足背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同时深入的研究了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的30例非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检查足背动脉、颈动脉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和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加压和口服药的情况下,两组都有血管内径增大的情况,但是糖尿病组的内径变化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足背动脉和颈动脉的膜厚度都增加了,并且其足背动脉和颈动脉的异常检出率也要更高,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在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以及颈动脉和足背动脉粥样硬化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其能够准确的评价出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异常情况,对临床治疗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管受损
  • 简介: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T2DM)是多种因素作用的胰岛素分泌障碍或生物功能受损性疾病,T2DM长时间的血糖升高可造成多个器官的功能损害进而引发全身性代谢紊乱。T2DM动脉硬化发生机制颇为复杂,并发心脑血管事件不占少数,是T2DM引发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如能对T2DM患者及早进行大血管检查并对病变进行干预治疗,便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弹性成像 糖尿病 斑块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技术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8月间52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病变组,并选择同期健康者52名作为正常组,均进行彩超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病变组患者的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50%以上血管狭窄、闭塞及血栓发生率比正常组要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首要方法是应用彩超检查技术,可提高预防效率,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诊断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对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46例,对护理方法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患者在手术监护、心理护理以及护理评估等方面的情况,加强患者胰岛素管理与包含管理,做好感染控制、功能锻炼以及引流管护理等方面的工作。结果患者在完成护理治疗后,出现皮下积液、切口感染、高血糖并发症病例各1例,其余患者均未出现高渗性昏迷、低血糖等并发症状。结论为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专门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发生各种并发症状的概率,改善患者的手术预后,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 糖尿病 乳腺癌
  • 简介:选取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DM组),同期75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的颈动脉超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组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发现早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为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取96名经普通检查身体健康的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成员均采用全自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成员的血管内径和颈动脉病变情况。结果对照组的颈动脉病变发生率为11.13%,观察组的颈动脉病变发生率为70.3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发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7,P〈0.05)。Ⅲ级病变结果比较发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P〈0.01)。观察组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径均比对照组的小,内-中膜厚度较对照组更厚。两组结果相比,P均〈0.05,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诊断,更加准确。因此,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