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办、山东省医学会和山东省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协办2011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于2011年9月8日至10日在山东济南(山东大厦和南郊宾馆)召开。会议在中华医学会领导下、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指导下、在山东省医学会和山东省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以及全国各界人士通力协助下取得圆满成功。

  • 标签: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学术年会 山东省医学会 专业委员会 栏目
  • 简介:麻醉师比其他医师更易些药物上瘾,研究者调查这一现象时发现,手术室空气里含有静脉注射麻醉药成份。可能正是由于长期暴露在这些化合物中,使人脑它们变得更加敏感。“二手麻醉药”吸多了以后,麻醉师就更易滥用药物了。

  • 标签: 麻醉药 成瘾 医师 手术室 静脉注射 滥用药物
  • 简介: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气管导管前端为个斜面,即使我们是给Cormack-lehaneI和II级病人插管,有时候尽管我们能够看得见声门却插不进。

  • 标签: 气管 插管方法 器械产品 插管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局麻药加入术后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择期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均采用单次腰麻:A组腰麻药为0.75%重比重布比卡因15mg;B组0.75%重比重布比卡因15mg中+明0.2mg;C组0.75%重比重布比卡因15mg中+明0.2mg+东莨菪碱0.Img。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B、C组术后完全无痛时间和持续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B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率高,C组仅l例恶心呕吐。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持续镇痛时间长,加用东莨菪碱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显着减少。

  • 标签: 蛛网膜下腔 新斯的明 局部麻醉 麻醉药物 术后镇痛 东莨菪碱
  • 简介:阐述了现代麻醉工作中所面临机遇和挑战,及影响麻醉安全和麻醉科医务工作者身体健康有关因素和防范措施;提出了二个转变;即在麻醉医疗活动中由为麻醉而麻醉单工作思维模式向麻醉综合监护和救治工作思维模式转变,和由对症处理模式向预防性综合防治模式转变,强调了加速麻醉学科人才队伍建设,麻醉临床和基础科研步伐,对外交流与合作进程重要性。

  • 标签: 麻醉 安全 防范措施 综合监护 救治
  • 简介:控制颅内压(ICP)是神经外科麻醉管理中重要环节之。麻醉操作、麻醉药和通气方式都对ICP产生影响,其高低直接关系到疾病转归,本文对此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颅内压 麻醉管理 麻醉药 神经外科 转归 调节
  • 简介:在正常情况下,上呼吸道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和过滤。这些功能主要在鼻腔完成。成人鼻腔有两侧上、中、下三个鼻甲,曲折粘膜使表面积增加。由于鼻甲呈不规则形状,吸入气在鼻腔内产生湍流,大大增加了气体与粘膜表面接触机会。粘膜下丰富毛细血管和粘液分泌,使鼻腔具有了加温和湿化功能。口腔和传导气道尽管也有同样功能,但由于不具备鼻腔特殊结构,加温和湿化效果不好。在呼气过程中,

  • 标签: 湿化不足病人 毛细血管 粘液分泌 加温 湿化 水分丢失
  • 简介:1973年,Forbes发表文章评价不同相对湿度插管后犬气道内粘液移动速度影响。将石松粉放入气管内,用支气管镜观察粉末运动情况。实验时间5小时,吸入气温度为37℃,相对湿度分别为100%,75%,50%和25%。实验开始15分钟后,37℃,相对湿度25%组,粉末运动停止。20分钟后,相对湿度50%组,粉末运动停止。相对湿度75%和100%

  • 标签: 湿化不足 病人 影响 麻醉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HOS)急性氧化碳(CO)中毒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正常组cN组)、中毒组(c组)和中毒治疗组(H组),审毒治疗组再根据输注HOS剂量分为.在中毒后1h输注HOS20ml/kg(H2O组)、25ml/kg(H25组)和30ml/kg(H30组)。C组与各治疗组大鼠经腹腔注入CO120mlAg建立中毒模型.N组给予同等剂量空气。各组大鼠分别在输注不同剂量液体后即刻抽取动脉血0.5ml进行血气指标检测.染毒后1d抽取静脉血3ml进行脑、心.肝、肾敏感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CO120ml/kg腹腔注射1.5h能引起严重低氧血症PaO2由96.62±2.4mmHg降低到43.04±4.13mmHg。中毒后1d能够引起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NSE),S-100D蛋白.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尿素氮(BUN)和肌酐(cr)明显升高.CO中毒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静脉输注不同剂量HOS后。血浆溶解氧含量显著升高,PaO2由43.04±4.13mmHg上升到81.65±3.85mmHg。各种生化指标也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虽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与CO中毒组比较各种指标的升高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其中H30组降低最明显.具有显著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经静脉输注HOS能降低急性CO中毒大鼠血浆各种生化指标的含量。急性CO中毒引起重要脏器损害具有很好保护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高氧液 生化指标
  • 简介: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索治疗肝移植术中新肝期高血流动力效应。方法:10例肝硬化施行肝移植患者,分为治疗.且和对照组.每组5例。治疗组在肝期之初,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溶液持续静脉泵注治疗,直至术毕.观察并记录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MAP和外周血管阻力(SV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均未超出正常范围;心输出量(CO)、HR、肺血管阻力(PVR)和尿量在两组均未见显着性变化。结论:在肝移植肝期应用适宜剂量去甲肾上腺素持续静脉泵注,“高排低阻”血流动力学状态具有治疗作用.效果明显。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 肝移植术 新肝期 血流动力学 心输出量 肺血管阻力
  • 简介:目的:观察胸科手术中采用单肺通气(OLV)结合低压PEEP通气效果。方法:35例胸科择期手术病人,ASAⅠ-Ⅱ级,分别观察双肺通气(TLV)、OLV及OLV+PEEP(3-5cmH2O)三种方式通气30min时血气分析、气道压力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OLV+低压PEEP时,PaO2、PaCO2较单纯OLV时明显升高(P<0.01),PaCO2升高在临床允许范围之,Peak明显下降(P<0.05),MAP、HR、CVP变化不大。结论:OLV+低压PEEP可有效改善OLV通气时动脉氧合。

  • 标签: 胸科手术 单肺通气 低压呼气末正压 血气分析 气道压力 血流动力学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临床上普遍重视术后疼痛或癌痛治疗,阿片类药物椎管内镇痛应用已见普及,并认为吗啡是最有效镇痛药物,但存在对呼吸抑制顾虑。罗福荣等川报道1868例硬膜外腔注射吗氟合剂施行术后镇痛,其中13例发生明显呼吸抑制,发生率为0.7%,看来还是比较高。本文拟椎管内吗啡临床呼吸抑制问题进行综述与探讨。

  • 标签: 吗啡 呼吸抑制 术后镇痛 阿片类药物 椎管内镇痛 镇痛药物
  • 简介:患者,女性,76岁,身高150cm,体重59kg,ASAⅢ,无痛性黄疸,皮肤瘙痒二周,拟诊,阻塞性黄疸,胆囊炎,胆石症,Mirizzi综合征,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入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察术。

  • 标签: 气管狭窄 胆囊手术 麻醉处理 病例报告
  • 简介: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新生儿受到伤害性刺激,可以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痛感受能力。总结近年来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结果.新生儿及动物生后接受强烈持续伤害性刺激可以导致痛感觉和相关生理功能异常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进步探索人类疼痛发育学提供了系统研究资料。

  • 标签: 疼痛刺激 经历 躯体感觉 发育 新生儿
  • 简介:多学科疼痛治疗是近年来正在兴起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新方法,它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理念,以改善患者功能状况和减轻痛苦为目标。以生物医学疗法,心理学疗法,物理疗法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内容综合性治疗方式。其效果可靠,经济效益显著。本文多学科疼痛治疗方式发展,临床应用,原则以及功效进行了简要介绍。旨在为临床医师治疗慢性疼痛患者提供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多学科疼痛治疗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成本-效益
  • 简介:术后残余肌松作用在术中应用肌松药病人很常见,是麻醉恢复期病人发生低氧血症、上气道梗阻,误吸和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不良事件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应用中、短效肌松剂,加强神经肌肉功能监测和正确应用肌松拮抗剂等措施来降低残余肌松发生率。

  • 标签: 肌松药 残余肌松作用 术后呼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