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体周围骨折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对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体周围骨折进行手术,包括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加锁定钢板固定术、环抱器固定术以及锁定钢板固定术等几种手术方法。结果7例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骨折愈合时间为2~6个月,平均3.5个月。手术前髋关节Harris平均分值为84分,术后髋关节为78分,无骨折不愈合、松动、体感染及深静脉栓塞形成。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体周围骨折的处理,应根据骨折类型、骨骼的质量及患者的经济情况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髋关节 股骨假体 骨折
  • 简介:融合或强直的膝关节过去常常被认为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禁忌证,所以很少有此类疾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报道。但国外最近的研究表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融合或强直的膝关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近年来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置换治疗 人工假体 强直 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应用于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5年12月,对5例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前路减压+Bryan颈椎间盘体置换术。术前摄颈椎正、侧位和动力位X线片,颈椎CT、MRI并进行颈椎病JOA评分。术后1周复查颈椎X线片以了解体位置及其活动功能情况;复查颈椎MRI,了解颈段脊髓减压情况。本组病例均获随访3-13个月(平均7个月),分别于术后6周、3个月重新进行JOA评分。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单节段椎间盘置换,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颈椎MRI示所有患者颈脊髓减压彻底,术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术后6周及3个月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至最后一次随访复查,手术节段活动度无明显丢失,体均无偏移、下沉等。结论对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Bryan颈椎间盘体置换术时,在满足体骨床的前提下,仍可获得充分的颈脊髓减压。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 椎间盘移位 假体和植入物 外科减压术 关节成形术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通过用原股骨头体制备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的方法,总结其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前,对感染的治疗和关节功能保留的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因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在本中心接受分期翻修治疗的患者中,有11例11髋在一期感染病灶清除后,植入用原股骨头体制备的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占位器,待感染治愈后接受了二期翻修。观察使用这种占位器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有效性以及并发症,观察患者一期和二期翻修术后的功能情况。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末次随访距二期翻修平均(12.6±2.5)个月。病灶清除术后患髋均能伸直0°,屈髋平均(89.1±6.3)°,外展平均(31.8±5.1)°。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0.5±9.9)分升至(79.3±4.5)分,二期翻修后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达(91.7±2.6)分。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无感染复发征象。1例患者一期翻修术后3周时出现髋关节占位器脱位,经两次手法复位均失败。1例患者发生占位器柄断裂。结论保留原股骨头体制备的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一期翻修术中,表现出操作简单、感染控制满意、保留关节功能好的特点,需要注意占位器柄断裂、占位器脱位且难以复位的风险,通过改进方法后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这些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感染 关节成形术 翻修 占位器
  • 简介:由于经颅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应用已经日益增多,尤其是在颈椎病手术中更是被推荐使用,但关于阳性警报发生率和危险因素还不明确,本文研究了颈椎病手术中经颅运动诱发电位(TcMEP)监测阳性警报的潜在危险因素。通过对52例相继进行颈椎手术患者的术中神经监测数据进行回顾分析,对所有TcMEP报警进行鉴别分析。

  • 标签: 运动诱发电位 脊髓型颈椎病 潜在危险因素 监测预警 外科手术 假阳性
  • 简介:目的探讨短柄股骨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年轻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对15例(20髋)年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DorrC型股骨髓腔采用短柄生物型股骨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其中男10例(14髋),女5例(6髋);年龄22~35岁,平均26.5岁。所有病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按Singh指数分级,Ⅱ级6例,Ⅲ级14例。术后行X线片检查评估体柄位置,Engh标准评价骨-体界面稳定性,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获16~41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15例(20髋)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62.1±8.7)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4.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P=0.000)。术后即刻X线片均显示股骨短柄体与髓腔紧密压配。末次随访时20髋均有明显股骨骨皮质增厚;15髋有不同程度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性骨吸收,其中Ⅰ度(股骨矩密度低,且变圆钝)12髋,Ⅱ度(累及小转子)3髋。本组病例无大腿痛发生。结论年轻类风湿患者使用生物型短柄的股骨体可以得到良好的匹配并有效保留良好的股骨近端骨量,表面钛微孔涂层可有效促进骨长入,短小的柄端在髓腔内的指向作用可有效避免髋内外翻的发生。

  • 标签: 年轻患者 类风湿性关节炎 Dorr C型 短柄股骨假体 髋关节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