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膀胱镜(multi-slicespiralCTvirtualcystoscopy,MSCTVC)对膀胱癌术前诊断及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患者,术前分别行MSCT双期增强扫描,同时结合仿真内镜图像进行分析及普通纤维膀胱镜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膀胱癌检出率,分析MSCTVC对膀胱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结果22例患者共发现病灶25个,MSCT及MSCTVC总体检出率为100%(25/25),高于膀胱镜检查(92%,23/25)。单纯双期增强MSCT分期:T113例、T2a5例、T2b5例、T31例、T41例;结合仿真膀胱镜成像后分期:T113例、T2a4例、T2b5例、T32例、T41例;术后病理分期:pTl13例、pT2a5例、pT2b4例、pT32例、pT41例。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膀胱癌术前分期总体准确率为72%(18/25),结合仿真膀胱镜成像对膀胱癌分期总体准确率为88%(22/25)。与术后病理分期相比,MSCTVC对膀胱癌术前分期的一致性(k=0.818)高于MSCT扫描术前分期一致性(k=0.574)。尤其当肿瘤浸润膀胱壁外结构时(≥T3期)时,MSCTVC的术前分期准确率为100%,与术后病理分期完全一致(k=1)。结论MSCTVC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在膀胱癌术前诊断及临床分期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膀胱肿瘤 多层螺旋CT 仿真内镜 诊断
  • 简介:对肾上腺淋巴瘤的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穿刺活检是进行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用于引导肾上腺淋巴瘤穿刺活检主要有CT、超声、超声内镜三种方式,国内目前以前两种方式为主。我科将CT和超声的优势相结合,完成CT联合实时超声引导行经后腹腔穿刺活检术诊断肾上腺淋巴瘤1例,介绍如下。

  • 标签: 实时超声引导 肾上腺淋巴瘤 穿刺活检术 后腹腔 CT 文献复习
  • 简介: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24例患者的螺旋CT资料。其中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各12例。结果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组和肾透明细胞癌组的平均CT增强量(即增强扫描动脉相肿瘤最大横截面平均CT值-平扫相上肿瘤最大横截面平均CT值)分别为(31.75±14.73)Hu和(88.30±31.91)Hu,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性肾癌的CT增强幅度明显小于肾透明细胞癌(P〈0.01)。结论观察病灶的CT值,可以帮助医师初步确定术前肿瘤的病理亚型。

  • 标签: Xp11.2 TFE3 肾透明细胞癌 螺旋CT CT值
  • 简介:目的提高对后肾腺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检查诊断为左肾嫌色细胞癌,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后肾腺瘤。结果CT提示左肾下极实性肿物,平扫期肿物边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稍低于邻近肾实质密度,伴有坏死灶和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双期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始终明显低于邻近正常肾实质。术后病理确诊为后肾腺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肾腺瘤是罕见的肾上皮源性肿瘤,其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但与其他乏血供肾肿瘤难以鉴别,特别是肾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术前的准确诊断对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策略十分重要,可行术前或术中的病理检查鉴别。

  • 标签: 肾肿瘤 后肾腺瘤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输尿管癌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评价MRI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珐用1.5T磁共振扫描仪,采用T2加权成像(T2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脂肪抑制技术和MR尿路造影(MRU)检查,观察分析2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MRI表现。结果2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中,5例表现为输尿管上端结节状病灶,4例表现为输尿管中段结节或条状病灶,12例表现为输尿管下段或下端结节或条状病灶。T1WI为等、略低信号,T2WI为等、高信号,增强扫描有轻、中度强化。MRU显示输尿管截然中断13例,鼠尾状狭窄中断4例,管壁不规则狭窄僵硬4例,与术中所见梗阻部位及程度完全相符。结论MRI结合MRU能清晰显示输尿管肿瘤的梗阻部位、梗阻程度以及累及范围、周围结构情况,选择合理的检查序列加做增强扫描,是诊断输尿管肿瘤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输尿管 恶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提高肾损伤的诊疗水平.方法对450例肾损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闭合性损伤423例,开放性损伤27例,合并伤227例.B超阳性率68.2%,双倍剂量IVU阳性率47.9%,CT阳性率100%.根据病情分别选择手术与保守治疗,非手术治愈365例,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4例,手术治愈67例,死亡14例.结论B超检查快捷安全,应作为肾损伤首选检查方法,在诊断中主要起到筛选作用.CT扫描为肾损伤程度分类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应作为重度肾损伤和术前常规检查方法.治疗取决于伤情,保守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指征是处理肾损伤的关键.

  • 标签: 肾损伤 阳性率 诊断和治疗 保守治疗 IVU 开放性损伤
  • 简介:肥胖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中国目前肥胖者数目已超过9000万,预计未来10年将超过2亿。肥胖是一种疾病,1923年Preble等发现约40%的肥胖患者伴有蛋白尿(BostonMedSurgJ,1923,188:617—621.);1974年Weising—er首次报道4例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肾脏病理改变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肥胖患者,其中仅2例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AnnInternMed,1974,81:440—447.)。

  • 标签: 肥胖相关性肾病 病理诊断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大量蛋白尿 肾脏病理改变 肥胖患者
  • 简介:男子性功能障碍不是一种孤立的疾病,是指男人在性活动过程中,包括性欲唤起、阴茎勃起、阴茎插入阴道、阴茎维持相当时间勃起状态、射精这五个连续的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称为性功能障碍,如:性欲异常、勃起障碍、插入障碍、射精障碍等。射精障碍又包括:射精过早、不射精和逆行射精。

  • 标签: 男性 性功能障碍 定位诊断 射精障碍 勃起障碍 病理机制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欧美,膀胱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四位,位列前列腺癌、肺癌和结肠癌之后,据美国癌症协会估算,2008年美国新发膀胱癌为68810例,死亡14100例[1]。在我国,膀胱癌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2009年我国城市居民膀胱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男性为3.97/10万,

  • 标签: 膀胱肿瘤 诊断方法 标准化死亡率 欧美国家 恶性肿瘤 癌发病率
  • 简介:目的进一步提高前列腺癌转移灶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5~2016年我院收治并接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检查的前列腺癌患者,对其中3例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未达到理想水平,MRI、CT以及骨扫描未能显示病灶,而PSMA-SPECT/CT可探测出这2例患者可疑转移淋巴结,1例位于右髂总血管旁,另1例位于左髂总血管旁及腹膜后淋巴结。1例并发膀胱癌的前列腺癌患者,左侧髂血管旁淋巴结肿大,病理来源不明,结合膀胱癌病理结果以及PSMA-SPECT/CT检查结果,推测髂血管旁淋巴结来源于前列腺癌可能性大,术后病理证实髂血管淋巴结转移来源于前列腺癌。结论本研究提示PSMA-SPECT/CT较现有影像学检查如MRI、骨扫描、CT等,可在PSA较低水平发现可疑前列腺癌转移灶。对于多器官肿瘤患者而言,若出现淋巴转移,PSMA-SPECT/CT可帮助判定淋巴转移病灶来源,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 前列腺癌 转移灶
  • 简介:肥胖可增加患恶性疾病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或前列腺癌的风险,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的机制包括增强脂肪细胞因子(如瘦素)与类固醇激素的生物有效性。本文探索了雌激素受体α(ERα)与瘦素诱导的Star3激活的相互作用。

  • 标签: 雌激素受体Α 乳腺癌细胞 STAT3 瘦素 激活 脂肪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5岁。肿瘤均为菜花状、外生型,最大径2~6cm,局限于阴茎头4例,侵犯至冠状沟近侧2例。3例在术前经病理活检确诊,另3例为术后病检证实。2例肿瘤侵犯冠状沟近侧者和2例位于阴茎头肿瘤较大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1例局限于阴茎头与冠状沟之间者给予包皮环切术,1例局限于阴茎头者行肿瘤局部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分化好,标本切缘均阴性。6例术后随访2~4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6例阴茎疣状癌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未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选择手术方式合理,预后良好。

  • 标签: 疣状 阴茎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提高对肾脏疾病并发Carinii肺孢子虫肺炎(CP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肾脏疾病并发CPP患者的资料。结果6例PCP基础疾病为肾移植,狼疮性肾炎,急进性肾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血气分析为I型呼吸功能衰竭。其特点为自觉症状严重,低氧血症发展迅速,但肺部体征很少。胸片表现为双肺广泛斑状浸润。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发现Carinii肺孢子虫。治疗首选复方新诺明(SMZCO),早期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可加用胸腺肽。6例中4例死亡,2例治愈。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胸片的动态变化,对PCP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对可疑性病例应及早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病原体;早期诊断并以SMZCO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肾脏疾病 肺孢子虫 肺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本院从1992年7月至1996年9月收治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前列腺癌52例,均行直肠指检(DRE)、B超、血清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其诊断前列腺癌阳性率分别为78.8%、50.0%、61.5%、84..%。PS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检查(P<0.005)。若结合DRE、TRUS则诊断前列腺癌之敏感性达到96.2%。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31例,穿刺阳性率为87.1%。PAP、PSA升高患者的比例与前列腺癌的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仅具相关性。因此,PAP、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判断预后有较大价值。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BMI与PSA处于4~10ng/mL的前列腺癌病理诊断的关系,提高PSA处于诊断灰区的前列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2012年8月至2016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50例PSA在4~10ng/mL之间,并接受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分别以年龄、BMI及Gleason评分做为亚组分层依据,分析BMI与前列腺穿刺病理结果及Gleason评分的关系。结果所有分组病例活检结果确认为前列腺癌者共计24例,其中高BMI组10例,低BMI组14例。高BMI组中,高Gleason评分9例,比率为90%,与低BMI组相比(高Gleason评分5例,35.7%),存在统计学差异(90%vs.35.7%,P=0.003)。其中老龄组亚组分析显示:高BMI组前列腺癌检出率为14.3%(9/63),低BMI组前列腺癌检出率5.0%(5/100),P=0.039;高BMI组病理活检阳性率31.7%(20/63),低BMI组病理活检阳性率14%(14/100),P=0.007。结论临床工作中在对可疑人群评估前列腺穿刺活检时,除考虑tPSA、fPSA/tPSA和PSAD外,还应考虑年龄和BMI,尤其是老龄肥胖患者。

  • 标签: 前列腺癌 体质量指数 前列腺 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穿刺活检 临床早期诊断
  • 简介:东吴大学物理系教授陈国镇在《康健杂志》中分析:西医运用开箱法,将身体一层层打开,由解剖到组织、细胞、染色体、基因,由大而小,因此西医符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中医则运用黑箱法,将各种不同刺激所得到的种种反应加以综合推理,得到系统化的概念,类似物理学研究复杂的电路,是系统学的方式。

  • 标签: ASSUNTA 物理学研究 医疗 诊断 世界 自然科学
  • 简介:妊娠期尿潴留是多种病因引起的女性妊娠期间无法通过自愿排尿完成膀胱排空的疾病。临床上发病率较低,根据病因可分为妊娠期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随着妊娠天数增加,并通过适当的孕期管理,一般可自行缓解;非生理性因素引起的,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根据病因及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选择包括保守治疗、手术干预在内的治疗。从而缓解或根治潜在的病因引起的妊娠期尿潴留。

  • 标签: 女性尿潴留 妊娠期 尿潴留病因 尿潴留管理
  • 简介:杀菌渗透增强性蛋白(BPI)是具有抗革兰氏阴性菌活性的内源性杀菌蛋白。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自行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检测了BPI蛋白在小鼠出生后睾丸及附睾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附睾精子头部的亚细胞定位。实验结果表明,睾丸和附睾均独立表达BPI基因。在附睾中,自起始段至尾部,BPI蛋白的表达水平递减,并逐步特异性富集于亮细胞的胞质中。在顶体反应前的顶体基质内可见BPI蛋白,应起源于睾丸表达;顶体反应后,可见BPI蛋白分布于整个精子头部质膜表面,尤其是赤道板区域,可能有睾丸或附睾表达的两种起源。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BPI蛋白可能参与顶体反应前后精子质膜结构的调控,并参与后续的精卵融合过程。

  • 标签: 顶体 抗菌蛋白 杀菌渗透增强性蛋白 附睾 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