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多吃糖并不一定导致糖尿”、“大多数患有糖尿的孩子,其实并不胖”……这些关于儿童糖尿的新知新解,是每个父母都应该了解的。

  • 标签: 婴幼儿 食物营养 保健知识 家庭生活
  • 简介:患儿,女,11d,因少动、少吃4d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1产,胎龄40周,出生体重3200g,出生无窒息,Apgar评分不详,羊水清,胎盘及脐带正常。母孕3月时有阴道出血史,曾予保胎治疗。第1胎孕2月时自然流产。父母非近亲结婚。患儿生后第7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少动、少吃,体温正常,无抽搐,二便正常。入院体检:体温37.4℃,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体重2900g,头围35cm,面色苍灰,反应差,哭声低弱,前囟平坦,颅缝无分离,双瞳孔等大等圆,3.0mm,光反射存在。

  • 标签: 枫糖尿病 新生儿 APGAR评分 出生体重 体温正常 入院体检
  • 简介:儿童糖尿,以1型糖尿(type1diabetesmellitus)为主,系胰岛8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但有些患儿无上述典型症状,仅因合并感染同时伴酮症酸中毒,如乏力、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急促、憋气、嗜睡、精神萎靡、外阴瘙痒等症状时,以并发症首诊。临床医生常诊断为胃炎,肺炎,颅内感染,心肌等儿童常见疾病,导致未能得到及时诊断、治疗。本研究将我科2002~2007年收治的22例误诊的1型糖尿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1型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 误诊分析 典型症状 酮症酸中毒 细胞破坏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糖尿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儿童糖尿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可能引起的t误诊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应用及对症治疗,17例患儿均抢救成功。结论及时正确诊断,积极抢救,且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小儿糖尿酮症酸中毒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 治疗应用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价及比较在不同特征人群中进行2型糖尿(T2DM)和糖调节异常(IGR)筛查的效果及成本,优化和推荐儿童青少年T2DM筛查方案。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获取19593例北京市中小学生,用空腹指末梢血糖(FCBG)对其进行T2DM和IGR筛查,FCBG异常者(≥5.6mmol·L^-1)采用1999年WHO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标准进行诊断。并参照美国糖尿协会建议儿童青少年T2DM筛查的高危对象标准和Dean提出的诊断标准进行T2DM的分型诊断。将研究人群分为一般人群、超重/肥胖和肥胖组,分别计算回访率、血糖异常阳性率、直接医疗成本和确诊每例成本,根据成本-效果推荐儿童青少年T2DM筛查方案。结果一般人群组,FCBG异常者回访率为47.97%(225/469),超重/肥胖和肥胖组FCBG异常者回访率分别为59.29%(83/140)和68.00%(5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人群组T2DM/IGR确诊率最低,为1.67/1000例;总花费11.21万元和确诊每例T2DM/IGR的花费0.35万元,最高。肥胖组T2DM/IGR确诊率最高,为8.09/1000例;总花费1.62万元和确诊每例T2DM/IGR的花费0.11万元,最低,较一般人群组分别下降85.55%和68.57%。超重/肥胖组介于两者之间。肥胖、超重/肥胖与一般人群组相比,肥胖组有2例T2DM(33.33%,2/6)漏诊,超重/肥胖组没有T2DM漏诊。建议在超重/肥胖组中进行T2DM和IGR筛查。进一步选择除超重/肥胖外,与T2DM相关的危险因素(黑棘皮、T2DM家族史和青春期),随调查对象具有危险因素数量的增加,患病危险性增加,筛查依从性增高,T2DM/IGR确诊率升高,筛查总成本和每例成本降低,但是从调查对象具有3个或以上危险因素开始,对T2DM/IGR筛查敏感度下降,与在一般人群组筛查相比,在4个危险因素人群中进行筛查,将有83.33%的T2DM得不到确诊。结论本大样本研究以成本-效果分析说明:在儿童中符合健康经济学的T2DM筛查方案是在达到�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调节异常 筛查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糖尿症(maplesyrupurinedisease,MSUD)是一种较常见的氨基酸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通常在新生儿期至婴幼儿期发病,学龄期以急性脑的病例未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MSUD患儿,8岁6个月首次发病,以感染后急性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于发病第2天时来院,一般化验发现代谢性酸中毒、血尿酸增高、脑脊液蛋白质降低,头颅磁共振扫描显示双侧小脑齿状核、脑干、双侧丘脑、壳核、尾状核及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呈现长T1,长T2信号,头颅弥散频谱(DWI)示以上部位呈明显高信号。血代谢检查示:血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显著高于正常范围;尿液代谢结果示:2-羟基异戊酸、2-羟基丁酸、2-酮异戊酸和2-酮异己酸亦显著增高,提示MSUD。同时游离肉碱明显降低,提示继发性肉碱缺乏、酮症。经控制氨基酸摄入,予大剂量维生素B1、葡萄糖、左旋肉碱静脉点滴,入院后第5天病情明显好转,第7天病情完全恢复,未遗留任何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根据患儿治疗效果考虑为硫胺有效型。继续给予维生素B1口服,控制蛋白质饮食(每日1g/kg)治疗1个半月后复查,血、尿代谢结果完全正常,复查头颅MRI结果明显改善。对以急性脑的病例,要警惕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可能。如能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 标签: 枫糖尿症 遗传代谢性疾病 急性脑病 儿童
  • 简介:《国际神经神经外科学杂志》创刊于1974年,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本同时涵盖神经学和神经外科学两个相联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本刊被收录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际神经神经外科学杂志》现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经验交流、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论坛和综述等。

  • 标签: 神经病学 科学杂志 征订启事 国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中文核心期刊
  • 简介:病例1:患儿,男,4岁,因咳嗽、喘息3d,加重8h入院。病程中伴有发热,体温38.0℃左右。既往有哮喘病史,未系统治疗。入院体查:一般状态差,烦躁不安,呼吸困难,45次/min,鼻翼扇动,三凹征阳性,口唇发绀,右肺呼吸音粗,呼气相明显延长,可闻及高调哮鸣音,心率140次/min,心音有力,肝肋下4cm,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

  • 标签: 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 肌病 小儿 系统治疗 烦躁不安 呼吸困难
  • 简介:目的研究儿童烟雾(MM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l7例儿童MMD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在3~14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一侧肢体无力、偏瘫、感觉障碍、头痛等。头颅CT和磁共振(MRI)主要表现为脑梗死,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和大脑前或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脑基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结论儿童MMD发病类型以脑缺血常见,表现为肢体无力或偏瘫、感觉障碍和头痛。DSA检查是确诊烟雾的主要方法,如具备手术条件的,可及早行血管重建术。

  • 标签: 烟雾病 脑缺血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儿童
  • 简介:1病例资料男,1岁2个月,因'上肢活动减少1个月,抽搐1次'主诉就诊。患儿病程中无外伤史。于2013年9月6日收入上海市儿童医院(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患儿出生时无抢救、窒息史,生后予母乳喂养至6个月,逐步添加辅食,目前奶粉及软食喂养为主。患儿生后3月龄能抬头,

  • 标签: 血管炎 儿童原发性 神经内科病房 中枢神经系统 添加辅食 市儿童医院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获得上海市卢湾区青少年2型糖尿(T2DM)患病率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对上海市卢湾区12所中学,共10442名(男5319名,女5123名)中学在校生进行晨尿尿糖筛查,对尿糖阳性者进行尿糖复查,并进行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以确诊糖尿。对确诊的糖尿患儿进行糖尿临床分型诊断,并收集T2DM患儿家族史、出生史、既往史及喂养史等资料。统计上海市卢湾区青少年T2DM患病率并分析其高危因素和基本特征。结果第1次尿糖阳性者为125名,第2次尿糖阳性者为15名;发现T2DM患儿5例,其中男3例,女2例,11~14岁2例,15~19岁3例;随机抽取其中1所中学,同时进行OGTT检查,空腹及2h血糖达糖尿诊断标准者2例,且与尿糖筛查结果相符;T2DM患病率为47.9/100000,男性为56.4/100000,女性为39.0/100000,各年龄组T2DM患病率:11-14岁为44.1/100000,15~19岁为50.8/100000;筛查出的T2DM患儿抗体检查(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及胰岛素抗体)结果均阴性;本次筛查出的T2DM患儿体重指数均属肥胖或超重范围,且均有T2DM家族史。结论上海市卢湾区青少年T2DM患病率较高,且随年龄增大呈增高趋势,女性患病率较男性低,肥胖及有糖尿家族史是青少年T2DM的高危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患病率 高危因素 青少年
  • 简介:目的该研究旨在验证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eurallyadjustedventilatoryassist,NAVA)这一新的辅助通气模式在先天性心脏术后应用的血流动力学安全性,并比较NAVA和传统的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supportventilation,PSV)在氧合功能和气体交换能力上的差异。方法21例先天性心脏纠治手术后患儿平均年龄(2.9±2.1)月,平均体重(4.2±1.4)kg,分别先后随机接受PSV和NAVA辅助通气60min,比较两种模式通气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和氧合功能。结果21例患儿中3例因双侧膈肌麻痹,无膈肌电活动(EAdi)信号不能转换为NAVA模式而退出研究,另外18例PSV和NAVA模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NAVA模式时PaO2/FiO2比值略高于PSV,但差异尚无显著性意义(P〉0.05),PaCO2在二种模式中无明显差别,但NAVA模式此时的PIP和EAdi却低于PSV模式(P〈0.05)。拔管后需要再次插管或无创通气的患儿EAdi信号明显高于顺利脱机者(30.0±8.4μVvs11.1±3.6μV;P〈0.01)。结论该研究是国内最早关于NAVA通气模式在婴幼儿中应用的研究,NAVA与传统PSV相比在血流动力学上具有同样的安全性,且能够以较PSV更低的气道压力实现与PSV同样的气体交换,可以减少肺损伤的发生,拔管后EAdi信号的监测可以作为再插管或无创通气的预警指标。

  • 标签: 压力支持通气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膈肌电活动 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 简介:神经纤维瘤1型(Neurofibromatosistype1,NF1)是一种常见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由位于染色体17q11.2的NF1基因突变引起。NF1基因编码神经纤维素,是一个具有GTP酶激活蛋白(Ras—GAP)结构域的、含有2818个氨基酸的蛋白,它加快活性Ras—GTP转换为非活性RAS—GDP。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1型 基因突变 自我平衡 显性遗传性疾病 激活蛋白 GTP酶
  • 简介:目的分析1型糖尿(T1DM)患儿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T1DM患儿45例,为T1DM组,其中27例合并酮症酸中毒(DKA)。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儿童3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水平。结果T1DM患儿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T1DM患儿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与T1DM合并DKA患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足量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能降低或延迟儿童T1DM发病。

  • 标签: 1型糖尿病 维生素A 维生素D 儿童
  • 简介: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小儿神经学新进展培训班暨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4月25~27日在深圳市福田区雅枫国际酒店举行。会议邀请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和深圳市儿童医院专家就儿科神经学热点问题、新进展讲座。主要内容有:脑电图新进展与管理,结节性硬化症诊断标准与治疗新进展,小儿颅内感染(化脑、脑)最新指南,癫痫持续状态急救,癫痫外科神经电生理定位与术中监测,小儿癫痼等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分子诊断,生酮饮食疗法新进展,神经科学术论文撰写,儿科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与治疗药物监测。

  • 标签: 神经病学 培训班 会议 学术 儿科 国家级
  • 简介: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新生儿血浆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免法动态观察42例中度HIE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组NPY和CGRP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变化以及与脑血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NPY总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尤以窒息后第2,3天为著[(168.3±10.9)ng/Lvs(86.7±5.4)ng/L],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CGRP总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尤以窒息后第2,3天为著[(48.4±3.7)ng/Lvs(81.3±6.8)ng/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NPY,CGRP在HIE的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参与了HIE的发生和发展;HIE第2~3天脑血管痉挛收缩,是应用扩血管治疗的最佳时期.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神经肽Y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简介:发病原因口腔内出现白色溃疡这种溃疡米粒般大小呈白色,被称为“口疮”,在宝宝体质比较弱的时候容易出现,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其发病的原因。

  • 标签: 口腔炎 溃疡 保健知识 预防措施
  • 简介:餐桌上的营养学1.黄豆对治缺铁性贫血和神经衰弱有益1斤黄豆中含铁质55毫克,不但量多且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对缺铁性贫血十分有益;1斤黄豆中含磷2855毫克,对神经衰弱和身虚体弱的孩子十分有益。

  • 标签: 黄豆 神经发育 孩子 缺铁性贫血 神经衰弱 人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