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骨肿瘤行瘤段截时计划截长度与实际截长度的差异。方法对53例行瘤段截的患者进行研究,骨肉瘤34例,骨巨细胞瘤5例,梭形细胞肉瘤5例,软骨肉瘤3例,骨转移癌3例,淋巴瘤1例,未分化多形性肉瘤1例,软组织肉瘤侵犯骨骼1例。肿瘤位于股骨下段29例,胫骨上段8例,肱骨上段7例,股骨近端5例,胫骨下段3例,肱骨远端1例。将实际截长度与术前计划截长度进行比较,将患者按不同部位分组,研究各组的差异大小。结果53例瘤段截患者截长度误差范围为-30~15mm,95%可信区间为(2.0±7.7)mm。误差在±10mm以内的40例,占75.5%,误差≤-10mm的4例,占7.5%,误差≥10mm的9例,占17%。股骨下段29例,误差为(2.9±6.7)mm,胫骨上段8例,误差为(3.8±5.1)mm,肱骨上段7例,误差为(3.6±8.0)mm,股骨近端5例,误差为(-0.2±6.0)mm,胫骨下段3例,误差为0mm肱骨远端1例,误差为-30mm。结论手术中通过找到术前设计的解剖标志及计划长度进行截骨准确性高,如果能避免引起误差的因素能使瘤段截长度更加精准。

  • 标签: 骨肿瘤 截骨术 截肢残端 截肢长度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20例乳腺癌术后出现皮下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皮下积液患者,12例行穿刺引流,8例敞开引流,70%(14/20)病例1周愈合,20%(4/20)病例2周愈合。结论防治皮下积液关键是术中结扎淋巴管,出现积液后行穿刺和引流、胸外加压包扎等治疗后可出现较好效果。

  • 标签: 乳腺癌 皮下积液 治疗
  • 简介:目的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探讨影响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的因素。方法82例患者均经过术中彻底止血、术后双管引流、适量棉花填塞、胸外适度加压包扎等综合处理,对引流量较多者推迟拔管时间。结果经综合处理后全组患者无皮下积液发生。伤口引流管的放置时间与年龄(P〉0.05)、腋窝手术操作方式(P〉0.05)及保乳(P〉0.05)无关,而与肥胖(P〈0.05)、术前新辅助化疗(P〈0.05)及术后负压引流瓶转换时问(P〈0.05)有关。结论皮下积液的发生与肥胖、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及负压引流转换时间过早有关,术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可以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

  • 标签: 乳腺肿瘤 改良根治术 保乳术 淋巴漏 皮下积液 引流管放置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皮下种植瘤的组织细胞再行尾静脉注射成瘤的可行性。方法将30只裸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0只。A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B组尾静脉注射HCT116细胞悬液0.1ml,C组尾静脉注射HCT116皮下种植瘤组织悬液0.1ml。将HCT116细胞皮下种植瘤组织悬液离心分为细胞与组织悬液。另取20只裸鼠随机分为细胞组和悬液组(n=10),尾静脉注射细胞或悬液。观察各组裸鼠成瘤及转移情况。结果A组无肿瘤形成。B组裸鼠尾静脉注射HCT116细胞成功9只,8只形成肺部转移瘤,其中2只同时形成肝部转移瘤。C组裸鼠尾静脉注射HCT116皮下种植瘤组织悬液成功9只,初期有4只尾根部出现肿块,30天后5只裸鼠的骶部、颈部出现肿瘤(严重者有1只同时胸窝皮下也形成肿瘤),50天后形成肺部转移瘤,死亡;未形成皮下种植瘤的4只裸鼠中有3只形成肺部转移瘤后死亡。细胞组裸鼠注射离心后的细胞成功8只,仅1只形成肺部转移瘤。悬液组裸鼠注射离心后组织悬液无肿瘤形成。结论HCT116皮下种植瘤组织悬液尾静脉注射后,能定向地从血管迁移至裸鼠皮下组织成瘤。

  • 标签: 结肠癌 HCT116细胞 皮下种植瘤 尾静脉注射
  • 简介:介绍并探讨新型中枢放疗技术。新方法对患者进行仰卧体位固定.采用等中心照射的技术、热塑料面膜和真空袋固定技术、直线加速半柬照射和柬照射技术、相邻两野相切技术及低熔点挡铅技术等。较传统的照射技术存在定位方便简捷、重复性较好、剂量分布均匀等优点.有利于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放射疗法 仰卧位 全中枢照射
  • 简介:在CT或B超等引导下经皮直接植入瘤内或肿瘤手术中植入残留灶及可能有微小转移瘤灶区域的化疗缓释植入剂,既提高了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同时也降低或避免了全身化疗常见的毒副反应,这无疑为肿瘤的化学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给药途径;肿瘤内直接注入化疗缓释剂也为一些失去手术、放疗或不能耐受全身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减少痛苦带来新的希望.

  • 标签: 缓释植入 化疗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姑息性手术结合125Ⅰ粒子植入对Ⅳ期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远处转移不能根治Ⅳ期直肠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3月诊治的152例Ⅳ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其预后因素.结果152例Ⅳ期直肠癌患者,119例合并有梗阻、出血或穿孔,行姑息性手术,包括原发灶姑息切除及肝转移灶切除25例,仅原发灶姑息切除66例,单纯造口术或开腹探查28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有45例接受125Ⅰ粒子植入.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无关;原发灶切除、转移灶切除、肿瘤合并症、肿瘤转移范围、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及125Ⅰ粒子植入等因素与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转移范围及是否切除、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和125Ⅰ粒子植入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Ⅳ期直肠癌原发肿瘤引起的梗阻、出血或穿孔等合并症者,应争取积极手术切除,结合岱I粒子植入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疗效.

  • 标签: 直肠肿瘤 姑息手术 125I粒子植入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该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全年江苏省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的312例原发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5.7%。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肺功能不全、术后输血2个变量是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后肺功能不全为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对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手术 食管癌 心律失常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结合临床应用阐述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使用技巧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过去3年接受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放置的389例肿瘤化疗患者临床手术及应用随访资料,分析该设备留置过程相关并发症.结果389例患者全部穿刺置管成功,其中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者162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者227例.手术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误穿刺动脉(锁骨下静脉组:3/162,1.9%;颈内静脉组:5/227,2.2%);应用随访过程中最常见的非感染性并发症是深静脉血栓(锁骨下静脉组:7/162,4.3%;颈内静脉组:5/227,2.2%)和导管堵塞(锁骨下静脉组:4/162,2.5%;颈内静脉组:3/227,1.3%),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菌血症或败血症(锁骨下静脉组:5/162,3.1%;颈内静脉组:4/227,1.8%)和输液港位置感染(锁骨下静脉组:1/162,0.6%;颈内静脉组:4/227,1.8%),1.2%(2/162)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出现夹闭综合征(pinch-offsyndrome).结论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对于肿瘤化疗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用药通道,手术植入和临床应用过程中伴随的并发症需要更加细心的临床维护工作,为患者谋求最大的获益.

  • 标签: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 恶性肿瘤 化疗 夹闭综合征
  • 简介:目的评价奥曲肽对H-22细胞株小鼠皮下移植肿瘤模型的抑制作用,探讨奥曲肽抑制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本实验共入选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组(实验组)及B组(对照组)。每组包括10只小鼠。H-22细胞株(2×10^6)皮下注射于小鼠左前腋窝。注射后A组每只小鼠接受奥曲肽(100μg/kg/day×14days)腹腔注射。B组的小鼠接受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天测量小鼠皮下肿瘤的大小。皮下移植14d后所有小鼠均断颈处死,切除皮下肿瘤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PCNA,bcl-2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应用TdT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dT-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TUNEL)及ANNEXIN-V标记的流式细胞计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移植后7d及14d,A组皮下肿瘤的平均大小明显小于B组(0.13±0.02)cm^3VS.(0.21±0.04)cm^3,P<0.05;(0.36±0.11)cm^3VS.(0.72±0.11)cm^3,P<0.01。B组VEGF及PCNA的表达模型高于A组(Ridit检验,P<0.05)。B组bcl-2的表达亦高于A组,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Ridit检验,P>0.05)。B组MVD亦高于A组,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23.30±1.81)VS.(30.6±3.41),P=0.075。流式细胞计及TUNEL均可检测到A组细胞凋亡水平较B组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奥曲肽对H-22细胞株小鼠皮下移植肿瘤模型具有抑制作用。除了抑制细胞增殖之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亦是抑制肿瘤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奥曲肽 H-22细胞株 小鼠 皮下移植 肿瘤抑制 肿瘤血管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乳晕皮下注射美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美蓝2ml分4点乳晕皮下组织内,然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chincloss术式)或保乳术,依淋巴管走向找到距乳腺最近的蓝染淋巴结定为SLN,其余为非SLN,分别送病理检查。结果56例患者中,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者54例,检出率为96.4%。共检出前哨淋巴结77枚,平均每例1.38枚。SLN预测前哨淋巴结灵敏度为94.4%(52/54),假阴性率为6.1%(2/33),无假阳性者。结论应用乳晕皮下注射美蓝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准确预测早中期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状态。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美蓝注射 乳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运用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行皮下乳腺切除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宿迁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在超声引导下运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对23例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施行了皮下乳腺切除术,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的切口瘢痕、胸壁外形及乳头乳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3例手术均获成功,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2min;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裂开或愈合不佳;术后住院3—5d。随访6—15个月,患者手术部位瘢痕小且隐蔽,乳头乳晕处无明显凹陷,外形美观,乳头感觉正常,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较满意。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运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胸部外观及功能等方面效果较好,瘢痕隐蔽不明显,患者满意率高。

  • 标签: 男性乳腺发育症 乳腺切除术 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 超声引导 乳房整形
  • 简介: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男22例,女9例,年龄19岁-76岁,平均51岁,其中脑胶质瘤1例,鼻咽癌4例,鼻窦癌2例,口咽癌2例,食道癌3例,肺癌5例,乳腺癌1例,肝癌4例,直肠癌3例,宫颈癌1例,骨肉瘤3例,纤维肉瘤2例,31例共36个病灶。在CT或B超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病灶内,采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设计布源,将放射性活度为23.31MBq-29.97MBq的125I粒子按10mm层间距植入。结果:31例36个病灶,完全缓解(CR)8个,部分缓解18个,总有效率72.2%。术中11例出现少量渗血;术后出现胸背痛1例,1例出现少量气胸(肺压缩小于30%),保守治疗后恢复;食道气道瘘1例。结论:125I粒子植入作为常规放化疗治疗复发性恶性肿瘤的一种补充治疗手段,局部控制率高,创伤小,安全性好。

  • 标签: 恶性肿瘤 复发性 125↑I粒子 介入性 近距离放射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三氧化二砷和5-FU治疗大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疗效。方法建立裸鼠皮下人大肠癌移植瘤模型,应用三氧化二砷和5-FU治疗后,观察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并用HE染色观察有无器官毒副作用。结果实验表明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抑制,三氧化二砷组抑瘤率为55.5%,而联合治疗组抑瘤率为76.0%(P<0.05),HE染色未观察到各器官病理改变。结论联合应用三氧化二砷和5-FU能提高三氧化二砷治疗大肠癌的疗效,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 标签: 治疗 三氧化二砷 5-FU 大肠癌 抑瘤率 裸鼠皮下移植瘤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的阳性表达影响肺癌进展和预后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检测4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标本中VEGF的阳性表达、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评价VEGF和MVD的关系、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现阳性高表达,其含量及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肿瘤直径越大、已有淋巴结转移,则VEGF含量和表达越高。在VEGF表达阳性的癌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的肺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通过调节和诱导肺癌微血管的生成而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它可作为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潜能和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血管生成
  • 简介:目的:讨论晚期肺癌行肺切除术后的高并发症及死亡率的王要原因,提出手术指征的掌握和围手术期的处理要点。方法:对44例Ⅲ、Ⅳ期肺癌行肺切除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2例痊愈出院,住院死亡2例(4.54%),并发症发生率15.91%,随访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1%、40.91%和20.45%。结论:晚期肺癌肺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主要是肺切除后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导致死亡。只要围术期处理适当,晚期肺癌行肺切除是可行的,再加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肺癌 全肺切除术 并发症 治疗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脏零缺血免缝合肿瘤吸技术治疗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优越性。方法:收集近期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手术患者共21例,其中采用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14例(部分切除组),腹腔镜肿瘤吸技术患者7例(吸组),分析肿瘤吸技术的临床优越性。利用SPSS19.0统计学方法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有无输血等相应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绝对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部分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肾脏零缺血免缝合肿瘤吸技术治疗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术后恢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肿瘤吸除技术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 简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居世界癌症死因第三位,5年总体生存率只有5%左右。外科干预目前被认为是HCC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佳治疗手段。但多数HCC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对晚期HC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已被证明是最佳的辅助疗法,但其作用有限,因此TACE联合其他手段治疗的研究已逐渐开展。

  • 标签: 肝细胞癌 放射性粒子 碘-125粒子 近距离放射疗法 TACE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0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采用经右锁骨下静脉及右股动脉穿刺植入导管化疗药盒系统于右侧前胸壁及大腿内侧腹股沟下约3cm,留置管到达相应靶血管,术中给予化疗栓塞,术后行经药盒规则灌注化疗及定期护理。结果10例病人成功植入10个导管药盒系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2个月均保持药盒通畅及无留置管移位。本组病人生存期最短10个月,最长约37个月。结论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为行长期规律性晚期恶性肿瘤区域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提供了一条安全、微创、简便有效的途径。在床边或门诊即可实现区域化疗,达到提高疗效,降低费用的效果,易为病人接受,不失为治疗恶性肿瘤良好手段。

  • 标签: 导管药盒系统 植入术 恶性肿瘤 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