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电子喉镜在摘除带蒂声带息肉中的优势。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门诊治疗的10例带蒂声带息肉患者经电子喉镜下摘除手术的临床分析。结果经局部黏膜表面麻醉,经鼻进入喉镜,手术过程顺利,结果良好,声嘶症状均消失。结论电子喉镜在治疗声带息肉方面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操作方便,适应各级医院使用。

  • 标签: 电子喉镜 声带息肉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包膜外肿瘤摘除在腮腺沃辛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近lO年收治的24例沃辛瘤中的13例病人采用包膜外摘除,并进行随访。结果采用包膜外摘除治疗腮腺沃辛瘤,手术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无术后面部凹陷畸形,无肿瘤复发病例。结论在腮腺沃辛瘤的治疗中,包膜外肿瘤摘除是可行的。

  • 标签: 腮腺沃辛瘤 治疗中 肿瘤摘除术 包膜 面部凹陷畸形 手术安全性
  • 简介:目的评价椎体入路经皮内镜颈椎间盘髓核摘除(percutaneousendoscopiccervicaldiscectomy,PECD)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我科收治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24-68岁,平均(44.5±12.4)岁。突出节段:C(3-4)节段1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4例,C(6-7)节段1例。行椎体入路PECD,于血管鞘和气管食管鞘之间进行椎体穿刺,置镜鞘于椎体内,镜下磨钻建立骨性通道,经皮内镜直视下去除突出的髓核,减压脊髓或神经根。记录手术时间、中髓核组织摘除量以及相关并发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记录颈部和上肢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术后随访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颈椎CT以及MRI检查。结果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35min,平均(81.5±23.4)min,髓核组织摘除量0.3-0.8g,平均(0.5±0.2)g。1例术后发生了四肢的肌力减退,2例出现了钻孔椎体的塌陷。术前VAS评分为(75±10)分,术后1天(32±4)分,术后1周(22±3)分,术后1个月(19±2)分,术后3个月(16±2)分,术后6个月(8±2)分。术后1天时VAS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时VAS评分与手术后1天比较进一步下降,6个月随访时,9例椎体骨隧道愈合。结论椎体入路PECD是可行和安全的。作为PECD一个补充的手术入路,该手术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椎间盘移位 颈椎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 简介:目的总结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中转开放手术的原因,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我科实施的80例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的病例资料,其中有3例失败,中转为开放性手术的患者,通过分析其失败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结果3例中转开放手术的原因分别为:出血、疼痛及硬膜外高压。结论通过分析中转开放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 标签: 脊柱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颈椎髓核摘除(cervical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CME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我科采用后路CMED治疗单节段CSR患者19例,18例获随访,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1~59岁,平均41.9岁;病变节段C(4~5)5例,C(5~6)9例,C6-74例;均表现为单侧神经根卡压节段性根性疼痛,颈椎动力位X线片未见颈椎不稳。首次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2.7个月,末次随访28~51个月,平均32.5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病变节段稳定性和椎间高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AS评分由术前的(7.12±1.11)分降至出院时的(2.82±0.64)分,首次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4±0.76)分和(2.00±0.51)分;JOA评分由术前(12.58±1.06)分提高至出院时的(15.63±0.51)分,首次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是(16.12±0.72)分和(15.88±0.78)分;出院时、首次随访和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变节段的椎间高度为(5.55±0.52)mm,末次随访时为(5.39±0.51)mm,虽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过屈位X线片未显示明显颈椎失稳。结论只要选择好合适的适应证,后路CMED治疗单节段CSR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获得满意的短中期临床疗效,但远期疗效仍有待继续观察。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颈椎 神经根病 椎间盘移位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S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SNSRH组)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LRH组),分析术后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SRH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拔出尿管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LRH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比较:LRH组患者术后伴有更明显的间断排尿、腹压排尿、尿失禁、尿潴留症状(P〈0.05);对于尿频症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宫颈癌根治的近期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保留神经功能 根治性子宫切除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子宫颈癌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丛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治疗组(LNSRH组)和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治疗组(LRH组),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5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两组患者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LNSRH组患者的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排便时间均少于LRH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子宫切除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可行,相对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能明显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腹腔镜 宫颈癌 保留盆腔神经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究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宫颈癌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的32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选取同期行子宫全切的32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尿失禁、尿潴留、排便困难、便失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宫颈癌组患者尿失禁、便失禁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尿潴留、排便困难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时间、达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宫颈癌组患者的Ⅰ类肌纤维肌力、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疲劳度、肌电位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经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较易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长时间和大面积的手术可对患者的组织及神经造成严重损伤,影响患者的排尿、排便等盆底功能。

  • 标签: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盆底功能
  • 简介: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问题。方法对1984-2002年收治的1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家族史者9例,癌变8例。手术方式:全结肠直肠切除8例,其中回肠造口2例,回肠储袋肛管吻合6例;结肠次全切除6例,其中回肠直肠吻合5例,升结肠肛管吻合1例;结肠部分切除2例;Miles1例,结肠会阴造口1例。结论认识该病的临床特点,根据息肉的分布特点和有无癌变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首选结直肠全切回肠储袋肛管吻合

  • 标签: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回肠直肠吻合术
  • 简介: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全身静脉化疗对比介入化疗加栓塞对行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50例,将采用新辅助化疗全身静脉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介入化疗加栓塞联合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5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的病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6.0%,高于对照组的44.0%(P﹤0.05);治疗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为28.0%,低于对照组的52.0%(P﹤0.05);治疗组的呕吐、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脱发及色素沉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化疗加栓塞比新辅助化疗全身静脉化疗在行宫颈癌根治性手术中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全身静脉化疗 介入化疗 栓塞术 宫颈癌
  • 作者: 郭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5期
  • 机构: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重庆梁平 405200
  • 简介:宫颈癌是最容易通过常规筛查与随访预防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现后可治愈性较高,还能早期发现接受治疗。9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伴有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等均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营养不良、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妇女免疫功能低下、不良的精神因素等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宫颈癌疾病发展到中期以及晚期后,治愈难度成倍增加,并且治愈的概率相对于早期来说,更低,因此,早期有效诊断宫颈癌患者,意义重大。

  • 标签: 宫颈癌;预防;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放疗的优势及放疗后的手术适应症。方法:37例Ⅰb~Ⅱb期宫颈癌接受术前放疗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结果:全组病人均能如期按手术规范完成手术,中未发生不可控制的大出血,无输尿管、膀胱、直肠等损伤发生。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Ⅰb~Ⅱb期宫颈癌经术前放疗,降低了手术难度,并使Ⅱb期病人具有手术机会,且不增加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宫颈癌 放射治疗 手术治疗
  • 作者: 魏建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2-11-1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1期
  • 机构: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重庆400000
  • 简介:宫颈癌是有可能通过常规筛查和随访预防的妇科恶性肿瘤。它是可高度治愈的,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9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伴有高危HPV持续感染;多性伴侣、过早性生活、初生婴儿年龄小、多胎妊娠和多胞胎与宫颈癌密切相关;营养不良、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女性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不良心理因素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宫颈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当宫颈癌的疾病发展到中晚期时,治愈的难度呈指数级增加,治愈的概率低于早期。因此,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早期有效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预防;宫颈癌;筛查
  • 简介:宫颈癌中,影响治疗和预后的临床分期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仅靠临床分期是不够的,于是需要发现一种更好的预后指标,异常的组蛋白酶D升高被发现在癌细胞中,这种过度表达被认为是通过对胞外基质的消化而增加肿瘤的转移潜力,在局部进展期宫颈癌中,高组蛋白酶D水平相关于短期的无复发生成。

  • 标签: 宫颈癌 组蛋白酶D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疣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医院收治的7例女性生殖系统疣状癌病例资料。结果: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29岁,5例患者已绝经。发病部位以外阴居多(4例),宫颈3例。临床表现:病变累及外阴,以外阴赘生物伴瘙痒为主要症状;而病变在子宫颈者则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有6例患者早期被误诊(85.72%)。4例外阴疣状癌按FIGO分期1例为Ⅰ期,3例为Ⅱ期。3例宫颈疣状癌按FIGO分期,Ⅰ期2例,占28.57%,Ⅱ期3例占42.86%,Ⅲ期2例占28.57%。5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1例宫颈癌ⅢB期患者行同步放化疗,另1例宫颈癌ⅢB期患者行单纯放疗。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92个月,3例随访1~49个月无异常发现,1例单纯手术的患者术后72个月局部复发,1例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1年后死亡,1例单纯手术的患者和1例行单纯放疗的患者失访。除1例出院后失访,6例患者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3,33%(5/6)、50.00%(3/6)和33.33%(2/6)。结论:生殖系统疣状癌是皮肤和黏膜鳞状细胞癌的一种亚型。发病年龄晚,以绝经后者多见。疣状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单发多见,少数伴发鳞状细胞癌。早期进行外科根治性治疗,并制定相关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才可能使患者有更大的获益。

  • 标签: 疣状癌 外阴癌 宫颈癌
  • 简介: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半数以上,其死亡率为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地威胁广大妇女的健康。宫颈癌的预防与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作者研读国内外大量的相关研究报道,对宫颈癌的发病机制、致病病毒的检测方法、宫颈癌的预防与治疗进展做出综述,为临床预防与治疗宫颈癌提供新的策略。

  • 标签: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托尼奖获得者玛丽萨·扎莱特·威诺克始终在向自己的目标前进,不为任何困难所阻挡,即使在罹患癌症以后。

  • 标签: 宫颈癌 获得者
  • 简介:DNA甲基化是抑癌基因失活的第三种机制,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一些抑癌基因甲基化与CIN的相关性。提出这些抑癌基因甲基化在CIN诊断、治疗以及预测病情发展方向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 标签: CIN 甲基化 RARβ ESR1 CDH1 NKX6-1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病人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和CA125的表达。方法选取经病理切片证实的宫颈鳞癌病人97例,良性宫颈病变组45例,正常妇女血清30例,空腹抽取静脉血2-3mL检测SCCAg和CA125。结果SCCAg恶性组(4.01±0.72)ng/L,良性组(0.98±0.45)ng/L,对照组(0.72±0.62)ng/L;良性组,对照组和恶性组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CA125恶性组(28.06±6.23)U/mL,良性组(14.21±1.02)U/mL,对照组(13.64±1.34)U/mL;良性组,对照组和恶性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Ag在临床各期的阳性百分比为66.7%~100%,各期之间、病理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的表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在临床各期的阳性百分比为0%~76.4%,Ⅱ、Ⅲ期与0、Ⅰ,病理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CAg在子宫颈鳞癌的表达有一定敏感性,而与临床分期无关;CA125在子宫颈鳞癌的表达敏感性不高,但与肿瘤的分期,转移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宫颈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CA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