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结直肠癌正成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大中城市,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趋势更加明显。随着医学生物学技术的进展,虽然结直肠癌的手术、放疗和化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有近半数的患者预后很差。

  • 标签: 结直肠癌 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置入式微波对猪活体状态下,正常松质骨组织的灭活作用及其灭活范围、形态、短期内病理变化。方法采用12头清洁级成年猪,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术后2、4周2个时间组,每组6只猪。术后2、4周分别处死参加实验的6只猪,每组取猪的胫骨、股骨干骺端松质骨部位共24个实验对象,再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灭活时间120s,240s,360S3个小组,每组8个样本,采用微波治疗仪进行灭活,灭活功率为60W,微波频率为2450MHz。每个标本行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标本大体观察见置人式微波在相同功率下不同工作时间的灭活形态基本恒定,纵截面上看类似一个椭圆形,微波灭活的范围随着时间的增加明显增大,且微波灭活形态随着灭活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近似圆形。组织学观察微波灭活2周后凝固区内骨小梁结构基本正常,骨细胞完全坏死,可见大量凝固性坏死灶,其外围形成了由肉芽组织构成的交界区;微波灭活后4周凝固区内凝固性坏死灶已被吸收,边缘坏死骨小梁周围见大量破骨细胞及类骨质沉积,交界区肉芽组织大量侵入坏死骨区域,与破骨细胞一起吸收死骨,并可见新生骨小梁的形成。结论置人式微波对活体松质骨有明确的灭活作用,灭活形态基本恒定,灭活范围内细胞坏死彻底。松质骨微波灭活后,骨坏死区域修复进程快于皮质骨。

  • 标签: 微波 骨骺 骨坏死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TACE和微波固化消融联合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治疗组:TACE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PMCT)联合治疗肝细胞癌46例;对照组:TACE治疗肝细胞癌40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1a、2a、3a生存率分别是65%、30%、15%和30%、10%、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0%、85%和25%、70%,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0.013,P=0.6,x^2=1.35,P=0.25)。结论TACE和微波固化消融联合治疗可望成为肝细胞癌的治疗途径之一。

  • 标签: 肝细胞癌 TACE 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
  • 简介:胃癌的预后极差,其死亡率居于所有癌症的第二位。尽管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治疗方案,但术后死亡率仍高达60%以上。为了提高治愈性(RO)切除率,降低术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各国医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对近年来胃癌新辅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胃癌 新辅助治疗 放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2006年9月至2010年6月应用微波消融治疗股骨及胫骨普通骨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组共15例,男9例、女6例,中位年龄16(5~52)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6例、股骨干5例、胫骨近端4例,Enneking分期均为IIB期。所有患者经活检确诊后,术前多药联合化疗1周期。手术按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原则显露肿瘤,对瘤段骨行多根微波天线矩阵式微波消融。消融完成后清除坏死肿瘤组织,5例行自体或异体腓骨移植+钢板内固定、3例行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2例行自体或异体腓骨移植复合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3例单纯钢板内固定、2例单纯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同术前化疗方案行4周期辅助化疗。术后2年内每3个月,术后2年以上每6个月,术后5年以上每年复查1次,随访截至时间2013年12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51±20)个月的随访。术后复发并肺转移4例(复发时间术后平均10.2个月)、单纯肺部转移1例,该5例全部死亡;其余10例无瘤生存。复发率26.7%,3例为骨内复发,1例软组织复发;肺部转移率33.3%。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和53%。6例出现病理骨折及内固定断裂,骨折率40%。术后半年评价患膝关节屈伸活动均接近正常,但长期随访出现病理骨折者的肢体功能明显恶化,术后3年病理骨折组评分明显低于无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消融治疗下肢长骨骨肉瘤总体生存情况与国内目前整体治疗效果相当;由于灭活骨愈合过程漫长,行植骨及内固定重建后发生病理骨折风险较高;对下肢临关节骨肉瘤,瘤段骨扩大切除人工假体置换可能更为适宜。

  • 标签: 骨肉瘤 下肢骨 导管消融术 微波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一类异质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差异很大.肿瘤从小于1cm到超过35cm均有报道,其生物学行为也从近乎良性到高度恶性不尽相同[1].在靶向药物伊马替尼应用于GIST治疗之前,GIST完整切除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不完全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小于10%,原发性GIST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率约为40%~90%[2,3],尽管报道差异较大,但总体复发率仍偏高.术后中位复发时间为10~20个月[2,3].如何解决GIST切除术后的复发问题一直是GIST治疗领域的难点和热点.

  • 标签: 治疗现状 瘤辅助 胃肠间质
  • 简介:脑膜瘤的传统疗法为手术切除,其复发率和致残率较高,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采取综合疗法,以手术为主,联合运用各种辅助疗法,以提高疗效。常用的辅助疗法有放射疗法,细胞因子及相关疗法,激素疗法,基因疗法及化疗等,本文综述这几方面的进展。

  • 标签: 脑膜瘤 辅助疗法
  • 简介:在过去的20年结直肠癌辅助治疗有很大改进.辅助性放化疗已成为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术前、术后辅助放疗、免疫治疗、局部门静脉灌注化疗的现状.

  • 标签: 结直肠癌 辅助化疗 辅助放疗 免疫治疗
  • 简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微波凝固技术主要应用于术中止血和切割[1].一九九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董宝玮教授与航天工业总公司共同研究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技术,实现了对微波热场的球形调控.对于直径5.0cm以内的肝肿瘤实现了一次性原位整体灭活[2].2003年6月以来我们共行肝癌凝固治疗手术45例67个肿瘤、肝血管瘤4例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该技术我国走在世界前列,由于该治疗技术开展时间较短手术操作没有共同的标准且不尽相同,为相互交流现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超声引导 经皮微波凝固技术 肝肿瘤 手术指征 无菌操作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治疗恶性骨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86例接受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所给予的护理措施,及术后的康复锻炼进行分析。结果:58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行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保肢手术,并获1年2个月的随访,术后无褥疮、肺部感染、静脉栓塞和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患者的特点,围术期的健康教育及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患者术后重回社会的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微波 骨肿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微波消融术治疗骨肉瘤的中期疗效,探讨瘤段骨的病理学转归。方法对1例股骨远端骨肉瘤,患者进行了原位微波消融+内固定保肢治疗,术后随访43个月。末次随访时,拆除内固定,术中取股骨(原瘤段骨)中部、远端骨质及其周围软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该患者手术后53个月无瘤生存,肢体功能MTST评分30分。组织病理提示:瘤段骨中部见少量板层骨小梁、脂肪组织及再生的血管组织;瘤段骨远端骨质可见部分退变坏死及新生骨组织;股骨远端周围软组织镜下可见退变的横纹肌组织、胶原化的纤维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所有镜下均未见肿瘤细胞。结论该例接受微波消融治疗骨肉瘤患者的中期无瘤生存;术后43个月,原瘤段骨中仍有死骨存在,再血管化没有全部完成,仍有再骨折风险。

  • 标签: 微波 消融技术 骨肉瘤 病理学 外科 随访研究
  • 简介:1985年至2007年期间,全世界至少有12项有关胃癌围术期辅助化疗和放疗的临床试验未能证明其疗效。对于手术可切除的胃癌,包括化疗和放射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未能获得普遍认可。因此这一时期无论胃癌分期早晚,治疗手段基本上是手术切除。直到跨世纪阶段,这种状况才发生了较大变化。

  • 标签: 辅助化疗 临床试验 其他治疗方法 单纯手术组 术前化疗 曲妥珠单抗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PMCT)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83例资料完整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Ⅱa~Ⅲa期,实验组(TACE联合PMCT治疗)28例,对照组55例(单纯TACE治疗)。两组均先行TACE治疗,常规每次治疗后3~4周行CT复查或肝动脉造影,根据碘油缺失、瘘口再通、癌灶残留及病灶进展等情况综合评定,再选择性行TACE或PMCT治疗,连续治疗3次为一个治疗周期。观察比较两组有效率、毒副反应、复发转移率和生存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7.86%和40.00%;实验组和对照组的0.5、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3%、79%、61%和95%、84%、65%、38%;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个月和24个月;0.5、1、2年累积复发转移率分别为7.14%、14.29%、32.14%和9.09%、34.55%、65.45%。两组毒副反应相似,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照组8例合并有肝动-门脉瘘(HAPS)者经TACE术反复封堵后仍有3例发生瘘口再通,实验组5例经TACE+PMCT治疗后未出现瘘口再通。结论TACE联合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复发转移率,不增加毒副反应。

  • 标签: 中晚期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经皮微波固化消融 肝动-门脉瘘
  • 简介: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均为阴性,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征,肿瘤异质性较高,临床上具有复发率高、转移早和预后差等特点。化疗是TNBC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但总体预后仍较差。随着TNBC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靶向药物研究及临床试验陆续开展,目前取得了一些积极的临床试验结果。中医药治疗作为传统的医疗手段,对于晚期乳腺癌也发挥着重要的支持扶正作用。本文就TNBC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分子靶向治疗 靶点 化疗 中医药治疗
  • 简介:1前言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其治疗策略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s,AI)的开发应用,使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13渐受到重视,成为更科学合理地对乳腺癌进行个体化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种乳腺癌辅助治疗的新概念,

  • 标签: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 芳香化酶抑制剂 个体化治疗 辅助治疗 第三代
  • 简介:胶质瘤的治疗是高度个体化的治疗。过去的20年里有许多手术及辅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胶质瘤的手术中,使得胶质瘤外科手术这一领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影像技术如PET、fMRI、术中MRI、脑磁图、DTI以及手术的辅助技术如神经导航、荧光显像技术、唤醒麻醉及术中超声等的应用,神经外科医生能在术前精准勾画出肿瘤的解剖和病理结构,也能在术中精确定位功能区,达到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同时使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降到最低。如今神经外科医生更加注重病人的术后功能状态。

  • 标签: 脑胶质瘤 手术治疗 多黔引导 神经导航 术中核磁共振 超声
  • 简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有1/3~1/2病人复发、转移,手术后辅助化疗是令人关注的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就在这一领域进行尝试,但一直未获得期望的结果.1995年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第一篇有关问题的Meta分析结果,术后用含顺铂的联合化疗方案有延长远期生存的趋势.近年来陆续发表的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显示对术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IB期病人使用含铂类药物方案化疗可以延长远期生存,但根据统计学要求,目前所积累的临床资料样本量尚不能做出最后结论.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辅助化疗
  • 简介:胃癌患者的藕后与就诊时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单纯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达90%以上,而Ⅲ期患者单纯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仅20~40%.虽然近年来手术技术的进步使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但单纯手术治疗仍没有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无病生存期.近40年来,人们一直寻找手术以外的方法,以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的改善和安全性的提高、使可以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接受围手术期化疗或放化疗逐渐成为研究目标、特别是术前化疗的应用引起更大关注,并成为近年来胃癌综合治疗的研究热点.

  • 标签: 化疗研究 新辅助 研究实践
  • 简介:胃癌的新辅助化疗又称术前辅助化疗.通常特指可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的术前化疗.其目的在于使肿瘤降期、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提高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胃癌新辅助化疗由Wilke等于1989年首先报道,他认为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其根治性切除率.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评价 无病生存率 术前辅助化疗 术前化疗
  • 简介:目的比较微波与射频对离体猪股骨干骺端的制热效应,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取20条新鲜成年猪股骨,根据数据随机法分成微波组与射频组2组,每组10个股骨样本分别采用微波和射频进行加热凝固。加热功率为60w,加热时长为300s,旁开加热点5、10、15mm测温,比较两种热疗技术的凝固范围和形状以及温度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60W·300s微波和射频凝固的纵径分别为37.1±3.2mm,28.3±2.5mm,前者明显大于后者(P〈0.05),横径分别为21.3±1.6mm,19.8±1.4mm,前者明显大于后者(P〈0.05)。微波消融后出现明显的炭化带,凝固区及充血带分布,射频消融后仅可观察到明显的凝固区。射频形成的凝固体较微波更接近球形。微波和射频的中心温度分别为126.2±1.51℃,100.2±0.7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旁开10mm处温度分别为91.5±3.7℃,58.3±2.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各测温点分别在210s与255s内达到稳态,二者距离加热中心越近温度越高,上升速度越快。微波消融中心温度可达到120℃以上,射频消融中心温度不超过100℃。结论微波和射频对离体猪股骨干骺端凝固形状及凝固范围存在差异,中心温度和旁开10mm处温度,微波显著高于射频。微波较射频热场温度高,凝固范围大,在较大骨肿瘤的治疗中宜选用微波,射频消融较微波有更好的温控性。了解各自的制热特性有利于两种技术的合理选择。

  • 标签: 微波 脉冲射频术 股骨 骨骺 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