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微技术治疗骨盆脆性骨折(fragilefractureofpelvis,FFP)的临床疗效,评价FFP分型系统在FFP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采用微技术治疗FFP26例,按照FFP分型系统分为FFPII型20例,FFPIII型6例。统计术前有无神经损伤、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方法。根据Matta放射评定标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26例获平均10(6~12)个月随访,术前VAS评分为7分,其中骨盆后环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23例,背侧内支架系统固定3例,前环采用经皮耻骨上支螺钉固定18例,腹侧内支架(INFIX系统)固定8例。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6(40~150)ml,平均手术时间为75(50~105)min。根据Matta放射评定标准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5%,26例骨折均顺利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4(12~18)周。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骨盆骨折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0%,共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3.1%,其中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支架螺钉退钉,2例压疮,1例泌尿系统感染,重要血管损伤,深部感染。结论FFP分型系统对指导FFP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采用微技术治疗FFP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盆 骨折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抵钉座体外置入法在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近期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肛肠外科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辅助切口手术(NOSES组),26例行传统腹壁小切口取标本手术(LAP组)。并对其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共5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环周切缘情况、术后随访情况及术后肛门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AP组相比,NOSES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疼痛评分、额外镇痛药物使用率更低,住院费用更少,患者对术后腹壁外观满意程度更高(均P<0.05)。结论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满意,且在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腹壁外观更加美观等方面具有优势。

  • 标签: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腹腔镜 直肠癌 外翻技术 免辅助切口
  • 简介:目的比较有限切开钛缆捆扎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与单纯微辅助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钛捆扎辅助PFNA(A组,23例)与骨拨或复位钳等辅助PFNA治疗(B组,23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两组获平均25.4(12~32)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感染、血管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两组骨折愈合时间(A组平均7.5个月,B组平均7.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hipscore,HHS)(A组平均82.6分,B组平均81.1分),两组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44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测试(timeupandgtest,TUG)、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钛缆捆扎辅助治疗可降低骨折复杂程度及手术难度、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人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