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哮喘患者使用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患有重症哮喘的患者30例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15例和组1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正压通气治疗,对比常规组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结果无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都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组的改善程度大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今后的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 重症 哮喘 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期间综合护理干预工作的落实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期间行正压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n=74),进行对照组、试验组随机分组护理。对照组37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试验组37例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依从率以及血气分析指标、情绪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整体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正压通气治疗期间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情绪、血气分析指标,护理效果更佳。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综合护理干预 COPD合并呼吸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普通组(n=40)与观察组(n=40),普通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行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且PaCO2、PaO2指标改善效果优于普通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行正压通气治疗,对改善患者呼吸状况有明显效用,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正压通气法辅助治疗呼吸衰竭合并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呼吸衰竭合并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122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61例)以及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正压通气法辅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呼吸衰竭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联合正压通气法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呼吸衰竭 重症支气管哮喘 无创正压通气法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的46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的不同为依据进行分组。采取常规治疗的23例患者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23例患者为研究组。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ICU 重症心力衰竭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我院 2018 年 1 月 - 2019 年 9 月 收治的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80 例 为研究对象 ,随机 将其 分为对照组和 研究 组, 每组患者 40 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 采用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 治疗前 后肺功能 及 动脉血气 指标 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 FEV1 、 FEV1/FVC 、 PaO 2 、 PaCO 2 改善更加明显( P<0.05 )。 结论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联合应用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与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 的效果满意,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均得到改善 。

  • 标签: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 动脉血气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辅助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1至2019-1我院诊治的6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比Sa02、PaC02与Pa02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Sa02、PaC02与Pa02进行比较,差距小,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实施比较,观察组96.67%,对照组80%(P<0.05)。结论针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临床价值高,即可保证整体治疗效果,还可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ICU 重症心力衰竭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高频振荡通气和CPAP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比较二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是否可减少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法:选择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6-03—2018-03期间收治的RDS患儿74例,分为高频组(NHFV组)36例及正压通气组(NCPAP组)38例,比较两组上机前和上机后12、24、48、72h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机时间等。结果:NHFV组PO2、a/APO2、SaO2在给予呼吸支持后12、24、48、72h均高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HFV组PaCO2在给予呼吸支持后12、24、48、72h均低于NCP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均痊愈出院,在气漏、持续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肺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其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NHFV组在气管插管、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NCP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通气治疗RDS疗效确切,且与CPAP通气模式相比,可减少RDS患儿CO2潴留,增加氧合指数,减少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正压通气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6年 4月 ~2017年 4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6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将 6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n=34例)与观察组( n=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操作较为简单且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进一步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机械通气在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对其呼吸衰竭氧合功能影响。方法40例老年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式,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常规药物治疗,此项试验在2017年5月22日至2018年5月22日期间进行。结果观察组PH值(7.95±0.75)、SaO2(92.76±5.21)%、PaCO2(44.17±3.26)mmHg、PaO2(82.53±4.19)mmHg、血浆BNP(104.19±12.36)mg/L、肺动脉压(35.28±3.62)mmHg、并发症发生率(5.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氧合功能。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老年肺动脉高压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 氧合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CPAP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的 8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患儿采用 CPAP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分析患儿的护理体会。 结果:本组痊愈44例,显效 32例,总有效率 95.0%。;本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退热时间 3.0±1.6d,肺罗音消失时间 4.5±1.0d;患儿有不良反应发生,包括 1例感染、 1例腹胀。本组不良反应率为 2.5%,经对症治疗后消失,取得了满意效果。 结论:小儿重症肺炎采用CPAP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疗效显著,要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症状消失较快,适于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CPAP持续正压通气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压针接头连接留置针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选用本病房使用留置针患儿200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为使用正压接头连接组,对照组为病房传统使用头皮针连接的方法。分别观察回血情况、堵管情况、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接头脱落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5)。结论使用正压针接头明显减少了留置针回血、堵管现象,无接头脱落现象,延长了留置时间,降低了患儿穿刺部位感染率和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同时减少了患儿静脉穿刺次数,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正压无针接头 儿科 留置针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0例,按照入院号码奇偶数进行分组,入院号为奇数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治疗;入院号为偶数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治疗急诊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重症急性左心衰竭 呼吸机辅助通气无创模式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将6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34例)与观察组(n=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操作较为简单且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进一步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观察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R(90.5±4.3)次/min、RR(18.2±4.0)次/min、PaO2(7.8±0.2)kPa、PaCO2(6.5±0.2)kPa、有效率97.3%、死亡率0、撤机时间(3.4±0.2)d、住院(8.1±0.7)d。对照组治疗后HR(100.3±5.6)次/min、RR(25.4±1.8)次/min、PaO2(6.8±0.1)kPa、PaCO2(6.8±0.1)kPa、有效率81.1%、死亡率18.9%、撤机时间(5.9±0.6)d、住院(10.9±0.9)d。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能够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降低死亡率,缩短撤机与住院时间。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小儿重症肺炎 鼻导管吸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60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管理组、对照组,各30例。管理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80.0%,P<0.05。干预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4±0.8)天,咳嗽消失时间为(3.3±0.5)天、啰音消失时间为(3.9±1.1)天,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够更好的改善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病症。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重症新生儿 肺炎
  • 简介:  【摘要】 目的:观察序贯性机械通气与肺复张联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2018年 12月 -2019年 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 55例给予有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 56例给予序贯性机械通气与肺复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预后指标、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 74.5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 8.93%)与死亡率( 1.79%)均低于对照组( 27.27%、 1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 PaO2/FiO2、 PaO2、 SaO2均高于对照组, 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changes of vital sig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aO 2/FiO 2, PaO 2 and SaO 2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PaCO 2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Non-invasive sequenti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ombined with pulmonary recruitment can stabilize vital sign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educe hemodynamic effects, significantly improve oxygena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VAP, and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序贯性机械通气与肺复张联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5例给予有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56例给予序贯性机械通气与肺复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预后指标、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4.5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8.93%)与死亡率(1.79%)均低于对照组(27.27%、1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aO2/FiO2、PaO2、S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性机械通气与肺复张联合治疗可在稳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生命体征、降低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同时显著改善氧合,降低VAP发生率与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 肺复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