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结肠癌及健康对照组超声定量分析IL-1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检测并记录结肠癌组及健康对照组结肠内阻力指数(R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结肠癌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分析阻力指数(RI)IL-17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9.1±2.3)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2±1.4)ng/ml];结肠癌组RI(0.54±0.08)低于健康对照组(0.78±0.04)(P〈0.05)。结肠癌组IL-17阳性率RI负相关。结论:超声影像的部分声像图特征IL-17有明显关系,可作为诊断结肠癌的预警信号和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 标签: 结肠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 IL-17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Survivin作为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APs)的一个新成员,以细胞周期依赖性的方式调节表达,在纺锤体检查点有丝分裂装置结合而调节G2/M分裂进程;通过BIR结构域抑制细胞凋亡,与其它IAPs比较具有更强的选择性。目前关于它在亚细胞池中的定位功能仍存在争论:有研究表明,survivrin定位在纺锤体上,直接锚于死亡蛋白酶一9并抑制其活性,正因为它具有细胞周期依赖性表达又具有抗凋亡的双重特性,有人提出survivin是有丝分裂缺陷细胞的“死亡开关”;另外一些研究表明,survivin定位在着丝粒的动粒、细胞裂解沟和中间体上,认为它实际是染色体乘客蛋白之一,可致胞质分裂缺陷,而不是抑制凋亡。然而在细胞癌变进程中,survivrin的表达凋亡成负相关,而与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成正相关;人类肿瘤中,survivin的表达水平升高生存时间缩短和不良预后关系密切;survivin主要位于胞质池中并常显示预后不良,但核池水平高却预后良好。survivin存在三种剪切体,SUVvivin-δEx3、survivin-2B和δ-3B,现在认为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模式,通过多信号通路作用在有丝分裂进程和抗凋亡的界面,是保护分裂细胞存续能力的必须分子;靶向survivin技术能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这些都预示着survivin可能成为一个肿瘤诊断和治疗上的潜在靶点。

  • 标签: 表达 细胞凋亡 肿瘤研究 治疗 细胞周期 抑制
  • 简介:四个历史性的发现确定了硒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①本世纪40年代,Schwarz发现,某些天然物质如:Brewer氏酵母或动物器官粉末对肝膳食性变性坏死有抵抗作用。②1972年,Roetrnel等证实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的活性元素。⑧Schwarz等确定硒是一种保护剂。④70年代,中国克山病研

  • 标签: 肝癌 微量元素 流行病学 肿瘤
  • 简介:一、引言1993年Lee等[1]在线虫中首次发现microRNA(miRNA)-lin-4。2000年Reinhart等[2]再次在线虫中发现第二个miRNA即let-7。2004年Calin等[3]研究发现miR-15和miR-16慢性B细胞淋巴瘤发生相关,首次揭示miRNA癌症发生相关。随后掀起了一股miRNA研究热潮,通过检索Pubmed发现近年来miRNA相关文献迅速增加。现在已经证实miRNA的生物学功能非常广泛,它不仅参与细胞发育、组织生长分化、细胞代谢等多个方面,而且它的异常表达和调控参与人类很多疾病的发生。目前发现miRNA

  • 标签: 细胞代谢 MICRORNAS 淋巴瘤 胰腺Β细胞 细胞发育 脂肪分解
  • 简介:目的神经浸润胃癌预后之间的关系仍未达成一致,通过Meta分析,系统回顾分析神经浸润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Embase数据库中进行截止2016年的相关文献检索.合并HR及95%CI用于评估神经浸润对胃癌预后的价值。结果14篇相关文献共1716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神经浸润阳性率为23.1%。神经浸润胃癌不良预后显著相关(HR=1.33,95%CI:1.08,1.57,P〈0.05)。亚组分析显示神经浸润胃癌预后不受地区、神经浸润阳性率、论文质量得分影响。结论胃癌术后神经浸润阳性的患者预后差,神经浸润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术后辅助治疗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胃癌 META分析 神经浸润 预后
  • 简介: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全长约为20nt的非编码单链RNA,在翻译后水平调控人类1/3的靶mRNA。特异的miRNA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疾病状态下特异miRNA的表达水平出现明显改变。在肾癌细胞中,miRNA表达水平和对应的循环miRNA表达量均会出现特异性改变,而循环miRNA稳定性较好。多项研究显示通过检测循环中miRNA的表达量来诊断肿瘤及判断预后似乎是可行的,近年来对肾癌有了进一步研究,本文对现阶段miRNA肾癌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MIRNA 肾癌 分子标志物
  • 简介:乳腺癌诊治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乳腺癌基因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乳腺癌易感基因相继被发现,为新药开发提供有意义的靶点,促进了乳腺癌发病机制和预后研究,推动了乳腺癌精准医学的发展。作者就乳腺癌的高通量测序、遗传学、表观遗传学、药物基因组学,以及精准医学在乳腺癌诊治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 标签: 乳腺癌 高通量测序 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 基因组学 精准医学
  • 简介:胃癌患者的藕后就诊时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单纯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达90%以上,而Ⅲ期患者单纯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仅20~40%.虽然近年来手术技术的进步使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但单纯手术治疗仍没有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无病生存期.近40年来,人们一直寻找手术以外的方法,以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的改善和安全性的提高、使可以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接受围手术期化疗或放化疗逐渐成为研究目标、特别是术前化疗的应用引起更大关注,并成为近年来胃癌综合治疗的研究热点.

  • 标签: 化疗研究 新辅助 研究实践
  • 简介:已证实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翻译后修饰的途径,参与人体内许多细胞生命活动。近年来,随着对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研究加深,逐渐发现蛋白的泛素化调节是一个可逆过程,细胞内同时还存在一些特异的去泛素化蛋白酶进行负向调节。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s)是去泛素化酶家族的亚家族,作为亚家族成员之一的X染色体连锁的泛素特异肽酶9(USP9X)在多种类型的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且肿瘤的分期及预后相关,因此,针对USP9X的靶向治疗,将会为肿瘤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

  • 标签: 泛素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 泛素-蛋白酶体 肿瘤 靶向
  • 简介:妊娠期乳腺癌定义为妊娠期间或产后一年内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其诊治更加强调多学科合作及个体化治疗。手术可以在妊娠的任何时间进行,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在妊娠3个月后至35周前实施,生物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常被视为孕妇禁忌,放疗可安排在分娩后。由于妇女生育年龄的延迟,妊娠和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显得更加重要:一方面,妊娠期的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确诊乳腺癌时可能尚未婚育。因此,对于上述女性而言,她们将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难题;更重要的是生育能力的保持及再次妊娠所面对的问题。

  • 标签: 乳腺癌 妊娠 治疗 诊断 预后 生育能力
  • 简介:黏蛋白是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类高分子量的糖基化蛋白,是黏液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大分子物质,主要表达在人体管腔器官的上皮细胞表面,对细胞有保护及润滑作用[1]。迄今为止共发现黏蛋白家族成员20个,均是高分子量的糖蛋白大分子,按存在形式主要分为三类:分泌型黏蛋白,可溶性黏蛋

  • 标签: MUC4 黏蛋白 肿瘤
  • 简介:AKT是细胞生存通路PI3K/AKT的关键分子,其持续活化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被定义为癌基因,它通过磷酸化多种作用底物,在促进细胞生长、增殖,促进细胞运动、侵袭,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抵抗化疗和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其乳腺癌各种治疗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AKT 乳腺癌 肿瘤治疗
  • 简介:抑癌基因PTEN在肿瘤中的缺失、突变是导致该基因在肿瘤中失活的重要原因,并且由于甲基化导致的尸孢Ⅳ基因沉默,同样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PTEN基因甲基化在肿瘤中的表达,将会对研究肿瘤的致癌机制、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基因治疗奠定一定基础。

  • 标签: PTEN 甲基化 肿瘤
  • 简介:miR-100既可表现出致癌基因的作用,又可表现出抑癌基因的作用,其不仅在多种肿瘤(宫颈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肺癌等)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可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miR-100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及预测预后的新分子标记。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对miR-100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miR-100 肿瘤 致癌基因 抑癌基因 靶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厚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基层医院对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6例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7例(26.9%),以平滑肌瘤多见;恶性肿瘤19例(73.1%),腺癌多见。小肠肿瘤位于十二指肠6例(23.1%),空肠8例(30.8%),回肠12例(46.1%)。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及黄疸等。术前术后诊断相符10例,其余均误诊,误诊率61.5%。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误诊率高,对有出血、腹痛、梗阻、包块等临床表现者应高度怀疑该病可能;诊断不明者应综合采用各种检查,特别是腹腔镜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一经诊断,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 标签: 原发性小肠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儿童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病例,分为成人组和儿童组,对其进行综合治疗并随访.结果成人组和儿童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9.6个月、32.3个月,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80.8%(21/26)、42.2%(35/83),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18/26)、25.3%(21/83).结论成人儿童髓母细胞瘤的好发部位、发生机制以及术后放、化疗耐受程度不同,成人髓母细胞瘤的预后普遍好于儿童髓母细胞瘤.

  • 标签: 成人髓母细胞瘤 儿童髓母细胞瘤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肺部发生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MDROs)非MDROs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10月广西7所三甲医院发生的MDROs及非MDROs肺炎患者共518例,根据病原菌耐药性分为MDROs组268例,非MDROs组250例,比较两组患者MDROs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结果MDROs引起的肺炎占医院内肺炎的51.74%,ICU是MDROs院内肺炎感染的高发科室,占66.07%;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含量。1个月内2类以上抗感染药物使用史是患者发生MDROs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积极预防和干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合理使用现代诊疗技术和抗感染药物,有助于降低发生肺部MDROs和非MDROs院内感染的风险。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肺部感染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身高癌症,似乎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情,但的确有流行病学统计表明长得高的人似乎更容易得癌症,而近日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则更为细致的就这一问题开展了研究。这项包含了1297124名英国中年女性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以身高相关的患癌症风险为主要研究目的,并加入了癌症种类、是否吸烟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亚组分析,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这一问题。

  • 标签: 前瞻性队列研究 癌症种类 荟萃分析 风险 高和 社会经济因素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肝癌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诱导及其功能异同,探讨能否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诱导出功能正常、具有抗肿瘤作用的DC疫苗。方法取肝癌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分离DC前体细胞,应用rhGM—CSF、rhIL-4及肝癌细胞抗原诱导DC。观察DC生长过程的形态学变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分子;EUSA法检测DC培养上清中IL-12水平;3H—TdR掺入法检测肝癌细胞抗原致敏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乳酸脱氢酶4小时释放法检测肝癌细胞抗原致敏DC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杀瘤活性。结果从肝癌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DC前体细胞诱导的DC具有相似的生长过程和细胞形态及功能,其表面分子HLA—DR、CD1a、CD83、CD80、CD86、ICAM-1的表达水平、DC培养上清中IL-12水平、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以及所诱生的CTL杀瘤活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诱导出功能正常并具有抗肿瘤作用的DC瘤苗,为以DC基础的肝癌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肝肿瘤 树突状细胞 诱导 抗肿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