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糖尿或高血糖化疗期间护理。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58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或高血糖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做好心理护理,血糖监测和控制,饮食指导与锻炼,并注意感染和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结果除18例化疗前即为糖尿患者外,36例于化疗第1疗程即出现高血糖,4例于化疗第2疗程出现高血糖。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既定化疗疗程,无1例因高血糖原因中途停止化疗。患者空腹血糖5.3-8.1mmol/L,平均6.8mmol/L,餐后2h血糖9.7-14.9mmol/L,平均12.3mmol/L。13例糖尿患者化疗第1天餐后血糖即升高,其中2例餐后2h血糖达27.4mmol/L和26.8mmol/L,5例发生低血糖,2例发生静脉炎,均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无酮症酸中毒和严重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结论加强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或高血糖患者护理,可使其安全有效地完成化疗。

  • 标签: 肿瘤 糖尿病 高血糖症 护理 化疗
  • 简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患者可以出现贫血、发热、出血等临床表现,骨髓可表现为血细胞生成质和量异常,出现病态造血,但是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互并发病例较少,合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nocturnalhemoglobinuria,PNH)样缺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未见文献报道。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胃旁路术对合并2型糖尿胃癌患者术后血糖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科室行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旁路术4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BMI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患者术后3、6个月空腹血糖分别为(6.89±1.15)mmol/L和(5.40±0.62)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餐后2h血糖分别为(9.82±1.12)mmol/L和(9.22±1.01)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HbA1C分别为(7.26±0.46)%及(6.8±0.35)%,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BMI较术前也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旁路术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患者安全可行并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血糖控制。

  • 标签: 胃癌 改良胃旁路术 2型糖尿病 根治术
  • 简介: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常常需要体外扩增软骨细胞。骨但是,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过程中常发生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而丧失细胞表型,导致再生软骨中1II型胶原、氨基葡萄糖(GAG)合成减少,易发生退变。区目前有关去分化具体机理尚未阐明,但以往研究表短明去分化主要与体外扩增软骨细胞缺乏细胞与细胞外结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之间有效信号刺激有高关[2-3]。

  • 标签: 整合素类 软骨细胞 细胞去分化 软骨
  • 简介: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晚期胃癌发病率高,药物治疗有效率低,预后差。目前,在肿瘤治疗全面进入精准医疗时代大形势下,化学治疗虽然进入瓶颈期,但仍是晚期胃癌综合治疗基础。近年来,随着胃癌分子分型及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晚期胃癌治疗也逐渐进入靶向治疗、精准医疗与免疫治疗时代。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在精准诊断基础上合理选择上述四大治疗策略进行分层或联合治疗,有可能实现个体化治疗,获得最大生存受益。

  • 标签: 胃肿瘤 化学治疗 靶向治疗 精准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MRD)对判断儿童B淋巴细胞白血(B-ALL)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初诊196例B-ALL患儿,通过流式细胞术监测以上患儿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第12周骨髓MRD。结果:MRD阳性组中中危和高危分型比例明显高于标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各时间点MRD,显示MRD水平越高,患儿复发率越高,3年EFS越低。其中第15天MRD≥10-2组、第33天MRD≥10-4、第12周MRD≥10-3组患儿预后不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第12周MRD≥10-3为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对儿童B-ALL具有重要临床预后判断意义;需动态监测MRD,第15天MRD≥10-2、第33天MRD≥10-4、第12周MRD≥10-3患儿预后不佳,需调整危险分层及化疗强度;第12周MRD≥10-3为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微小残留病
  • 简介:目的:研究番茄红(lycopene,LP)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取对数生长期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LP(2.5、5、10、20μg/ml)和顺铂(40μg/ml)进行干预,48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吸光度值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状况,逆转录PCR法(RT-PCR)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axmRNA、bcl-2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提高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延长细胞周期中G0/G1期并缩短G2/M期,提高A549细胞凋亡率(AI),上调BaxmRNA表达、下调bcl-2mRNA表达,提高Bax/bcl-2比值,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LP具有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LP能够阻滞细胞周期并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番茄红素 肺癌 A549细胞 增殖 凋亡
  • 简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恩度是我国学者自主研发一种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临床试验表明恩度与化疗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2005年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恩度与NP方案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年研究表明这种联合治疗方式对不同病理类型和病程阶段肺癌患者均有一定疗效。本文对恩度与不同化疗方案联合在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二线治疗、辅助/新辅助治疗、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化疗:非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EPO)联合蔗糖铁治疗胃癌术后贫血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胃癌术后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58例分为单用蔗糖铁(单用组)患者28例和EPO联合蔗糖铁(联合组)患者30例。EPO采用10000IU,每周3次皮下注射,蔗糖铁采用静脉滴注400mg,每2周1次,共4周,记录用药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变化。同时记录用药过程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G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组总有效率71.43%,显效率28.57%,联合组总有效率83.33%,显效率50.00%,联合组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3)。结论EPO联合蔗糖铁治疗胃癌术后缺铁性贫血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贫血症状,安全性可控。

  • 标签: 胃肿瘤 贫血 缺铁性 疗效比较研究 重组人促红素 蔗糖铁注射液
  • 简介:目的:探讨鞘内化疗相关脊髓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对鞘内化疗相关脊髓认识。方法:总结1例男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多次鞘内化疗后继发脊髓,表现为脊髓损害平面以下感觉异常、下肢无力及大小便困难等,给予抗神经毒治疗后,观察其病情演变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在营养神经、物理及针灸等治疗后患者脊髓相关症状逐渐减轻。结论:脊髓是鞘内化疗一种少见却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无特效治疗方案,预后不一,临床应加以重视。

  • 标签: 脊髓病 鞘内化疗 甲氨蝶呤 阿糖胞苷
  • 简介:夏科氏关节(charcotarthropathy)也称为神经源性关节(neuropathicarthropathy),是一组以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受损,关节严重破坏、活动不稳和骨质疏松为特征临床少见疾病。随着抗生广泛使用,传统意义上主要病因——梅毒,所致夏科氏关节已逐渐减少,而糖尿性周围神经病变所致夏科氏关节则逐渐增多。夏科氏膝关节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全膝关节融合术、全膝关节置换术。

  • 标签: 关节病 神经源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 简介: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流行学特点及其转移危险因素,为合理诊疗与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并对发生转移可能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发病集中在50-59岁年龄区间,并且该年龄阶段较其它年龄阶段容易发生转移(P〈0.01);子宫内膜癌以内膜样腺癌为主,约占90.97%;其总体转移率为7.41%,Ⅱ型特殊类型内膜癌转移率明显高于Ⅰ型内膜癌(P〈0.01);内膜样腺癌分化程度与其转移相关(P〈0.01);浸润深度〈1/2组和≥1/2组间转移率无明显差异(P=0.676)。结论:子宫内膜癌好发于围绝经期,年龄、类型和分化程度等可能是其转移危险因素。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转移 分化 浸润
  • 简介:第一部分诊疗指南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cancerlivermetastases)是结直肠癌治疗重点和难点之一。约15%~25%结直肠癌病人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另有15%.25%病人将在行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肝转移灶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病人最主要死亡原因.未经治疗肝转移病人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

  • 标签: 结直肠癌肝转移 治疗指南 结直肠癌病 诊断 LIVER 根治性切除
  • 简介:目的:构建miR-15a-5p和miR-16-5p荧光酶报告载体,利用此载体分析并验证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3'-UTR区域的确切结合位点,探讨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通过Pubmed和miRBase数据库分别寻找到CCND1基因3'-UTR区域碱基序列和miR-15a-5p、miR-16-5p碱基序列。找出理论结合位点后,构建荧光酶报告载体,并用荧光酶报告基因方法验证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之间作用关系。结果:通过基因测序表明,本实验成功构建了CCND1a/Ma和CCND1b/Mb荧光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将上述载体应用于荧光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发现CCND1b组荧光酶表达强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3'-UTR区域存在结合位点,其具体结合位置在CCND1b区。这在理论上意味着miR-15a-5p和miR-16-5p可以抑制CCND1基因表达。

  • 标签: CCND1 miR-15a-5p miR-16-5p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简介:滑膜软骨瘤是一种关节骨膜自限性增殖性良性疾病,由滑膜内层结缔组织增生并化生成多数软骨结节,钙化、骨化而脱离滑膜,进入关节腔,形成大量游离小体。该病好发年龄为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发生在单关节[1]。患者,男,34岁,右髋疼痛,活动受限渐进性加重2年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感觉右髋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其后疼痛逐渐加重。拍片提示:右股骨头坏死,患者既往有饮酒史10年,约50g/天.

  • 标签: 骨坏死 股骨头坏死 软骨瘤 滑膜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关节
  • 简介: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在加速康复模式下,促红细胞生成(erythropoietin,EPO)联合铁剂改善贫血与多次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TXA)减少围术期失血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行TKA手术患者1540例临床资料,根据相关血液管理方案分为3组,A组:单次静脉应用联合局部应用TXA;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应用EPO及铁剂;C组:在B组基础上多次静脉应用TXA。搜集并比较3组总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输血率、住院时间以及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总失血量:(636.95±285.03)ml,明显低于A组(932.64±351.00)ml,B组(824.18±385.09)ml,(P〈0.001)。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C组(20.62±9.83)g/L,低于A组(28.91±15.02)g/L,B组(25.37±14.11)g/L,(P〈0.001)。输血率:A组2.96%,B组2.40%,C组0.45%,三组比较呈下降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住院时间:C组(9.92±3.17)天,低于A组(12.00±3.87)天,B组(11.57±3.8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发生肌间静脉血栓:A组61例,B组45例,C组1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A组11例,B组9例,C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整个住院及随访期间没有发生肺栓塞事件。结论(1)应用EPO联合铁剂可有效降低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减少患者血红蛋白丢失;(2)静脉多次应用TXA,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失血,改善术后贫血状况,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血栓并发症风险。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氨甲环酸 输血 失血
  • 简介:Ⅰ型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typeⅠ,NF—Ⅰ).也叫雷克林霍曾氏。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50%患者有家族史.发病率约为1/3000-1/4000.以异常皮肤色素沉着(咖啡牛奶斑)、多发皮肤结节及受累组织器官损害(神经、骨骼、内脏)为特征性表现,约10%-25%患者可有消化系统受累表现如出血、穿孔或肠梗阻等.

  • 标签: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胃肠间质瘤 文献复习 多发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直肠
  • 简介:目的通过影像学观察探讨腰段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和腰椎休门(lumbarScheuermann’sdisease,LSD)及休门样改变内在联系以及LSD在LDH发病中作用。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75例LDH(T12/L1-L5/S1)患者(共计450个运动节段)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存在腰椎间盘突出143个节段作为研究组(LDH组),无腰椎间盘突出307个节段作为对照组(N组)。通过复习其CT、MRI和X线片,对比两组合并各种影像学休门样改变比例及LSD比例,进一步在LDH组内分别对比存在各种休门样改变节段和无休门样改变节段合并腰椎间盘突出比例。结果LDH组出现各种休门样改变比例均高于N组,分别为Schmorl结节23.8%(34/143)和5.5%(17/307;χ2=32.29,P〈0.001),终板不规则55.9%(80/143)和4.2%(13/307;χ2=159.10,P〈0.001),椎体后缘离断27.3%(39/143)和0.3%(1/307;χ2=87.47,P〈0.001),椎体楔形变7.0%(10/143)和0.7%(2/307;χ2=12.77,P〈0.001)。LDH组34.26%(49/143)节段符合腰椎休门诊断,而N组仅为0.98%(3/307;χ2=105.78,P〈0.001)。存在Schmorl结节(66.7%,34/51;χ2=82.61,P〈0.001)、终板不规则(86.0%,80/93;χ2=191.51,P〈0.001)、椎体后缘离断(97.5%,39/40;χ2=152.47,P〈0.001)、椎体楔形变(83.3%,10/12;χ2=41.05,P〈0.001)节段发生椎间盘突出比例均高于无休门样改变节段(12.2%,39/320)。结论LDH与LSD关系密切,LSD可能参与LDH发病。Schmorl结节、终板不规则、椎体楔形变以及椎体后缘离断,与腰椎间盘突出发生有关。

  • 标签: SCHEUERMANN病 椎间盘移位 腰椎 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肢体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疗效,并与段切除术疗效进行比较。方法2003—2012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骨巨细胞瘤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35岁。病变部位位于股骨远端12例,股骨近端2例,胫骨近端8例,胫骨远端2例,桡骨远端6例,肱骨近端3例,腓骨近端4例。按照Campanacci分级:Ⅱ级15例,Ⅲ级22例。治疗方法: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或加内固定16例;段切除21例,其中段切除加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13例。结果随访4-12年,平均随访6年。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组复发3例,复发率18.8%;段切除组复发2例,复发率9.5%(均为软组织内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随访: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组术后7年发生骨关节炎1例,未予特殊处理;段切除组肿瘤假体重建组分别于术后5年、12年因松动返修各1例。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功能评分:骨水泥填充组平均评分为28分,段切除组为22分。功能评定优良29例,中差8例,其中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组优良率为93.8%,段切除组优良率为66.7%。结论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是肢体骨巨细胞瘤治疗有效方法,彻底清除病灶是降低复发率关键。对于CampanacciⅢ级合并病理性不稳定骨折者可选择段切除或加假体重建,应注意假体相关并发症。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外科手术 刮除术 骨水泥成形术 随访研究
  • 简介:统计学符号不论用哪种字母,也不论大写或小写一律用斜体。要注意区分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例如均数是字母"(x)",卡方是希腊字母"χ~2";样本相关系数是英文"r",不能误为希腊文"γ"。

  • 标签: 医学 希腊字母 统计学符号 相关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