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氦氖激光照射治疗肝炎综合患儿,观察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200例婴儿肝炎综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两组患儿均实施保肝降酶退黄药物治疗。此外,对观察组加用氦氖激光照射患儿肝俞穴。比较两组患儿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14d后,观察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为(39.7±24.5)μmol/L、谷丙转氨酶为(58.4±28.3)U/L,谷草转氨酶为(66.2±30.7)U/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5.3±30.8)μmol/L、(86.5±42.4)U/L和(85.6±28.1)U/L(P均〈0.001)。结论对肝炎综合患儿应用氦氖激光照射肝俞穴治疗可提高疗效,加速肝功能指标的恢复。

  • 标签: 婴儿肝炎综合征 肝俞穴 氦氖激光照射 血清总胆红素
  • 简介:横纹肌溶解综合(rhabdomyolysis,RM)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广泛横纹肌肌纤维坏死,细胞膜受损,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和乳酸脱氢酶(LDH)等代谢产物进入血循环一组临床综合㈣。我科于2016年6月收治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RM患者,虽经122天内科综合治疗和护理,患者仍因ARF而死亡。现将对该患者治疗和护理要点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肝衰竭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发生于肠道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主要认为其病因与免疫因素、遗传、环境及饮食因素有关。病程长、易反复已成为其最突出临床特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维生D及其受体在UC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且维生D缺乏与疾病活动性相关。现就维生D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一综述。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免疫炎症反应
  • 简介:伴焦虑症状并以胃高敏感为主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治疗难点之一,天麻(Gas)可能具有调节胃敏感性和焦虑样行为双重作用。目的:探讨Gas对焦虑样胃高敏感FD模型大鼠胃敏感性和焦虑样行为影响。方法:将40只新生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丁螺环酮组、Gas低剂量组和Gas高剂量组。序贯采用母婴分离、急性胃刺激和束缚应激法制作焦虑样胃高敏感大鼠模型。第8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0.9%NaCl溶液2.0mL/kg,丁螺环酮组给予丁螺环酮3.125mg/kg,Gas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62.5mg/kg和125.0mg/kgGas,连续7d。末次给药后行高架十字迷宫(EPM)试验、旷场试验、腹壁回撤反射(AWR)和肌电图(EM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PM试验示模型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比例、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均显著降低(P<0.01),旷场试验示虚拟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穿行格数和直立次数明显减少(P<0.01);胃气囊扩张压力为40mmHg或以上时,AWR评分显著升高(P<0.05),EMG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Gas均可明显改善上述指标(P<0.05)。结论:Gas对焦虑样胃高敏感FD模型大鼠脑-胃轴调节中胃敏感性和焦虑样行为具有明显影响。

  • 标签: 天麻素 焦虑 胃高敏感 消化不良
  • 简介: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academia,MMA)又称甲基丙二酸尿症(Methylmalonicaciduri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是由于线粒体内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CM)或其辅酶钴胺素(cobalamin,Cbl即维生B12)代谢缺陷,使体内物质代谢中间产物甲基丙二酸不能进一步分解,在体内堆积引起以神经系统损害和酸中毒为主临床综合.

  • 标签: 甲基丙二酸血症 青少年起病 甲基丙二酸尿症 遗传代谢性疾病 常染色体隐性 线粒体内
  • 简介:目的观察乙醛激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维连接蛋白(FN)和整合表达变化,以及中药肝复康对它们表达影响。方法制备肝复康含药血清,体外培养HSC—T6细胞,用乙醛及肝复康含药血清干预HSCs,采用RT—PCR法检测HSCs中CTGF、FN、整合α5、整合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相对光密度值。结果乙醛刺激后HSC-T6细胞CTGF、FN、整合αd5、整合β1和α—SMAmRNA水平分别为(1.06±0.02)、(1.28±0.23)、(2.13士0.09)、(1.57±0.50)和(2.84±0.14),与空白对照组细胞[分别为(0.46±0.05)、(0.40±0.09)、(0.37±0.10)、(0.19±0.03)和(0.18±0.03)]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而肝复康干预能显著降低它们水平[分别为(0.59±0.02)、(0.71±0.15)、(1.55±0.04)、(0.92±0.22)和(1.99±0.10),P〈0.013。结论肝复康干预HSCs活化可能与抑制CTGF、FN、整合α5、整合B1和α-SMA水平有关。

  • 标签: 肝星状细胞 肝康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纤维连接蛋白 整合素 体外
  • 简介:生物制剂作为近二十年来新兴治疗药物,对炎症性肠(IBD)疗效已得到肯定。然而,目前用于IBD治疗生物制剂均需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部分制剂需要在严密观察下输注。因而,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口服生物制剂具有积极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新型口服生物制剂在IBD治疗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CROHN病 结肠炎 溃疡性 生物制剂 投药 口服
  • 简介:近期美国胃肠学会(AGA)发布了《2017版胶囊内镜临床实践指南》,指出CE在胃肠道出血、乳糜泻、克罗恩等疾病应用情况和影像学检查辅助手段。指南中以克罗恩、乳糜泻、胃肠道出血和贫血患者使用CE情况为基础,利用系统性文献检索,由专家组共同探讨并达成具有诊断、评估、建议指南。

  • 标签: 胶囊内镜 指南解读 克罗恩病 胃肠道出血
  • 简介:炎症性肠(IBD)正成为消化内科治疗领域中巨大挑战之一。现阶段IBD临床治疗思维和手段仍主要是针对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对抗自身免疫反应等,并辅以外科手术,处理肠道并发症。然而,上述治疗手段在相当数量IBD患者中并未能阻止病程进展,患者预后较差。随着"脑-肠微生态"互动机制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深入,IBD认知和处理相关消化心身整体医学思维和手段日趋涌现,为提升IBD临床处理水平提供了启示。本文着重阐述运用消化心身整体医学思维和手段,针对肠道炎症相关精神心理因素、神经免疫调控、肠道环境稳态等多个关键环节,以期提升IBD临床处理水平。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消化系统 身心疗法 脑-肠互动 神经递质 微生物学
  • 简介:2017年7月1日,《实用肝脏杂志》编辑委员会暨审定稿会在辽宁省丹东市召开。会议由执行总编辑范建高教授主持,共同主编王炳元、袁平戈和部分编委会成员及编辑部工作人员出席了此次会议。

  • 标签: 丹东市 肝脏病 编委会 会议 杂志 编辑委员会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收治9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消化道反应、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组食欲、进食情况、恶心呕吐及便秘症状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2)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52.24±4.32)分、SAS(49.28±4.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观察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及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4)经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81.25%(P〈0.05)。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综合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脂溶性维生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病(ALD)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75例ALD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给予UDCA联合脂溶性维生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2例只接受UDCA治疗,均治疗4w。结果在治疗4w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AST为[(46.2±17.2)U/L和(96.4±37.3)U/L,P〈0.05],GGT为[(78.9±19.1)U/L和(123±54.5)U/L,P〈0.05],TBIL为[(44.8±20.7)μmol/L和(85.3±29.6)μmol/L,P〈0.05],ALP为[(79.6±22.3)U/L和(101±29.7)U/L,P〈0.05],APTT为[(46.4±14.2)s和(58.8±14.9)s,P〈0.05],TBA为[(47.7±19.3)μmol/L和(111.2±36.3)μmol/L,P〈0.05]。结论UDCA联合脂溶性维生治疗ALD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近期疗效确切。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胆汁淤积 熊去氧胆酸 脂溶性维生素 治疗
  • 简介:背景:结直肠癌(CRC)是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病死率高。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多种肿瘤中存在高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凋亡,是肿瘤预后不良指标之一。目的:研究CRC组织中HER2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2月─2011年2月北京航天总医院118例CR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HER2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和患者预后关系。结果:CRC组织中HER2表达阳性率为34.7%(41/118),其中高表达18例(15.3%),低表达23例(19.5%)。HER2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HER2表达阴性、低表达、高表达患者随访期内死亡率依次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HER2是CRC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RR=2.134,95%CI:1.172~2.415,P=0.006)。结论:HER2高表达与CRC临床分期和患者预后有关,有望成为CRC预后评估生物学标记物。

  • 标签: HER2 基因表达 结直肠肿瘤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效果及对VCL(黏附连接相关蛋白纽蛋白)、FAK(黏着斑激酶)表达影响。方法将150例应激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I(各75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I应用安慰剂。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Ⅱ,观察应激性溃疡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三组研究对象VCL、FAK、EGF、IL-2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髙于对照组I41.33%(P<0.05)。研究组治疗后6h、12h、24h、72h胃液pH值均显著髙于对照组I(P<0.05)。研究组治疗后24h、72h胃液pH值与对照组II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VCL、FAK、EGF、IL-2值均显著髙于对照组I(P<0.05),且与对照组I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VCL、FAK在应激性溃疡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兰索拉唑能有效提髙VCL、FAK水平,治疗应激性溃疡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 标签: 应激性溃疡 兰索拉唑 VCL、FAK
  • 简介:背景:近年胃癌发生率呈逐步上升趋势,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对胃癌发生、发展可能起有一定作用。目的:研究TUG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并进一步探讨TUG1与p27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3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48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及其相应远端正常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TUG1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27、cyclinD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TUG1表达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TUG1表达与预后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TUG1mRNA表达显著高于相应正常组织(6.18±0.19对5.09±0.16,P〈0.05),且其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P〈0.01)。胃癌组织中p27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0.1709±0.0212对0.3087±0.0252,P〈0.01),cyclinD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0.3417±0.0271对0.2417±0.0173,P〈0.01),且p27蛋白表达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97,P〈0.01)。胃癌组织中TUG1表达与p27表达呈负相关(r=-0.730,P〈0.01),与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r=0.809,P〈0.01)。TUG1高表达胃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TUG1低表达者(P〈0.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TUG1可能通过p27/cyclinD1途径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癌基因作用,通过检测TUG1表达对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具有潜在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TUG1 P27 细胞周期蛋白D1
  • 简介:1.尾数"0"多5位以上数字,可以改写为以万和亿为单位数。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千亿等作单位(百、千、兆等词头除外)。如1800000可写成180万;142500可写成14.25万,不能写成14万2千5百。2.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用以定位"0"。

  • 标签: 数字使用 论文
  • 简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由Oddi括约肌异常收缩引起,主要表现为腹痛、肝功能异常和反复发作特发性急性胰腺炎等。近年SOD发病率正逐渐上升,临床上常因医师对其缺乏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而延误诊治。本文就SOD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枳术宽中胶囊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伴有焦虑抑郁状态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枳术宽中胶囊组)及对照组(多潘立酮+泌特),分别口服用药,疗程4周。用药前后分别进行FD临床症状评分、焦虑评分(HAMA评分)及抑郁评分(HAMD评分),用药期间记录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比较成本-效果比。结果两组治疗前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较本组用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用药后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结论枳术宽中胶囊有效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FD患者,其症状改善较多潘立酮联合泌特更明显,费用较联合用药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体检成人脂肪肝和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水平减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00例机关职员进行年度健康体检,使用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使用瞬时弹性检测仪测定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常规进行血生化检查并计算eGFR。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292例成人中,B超证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154例(52.7%);与138例无脂肪肝组比,NAFLD组体质指数、腰围、血红蛋白、AST、ALT、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甘油三酯、尿酸和CAP等指标显著增高,而eGFR(107.95±35.38mL.min^-1.per1.73m^2对122.95±66.19mL.min^-1.per1.73m^2)则显著降低(P〈0.05);在292例研究对象中,eGFR与CAP值呈负相关(r=-0.137,P=0.020),并且eGFR随着CAP值增高而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肌酐、CAP值是影响受检者肾功能独立影响因素。结论B超诊断NAFLD患者存在亚临床型肾脏功能减退,肝脏脂肪含量增多与健康体检成人eGFR下降密切相关。因此,对NAFLD患者,需预防慢性肾病发生。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受控衰减参数 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内镜(EUS)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总管结石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诊治65例胆总管扩张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分析EUS、MRCP检查结果,比较两者对胆总管下段结石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65例患者中,经手术或ERCP证实合并胆总管结石56例,EUS和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准确率分别为93.8%和83.1%,敏感性分别为94.6%和85.7%,特异性分别为88.9%和66.7%。通过计算Youden指数,JEUS=0.89;JMRCP=0.76,说明EUS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价值要髙于MRCP。结论EUS诊断胆总管结石较MRCP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髙优势。

  • 标签: 超声内镜 胆总管结石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