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就脑卒中后疲劳的概念、发病率、诊断、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脑卒中后疲劳是卒中恢复期独立于抑郁的常见症状,影响患者的康复与生存质量。脑卒中后疲劳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社会心理及生物学因素均有关。生物学机制包括了梗塞部位或脑部基础病变累及特定的皮层-皮层下环路,以及免疫、神经内分泌及神经递质异常等。目前尚无肯定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脑卒中 疲劳 康复
  • 简介:卒中后疲劳是卒中恢复期的常见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康复及远期预后。本文就卒中后疲劳的药物治疗与康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进行药物与康复治疗之前,应全面识别引起疲劳的可能原因,包括精神心理、躯体疾患及药物的潜在因素。迄今尚未有药物被证实对卒中后疲劳确切有效。认知及分级活动训练是目前唯一经过随机对照试验证实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脑卒中 疲劳 康复
  • 简介:神经外科监护室(neurosurgicalintensivecareunit,NICU)是集医疗护理现代化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配置了大量的医疗仪器设备,同时也带来种类繁多的噪音。Darbyshire和Young[1]对英国5个监护室进行监测,发现平均噪音超过45dB,最高峰值甚至达到85dB。

  • 标签: 神经外科监护室 报警疲劳 护理 医疗安全
  • 简介:在脑-静脉畸形(aterivenousmalformation,AVM)破裂出血的急症手术中,如何尽可能一次切除畸形的血管团而又不加重脑损伤,是神经外科面临的难题之一.由于-静脉畸形破裂出血起病急骤,许多患者手术前已处于昏迷或脑疝状态,来不及施行血管造影检查,对于术前病情判断、术中操作及疗效均有很大影响.为此,笔者将我院1995年3月-2002年9月收治的16例手术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病理检查证实为脑-静脉畸形患者的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脑血管破裂出血 急症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 简介:发作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dyskinesia,PD)为一类少见的以发作性异常运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发作性运动诱发舞蹈手足徐症(paroxysmalkinesigemicchoreoathetosis,PKC)最为常见。

  • 标签: 手足徐动症 病例报告 患者 临床分析
  • 简介:眼神经在颅内走行复杂,周围毗邻重要结构多,在各种颅脑损伤、肿瘤及脑血管疾病手术中易受到损伤,熟悉眼神经的解剖关系对颅脑手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眼神经的多种临床分段、走行和毗邻关系、血液供应作一综述。

  • 标签: 动眼神经 神经解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少见类型-静脉瘘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创伤性伴有基底动脉动脉瘤的基底动脉-基底静脉丛瘘、原始三叉动脉动脉瘤破裂致三叉动脉-海绵窦瘘、自发性和创伤性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伴有椎-静脉瘘及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间窦瘘各1例,对此6例少见类型-静脉瘘患者分别采用机械解脱弹簧圈、电解脱弹簧圈以及可脱性球囊技术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创伤性伴有基底动脉动脉瘤的基底动脉-基底静脉丛瘘和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伴有椎-静脉瘘患者分两次栓塞,而原始三叉动脉动脉瘤破裂致三叉动脉-海绵窦瘘、自发性和创伤性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间窦瘘患者均一次完成栓塞治疗.手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头颈部少见类型-静脉瘘的最佳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应作为首选.

  • 标签: 静脉 少见类型 血管内栓塞治疗 创伤性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头颈部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眼神经麻痹(OMNP)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在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间血管栓塞治疗的13例大脑后交通动脉瘤伴单侧眼神经麻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术后回访中对是否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前OMNP程度及治疗时机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所有患者出院时Rankin评分均为0分.随访中完全恢复5例(38.5%),部分恢复4例(30.8%),无恢复4例(30.8%).其中部分OMNP的患者完全恢复率(75.0%)明显高于完全OMNP患者(22.2%),而早期接受治疗的患者恢复率(55.5%)也高于中期(50.0%)及晚期(0.0%).结论血管栓塞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改善OMNP症状,早期栓塞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栓塞
  • 简介:试验中涉及两个因素时,若两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并且,特定试验条件(通常为各因素不同水平的一种组合)下试验数据的测定误差在专业上允许的范围之内,此时,可以选用“随机区组设计、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单因素设计、无重复试验双因素设计和两因素嵌套设计”五种设计之一。在上一期讲座中,我们向读者重点介绍了随机区组设计、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单因素设计这两种设计类型,重点阐述了两设计类型的定义、形式、特点、应用场合以及具体实施,并用实例加以论证。

  • 标签: 设计类型 试验数据 随机区组设计 单因素设计 交互作用 重复测量
  • 简介:试验中涉及一个试验因素和两个区组因素时,若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并且,特定试验条件(通常为各因素不同水平的一种组合)下试验数据的测定误差在专业上允许的范围之内,此时,根据试验因素的水平数目多少,可以考虑选用“交叉设计或拉丁方设计”两种设计之一。在上一期讲座中,我们向读者介绍了三阶段交叉设计和3×3交叉设计这两种设计类型,重点阐述了两种设计类型的定义、形式、特点、应用场合以及具体实施,并用实例加以论证。

  • 标签: 试验数据 设计类型 交叉设计 交互作用 拉丁方设计 统计学
  • 简介:统计研究设计包括调查设计、试验设计和临床试验设计三大类。各类设计中最主要的内容几乎都包含在试验设计之中,其要点概括起来就是“三要素、四原则和设计类型”。在进行具体的试验之前,先对与所要研究的问题有关的各个重要方面作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调查,从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试验方案。

  • 标签: 设计类型 试验设计 试验方案 调查
  • 简介: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屏气试验检测,观察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CVR)特点。方法180例受试者编入正常对照组、MCI组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分析屏气指数(BHI)与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结果MCI组与正常组及AD组比较,BHI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BHI与视觉ERP的P300潜伏期的相关性最强(r=0.411,P〈0.001);MCI组不同CVR状态下,各组受试者脑动脉硬化及血管狭窄检出率有差异,事件相关电位(ERP)和TCD常规检测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HI的改变与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CVR检测有助于MCI的病因诊断。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经颅多普勒 脑血管反应性 屏气指数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栓弹力图(TEG)试验指标变化,以期指导颅脑损伤的诊疗和预后。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苍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重型组(27例)、中型组(35例)和轻型组(28例);并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和对照者采用TEG检查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血栓最大幅度(Ma)和凝固角(α),检查传统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组患者的R值、K值、PT和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a、α和Fib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重型组和中型组的K值、PT和APTT显著高于轻型组,而Ma、α和Fib显著低于轻型组,重型组R值、K值、PT和APTT显著高于中型组,Ma、α和Fib显著低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治疗后24h、72h和168h,颅脑损伤组患者的R值、K值、PT和APTT显著低于治疗前,而Ma、α和Fib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R值、K值、Ma和α均与颅脑损伤密切相关,R值和K值与PT、APTT和Fib正相关,Ma和α与PT、APTT和Fib负相关,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EG试验指标的变化可以较好的反映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状态,对指导颅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比较稳态下丙戊酸镁缓释片与普通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人体血中丙戊酸浓度.结果达峰浓度Cmax普通片为(69.57±12.80)μg/ml,缓释片为(58.45±11.83)μg/ml;达峰时间Tmax普通片为(1.8±0.7)h,缓释片为(3.9±1.8)h;峰谷浓度普通片为(48.91±12.00)mg/ml,缓释片为(52.87±11.03)mg/ml,波动系数DF普通片为(37±9)%,缓释片为(10±4)%,Csavg普通片为(57.12±11.93)μg/ml,缓释片为(59.16±24.22)μg/ml,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97%.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与其普通片比较具有缓释特征,血药浓度稳定,其生物利用度与其普通片剂相似.

  • 标签: 丙戊酸镁缓释片 生物利用度 气相色谱法 稳态试验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抗高血压治疗对脑卒中和冠心病患者的一级预防作用已从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了充分的证据.对有脑卒中和冠心病病史患者血压水平与复发事件危险性的观察研究发现,二者间呈'J'形或'U'形关系.为了获得抗高血压治疗二级预防的临床研究证据,笔者对近年发表的大型国际相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期望能为临床抗高血压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抗高血压治疗 大型临床试验 二级预防 国际 临床研究证据 冠心病患者
  • 简介:失眠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多种中医疗法,包括中药、针灸、穴位按摩及耳穴疗法等,已长时用于治疗失眠。在过去十年,已有许多随机对照试验检验这些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疗效,亦有一些荟萃分析系统评价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回顾近期有关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相关文章。目前已经有超过10篇的系统评价总结中医治疗失眠的疗效。最常用的治疗失眠的方剂是归脾汤、血府逐瘀汤和丹栀逍遥散。最常用的单味中药有酸枣仁、夜交藤和茯苓。失眠最常用穴位有神门、印堂、三阴交、百会、安眠和四神聪。总而言之,虽然有研究指中药、针灸、穴位推拿和耳穴疗法比安慰剂对照、苯二氮?类药物或其他疗法更有效治疗失眠,但综观这些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较低,因此这些看似正面的结果需要小心解读。大部份的随机对照试验被评为低质量原因为:①未清楚报告随机方法;②未使用盲法(不论是对病者或对评估者);③未清楚报告退出人数及原因。这些问题均可导致偏倚结果。将来的随机对照试验需更严谨的设计,如采用精确的诊断标准、安慰剂对照、双盲设计,用客观的量表评估睡眠,标准化的不良反应报告记录以及客观评价中医治疗失眠的优势和风险。

  • 标签: 针灸 针刺 穴位 推拿 耳穴 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