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高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测查,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MBU和SCL-90对230名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对高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而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对高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结论:用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子女健康的心理。

  • 标签: 父母教养方式 高师学生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父母的教养方式、职业和文化程度对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父母养育方式及父母学历、职业等因素对中学生语文和数学成绩的影响进行研究。参加测试的学生814人,收回有效问卷798份。结果:语文成绩平均分为91±14.15,数学为95.14±22.21。F-I、M-I与数学成绩呈正相关M-I与语文成绩成正相关;F-Ⅲ、M-Ⅳ与语文成绩成负相关,M-Ⅳ与数学成绩成负相关。父母的不同学历、职业对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独生子女学生的语文成绩高于非独生子女。结论:父母对中学生的感情温暖与理解增加,可能会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而过度干涉与保护、严厉惩罚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造成学生成绩不良。提示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职业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亦有一定关系。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 数学 成绩 父母 教养方式
  • 简介:目的印证首发精神分裂症及其父母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并探讨事件相关电位是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素质标志还是状态性标志。方法从2010年1~12月期间在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中选取符舍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患者60倒,作为患者组;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共120例作为亲属组;选取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共60倒。分别对三组进行ERP检测。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分析,采用的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结果(1)患者组、亲属组和对照组闯N2、P3潜伏期和P3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患者组的N2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0.05),亲属组和时照组的各潜伏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组和亲属组的P3波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而患者组和亲属组P3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首发精神分裂症及其父母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2)P3波幅倾向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素质性标志,N2潜伏期倾向于精神分裂症的状态性标志。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诱发电位 认知障碍 首发 父母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配偶与父母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对经利培酮、氯氮平治疗达显效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配偶与父母生活质量进行评定与分析.结果利培酮组患者、患者配偶以及父母的生活质量均好于氯氮平组;两组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均低于患者父母.结论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影响家属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患者对配偶生活质量的影响远大于父母.

  • 标签: 利培酮 氯氮平 精神分裂症 配偶 父母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