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颈椎病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故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一、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一)Smith-Robinson术式颈前入路,经颈内动脉鞘-气管与食管间隙到达椎体前缘.将病变间隙的上一锥体及下一椎体的前缘和椎间盘凿除,深度为椎体的1/2或2/3,然后进行植骨融合.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多由椎间隙不稳所致,故该术式之目的是施行椎间融合从而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但由于Smith-Robinson手术方式不能直接切除增生的骨赘,术后早期疗效不明显,增生的骨赘需在术后2、3年方可被吸收,故该术式仅适用于有轻度骨质增生的颈椎病患者.

  • 标签: 颈椎病手术 融合固定 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植骨融合术 骨移植材料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青、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和不同的发病机制.方法对青年组(58例)、老年组(9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颈椎X线、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治疗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颈椎X线:老年组以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为著(P<0.025);青年组以曲度不自然为著(P<0.025).(2)TCD检查:老年组显示左侧椎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缓慢(P<0.05),提示有动脉狭窄;青年组的血流速度快,提示有血管痉挛.(3)青年组的治疗和预后明显较老年组好(P<0.005).(4)两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无明显差异.结论青、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发病存在不同的病理机制,应区别对待;青年患者以曲度变直、神经根易激惹、血管痉挛为主,应及时纠正不良工作习惯,减少神经根刺激,老年患者椎间隙狭窄、骨质钙化增生压迫神经,神经根激惹轻,以动脉狭窄为主,治疗效果差,易复发,应采取牵引、理疗等综合治疗.

  • 标签: 青年人 老年人 椎动脉型颈椎病 对照研究
  • 简介:本文在探索人脑功能的过程中,发现神经胶质细胞是记忆细胞,是精神信息储存仓库,明确指出精神活动是一种独特的物质活动;是一种有规律的生物电磁化活动;是人脑中神经元的有序活动;是精神物质在递质在脑生命场中自由地传送精神信息的过程;是人类生命的灵魂。

  • 标签: 人类 精神活动 脑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 记忆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辅助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运动功能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测量(BOLD)成像技术,对14例运动功能区病变病人(胶质瘤11例,脑膜瘤2例,转移癌1例)行fMRI检查,将有关数据及图像进行相关分析处理,得到活化功能区图像,将功能像与结构像融合,输入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术中进行功能区定位,指导手术.结果病人术中病灶影像均获得等体积全切除,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未加重.结论fMRI检查可以为功能区病变术前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导航系统,可在术中精确定位功能区,避免损伤,降低致残率.

  • 标签: 神经导航手术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运动功能区病变 血氧水平依赖性测量成像技术
  • 简介:随着血管内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蓬勃发展,从事神经内外科的临床医师越来越感觉到掌握和了解颅内动脉功能解剖的必要性。颈内动脉(ICA)是颅脑血液供应的重要动脉血管,其在颅段(入颈动脉管至颈内动脉分叉间)迂曲走行于骨性结构中或骨旁,且沿途发出诸多分支动脉。深入了解颈内动脉的走行方向和分段方法,对神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技术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意义。本文从颈内动脉分段方法的演变过程和新的分段方法等方面介绍颈内动脉的功能解剖。

  • 标签: 颈内动脉 功能解剖 血管内治疗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内外科 脑血液供应
  • 简介:查阅近十年来康复评定的相关文献,发现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运动功能进行早期而全面的评价,有助于了解患者运动障碍的程度,指导制定康复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因此,运动功能评定是脑血管意外康复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临床科研中,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简便、实用、可信度高的运动功能康复评价方法.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评定方法
  • 简介:执行功能(executivefunctions)是指人类个体在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时,以灵活、优化的方式控制多种认知加工过程协同操作的认知神经机制[1].目前已被众多临床医学家予以高度关注,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对大脑执行功能障碍的研究,是继认知功能障碍注意、学习记忆和语言研究的另一前沿热点课题.研究执行功能就是要探索不同的认知过程是如何参与并相互协调的.正常的执行功能可使人们在面对需要迅速做出决定时,从众多的信息中进行信息整合选择必要的信息,实施计划行为,形成推理并解决问题.而执行功能障碍的患者则往往表现出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异常.本文结合文献对大脑执行功能的脑机制以及在精神疾病中存在的大脑执行功能障碍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执行功能障碍 分类 脑机制 精神疾病 检测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Tob基因在胶质瘤细胞系SHG-44中的功能,为下一步进行试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照Tob基因的GenBank登录号D38305,构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新型抗生素Zeocin抗性基因的pTracer-EF/V5-HisA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将上述表达质粒转入SHG44胶质瘤细胞.在各个不同的培养时段选择2、4、8、16、24、36、48h分别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最后在48h时取未转染和转染的细胞大约105个作细胞涂片,进行荧光显微镜摄影和GFAP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同时作体外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均证实Tob基因被成功克隆,将此基因成功转染到SHG-44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用4μg脂质体和2μgDNA,最后用10μg/mLZeocin筛选可以达到90%的阳性细胞数.在转染Tob基因成功的细胞中GFAP染色的阳性率也同样升高.细胞在转染了Tob基因以后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在体外培养24h后转染阳性细胞G2/M期比例明显减少,而凋亡细胞比例也出现明显的升高.结论Tob基因转染后的胶质瘤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出现向正常胶质细胞的分化和凋亡现象,提示Tob基因确实是一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基因,值得进一步做功能研究和实验性基因治疗研究.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功能研究 Tob基因
  • 简介: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情况以及比较LOTCA与MMSE量表评定的效能。方法采用MMSE、LOTCA量表评定93例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结果脑卒中后患者MMSE量表评定显示左、右侧脑损伤在地点定向、近事记忆力、语言理解、句子书写、图形描绘等分项中存在差异(P<0.01)。LOTCA量表评定显示右侧大脑半球损伤组在定向力、知觉功能、模仿模拟能力等分项评分明显高于左侧大脑半球损伤组(P<0.01),左侧大脑半球损伤组在视觉空间觉、视运动组织及LOTCA量表讦定等评分显着高于右侧大脑半球损伤组,左、右侧大脑半球损伤组在意念运动性失用、物体失认、注意力障碍等方面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中左、右侧大脑半球损伤后的各种认知功能障碍袅现不一,LOTCA量表评定较MMSE量表评定更适合于脑行为功能研究。

  • 标签: 大脑半球 量表评定 脑卒中患者 认知功能损伤 左侧 MMSE
  • 简介: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认识的深入,作为正常老龄化向痴呆过渡状态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积极进行干预是延缓认知功能进一步衰退的有效措施,但目前关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干预措施的报道较少,药物也仅有个别的多中心研究报道。因此,笔者拟就目前国内外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系统性回顾。由于最多见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亚型是遗忘型认知功能障碍即阿尔茨海默病的前期,故而关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策略多沿袭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治疗方案 ALZHEIMER 阿尔茨海默病 多中心研究 系统性回顾
  • 简介:目的探讨日常活动与脑卒中诱因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预防中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79例脑卒中发病时(前)状态,将病例分为出血性卒中(CHVD)与缺血性卒中(CIVD)两组.CHVD445例,CIVD434例.对前10种常见诱因分别排位,并对两组间相同诱因作卡方检验.结果76.6%的CHVD与57.6%CIVD存在明确的诱因.前10位常见的诱因,在CHVD组中依次为:睡眠10.6%,大小便9.2%,玩麻将8.8%,进食5.2%,做家务4.7%,轻体力劳动4.0%,洗澡3.4%,重体力劳动3.1%,看电视2.9%,饮酒2.2%;在CIVD中排位为:睡眠21.2%,做家务4.1%,玩麻将2.8%,大小便2.3%,进食2.1%,看电视1.6%,重体力劳动1.4%,穿表1.4%,洗澡1.2%,饮酒1.2%.两组相比,睡眠、玩麻将与洗澡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而进食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玩麻将时发生CHVD患者组中74.4%有高血压病史;而在睡眠中发生的CIVD患者组中73.9%有高血压病史.结论许多日常活动可能成为脑卒中的诱因,有些是可以避免的,如玩麻将等,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脑卒中预警.

  • 标签: 日常活动 脑卒中 诱因 调查 流行病学
  • 简介:众多科学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可用细胞移植治疗人类大部分疾病.各种原因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近年来使用细胞移植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成为神经外科领域的热点课题.在这一领域,神经干细胞(nenralstemcell,NSC)和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BMSC)因其特有的生物学特征及潜在的生物学应用价值成为细胞移植的主要来源.

  • 标签: 治疗 细胞移植 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外科 研究进展 NSC
  • 简介:目的探讨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标准化健康教育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住我院五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选择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精神科标准健康教育,对照组釆用随机健康教育。研究过程为六个月,研究前后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及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主动参与性明显增加,依从性增强,NOSIE及BPRS研究结束时的评定,经统计学处理,两者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科标准健康教育对长期住院患者医院内社会功能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住院患者 社会功能康复 精神分裂症 护理技术
  • 简介:  脑卒中后出现的胃肠道(gastrointestinaltract,GI)功能紊乱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日益受到神经科医生的关注,而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措施对提高脑卒中整体治疗水平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在阐述GI神经生理学的基础上,对脑卒中后出现的GI功能紊乱做一简单综述.……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胃肠道功能障碍 肠神经系统 脑-肠轴
  • 简介:癫痫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以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具有突然发生、反复发作的特点,大脑皮层神经元过度放电是各种癫痫发作的病理基础.癫痫所见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称为癫痫脑电图,其主要内容为癫痫波,即头皮电极记录到的反映大脑神经细胞功能状态的电变化.有些抗癫痫药物在抑制痫样放电治疗癫痫的同时,对EEG背景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并因此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副作用.本文就抗癫痫药物抑制痫样放电的机理及其对EEG背景活动的影响做一综述,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些许帮助.

  • 标签: 抗癫痫药物 癫痫患者 脑电活动 大脑皮层神经元 神经元异常放电 临床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