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玫瑰痤疮是一种病因复杂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与血管舒缩功能、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免疫功能等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玫瑰痤疮发生、发展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有密切联系,而修复皮肤屏障治疗同时可明显缓解玫瑰痤疮患者干燥、瘙痒、刺痛、阵发性潮红等临床症状。这个特点使得皮肤屏障功能研究在玫瑰痤疮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皮肤屏障功能研究也为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玫瑰痤疮 皮肤屏障
  • 简介:男性61岁患者,因头颈部、双上肢红斑和丘疹7+年,加重伴水疱2周就诊.日晒后瘙痒加重.皮肤科检查:头颈部密集分布大小不等红斑、丘疹,大部分红斑肥厚,部分红斑上可见黄豆大小窦道,窦道可挤出白色豆渣样分泌物,红斑间散在结节、囊肿;双上肢散在红斑、丘疹,右手可见数个水疱.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下水疱,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细胞浸润.尿总卟啉1599.90μg/24h,24h尿液Wood灯照射检查下呈珊瑚红色.诊断:发性皮肤卟啉病.治疗: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2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硫酸羟氯喹片100mg每周2次口服,10d后,患者水疱消退,无新发皮损,随访半年病情无复发.

  • 标签: 卟啉病 迟发性 皮肤
  • 简介:目的观察皮肤屏障修复剂(舒敏保湿特护霜)辅助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评价其在皮肤屏障修护中作用。方法将67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予奥硝唑、左西替利嗪和复方甘草酸苷口服,治疗组辅以舒敏保湿特护霜外用,对照组辅以维生素E乳膏外用,疗程均为4周。22MHz高频超声测量面部皮肤厚度和回声密度结果作为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组面颊部皮肤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皮肤厚度分别为(2526.95±172.81)μm,(2049.96±165.90)μm和(1604.46±165.10)μm,皮肤回声密度分别为12.71±2.68,22.56±2.61和32.37±2.36。对照组面颊部皮肤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皮肤厚度分别为(2602.01±117.18)μm,(2240.01±106.91)μm和(1954.67±109.91)μm,皮肤回声密度分别为12.73±1.98,19.94±1.87和26.52±1.80。正常组面颊部皮肤厚度与皮肤回声密度分别为(1526.85±118.76)μm和35.76±5.28。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与正常人面颊部皮肤厚度和皮肤回声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面颊部皮肤与正常人相比皮肤厚度明显增厚,皮肤回声密度减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舒敏保湿特护霜辅助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有修护皮肤屏障功效。

  • 标签: 玫瑰痤疮 屏障修复剂 高频超声 皮肤厚度 皮肤回声密度
  • 简介:痤疮是一种多因素引起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临床上将25岁仍然有或以后才开始发生疾患称为发性痤疮,以女性患者居多[1]。本文旨在介绍刘巧教授在治疗女性发性痤疮经验,主要包括从皮损、部位、经期、体质、邪毒进行辨病辨证,以及疏风清热法、补益肝肾法、疏肝解郁化火法临床应用,并结合随症加减用药,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刘巧 临床经验 迟发性痤疮 女性 名老中医
  • 简介:报告1例发性皮肤卟啉症合并丙型肝炎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针对皮损程度实施皮肤创面综合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避光和预防丙型肝炎相关知识,充分认识疾病发展过程,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正确对待疾病,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经6个月积极综合治疗护理后,患者皮肤病损基本康复,目前病情稳定。

  • 标签: 卟啉症 皮肤 丙型肝炎 护理
  • 简介:一71岁韩国男性前额出现孤立红色斑块。该斑块出现已有1年,并缓慢增大。体检发现前额上正中线部有一轻微隆起、1.5cm×1.5cm红色斑块。体力活动或情绪应激反应均不诱发该斑块出汗。皮损无疼痛或触痛。患者前额部无外伤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外分泌腺数目增加,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血管沟扩张。免疫组化检查显示外分泌腺对S100和癌胚抗原(CEA)染色呈阳性,血管沟对抗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呈阳性。上述结果符合小汗腺血管瘤性错构瘤诊断。随访1年皮损无改变。

  • 标签: 血管瘤性错构瘤 小汗腺 前额 迟发性 癌胚抗原(CEA)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 简介:患者男,48岁。双下肢瘀斑伴瘙痒2个月,溃疡形成伴四肢麻木十余天。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4.2%。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增生,真皮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合患者激素治疗减量过程中出现哮喘急性发作,诊断为ChurgStrauss综合征。

  • 标签: Churg Strauss综合征 迟发性哮喘
  • 简介:玫瑰痤疮病因复杂,部分患者由于病程迁延而出现面部红色斑块或鼻赘,使治疗难度加大。我科采用5%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1例玫瑰痤疮患者,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玫瑰痤疮 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 简介:目的旨在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对照1组仅用复方甘草酸苷口服,对照2组仅用中药熏蒸治疗,中药熏蒸隔日1次,口服复方甘草酸苷50mg,3次/d,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1、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0.00%、73.33%,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45和4.32,均P〈0.05)。结论中药熏蒸和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应用治疗玫瑰糠疹总有效率优于单一药物或中药熏蒸,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玫瑰糠疹 中药熏蒸 复方甘草酸苷
  • 简介:目的观察消银颗粒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玫瑰糠疹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消银颗粒口服.同时联合卤米松乳膏外涂患处,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内服和外用药物。对照纽单独外用卤米松乳膏外涂患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67.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银颗粒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玫瑰糠疹,疗效确切,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消银颗粒 卤米松乳膏 玫瑰糠疹
  • 简介: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UVB,NB-UVB)联合凉血祛风汤治疗玫瑰糠疹临床疗效。方法95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联合治疗组33例,给予NB-UVB和凉血祛风汤治疗;单纯中药组32例,给予凉血祛风汤治疗;NB-UVB组30例,单用NB-UVB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显效率90.9%,中药组显效率62.5%,NB-UVB组显效率63.3%,联合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其他两组。三组治愈时间分别为(15.85±1.71)天、(22.63±3.56)天和(23.08±2.75)天,联合治疗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1),中药组与NB-UV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B-UVB联合凉血祛风汤治疗玫瑰糠疹临床疗效好,治愈时间短。

  • 标签: 玫瑰糠疹 窄谱中波紫外线 凉血祛风汤 疗效
  • 简介:目的:调查不同体重指数男性不育症患者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症状评分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男性不育症患者292人,按照不同体重指数分组,正常体重指数组84人,超重组117人,肥胖组91人。使用中老年男性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症(PADAM)症状评分表调查患者各项症状评分情况。结果:在不同体重指数分组中PADAM中血管舒缩症状评分,肥胖组、超重组评分高于正常体重组评分,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肥胖组评分也高于超重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正常组与超重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舒缩症状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性(R=0.156,P〈0.01)。结论:体重指数对于男性不育症患者LOH有着明显影响,在改善男性不育症患者LOH治疗中,减轻体重是比较重要

  • 标签: 男性 不育 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 体重指数
  • 简介:目的观察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同时配以NB-UVB照射。对照组36例,对照组:仅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结果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内服联合NB-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具有疗效好、起效快、可显著缩短病程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玫瑰糠疹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 窄谱中波紫外线
  • 简介:目的:探究与分析腹腔镜与腹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1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与腹组,每组各75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指标、主要症状缓解率,随访期间复发率。结果:腹腔镜较腹组相比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镇痛剂使用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组与腹腔镜组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月经紊乱缓解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腹组与腹腔镜组相比随访6个月、1年、2年复发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效果显著,相比于腹组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