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听觉功能评估标准及方法》一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49.8元。以听觉发展的四个阶段(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识别、听觉理解)理论为基础,系统构建了一套听觉功能评估体系。本书除适用于听力障碍的听觉功能评估,还适用于其他各种言语障碍(如构音障碍、口吃、嗓音障碍等)、语言障碍(如失语症、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等)、学习障碍等相关评估,从而为听觉、言语、语言、学习障碍患者矫治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本书作为言语听觉科学系列教材之一,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获得2004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5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及美国西雅图言语听觉基金会资助,既可作为言语病理和听力学临床实践的指导手册,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 标签: 听觉功能 评估标准 语言发育迟缓 功能评估 语言障碍 学习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嗓音训练治疗功能嗓音障碍的疗效。方法对30例诊断为功能嗓音障碍的患者进行嗓音治疗(嗓音卫生教育、改善呼吸及增强共鸣),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30例功能嗓音障碍患者接受训练后嗓音障碍指数值(VoiceHandicapIndex,VHI)由67.8±10.1分降至30.7±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在功能、生理和情感上均有明显改善;同时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PhonationTime,MPT)由9.2±2.6秒延长至13.5±3.1秒,基频微扰由0.59%±0.07%降至0.42%±0.05%,振幅微扰由2.23±0.45降至1.78±0.27,噪谐比由0.185±0.088降至0.142±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嗓音训练能够降低嗓音障碍程度,改善嗓音质量,同时恢复患者的交流和情感功能,增强与他人交流的信心。

  • 标签: 功能性嗓音障碍 嗓音治疗 嗓音障碍指数
  • 简介:目前,国内许多特殊需要儿童存在鼻腔共鸣功能障碍。鼻腔共鸣功能障碍”[1],是指由于鼻咽机制闭合不全.导致产生错误的鼻腔共鸣,使得鼻音错发为非鼻音或非鼻音错发为鼻音.从而影响言语的清晰度。患有此类障碍的患者,其日常生活交际会受影响.甚至造成自信心的损伤。

  • 标签: 功能障碍 鼻腔 个案 治疗 评估 闭合不全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构音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9月l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功能构音障碍患儿6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的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的年龄分布及智力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的韵母、声母及各项分测试中的正确识别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功能构音障碍儿童韵母和声母识别能力除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及卷舌音与非卷舌音外,均与其构音障碍程度呈负相关性;伴有语言发育迟缓的功能构音障碍儿童的识别能力明显低于单纯功能构音障碍儿童(P〈0.05)。结论功能构音障碍儿童的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功能构音障碍的发病原因可能是音位识别能力落后,应加强构音清晰度训练。

  • 标签: 功能性构音障碍 儿童 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
  • 简介:《听障儿童语言功能评估》是一种用于考察听障儿童能否使用语言达成交际目的的评估工具。本文对该评估工具的目标、内容、方法及原则进行了介绍,同时结合该评估的参考标准阐述了如何在听障儿童康复教学中应用这一评估工具。

  • 标签: 听障儿童 语言功能评估 参考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电图是否可以用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脑功能诊断和预后评估。方法对选取的患者实施EEG检测,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NIHSS量表评分(初评)、NIHSS量表评分(末评)、ADI预后评估表的相关性。结果脑电图正常的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5%,脑电图异常组预后不良3的发生率为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EEGSynek分级与NIHSS量表评分(初评)、NIHSS量表评分(末评)、ADI预后评估表呈正相关。结论脑电图不仅能动态的观察和反映脑功能指标变化,更可以用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脑功能诊断和预后评估

  • 标签: 脑电图 神经内科 脑功能 预后
  • 简介:儿童通过观察和角色扮演,学习了一些社会技能,如何使儿童学到的技能得以保持,并成为其稳定的人格特征,这就要求家长或教师在儿童做我们期望的行为时,给予及时的反馈,并给儿童创造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技能的机会。

  • 标签: 儿童社会 培养行为 技能培养
  • 简介:本文介绍了语音能力及语音障碍的含义,列出了语音障碍的评估指标,阐述了语音障碍评估流程,为制订有效的语音障碍矫治策略提供参考。

  • 标签: 语音能力 评估指标 评估流程
  • 简介:本文回顾了用于客观评估听障儿童(经早期诊断和干预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言语感知能力的测试工具的研发、验证和使用的英文期刊文章。重点介绍了既有英文版又有相应中文版的评估工具。在使用这些评估工具进行测试时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研究健听儿童的言语一语言发育规律,这是评估听障儿童的基准。儿童言语和语言在最初几年的迅速发展使得相关研究的进行较为复杂和困难。使用一系列评估方法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进行言语感知能力测试的有效性已经得到证明。该套评估工具包括早期语前听觉发育测试、简单的闭合式单词识别测试、在安静或存在竞争性声音环境下进行的闭合式句子识别测试、在安静或噪声环境下进行的开放式句子识别测试。本文将对这套评估工具及其已经研发成功并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中文版本进行介绍。这两套评估工具的使用能够客观地评估经过干预后听障儿童的康复效果,从而更好地评估康复策略,给予家长建议以及确认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这套评估工具的中文普通话版和英文版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有助于来源于不同语言环境的研究结果进行相互交流,从而使听力保健专业人士在世界各国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确立最好的、规范的临床实践方法。

  • 标签: 言语感知 早期言语和语言发育 儿童康复效果评估 说普通话的听障儿童
  • 简介: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是在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后,随着儿童实际年龄和听觉经验的增长,通过康复训练而逐渐习得的。通过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能力评估,可以了解儿童的听觉功能状况.从而为优化助听设备、确定听觉康复起点、监控听觉康复进程、提高听觉康复质量提供保障。

  • 标签: 听觉能力 听障儿童 评估方法 听力重建 听力补偿 实际年龄
  • 简介:目的分析人工耳蜗对患者的听觉康复作用,比较声场和头戴式耳机两种人工耳蜗术后助听听阈评估方法的优劣。方法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27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男性18例,女性9例,植入年龄跨度1.7至18.6岁,平均7.6±5.4岁。开机后分别采用声场扬声器和TDH39头戴式耳机评估患者0.25k、0.5k、1.0k、2.0k、4.0kHz的助听听阈,TDH39耳机还可测试8.0kHz的助听听阈。使用配对t检验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声场扬声器得到的助听听阈3FA(即0.5k、1.0k、2.0kHz平均听阈)为39.4±7.7dBHL,4FA(即0.5k、1.0k、2.0k、4.0kHz平均听阈)为37.5±7.3dBHL。使用TDH39头戴式耳机测得的助听听阈3FA为39.3±6.1dBHL,4FA为38.4±5.7dBHL。两者所测得的3FA(P=0.8801)和4FA(P=0.2133)均无统计学差异。使用两种方式测得的0.25kHz(P=0.8756)、0.5kHz(P=0.0630)、1.0kHz(P=0.1980)、2.0kHz(P=0.6866)助听听阈均无统计学差异,4.0kHz(P=0.0062)耳机测试听阈低于声场结果。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可帮助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实现良好的听敏度。使用头戴式耳机可获得可靠的植入后助听听阈,比声场测试更加简便易行。

  • 标签: 人工耳蜗 测听法 助听听阈 听力康复
  • 简介:近20年来,随着现代听力科学迅猛发展,各种尖端创新技术争相面世,助听设备的功能与效果日趋完善,无论是增益控制、方向性噪音抑制、开放耳功能、无线连接还是软件调试方法等都有着长足进步;另一方面,临床听力学工作者数量与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助听器选配技术不断提高,为先进设备的使用提供了保障。2014年3月结束的美国听力学年会首日讨论主题便是“助听器与大脑”,强调听觉康复除助听设备外还包含大量咨询与听觉训练,三者结合才能获得良好效果。虽然听障者使用助听设备后的听觉康复工作极其复杂与艰巨,但效果明显;准确评估以明确辅具和康复方法的效果非常重要。

  • 标签: 听觉康复 评估 有效性 助听器选配 先进设备 成人
  • 简介:人类的攻击性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儿童期出现的攻击行为较多表现为打人、咬人、骂人、说脏话、叫别人的绰号,以及用表情、手势和其他体态语言引起他人气恼。另外.还有一些不明显的攻击行为.例如,暗中给别人下绊,告诉别人不要和某某人玩自己生闷气、有意伤害自己的身体等等。攻击行为不仅可能伤害他人或自己的身体,而且会影响儿童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并对儿童的人格和品德发展有着消极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青少年期或成年期的犯罪行为

  • 标签: 儿童攻击行为 攻击性行为 社会化过程 体态语言 有意伤害 伤害他人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发声原理、发声障碍的分型,详细介绍了发声障碍评估指标的测量、临床含义等内容,为临床制订有效的发声障碍矫治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发声障碍 评估指标 评估流程
  • 简介:听力是学习语言发展认知能力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婴幼儿早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即使轻度的听力损失也可能导致小儿言语一语言、心理及行为交往上的缺陷.因此,早期发现听力损失,从而早期开始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听力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尽早和准确地对小儿听功能进行测试和评估就成了耳科学和听力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首要课题.

  • 标签: 个案报告 行为测听 重度耳聋 婴儿 听力损失 基本条件
  • 简介:本文对言语呼吸疾病的专家决策系统进行了探讨,主要从定量评估及矫治对策两方面叙述了该系统的基本构架、构成成分的基本功能、两者的关系以及发挥系统效能的途径.

  • 标签: 言语呼吸疾病 言语定量评估 言语矫治
  • 简介:目的对一种自助听力测评系统进行初步临床评估,为其在大范围人群推广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95例志愿者采用自助听力测评系统在噪声小于45dB(A)的非隔声室环境下自主进行250、500、1000、2000、4000Hzl司值的测试,然后由专业人员采用GSI-61纯音听力计(在本底噪声低于30dB(A)的标准隔声室中)进行相同频率阈值的测试,计算各频率闽值差值。根据两种方法测得的平均听闽分别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听力障碍分级,应用Kappa检验进行一致性分析。计算系统诊断中度及以上听力障碍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自助听力测评系统与纯音听力计测得的阈值吻合度较好。Kappa检验显示根据两种方法进行听力障碍分级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858,P=0.00)。系统诊断中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8.9%。结论本自助听力测评系统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的自助式听力测评方法,经对比试验验证测得的结果较为准确,但需进一步在较大规模人群中进行应用验证。

  • 标签: 自助听力测评系统 纯音测听 听力障碍
  • 简介:目的通过对566例2-6岁听力障碍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韵母识别能力的康复效果跟踪评估.分析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年龄、性别、康复时间对韵母识别能力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听障儿童韵母识别能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方法本研究采用全国聋儿康复系统通用的《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的韵母识别词表进行听觉能力评估。采用人工耳蜗植入年龄、性别、康复时间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韵母识别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韵母识别能力随康复时间延长,韵母识别率显著提高(P〈0.001);康复时间和儿童年龄对韵母识别能力的交互效应显著(P〈0.001),年龄越小的儿童进步越大;儿童性别对韵母识别能力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人工耳蜗术后韵母识别能力随康复训练时间的延长快速发展,年龄越小发展越快;听觉强化训练时间至少要经过12个月,韵母识别能力才能相对稳定,对于2岁年龄组听觉强化训练时间要超过1年。

  • 标签: 听障儿童 人工耳蜗 听觉康复:韵母识别